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紀實報告 毛澤東與蔣介石

第28章 第二十七章領海出現美蔣混編艦隊,打不打?毛澤東說:只打蔣艦,不打美艦

毛澤東與蔣介石 陈敦德 4688 2018-03-14
領海出現美蔣混編艦隊,打不打?毛澤東說:照打不誤;只打蔣艦,不打美艦;美艦開火,不准還擊。 (廈門—金門,1958年9月3日—11日) 九月三日夜裡,葉飛在等候毛澤東的指示。從八月二十三日至九月三日,金門已經被封鎖起來了。毛澤東說走一步,看一步。第一步已經走完了,下一步怎麼走?他捉摸,毛澤東該有指示了。 九月三日已經是使用探照燈的第二個夜晚了。在廈門島西邊的雲頂岩指揮部,可以望見金門外海,探照燈的光柱每十多分鍾亮一次。雪亮的光柱像利劍劈向漆黑的海面。在光柱下,海面的波浪與漂浮物被照得十分清楚。前一個晚上初次使用探照燈,就照著了兩艘偷運貨物的運輸艇。岸上的砲群怒吼了,光柱下,運輸艇前,落下了砲彈,濺起的水柱被燈光照得很好看。這兩艘偷運的艇不敢再駛往料羅灣,掉頭向海外逃遁。

當晚夜深,葉飛終於等到了音訊。總參作戰部玉尚榮部長傳達了軍委與毛澤東的命令:福建前線自九月四日起,停止砲擊三天,以觀各方動態。 葉飛感到十分意外,但立即執行,迅速給各部隊下達停止砲擊三天的命令。 九月四日,解放軍數百門大砲沉寂下來。 同日清晨,北京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新聞節目裡,播音員以莊嚴的聲音向全世界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鄭重發表了關於領海的聲明。聲明宣告:中國領海寬度為十二海裡,一切外國飛機和軍用船舶,未經中國政府許可,不得進入中國領海及其上空。 葉飛作為福建前線的主要指揮員,面對的是金門及胡璉率領的八萬國民黨軍;當晚,他翻來覆去睡不著覺也沒法想透,在封鎖金門已造成大好時機面前,毛澤東為什麼下令停止砲擊。

多年以後,當他出任中國海軍司令員,接著又擔任中國交通部長的時候,當海洋已經成為他工作的職責領域時,他才特別深切地感受到:一個國家提出自己的領海界限,這是主權國家領上與領海完整的莊嚴的行動。過去數百年來,從滿清政府、北洋軍閥政府到國民黨的民國政府,由於缺乏近代海權觀念的愚昧和腐敗無能,有著一萬多公里海疆的中國竟一直沒有提出過自己的領海界線。造成的後果是嚴重的,不僅外國艦船可以在中國近海航行,我國沿海的資源尤其是漁業資源完全無法保護。特別是東鄰日本漁民,依仗著有機動大船,長年到中國的近海主要漁場大肆捕撈,而中國漁民無法與之競爭,使國家在經濟上蒙受巨大損失。日本侵漁問題,從近代以來一直是中國沿海地區的一個重大問題。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央人民政府就在周恩來指示下開始研究國家的領海線問題,後來國家還成立了海洋局。可是因國民黨軍在沿海進行封鎖,隨後又爆發朝鮮戰爭,美國海軍第六艦隊巡航於中國近海。標誌國家主權的領海線問題又暫時不得不擱置。對國家主權和領土尊嚴極為重視的毛澤東,一直將此事擱在心頭。朝鮮停戰以後,隨著國民經濟建設的發展和沿海緊張局勢的緩和,領海線的問題又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毛澤東部署於一九五八年夏天砲擊金門,正為了促進解決台灣問題,也包含了解決中國領海線問題在內。在八月二十三日砲擊金門開始後,毛澤東在北戴河親自召集各方面的人士研究中國領海主權問題,並徵求了一些熟悉國際法的專家學者的意見。西方國家根據海牙協議,確定了三海裡的領海線,並要求世界各國遵行。其實這種三海裡的領海線只利於擁有強大海上力量的國家,使它們的艦船可以方便地到別國近海進行軍事經濟活動。正因為如此,世界上也有一些國家並不承認這種不公正的三海裡領海線,如南美洲一些國家在四十年代就宣布了二百海裡寬領海線,蘇聯則實行十二海裡寬的領海線。在北戴河討論時,有的國內專家學者拘泥於西方通行的國際法,主張中國也要實行三海裡的領海,認為寬度定得再多,搞不好要打仗。毛澤東在大家暢所欲言的基礎上,從中國的經濟、國防利益出發,本著獨立自主和不懼怕帝國主義戰爭威脅的態度,綜合國際上的情況及中國國情,最後確定了十二海裡寬度,並決定於九月四日正式公佈。至今的事實證明,十二海裡領海線。適合我國具體情況,既沒有影響他國沿海的經濟利益,也保護了我國近海的部分資源,而且這一寬度又是在我國軍事力量的有效控制之內。當時我國海軍海岸火砲的有效射程也在十二海里以上,岸炮人力能夠確保給侵入這一水域內的外國艦船以有力的打擊。

