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紀實報告 江山爭奪戰·中國第一併購戰財經紀實

第142章 法無定法

企業是想要做大的,那麼做大有沒有必勝的方法呢? 正確答案是:有相對的方法,但是沒有一定成功的方法。 很多專家評論企業時,往往強調要先做強,說只有在做強的基礎上才做大,實際上這是個詭辯。 比如創業,什麼時間最好? 專家說等你有錢、有經驗的時候,可往往等你真有錢,萬事俱備的時候,可能創業的機遇也喪失了,你的創業激情也沒有了。 比如學生,什麼是最好的成功之路? 專家說你應該好好學習,考上清華北大,然后海外深造,最後成為著名的科學家、企業家。 不是說這條路不對,而是說這未必是唯一的路。看看現在的成功人士,真正按這條路走向成功的比例很少。 有個玩笑,一位著名的企業家說:你們今天努力學習的目標,就是為我們這些沒有讀完大學的老闆打工的。

換句話說,即使這條路絕對正確,只要考上清華北大的人都一定成功,那麼考不上的人呢?難道就沒有辦法成功嗎? 比如小企業,我們說要打造競爭優勢。 實際上一個小企業的資源很少,一起步就具有核心競爭能力是鳳毛麟角,這樣的企業當然能成功。但是如果你不具備競爭優勢,難道就不能發展了嗎? 實際情況大多數小企業起初都是差不多的,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小企業是怎麼成功的?往往是在某一個特殊時期,它的一個長處發揮好了,抓住了機遇,形成微弱的優勢,隨後優勢就能自然放大。 比如我成本低,我可以降價,這樣市場擴大,規模就擴大,效益上升,人員擴大,我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這樣優勢就更明顯。 所以,大部分企業的成功都是一招鮮,在策劃、銷售、技術、管理某一個局部突破,然後把局部優勢轉為整體優勢。最典型的是秦池,膽子大,敢打廣告,結果也成功了好幾年。

這是一個簡單的真理,但是很少人說實話。因為成功後,人就容易迷失自己,加上有專家、媒體幫助吹牛,於是把一個長處總結為全能天才。同樣,專家、媒體也喜歡落井下石,一失敗,就能把你批的體無完膚,好像你不失敗就不正常。 創新這個詞很流行,說什麼人無我有。 這還是悖論,中國的企業這麼多,如果每家都是人無我有,哪有這麼多的創新呢? 我們說投資要找新領域,不要投資產能過剩。 這句話在短缺經濟時代是對的,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發展,你看看還有什麼產業不是過剩的,不過剩那都是新產業、新技術,不過這些東西沒有幾個人懂,如果人人都懂,沒有門檻,那能算新技術嗎? 同樣,做大和做強的關係也是辨證的。 能形成核心競爭力當然好,不能形成,那麼先做大後做強,也沒有什麼不好的,這也是一條成功之路。

只要你有錢,你把一個行業前幾十位,多收購幾家,一整合形成規模優勢、壟斷優勢,這同樣是很好的做強策略。 所以做強和做大是一體兩面,並沒有一定要先做大後做強的,只是時機的選擇問題,而且往往是循環的。企業經常是先做大,後做強,再做大,再做強。 企業發展到底應該走多元化,還是專業化道路? 看看國外的大企業就知道,有專業化成功的,也有多元化成功的,所以仍然是辯證關係。 專業化的優點是對行業熟悉,管理比較內行,而且外派人員比較容易。 專業化的缺點在於: 一是專業化收購談判難,因為涉及收購同行,往往同行是冤家,不是危難時候不好收購,因為你懂行,對方管理層知道你不倚重他們,當然不希望合作。 二是專業化往往跨區域,總部和子公司距離太遠,這樣管理成本高,而且總部的政治平台發揮有限,也容易失控。

三是專業化風險大,因為行業是有波動的,出現行業大低谷,你會束手無策,死得很慘。 四是專業化文化單一,人是混血兒好,企業也一樣,多元化企業可以交流經驗,有時候其他行業的經驗對本行業可能作用更大。 多元化的優點是抗風險能力強,發展機遇更大,文化更健康。 多元化的缺點在於: 一是總部管理難度大,對領導的要求是藝術管理、文化管理、人才管理,而不是專家管理。 二是新行業談判比較簡單,但是因為不懂行,容易上當。 三是資源配置不集中,通才多而專家少。 大部分企業發展是多元化和專業化雜交,一個企業做大了,不可能在一個地方拼命建設,那樣有運輸成本、資源條件等限制,要發展必然是跨區域發展或者區域多元化。

