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紀實報告 巴山紅旗·紅四方面軍川陝紀實

第43章 飛奪劍門關

劍閣縣位於四川盆地北部邊緣,是連接四川與陝西、甘肅的咽喉通道,戰略地位極為重要。從廣元、昭化向西到梓潼、江油,其地勢猶如一根扁擔,劍閣居中,劍閣有失,猶如扁擔被從中折斷,拿下劍閣就意味著腰斬了嘉陵江防線,控制了川北的咽喉。這就是鄧錫侯著急的原因。但鄧錫侯還抱有一線希望,就是劍門關。 距劍閣縣城約五六十里有山名曰劍門山。劍門山古稱梁山,由大、小劍山組成,其山峻嶺橫空,危崖高聳,從東北向西南蜿蜒伸展,長達百餘里,氣勢磅礴。主峰大劍山,側看山峰尖利高聳,似利刃刺天,橫看峭壁連綿,橫亙似城。山之中斷處,兩崖相對如門,故稱“劍門關”。劍門關是古今聞名的雄關險隘,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千百年來,兵家皆言:“打下劍門關,猶如得四川。”之所以這樣說,就是因為劍門關過於險峻,易守難攻。早在一千多年前,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蜀道難》就對劍門的奇、險、絕、怪、難作了極為生動形象的描繪。

鄧錫侯抱的希望是,憑藉劍閣的奇、險、絕、怪、難,我已經置重兵在此防守,你紅軍再厲害,“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一挺機槍就可守住的隘口,你縱有千軍萬馬又能奈我何? 鄧錫侯真沒料到,徐向前排兵布陣,就是衝著這劍門關而來。 1935年4月2日,春寒料峭,陰雨綿綿。紅八十八師、九十三師、九十一師的數万健兒踩踏著濕滑的泥濘道路,分別抵達劍門關下,從東西南三麵包圍了劍門關。 劍門高聳入雲的峭壁,猶如刀切斧砍一般,成為難以逾越的天然屏障。冷兵器時代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但關口一破,就無險可守,一瀉千里,直下成都。正因為如此,徐向前在製訂嘉陵江戰役作戰計劃時就強調,渡江後,主力部隊必須迅速佔領嘉陵江西岸的幾個重要城鎮,並儘快攻克西北要道的隘口劍門關。

明知劍門關天險,紅軍為何要涉險呢?知彼知己乃取勝要訣,作為三軍統帥,徐向前對劍門關地勢有著獨到而絕妙的分析: ……劍門關向來以“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地勢而著稱。三國時姜維就守過那個地方。戰後,我去劍門關一看,真是個奇怪的地形。你從北面來的話,它是個高山,一壁千仞,險惡萬分。你從南面來的話,它是坡地。南攻容易北攻難。人家說劍門關險要,我看也險要也不險要。從陝西到四川就險要,從四川到陝西就不險要。我們的部隊是從南面打過去的,只用半天就解決了戰鬥,打了個漂亮的殲滅戰。 由於紅四方面軍主力是在劍閣以南渡過嘉陵江,由此,對劍門關的攻擊方向也成了由南往北的態勢,守關川軍由原來的面北防禦,變為面南防禦,其結果,雄關變成了坡地。這就是大元帥的軍事素養和戰略眼光。紅四方面軍渡過嘉陵江後能夠很快站穩腳跟,與出奇制勝迅速攻占劍門關有相當大的關係。

劍門關是敵軍的江防縱深,守敵為鄧錫侯第二十八軍憲兵司令刁文俊部三個團。其中陳麟團守劍門關東側的沙壩河、紅巖寺一線;王良團守關南漢陽鋪、大小吊崖一帶;楊倬雲團和陳團之廖營,守關口至青樹子一線。劍門關守敵與昭化、廣元守敵遙相呼應。敵人在隘口兩邊梯次配置了幾十個地堡,形成交叉火力。為鼓勵守關,鄧錫侯撥專款四萬銀圓犒賞官兵。 根據敵情和地勢,方面軍總指揮部決定分三路攻擊劍門關。 第一路紅九十一師迅速切斷關口東面的廣、昭援敵,經黑山觀、風埡子強奪李家嘴,形成佯攻態勢,以牽制敵人火力;第二路紅八十八師由南直插劍門關,協同紅三十一軍攻關;第三路紅九十三師一部在騎兵配合下,從五里坡到梯子岩,直接攻擊關口主峰。