毛澤東將提出領海線聲明的日期,選擇在砲擊金門的高潮,正是為了在舉世關注金門這個彈丸之地的時候,清楚地顯示:如果有什麼人敢於藐視中國的領海線,那麼就要準備請其嚐嚐砲擊金門的滋味。 毛澤東在宣布領海線以後的三天裡,命令福建前線停止砲戰,就是準備看一看美國軍艦飛機對中國領海線的態度如何。從這年九月七日起,每逢美軍艦船飛機越過中國領海線,中國政府發言人都要發出一次嚴重警告,並在華沙中美級會談中提出交涉。美方雖說答應調查,同時也聲稱:你們宣布的十二海裡領海,我們是不會承認的,但我們的軍艦也決不會進入十二海裡。葉飛已經註意到,美國在隨後的金門護航結束後,在行動中是注意這條領海線的。在中國沿海活動的美軍飛機艦隻,在有意無意擦過領海線時,其地面管制站總是在無線電中大叫大罵,解放軍福建前線監聽站聽得清清楚楚。

毛澤東命令福建前線停止砲擊金門三天的限期過去了。九月七日,將會有什麼事態發生呢?葉飛在雲頂岩密切注視著,並囑咐各砲兵群做好準備,但沒有命令不准砲擊。 金門海面沉浸在一種不尋常的平靜之中。 接近中午時分,海上觀察哨發來報告,海上出現由十四艘艦船組成的龐大艦隊,正朝金門海域駛來。過一會兒觀察得更清楚,這是一支由美台兩方軍艦混合編隊組成的艦隊,編隊中包括美軍的二艘巡洋艦、五艘驅逐艦,其餘是國民黨海軍的二艘運輸艦、五艘作戰艦。美軍艦隻上的美國星條旗已看得很清楚。中午時分,美軍艦停在金門附近海面,做出掩護姿態;國民黨海軍的二艘運輸艦駛人金門料羅灣碼頭卸貨。 已有砲兵群來電話問葉飛:打不打? 到底打不打?葉飛拿不定主意。

葉飛覺得這不是一個單純的軍事行動,如何對待這種美蔣混合編組船隊,涉及中美關係乃至世界戰略全局,前線指揮員無權決定,須提交最高統帥毛澤東考慮。 毛澤東已於九月初從北戴河回到北京。葉飛即向毛澤東報告美國軍艦為國民黨艦船護航的情況井請示對待方計。 毛澤東回答:照打不誤。 葉飛又請示:是不是連美艦一起打。 毛澤東回答:只打蔣艦,不打美艦。 葉飛又問:我們不打美艦,如果美艦向我開火,我們是否還擊? 毛澤東回答:沒有命令,不准還擊。據葉飛事後回憶,當時接到毛澤東這個命令,他本人與炮群部隊都極為吃驚—— 命令是由總參作戰部長王尚榮同志以直達軍用專線電話向我轉達的。我接到這個電話,極為吃驚,恐怕電話傳達命令不准確,鑄成大錯,再問王尚榮同志:如果美艦向我開火,我是不是也不還擊?回答是毛主席命令不准還擊,清清楚楚。這樣我就說:明白了,我嚴格按照毛主席的命令執行。這一下我就極為緊張了,因為要嚴格執行毛主席的命令,只打蔣艦,不准打美艦,這很不好辦。美艦和蔣艦相距僅兩海裡,如果哪一個炮群瞄不准確,稍有誤差,就會打到美艦。至於如美艦向我開砲,我不予還擊,這倒還比較好辦。我為了準確執行毛主席的命令,就親自向三十一軍及各砲兵群下達命令:待美蔣聯合編隊抵達金門料羅灣港口,北京下了命令後才開砲;各炮群只准打蔣艦,不准打美艦;如美艦向我開火,我不予還擊!各炮群接到我這個命令,都吃驚了,紛紛追問。我又把毛主席的命令再复述一遍,並問各炮群是否都聽清楚了?明白了?各炮群回答聽清楚了,明白了,按毛主席的命令嚴格執行。