企業做大了,在當地有影響力,可以利用政府資源涉足其他行業,這樣管理成本低。做得更大了,可以選擇一個產業,進行跨區域專業化。然後是很多產業跨區域做大,結果必然有的好、有的差,又開始選擇主業回歸。可到一定時候,產業發展是有瓶頸的,又要走多元化。 多元化有時候是必然選擇,有的企業所在行業很小,你已經做到第一、甚至壟斷地位,你不多元化怎麼辦?除非你不發展。 所以多元化和專業化是一體兩面,企業需要根據環境、自身情況、機遇等決定的,還是屬於一種選擇問題。 企業是需要戰略的,如同一個人要有自己的理想、職業發展規劃。 小企業資源很少,又側重在局部市場競爭,老闆自己整天搞經營,對企業內部和外部情況都熟悉,老闆的遠期想法就是企業戰略。這個時期主要是原始資本積累,重要的是抓機遇,什麼項目掙錢、什麼有資源就乾什麼,這符合實際情況。

企業越大,產業越多,老闆就忙不過來,這時候戰略就必須要有人研究、參謀甚至決策。但是不管多大的企業,戰略也要有靈活性,要考慮機遇。 機遇本身是戰略制訂的一個依據,但是外部機遇是變動的,所以導致戰略需要及時修訂。 戰略是要清晰,但是不能太理想。 比如投資,你一定要一個好行業,選定很清晰的目標企業,一要控股,二要價格低,三要效益好,四要沒有歷史隱患…… 有這麼好的企業為什麼要給你控股,一定和你干呢? 這就想找老婆一樣,你不能完全按照夢中情人的標準:臉蛋要端正,身材要苗條,父母要有錢,文化要高,品德要好,對我忠貞不二,能下的廚房,照顧家庭任勞任怨,最好對我外面的紅旗飄飄也是置若罔聞,甚至鼓勵支持。天下哪有這麼好的女人呢?有這樣的女人難道就一定非你不嫁嗎?

投資像戀愛,不能太理想,也不能沒有條件。理想和現實要結合起來,和戰略意圖差距太大當然不能幹,但也不能太挑剔,要抓住主要因素,不能求全,應該遵循滿意原則。否則必然喪失發展機遇,最終成為剩男、剩女一族。 所以戰略和機遇是一體兩面,戰略太靈活的等於沒有,過於強抓機遇容易迷失方向,戰略太僵化等於中毒,過於迷信戰略容易喪失機遇。 管理是相對的,沒有最完美的管理方法。管理模式也如此,集權和民主這兩種模式,都存在優缺點。 像華源和豐原實施的閃電戰,都是因為集權管理,決策迅速,如果內部採用民主決策,不僅效率低,而且保密性差。 集權的麻煩在於選定集權者難,制約集權者蛻變難。 如何保證選定的這個集權者就是能力強,這比較麻煩,對於一把手有時候你不給他權力他確實幹不好,可如果你給他權力,他要是不能幹,企業就遭殃了,所以選擇一個強有力的領導比較難。

即使一個集權者能力非常強,但能不能保證他永遠偉大,這更難,成功後誰能抗拒名利的誘惑?無論是國有還是民營,都有很多案例,一個卓越的領袖後期出現品德和能力蛻變,結果無人阻止,最後出大事情才被換下。 同樣,企業做大了,總部對下屬子公司也存在管理力度問題。 總部放手不管,下面容易諸侯割據,容易出亂子。 總部管狠了,層層匯報,會議多,效率低,而且工作失誤找不到責任人,因為大家都參與了,該懲罰誰呢? 所以管理模式也存在不確定性,科學決策、民主決策這些概念是用來做報告的,大部分企業都是在集權和民主這兩種模式之間搖擺,只是側重度不同。 真正優秀的企業往往是集權制,但數量很少,因為能持續保持清醒的集權者不容易。

結論:企業成功沒有固定的方法,起家往往是一招成功,持續做大就需要不斷調整模式和方法,而這種調整有運氣成分,成則為對,敗則為錯。任何方法都是在一定條件下,才存在對錯的。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