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紀實報告 反右派始末

第115章 《新民晚報》創始人陳銘德夫婦蒙塵

反右派始末 叶永烈 1174 2018-03-14
在新聞界,還有一對“右派夫妻”,這便是老報人陳銘德、鄧季惺夫婦。 毛澤東在《文匯報的資產階級方向應當批判》一文中提及: “新民報不同,它已經作了許多比較認真的自我批判。新民報犯的錯誤比文匯報小,它一發現自己犯了錯誤,就認真更正,表示了這張報紙的負責人和記者們對於人民事業的責任心,這個報紙在讀者面前就開始有了主動。”① 這《新民報》,就是現在的《新民晚報》的前身,而陳銘德正是《新民報》的創始人。 一九二九年,陳銘德在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當編輯,總覺得很受束縛。於是,設法自己辦報。他很崇敬孫中山。當年,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同盟會辦過《民報》,陳銘德就把自己創辦的新報取名《新民報》。 這時,鄧季惺從北平朝陽大學法律系畢業,和譚惕吾等一起幫助陳銘德編輯《新民報》副刊。一九三三年,陳銘德和鄧季惺結為伉儷。

《新民報》最初的發行量只有兩千份而已。經陳銘德艱苦努力,發行量日漸上升。在抗日戰爭期間,《新民報》遷往重慶,發行量多達十萬份,成為大後方發行量最大的報紙。浦熙修當時便是《新民報》採訪主任,為《新民報》寫了不少好報導。吳祖光則主編《新民報》副刊,前已提及毛澤東的《沁園春·雪》最初就是在《新民報》上發表的。夏衍、陽翰笙、陳白塵、聶甘弩、孫伏園等也都曾在《新民報》任職…… 抗戰勝利後,《新民報》遷往南京。由於《新民報》日漸傾向於中共,於一九四八年七月八日被國民黨社會局以“為匪宣傳”的罪名停刊。 解放後,《新民報》在上海復刊,陳銘德任副社長。後來,陳銘德調往北京,擔任北京市社會福利事業局副局長,鄧季惺則任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

一九五七年,原本已經脫離新聞界的陳銘德、鄧季惺,被作為“老報人”,應邀出席新聞工作者座談會,進行大鳴大放,捲入了“陽謀”之中。 一九五七年五月十八日《人民日報》以《老報人批評現在報紙的缺點》為題,發表了這些老報人在座談會上的談話。這篇報導,使許多老報人後來遭到“麻煩”。 報導稱: 老報人陳銘德在會上介紹了《新民報》成長的過程,接著還談了一些他對新聞工作的看法。他說:“報紙是人們的精神食糧,新聞工作者是廚師。廚師要是光注意營養價值,不注意色、香、味不行。趣味性和思想性不矛盾,正像色、香、味和營養不矛盾一樣。” 陳銘德提出二點建議:一,增辦非黨報紙,能不能倡辦同仁報紙?二,北京應該有晚報。

陳銘德所說的辦非黨的“同仁報紙”,犯了大忌,闖了大禍! 其他老報人的話,也闖禍。比如: 張友鸞說:舊社會有一句話:“記者不坐牢,不是好記者;報館不封門,不是好報館。”現在呢?他認為可以這樣說:“記者不討厭,不是好記者;報館不闖禍,不是好報館。” 蕭離說:新聞常被新華社和《人民日報》壟斷,他們想競賽也無從競賽。 《大公報》社社長王芸生說,現在的報紙是報喜不報憂,隱惡揚善。新聞工作者勞動生產率低。 禍從口出。陳銘德竟然因此而被劃為“右派”。就連鄧季惺也被劃為“右派”!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