主頁 類別 紀實報告 秘密檔案

第40章 第二十一章

秘密檔案 何建明 4248 2018-03-14
1952年,地質部宣告成立。翁文灝的一大批弟子及他與章鴻釗、丁文江創建的地質調查所,都成了這個部的重要領導人和主要科研機構。不知何故,後來從英國回來的並成了這個機構主帥的李四光,在領導指揮由丁文江、翁文灝、黃汲清等精心培育下發展起來的,由李春昱、尹贊勳等經過驚心動魄的鬥爭保存下來的原中央地質調査所這批人馬時,中國地學界從此常常出現格格不入,甚至幾度分道揚鐮的局面。 據說某人讓在保護中國地質力量的鬥爭中建立卓越功勳的李春昱去東北當地質礦產調査隊隊長時,這位一生容不得別人在他眼裡摻沙子的著名科學家,當著領導的面把聘書扔在地上。這樣的人在政治運動到來時,自然沒有什麼好果子吃。在反右時,李春昱也戴了頂右派帽子。文革中,他被發配到陝西白水縣本從圖公社勞動改造。老先生很天真,以為要終老田疇了,便把夫婦倆補發的6300元錢一分不剩地捐給了公家。有人問起他何以出此義舉時,他據實相告:到地里幹活,要那麼多錢有啥用。放在身上也不安全嘛!瞧,一個書卷氣十足的老頭兒。

書卷氣十足的不僅僅是李春昱一個人。黃汲清是,老夫子章鴻釗是,被迫害致死的謝家榮、孟憲民是,還有我在本文中提到或沒有提到的其他諸多科學大師,他們幾乎沒有一個不是充滿了舊時代的那種書卷氣。其集中表現在,他們為人處世上的坦誠,追求事業上的執著,對待自我的嚴律,以及生活上的簡樸廉潔。如果我們有機會走進這些大師中間,你就不難發現他們在這些方面所體現的道徳風尚和人格力量,有太多催人淚下的故事,和太多讓你肅然起敬的地方。 我第一次踏進黃汲清大師的家採訪,他的兒子將我領到裡面的一間十多平方米的屋子。屋子裡有一張高低床,床的左邊是一個七十年代流行的那種黃里發紅的三門櫃,右邊是一張普通的三屜寫字桌。除此,還有放在床的下端貼牆處一個五十年代流行的舊五屜櫃和斜支在旮旯的一個放著不少書箱與資料的書架。開始我以為這是大師家一間閒置著的佣人小臥室,後來主人告訴我這就是大師的起居室。當時我很驚訝。怎麼也不相信這是一位部長級待遇的大科學家、院士、全國政協常委住的地方。平日里我所看到的一般普通工人、幹部的房間裡都絕不會有這種蹩腳的家具呀!

