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紀實報告 秘密檔案

第39章 第二十章

秘密檔案 何建明 3098 2018-03-14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毛澤東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的確,新中國的成立,給我們這個民族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曙光。但是從客觀的歷史分析,我們應當承認,中國人民之所以能站起來,應該說是經歷了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的虎門銷菸、太平天國、義和團運動和孫中山的辛亥革命,以及第一、第二次國內革命鬥爭北伐戰爭、全民族的抗日戰爭等一直沒有停頓過的各種鬥爭後才站起來的。無疑,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以摧毀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鬥爭是最波瀾壯闊的和徹底的一次革命鬥爭。那麼,中國新政府的成立,特別是新政府能在短時間內就可以運轉,也不是共產黨人靠幾個口號發發文令就能成得了的。新政府如果沒有幾千年來祖先遺留下的巨大物質與自然財富,也不去接管當時舊政府諸多的儘管是腐朽與落後得不成其樣的爛攤子,那麼我們的共和國也不可能發展到今天這樣一個強大的地步。

地質科學事業便是一個突出例子。 從本世紀初魯迅先生著的第一本地質學術著作,到1912年章鴻釗在孫中山的國民臨時政府主持第一個政府地質部門,到1913年丁文江、翁文灝開設第一個地質調査科研機構開始,直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的四十多年裡,以章鴻釗、丁文江、翁文灝也包括李四光在內,還有黃汲清、謝家榮、李春昱等一大批地質事業的先驅者和大師們,已經在中國建立起了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地質科學。儘管在舊政府統治時,他們找到的真正可以用來支撐民族工業發展的礦山與礦產地並不算多,但在學術上,在科學的找礦理論與方向上,不僅成熟,而且已經走在了國際同行們的領先地位。解放後,我們開發的鞍山、大同、淮北、包頭、攀枝花、玉門、大慶等等一大批著名的鋼鐵與能源基地,有幾個不是在解放前就已被地質學家們發現或者指出了的!包括八十年代後期才進入開發的塔里木油田,黃汲清在1942年就這樣明確指出過:這裡油田的未來遠景是令人鼓舞的。這裡有圈閉很好的構造,以及足夠大規模生產的油田,此外,在深處還可望有更好的油層。包括李四光的地質力學理論,最初始於二十世紀的二十年代。他的那部地質力學奠基之作,地質力學的基礎與方法發表於1945年。李四光的另一個著名發現中國第四系冰川則比此更要早十來年。

幾乎可以這樣認為:中國地質科學事業在二十世紀的形成與發展,在前半個世紀已經基本完成了它的研究與探索階段的艱鉅使命,而在後半個世紀則是我們共和國很好地團結並發揮這些知識分子的作用,並在他們成熟的科學思想指導下,完成一個又一個礦產資源基地的開發與實踐過程。 不計前人的功勞,就不是歷史唯物主義者。 忘卻歷史的作用,就不是一個真正的馬列主義者。 在地學人才與地質學科研機構方面,新中國政府幾乎是將舊政府的那班人馬全盤接收過來的。在共和國成立之前,中國從事地質科學工作的總人數不足兩百人。研究機構主要是一個中央地質調査所和下屬十幾個省級地質調査所,加上李四光領導的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 這二百來個人和幾個科研機構,在國民黨反動派逃往台灣的歷史轉折關頭,幾乎全部留在了大陸,後來新中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第一個全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及再後來成立的地質部,其主要技術骨幹與主要領導人都是這一批人。