紅四方面軍總部迫擊砲營配合攻關。各路攻關部隊由王樹聲統一指揮。 4月2日拂曉,紅八十八師先頭部隊攻擊敵陣地魚池梁,守敵為楊倬雲團。上午十點,紅軍集中火力,掩護突擊隊對敵各集團工事逐點攻擊,地堡裡的敵軍瘋狂射擊。為配合突擊隊攻擊,紅三十軍、三十一軍攻擊部隊分別從隘口東西向敵人發起攻擊。見我兩路包抄,地堡裡的敵人擔心後路被斷,軍心渙散。乘敵人火力減弱之際,突擊隊戰士將集束手榴彈扔進地堡裡,巨大的爆炸聲中,敵人的地堡一個一個地被我突擊隊敲掉。其餘地堡裡的敵人見狀,紛紛奪路而逃。紅軍一舉奪取隘口東西兩側高地。 八十八師乘勝追擊,戰士們冒著敵人的火網,利用地形掩護,連沖帶跳,迅速突破敵兩道前沿崗哨,衝上陣地,與守敵肉搏。這股川軍遠不是八十八師對手,留下一地屍體和傷兵後,楊倬雲團逃離陣地,八十八師遂佔童家山、棚子梁。與此同時,紅九十一師也佔領李家槽。紅九十三師一部挑選了七人組成突擊組,由當地農民帶路,繞至金牛峽一帶,突然襲擊敵指揮所,奪得川軍旗幟一面和機槍一挺。打掉敵人指揮所後,突擊組隨即化裝成川軍,直奔關口門樓。這段道路崎嶇狹窄,兩面都是懸崖峭壁,敵關口守兵見一隊川軍前來,做夢也沒想到竟然是紅軍,直到部隊離關口不到百米,才例行公事地喊道:“什麼人?口令!”

紅九十三師的突擊隊在攻取敵指揮部時已經通過俘虜得知口令,他們一邊回令,一邊快速接近關口門樓。直到跟前,敵守兵才發現來者不對頭,待再要細問時,已被一槍打倒,突擊隊隨即衝進第一道門樓,聽說紅軍衝進來了,門樓裡的守軍也不知道紅軍有多少,立刻亂成一團,到處亂竄,突擊隊乘勢邊打邊衝,連續突破三道門樓,守敵倉皇越過烽火台逃下誌公寺。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險關口就這樣輕易地被紅軍佔領。九十三師後續部隊一個連趕到,會同突擊組以輕重機槍封鎖關口,敵楊倬雲團被迫退守劍門山主峰陣地。至此,劍門關外圍敵之據點被全部掃清。劍門關主峰陣地暴露在紅軍面前。敵人在主峰陣地上配置了密集的火力網,迫擊砲、輕重機槍躲在陡峻的山石後面不停地轟鳴。

十一時許,紅軍對劍門關主峰守敵發起總攻。主攻任務由九十三師二七四團擔任。天空灰濛蒙的,早上就開始飄落的毛毛細雨越下越大,地面上濕滑不堪,溝溝坎坎到處都在嘩嘩流水。這種天氣對於進攻方極為不利。敵人居高臨下,交叉火力基本上覆蓋了衝鋒的路線。二七四團連續兩次沖鋒都被敵人火力壓制。敵人還不時利用有利地形居高臨下發起反沖鋒。攻擊呈膠著狀態。 王樹聲直接來到衝鋒部隊出發前沿,仔細觀察敵軍的陣地部署和火力配置,隨後調整進攻部署,命令二七四團二營擔任正面主攻,紅九十一師攻擊敵東側陣地,紅八十八師攻擊敵西側陣地,紅九十三師作正面掩護。強大的紅軍攻擊部隊猶如“三股叉”,以泰山壓頂之勢,狠狠刺向守敵的咽喉。

紅四方面軍老戰士,原二七四團二營營長陳康回憶: 王樹聲副總指揮……轉過臉對我說:“陳武和同志(我當時的名字)我命令你們二營向敵人主峰陣地發起衝鋒。” …… 第一次攻擊失利了。 …… “現在要怎麼辦呢?”……我和營政委簡單商量之後,重用土坎作掩護,重新組織戰鬥隊形……我叫營連打旗兵把紅旗抖開,司號兵和各支援火器,都靜候我的命令。 …… “司號兵,吹衝鋒號!”我的命令一下,營連號聲次第而響,連排長的指揮旗和打旗兵的紅旗,也隨之展開,……只見漫山遍野紅旗招展,軍號齊鳴…… …… 我們全營同志,立即躍出隱蔽地,端著刺刀,以泰山壓頂之勢,似雷霆萬鈞之力,沿著選擇好的衝鋒道路,一鼓作氣沖上山頂……