九月八日,台灣國民黨軍由於前一天靠美艦護航得以平安運輸,十分得意,又出動四艘登陸艦,在美軍一艘巡洋艦及四艘驅逐艦的護航下,再次向金門駛來。美艦又停在金門外海,由國民黨的登陸艦駛向岸邊卸貨。 葉飛從雲頂岩指揮部將這一情況直報北京。北京接到前線電話後,毛澤東即下令開火。 十二時四十三分,解放軍以四十三個地面砲兵營又六個海岸砲兵連組成 的強大砲群突然開火,連續發射了兩萬一千七百發砲彈,猛烈射擊金門島上的軍事目標及駛入料羅灣的登陸艦。在砲擊中,“美樂”號登陸艦當即被擊中起火,引爆了艦載彈藥而沉沒。 “美珍”號中彈累累後向外海逃竄,另外兩艘登陸艦也在中彈後逃走。這時,美國軍艦根本不管國民黨艦隻,急忙退駛到料羅灣以外近十二海里海域,徘徊觀望,始終不發一炮。

當時在國民黨軍旗艦上的戰地記者劉毅夫曾記述美艦的表現—— 這該是美國軍艦開砲壓制共軍的時候了,最低限度他們也該開戰炮表表情呵!我站在旗艦姚道義支隊長身旁,悲慘地看著我四艘無助的運補艦挨炮,再用無可形容的眼睛回頭看美國兵艦,他們好像根本無動於衷,他們好像奉的命令就是來金門參觀,而美其名曰“護航”,哎,狗臭屁的護航呵! 美國軍艦的這種態度,也使直接指揮砲擊的葉飛感到意外。他後來回憶說:“當時我在廈門雲頂岩前線指揮所裡,還準備應付美艦向我軍開火呢,當從望遠鏡裡看到美艦在我猛烈炮火之下溜走的情形,真感意外。” 九月十一日,四艘美國軍艦再次掩護國民黨軍的四艘運輸艦、七艘作戰艦向金門駛來。當時毛澤東已經離京赴南方各省視察,由周恩來在京佈置打擊這次護航編隊的戰鬥。解放軍砲兵再次轟擊駛近料羅灣的國民黨軍運輸艦和金門島。這些運輸艦一遭打擊就向外海逃走,只有一艘被擊傷。美國軍艦態度如舊,解放軍一發炮就馬上退向外海,仍一炮不打。

通過九月八日、十一日兩次砲擊,毛澤東終於摸清了美國的戰略底盤。 葉飛經歷了攻擊美蔣聯合編組艦隊,他才終於領悟過來:福建前線我軍對於美蔣聯合編隊敢於照打不誤,其意義何在呢?取得了什麼勝利?他明白了這次較量的意義和勝利,不在於擊沉、擊傷了蔣軍多少艦隻,而在於把貌似強大的美國底牌摸清楚了。它只顧自己,不顧別人,只要涉及它自身利益,要冒和中國打仗的危險,它就不干了。當時在宣傳上都把“美蔣、美蔣”捆在一起罵,原來美蔣並非鐵板一塊。他感到,這時台灣海峽的形勢已經非常清楚,蔣介石千方百計想拖美國下水,而我們則力求避免同美國發生直接衝突,美國也極力避免同中國發生直接衝突,這就在台灣海峽形成了非常微妙的中國、台灣當局與美國的三方形勢。

這是葉飛原來沒有想到的。他曾深有體會地說:“從此以後,我就更企一步意識到福建前線面對台灣海峽,不只是我方和蔣方雙方的鬥爭,而是我方、蔣方和美方三方的尖銳複雜的鬥爭,既是軍事的,也是政治的、外交的鬥爭,稍有不慎和失誤,就會造成嚴重後果。我就更加小心謹慎從事了。” 毛澤東摸清了美國的戰略底盤後,為進行國家高層的重大決策找到了非常重要的依據。金門砲戰的意義,隨著歷史的發展而更加顯示出來。當時,毛澤東立即調整政策。由於明了美國避免同中國打仗,在一九五八年、一九五九年內,新中國決定大幅度裁減軍隊數量,軍費開支在國家財政支出中所佔的比例是建國三十五年中最低的,全軍總員額降至建國以來的最低點。毛澤東還考慮到緩和中美之間緊張的對峙關係。九月九日,毛澤東在南下巡視前夕,特地在豐澤園接見了即將回華沙參加中美會談的王炳南。毛澤東對王炳南說:在同美國人的會談中,你要多用一種勸說的方法,譬如說,你們美國是一個大國,我們中國也不小,你們何必為了僅僅不到一千萬人口的台灣島嶼與六億中國人民為敵呢?你們現在的作法究竟對美國有什麼好處呢?毛澤東還引導王炳南,在會談中要多用腦子,謙虛謹慎,說話時不要對美國人使用像板門店談判那樣過分刺激的語言,不要傷害美國民族的感情。中國人民和美國人民都是偉大的民族,應該和好。 當十餘年以後,一九七一年四月,美國乒乓球隊在日本名古屋提出訪華要求時,當時國家體委的意見是:不同意。周恩來也批准了體委的意見。報告呈到了毛澤東的書桌上。毛澤東絕不是忽發奇想而決定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華,其高瞻遠矚的決策思路可以追溯到一九五八年夏天的金門砲戰。 毛澤東到底是毛澤東。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