這二百來位地質科學工作者,為了完好地保存機構,迎接新中國成立,當年與蔣介石的國民黨反動政府曾展開了可歌可泣的鬥爭。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黃汲清的好友、當時任所長的李春昱教授等人為保護中央地質調査所的鬥爭史詩。 1948年底,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人民解放軍兵臨南京城下。國民黨南京政府驚恐萬狀,勒令各機關迅速撤離。所長李春昱,因為經常秘密收聽共產黨的電台廣播,所以有心不想隨蔣介石的舊政府撤離。但是在國民黨總統府鼻子底下,要把一個享有國際聲譽的完整的科研機構的全套人馬留下來可不是件簡單的事。這需要勇氣,更需要膽略。李春昱找到了尹贊勳、侯德封、謝家榮等幾位調査所元老秘密商童。大家的意見一致:堅決留下,不跟蔣介石走。黃汲清當時在國外考察,李舂昱無法與其聯繫。時間一天比一天緊,國民黨政府一次又一次地打電話來催促,到後來中統、軍統的特務也滲到了調查所駐地作耳目。面對如此形勢,李春昱等人機智地與敵人周旋。當時要把機構留下來,連職工家屬幾百號人不能露出任何蛛絲馬跡外,另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是:必須保證在混亂與經費斷絕的情況下,維持員工及家屬生活,困難實在不小。後來,李春昱向擔任政府資源委員會主任會員的老友孫越琦借了兩卡車8000斤大米,又發動大家儲備了油、鹽、鹹菜等物,首先安定了人心。可在國民政府機構大批撤離之際,惟獨地質調査所不撤顯然太扎眼了。怎麼辦?此時,孫科任院長的國民政府行政院已遷往廣州,主管地質調査所的經濟部部長三天兩頭打電話派人來催李春昱搬遷。再要想瞞天過海賴著不走是不可能的,而且李春昱清楚,他的上司還有兩位政府大員對地質調査所內情是太熟悉了,如果他們不支持或到蔣介石面前說一句不三不四的話,那麼整個計劃就會成泡影。這兩個人就是孫越琦和翁文灝。孫不久就任經濟部長,直接主管地質調查所。翁文灝則是孫科的前任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又是與丁文江把地質調查所一手創建起來的太師爺,對所裡的控制力遠在李春昱之上。李春昱知道,要把地質調査所留下來,先得越過這兩位神仙。李找到孫,孫先是一笑,然後將他拉進里屋,說:“不瞞老弟,我也在作留大陸的準備。”孫越琦後來確實留了下來,並一直服務於新中國。李春昱從孫家出來,已見半天明媚。後來他又到行將離開南京的翁文灝府上。當時,翁文灝十分感慨道:“我被共產黨列入戰犯,名列第五位。不暫時避一避是不行了。”李問:“難道先生要隨蔣到台灣?”翁搖搖頭,很灰心地:“我在蔣手下乾了那麼多年,要說有點成就的話,也只有地質開礦,其他的事就不值得一談,做官我也不是那塊料。到那邊一塊小地方又沒啥地質開礦的事幹,其他的我已不感興趣了。順其自然吧!”

“先生,假若我們把調査所留下你有什麼看法?”李與黃汲清一樣,是翁文灝的得意門生和老部下,他認為在決定地質調査所前途與命運的此時此刻,徵求這位導師和創始人是非常有必要的。不過李春昱心裡也一直打鼓,萬一老先生不同意咋辦?翁文灝似乎看出了學生的心思,便十分明確地告訴他:“你們不走是對的,做科學工作的,共產黨來了不會殺頭的!”李春昱是含著熱淚離開翁府的。 在人民解放軍開進南京城的前夜,李春昱一面組織幾位心腹到長沙租了幾間房子並掛起了中央地質調査所臨時辦公處的牌子以掩耳目,一面組織本所職工在南京晝夜巡邏,以防不測。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舊政府的中央地質調査所這個當時全國最大的地質機構完好地回到了人民手中。

1949年8月19日,尚未正式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財政委員會發出財經工字第一號令,將這個地質調査所劃歸財經委計劃局領導。 1950年8月25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新中國第一個地質工作機構——中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黃汲清、李春昱等原中央地質調査所的絕大多數工作人員都被任命為這個委員會的委員。 1948年就出國,後一直留在英國,於1950年上半年回國不久的李四光坐上了該委員會的第一把交椅。副主任是尹贊勳和謝家榮。 73歲的中國地質界元老章鴻釗被聘為顧問。 被列入戰犯名單的翁文灝此刻流亡隱居在法國。半年後他在周恩來的關懷下回到祖國。因為翁在國民黨政府的特殊地位,故在他回國之後再沒有重新回到他心愛的地質事業。黃汲清曾向中央建議讓翁當地質圖書館館長之職,但沒有得到同意。後翁一直從事統戰工作,1954年12月,當選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 1956年任民革中央常務委員。 1971年1月27日,病故北京,終年81歲。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