…… ……由於我營攻擊太猛太快,敵人來不及使用預備隊反撲,兩個營就一齊潰退,漫山盡是人了。 敵軍團長楊倬雲在部署兵力時,曾向守關人員下達命令:凡見潰兵就槍斃。當敗兵逃回關上時,守關人以“臨陣潛逃”論處,開槍射擊,威逼士兵回過頭來和我軍硬拼。 殘敵前進不得,後退不能,被壓在一個不到三百米長的槽溝裡,逼成挨打的縮頭烏龜。我們營居高臨下,幾百顆手榴彈一齊往下扔,槽子里人山人海,濃煙滾滾,像熬一鍋爛稀粥似的。 楊倬雲見形勢不妙,趕急命令營長廖玉章抬出銀圓,給每個士兵發給三元拼命獎。廖營長沒發幾個人,就腰部中彈……倒地斃命了。 楊倬雲見陣地已丟,營長中彈陣亡。就策馬往關上跑。猛抬頭一看,關口已經紅旗高插……他陷入了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的絕境,無可奈何地跳下了懸崖……

戰至下午四時,紅軍佔領劍門關,殲敵近三個團約三千人。此戰,紅軍僅犧牲五十餘人。 劍門關戰鬥結束後,鄧錫侯部寫出《劍門關戰鬥經過報告》,這份報告的描述倒也翔實,是一份重要的軍史資料: 徐匪突破嘉陵江後,以主力直趨劍閣。總指揮以劍閣為北道交通要點,關係重大,特令陳前敵指揮再抽調廣元部隊六團,及先遣之刁司令三團向劍閣急進,期與自率之五團會攻該匪。殊料三月卅一日守劍閣之劉漢雄、覃登弟兩部被匪擊敗,劍閣亦於是日失陷。徐匪親率偽九軍、卅軍及偽四軍分向漢陽鋪、劍門前進……匪約五千之眾向漢陽鋪進攻,以一翼包圍式向汪團左翼襲擊。激戰數小時,我汪團數被包圍,聯絡線亦有截斷之虞,不得已乘夜向魏家角、天生橋引退。刁司令接得汪團報告,即以楊倬雲團緊接天生橋、五里坡、關家溝高地一線佔領陣地,並以陳麟團之一營位置於誌公寺為預備隊。陳指揮接得刁司令報告,即令李旅兼程向兩河口方面急進。楊倬雲陣地尚未堅固,汪團殘部即已退回。匪跟踪以大部來攻,先以火力激戰,繼以短兵相接,循回肉搏情勢極為激烈。我楊團官兵均盡力撐持,以圖最後勝利。正激戰間,復興場方面之匪一部,由沙句河經青獅觀,襲據劍門關。刁司令以預備隊力爭無效,楊團與刁司令即先隔絕。同時匪大部襲擊大木樹,昭、劍交通亦告斷絕。楊團右翼之汪團被逼,即向大吊岩方向引退。而劍門為匪攻擊重點,此時楊團退路四塞,除少數官兵突圍外,幾全部覆滅於血泊中……是役楊團長倬雲、江營長孝思,及陳團廖營長均戰死於劍門陣地。劉團李營長在沙溪壩附近陣亡,陳團何營長在天雄關收容時陣亡。共計官兵傷亡失踪約一千三百餘名。

劍門關被攻占導致敵軍江防崩潰,沿江川軍紛紛潰逃。紅軍乘勝追擊,勢如破竹,大軍向數百里寬的敵後猛進,孫震部一潰數百里,到處都是敵人丟棄的槍支輜重。紅三十軍和紅三十一軍各一部乘勢星夜攻占昭化城,殲守敵一個團。紅三十一軍主力進至羊模壩、三壘壩地區,阻擊胡宗南部南下,並再次包圍廣元。紅四軍以一部兵力向梓潼發展,另一部協同紅九軍攻克閬中、南部,擊潰孫震部一個旅,殲敵三個團。 4月5日,紅四方面軍主力強渡嘉陵江戰役第一階段遂告結束,紅四方面軍先後殲敵七個多團,攻占閬中、劍閣、南部、昭化四座縣城和軍事要地劍門關,控制了北起廣元、南至南部的嘉陵江西岸近四百里的沿江地區,摧毀了沿江防線,取得了渡江戰役的重大勝利。強渡嘉陵江是一次成功的戰例,有著深遠的影響。強渡的江河之寬、渡過的人數之多、取得的戰果之大,在紅軍戰史上是罕見的。此次戰役經驗的取得,為之後部隊渡涪江、岷江乃至黃河,都是有益的借鑒。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