後來大師的小兒子講了另一些家常事更使我吃驚。他說,他父親90歲生日(1994年)時,來了一些親朋好友,老頭子很要面子,想找家烤鴨店請一頓飯。可老伴半天不吱聲。黃汲清急了,問怎麼回事?老伴告訴他手頭就剩二百多塊錢,上一次館子還不得千把塊!黃汲清再也沒有吱聲。後來還是女兒和大兒子回來解了圍:自己動手,在家裡弄了一桌飯。大師的小兒子告訴我,他在美國工作還算可以,姐姐和哥哥家的生活並不算寬裕。父親身邊除老伴,還有一個孫子和保姆,平時家裡來來往往的人也不少,而所有的開支全得靠當院士的父親那份一千二百來元的工資。在八十年代初,父親的工資六百來元,後來是八百來元,那時還能對付。到九十年代後,他的工作加院士補貼長到一千二百元,可摳著花還是月月空。黃汲清有不少弟子,過去幾十年裡,只要到他家,就甭客氣,逢吃飯就坐下吃,吃了就抹抹嘴走人。可越到後來特別是近幾年,他的弟子心裡越不好受:留下吃一頓就等於添恩師一份愁呀!這幾年社會上流行名目繁多的各種評審會、研討會等等,黃汲清是國內外有名的大科學家,所以請他當什麼評委、名譽主席的多的是。明白人都清楚,這些都不是白當的,只要去會場上坐一下,露個面,或者根本不用去,電話裡應一聲,別人就會送上少則二三百元,多則幾千元!聽說個別院士現在就靠這個發財,因而被人戲稱評審院士。黃汲清不干,他找來助手,說:給我在報紙上發個聲明,凡是這一類東西,我一律不參加!助手告訴他說這樣的聲明報上不好發。他就說:那你就告訴所有來函來電的邀請者,我黃汲清絕不當評審院士。助手照辦了。可經常到大師家的助手,知道大師家的生活窘境,有時想說服他適當地參加一些不是蒙人的評審會。大師一听就搖頭擺手,說我也不是反對專家去參加評審工作,可是一拿人家的錢物,你心氣就短了,心氣一短你說話談意見就會受影響,最後評審出來的東西就會不真實,就會誤人誤事誤國家呀!從此助手再也不提了,而大師的生活依舊那樣清貧窘困,八十年代,在大學教授和有名聲的專家中流行當博導博士研究生導師。這博導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的聲望,而且還根據你所帶的人數給予待遇呢!於是有人一下就帶幾個、甚至十幾個的。論黃汲清的資格,當博導的博導都不成問題。本來嘛,他的許多學生此時早就是博導了。可大師就是不願帶,他說:過去師傅帶徒弟都是單傳,最多帶兩個,這才能嚴師出高徒。一下子讓那麼多年輕人到你身邊,你一個星期上不了兩堂課,這是不負責任嘛。我不干。再說我現在年紀大了,跑不了野外,哪能光用書本上的東西教學生呢?在大師去世前兩個多月的1995年1月12日,他要出席在中南海隆重舉行的頒獎會。這是中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獎,頒獎者是李鵬總理。臨出家門時,大師有些發愁,因為他找不到一件像樣的衣服。後來,全中國和全世界人在電視新聞中看到的第一位走向領獎台的黃汲清,穿的是一件黃里發白的舊羽絨大衣。這是兒媳在好幾年前給他買的。一百萬港幣的獎金拿到手時,何梁何利獎出資人中的一位女士悄悄走過來對黃汲清說:這錢不算多,老先生您拿著它享享福吧!大師當時一笑,沒有說話。轉頭回到單位,就把這一百萬元獎金拿了出來,設了一個黃汲清地質學獎勵基金。在我為大師,這樣為國家、為世界科學事業作出卓越貢獻的人依然生活貧苦而不平與驚嘆時,我更為他及他好友的那種書卷氣感到由衷的崇敬。在我們今天的芸芸眾生中,這種很可愛其實也很珍貴的書卷氣已經太少了!人與人之間發展到除了金錢便一切換取不回的時候,是否也昭示著社會的基本人倫與民族美德開始進入淪喪的危險境地!

我沒有像黃汲清等大師那樣熟讀四書五經,也沒有像黃汲清等大師那樣沿著四書五經所規範的道德與哲學去開創自己的人生。不過,有一點我似乎已從他們的身上悟出:凡是太多書卷氣的人,憑著他們剛正不阿和天真的性格,一旦遇上小人和政治的時代,吃虧便是他們無可逃避的現實。 懷著對新社會和對共產黨的那種渴望與敬佩的心情,投入到社會主義嶄新時代的黃汲清等一批科學知識分子,他們對一些過去未曾經歷的新事物,表現出了從未有過的不安和恐懼,那就是政治和階級鬥爭。 李春昱、謝家榮……還可以列出一批知名人物,他們憑著自己的性格,敢說敢做,最後必然導致了自己不堪回首的命運。要我看來是他們都太不懂得政治。 政治是什麼?詞典裡有兩種解釋:一是政府、政黨、社會團體和個人在內政及國際關係方面的活動;二是經濟的集中表現。任何階級的政治都以保護本階級的利益和取得統治地位為目的。

