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紀實報告 反右派始末

第24章 毛澤東稱讚了對電影的批評

反右派始末 叶永烈 2014 2018-03-14
於是,在《文匯報》上開展了關於電影問題的“大鳴大放”。 女演員上官雲珠發表文章說: “一個演員,顧名思義,自然不能離開銀幕和舞台。演員的生命之花,一旦離開了培育它的園地,就會枯萎。但是我們廠的絕大多數的演員,尤其是女演員們,在七年中就偏偏有過這樣的遭遇,其中有七年之久只在銀幕上露過一個鏡頭,或只在舞台上演出過一兩次戲的。老演員們感到力無處使,在業務上一年一年的荒疏,青年演員們還是原地沒有動,學了七年理論卻沒有實踐的機會,自己懷疑自己到底還能不能演戲呢?心裡一片空白,每個演員被擱置得快要生鏽了!” 導演陳鯉庭提出:“導演應該是影片生產的中心環節。” 導演孫瑜要求尊重觀眾,尊重導演,尊重藝術。他說:“今天的觀眾在走進戲院的時候是以主人公的姿態走進去的。他們不能容忍乏味的公式化和概念化、沒有思想性和藝術性的作品,我們不能不尊重他們。他們要政治,但不要政治口號。”

導演吳永剛在文章中指出:“政論不能代替藝術。人們花了時間和金錢,但是得到的不是藝術的欣賞,卻是像在聽一個報告,讀一篇政論,這樣的電影怎麼能使廣大觀眾接受呢!” 作家老舍發表了《教教電影》一文,尖銳地指出: “今天,人民真是如飢如渴地需要電影,可是好電影片卻寥若晨星,這是個嚴重的問題。 “作家的作品是不是得到了尊重呢?恐怕不是。對他們所寫的劇本,似乎人人有權修改,個個顯出優越。一稿到來,大家動手,大改特改……經過大拆大卸的修改之後,那些好處即連根拔掉:原來若有四成藝術性,到後來連一成也找不著了。” 討論進行了兩個多月,《文匯報》發表了近五十篇文章。這時,需要發表一篇有分量的、總結性的文章。找誰寫呢?

最合適的人選,當然是那位坐在紅牆裡的、中共中央宣傳部文藝處負責電影的鐘惦棐。 於是,《文匯報》副總編唐海和駐京記者姚芳藻一起前去拜訪鐘惦棐,向他約稿,請他寫一篇總結性的文章。鐘惦棐呢?他一直關心著《文匯報》上開展的這場大討論,讀了每一篇討論文章。不過,他只答應以《文藝報》評論員的名義,寫一篇評論文章,在《文藝報》上發表。因為他當時任《文藝報》編委兼藝術部主任,所以覺得在《文藝報》上發表為好。 鐘惦棐的評論文章寫出來了,題為《電影的鑼鼓》。 《文匯報》社知道了,建議此文由《文匯報》和《文藝報》同時發表。鐘惦棐答應了。於是“電影的鑼鼓”在一九五六年十二月十五日《文匯報》和第二十三期《文藝報》同時敲響。

《電影的鑼鼓》在一九五七年是一篇影響不亞於費孝通的《知識分子的早春天氣》的文章。現摘錄於下: 電影的鑼鼓先從上海方面敲起來,是有道理的。這裡是我國電影的發樣之地和我國著名電影藝術家的匯集之區。經過七年的歲月足以辨明,電影——這一群眾性最廣泛的藝術,究竟該怎樣才是。按照過去的經驗,無疑應該丟掉一些東西,但亦需要保留一些東西,而其中最主要的是電影與觀眾的聯繫,丟掉這個,便丟掉了一切…… 上海《文匯報》在十一月份發表的二十四篇文章,就問題的性質看,可分作兩類:一是屬於電影的組織領導的,即以行政的方式領導創作,以機關的方式領導生產;一是屬於電影的思想領導的,這便是中國電影的傳統問題,題材偏狹問題,與所謂“導演中心”等問題。

……我們有許多領導人對列寧所說的:“電影是教育群眾的最強有力的工具之一”,“在所有的藝術中,電影對於我們是最重要的”理解得很不正確。因為它重要,深怕它搞不好,也就出現了像《祝福》電影中魯四老爺教阿牛描紅的情景。關心過多,也就往往變成乾涉過多。 ……目前有許多經驗的電影藝術家不能充分發揮出創作上的潛力,而只能唯唯聽命於行政負責人員的指揮,尚未進入創作,已經畏首畏尾,如何談得到電影藝術的創造?沒有創造,如何談得到電影事業的繁榮! 藝術創作必須保證有最大限度的自由,必須充分尊重藝術家的風格,而不是“磨平”它。所謂“導演中心”,乃是指為了克服當前導演在攝製組工作時感覺婆婆過多而且過嚴,某些藝術描寫的細節都要遭受干涉的情景而言。祥林嫂手中的魚掉不掉?何時掉?這完全是創作人員,首先是導演自己的事。如果這樣事都須由行政決定,要導演幹什麼? ……

電影的“鑼鼓”聲,引起了毛澤東的注意。 毛澤東對於《文匯報》上的這場討論,最初是持肯定、鼓勵的態度。一九五七年三月,毛澤東在接見新聞出版界的著名人士時,曾對《文匯報》總編輯徐鑄成說了這麼一番話: “這次對電影的批評,很有益。但是電影局開門不夠,他們的文章有肯定一切的傾向。人家一批評又把門關得死死的,我看大多數批評文章提出的問題,對於改革我們的電影是很有益的。現在的電影,我就不喜歡看。當然也有好的,不要否定一切。批評凡是符合事實的,電影局必須接受,否則電影工作不能改進。你們報上(指《文匯報》)發表的文章第一個時期批評的多,第二個時期肯定的多,現在可以組織文章,把它們統一起來,好的肯定,不好的批評,電影局不理是不對的。這次爭論暴露了問題,對電影局和寫文章的都有好處。”①

毛澤東的這一番話,自然使《文匯報》社受到了莫大的鼓舞。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