我想,大師們都是從蔣介石反動政治統治下走過來的人,不會不明白這兩種隨手可以在詞典中翻到的名詞解釋。不過,很明白他們對後面的任何階級的政治都以保護本階級的利益和取得統治地位為目的那句話缺乏深刻理會。要不然也不至於最後導致在政治鬥爭中需要指出的是:有時並非是政治緣故,而是人與人之間的那種比政治隱晦得多的原因毀滅自己或毀滅自己的學術思想。 在解放後的一場政治鬥爭中,地學界的大師們真正嚐到了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政治鬥爭的殘酷性。 黃汲清、謝家榮,還有李春昱等等一大批著名科學家被劃入右的一類,紛紛從政壇和科壇上落馬。 之後,圍繞誰是大慶油田真正發現者的名利之爭開始。緊接著,便是資產階級反動陣營和無產階級革命陣營你死我活交鋒的文革運動開始了。那時,地學界的革命學術權威,在發現大慶油田的卓越功績下,如同太陽一樣光芒四射。而革命學術權威的對立面的反動的資產階級學術權威,此時已老的老,死的死,潰不成軍。黃汲清在此時此刻便被光榮地推舉為這一陣營的統帥人物。他的地位,他的名望,尤其是他的大地構造理論,正好是從蘇聯引進的修正主義加資產階級的洋貨。他當這個角色在革命派看來,是再合適不過了。黃汲清的運氣從此來了,他還沒有來得及從大慶油田是誰發現的一團疑雲中抬起頭來,那轟頭砸腦的天庭巨雷,如鼓點般地向他襲來……

他被打倒了,批臭了,扔進了地下獄室。後來又被一腳踢出北京,遺送到江西峽江的一個農場。他不僅被剝奪了工作與科研的權利,而且連做人的基本尊嚴都不給。 那時大師已經65歲,精神和肉體的嚴重摧殘,使他瘦得不像人樣。為了保證夫君能有勇氣活下去而同往農場的老伴,一次偷偷從農家買得一隻雞,想給大師補一補。誰知被人發現。造反派派去的管教幹部指著大師的鼻尖罵:你這個老資產階級腐朽,怎麼,想補好身了——跟我們無產階級作鬥爭?哼,看我給你補。那人把煮好的一盆雞踢倒在地,一把揪住黃汲清的後背,直拖到批鬥會上……一隻不用力氣就可以推倒的死老虎。數月後,北京來了一位造反派頭頭,他跑到農場豬棚,看見連提起來個水桶都費勁的黃汲清,以勝利者的姿態,哈哈大笑起來。

以黃汲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和資產階級技術人員,不是被打倒,就是被清理出地質隊伍。 黃汲清所在的中國地質科學研究院的科研人員幾乎全部被下放勞動。他的大地構造研究室等一批機構被撤銷。 更嚴重的是,幾代人苦心經營起來的中國地質教育單位由於設立和培養的都是黃汲清資產階級式的專業課程而被停課、下放、撤銷。現在的中國地質大學有兩個校址,一個在北京,一個在武漢,就是在文革時,上面一聲令下,把學校的教師、器材、研究機構統統趕出北京,先遷至湖南石門,後又移至湖北江陵,最後才遷到武漢市。一個擁有上萬人的名牌大學,經得如此折騰,真可謂文革一大奇觀。代表紅色革命勢力的人要的就是這樣,不然黃汲清他們的反動學術權威和徒子徒孫們的陰魂散不掉。

地質隊的狀況更荒謬了。不管你過去和現在是乾什麼的,你都必須學習和反復學習地質力學。江西有個物探隊的技術幹部說:我從事電測工作學地質力學乾嗎用?上面的人回答他:地質力學是毛澤東哲學思想在地質領域的具體化,你不想用毛澤東思想指導工作,還想用黃汲清那一套資產階級學術思想啊!更為可笑的,有人竟將什麼地質工程師布鑽孔,孔孔落空;老貧農布孔,孔孔見煤一類話編成經驗,在報刊上大吹特吹…… 日月經天,江河行地。 時光已經移至1971年。 這一年,在天安門城樓上揮手鼓動了數栽四海翻騰雲水怒的毛澤東,顯得異常疲勞。他的最親密戰友野心家林彪一直在盤算如何(解決了林立果謀反分子對毛澤東的代稱筆者註)登上國家上席寶座。幾個月後,林彪徹底背叛,最後摔死在蒙古烏蘭巴託以東的沙漠裡。

毛澤東萬分沮喪地低下頭顱。他自然顧不及他那親自樹起的大慶、大寨等紅旗,此刻他最關心的是如何抓好林彪一直控制的人民解放軍部隊。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