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紀實報告 江山爭奪戰·中國第一併購戰財經紀實

第143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

企業做大是沒有方法的,那麼為什麼有的企業能做大呢? 一個企業成功後,我們通常都希望研究它的經驗,認為它的成功就是這些經驗造成的,這個觀點很片面。 正確看待這個問題,要分兩個層次:整體的必然性和個體的偶然性。 所謂整體的必然性,就是說肯定有成功的。 假使一個行業有1萬個企業,那麼他們之間就存在競爭關係,既然是競爭就必然有輸有贏,不可能整天都打平手。有小輸和大輸,小輸繼續競爭,大輸退出行業。對於勝者,則擁有更多的資源,再下一輪競爭中有相對優勢。經過幾輪後,必然出現大企業。 市場競爭本身是優勝劣汰,但是行業波動又加劇了優勝劣汰。 全球一體化,各種產品價格波動很大,就拿原料採購來說,如果你時機判斷失誤,高價進了一大批原料,一下子就可能把你這個企業拖垮。同樣,如果你運氣好,低價進了一大批原料,一下子就能掙很多錢。

2009年中國房地產行業大悲大喜,年初樓市暴跌,大家拼命賣房子,誰賣不動,銀行逼債,危機四伏,可下半年樓市暴漲,誰剩下的房子多,誰掙的錢多。 一個行業處於快速發展初期,企業數量是不斷增加的。但是等行業進入穩定增長期,由於自由競爭加上行業波動,就促使企業數量不斷減少,儘管這中間還有新進入者,但整體數量還是不斷下降的。 因此,一個行業發展最後,肯定會有大企業,這是產業經濟發展的必然規律,如同買彩票,儘管單個人中獎的概率很小,但一定會有人中獎的。 所謂個體的偶然性,就是既然肯定有人能做大,那麼為什麼是你而不是別人? 這裡面原因很多,古代兵法說,戰爭的成敗取決於三個方面:天時、地利、人和。這三個因素引入到企業也一樣。

天時就是運氣,地利就是機遇,人和就是內因。 很多企業成功後,大部分談論的是內因,好像一切成績都是自己努力的結果。不可否認內因是存在的,但是不能只談內因,忽視運氣和機遇。 豐原收購江山,能預測江山維C價格會暴漲嗎? 不是的,實際上誰也沒有預測出來。中糧和海企如果能預測,就不會賣,孔智如果能預測,他就不會承諾新蘭公司也轉讓股權,華源如果能預測,早就買了,根本輪不到豐原橫刀奪愛。 因此,維C價格變化無常,導致江山爭奪戰各方利益變化不定。因為要賣,所以四方股東聯合幫助豐原對付華源,因為不想賣,新蘭和醫保決定隔岸觀火。 豐原收購貝斯特,能預測石油價格會這樣大漲嗎? 不可能,只是判斷有漲價的前景,可誰能想到是這樣大漲呢?如果知道還搞什麼企業,不如直接買點石油期貨,這不是掙錢更多嗎?

豐原轉讓國元,能預測國元借殼這麼快,股價這樣大漲嗎? 不可能,如果知道,誰會賣的,政府也不會同意的。 安糧知道嗎? 如果知道,安糧管理層拼命也要成立一個投資公司,大家合夥出錢也要買一點,哪有這麼傻,真一心想為國家掙錢嗎? 人有時候是要相信運氣的。 如果豐原危機能再支撐半年,如果中糧不痛下毒手,那麼等到國元證券重組後,賬面投資收益高達幾十個億的豐原還缺什麼錢?說不定要參與收購華源呢? 往往一個項目失敗,我們通常說決策不科學,沒有考慮全面,可仔細思考。什麼叫科學決策?你真能科學的了嗎? 項目投資分析的要素很多,每一個要素又有很多子要素。 比如政策就可分國內外政治環境、國家宏觀政策、地方經濟政策、貨幣政策、資本市場政策、產業政策、勞動政策、環保政策等。

各種政策對項目的影響是不一樣的,有大有小,有利有弊,項目受到政策的影響實際取決於各種政策博弈的結果。而且同樣的政策條件,企業情況不一樣,政策影響的效果也不同。比如政策鼓勵產業重組,如果是大企業對你就有利,是小企業對你就不利。政策鼓勵拉動內需、大建設,你如果是國有企業,對你就有利,民營企業就不利。 同樣包括技術發展、管理手段、企業文化等,都不是一個獨立可控的要素,而是要素組合,是變化中的一個概念。 那麼你如何能做到全面分析、戰略控制呢? 投資項目論證是把握幾個重要因素,把一些不確定的因素變得清晰、可控、可知,給投資決策提供參考。但是不能神化項目論證,認為只要我們努力分析,認真研究,項目就一定能成功。

項目結果屬於未來的發展狀態,是不可控、不確定的。 投資項目論證作用只是參考、幫助,投資決策其實就是選擇。 因此,一方面我們要科學論證項目,要強調戰略研究、投資分析的必要性;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承認事實,投資有時候是靠運氣,而且運氣的比例不小。 真正的投資,要靠直覺、靠運氣,有時還要靠自己的信心和決心,這些比論證更重要。如果相信只要有科學論證就能把投資做好,那隻是幻想,就像老闆們都想找一個好的總經理,讓他好好乾,自己一勞永逸地數鈔票。 國際著名風險投資家認為:一個成功的投資項目,50%靠經驗,40%靠運氣,10%靠自己的努力。 這句話對運氣的理解不僅正確,而且可以擴大到非投資類的決策,包括人事提拔、營銷策劃等。

天行無常,有時候其實也是公平的,如果沒有無常,那麼貧富貴賤之間的轉換就沒有這麼快,或者是無法轉換,富的永遠富,窮的永遠窮。 因為天行無常,所以投資要留餘地,風險控制是對的,小企業可以賭一把,不成功就成仁,大企業最好量力而行。有時候興趣也是戰略,領導喜歡這個產業或者項目,就是最好的決策理由。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外部機遇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怎麼能判斷這是機遇,怎麼能把握住這機遇? 這比較難。比如政治關係,無論是國內和國外,企業要發展都是離不開政府的支持,中國更是明顯,華源和豐原發展這麼快,與政府支持是分不開的。 但是企業怎樣處理與政府的關係,就比較難。 和政治人物遠,你得不到支持,發展就慢,容易被對手超越。

和政治人物近,你容易惹是非,沒有永遠的紅人,連太陽都有冰涼的時候。 比如競爭策略,無論你採用什麼樣的策略,這個策略本是不存在絕對的好和壞,它還要取決對手的反擊策略。 就像下棋一樣,高手和低手下棋,可以下無理棋,因為你的漏洞他看不出來,這樣你雖然下了一招不符合常理的棋,可因為對手找不到應戰策略,結果你大勝,那麼這無理棋就是高招,否則你怎麼能讓子呢?同樣,如果你把無理棋運用到高手面前,那你輸慘了。 華源和豐原的鬥爭有很多競爭策略,同樣是充滿了博弈。 比如銀河會議,當初如果華源拒絕妥協,就不會撤銷仲裁,最多也就是後來的新聞戰提前,沒有什麼大事,根本不會受後來那麼多的氣。從這點看,四方股東發動恐嚇戰成功,不僅是組合拳打得好,更是因為華源害怕。

比如股權合併,其實最好的方法是在香港直接合併,RT公司以自殺的方式來完成豐原控股江山的心願。選擇直接合併本來不是高招,高就高在事先佈局了,這樣合併不僅法律上可以,而且有宣傳價值。 比如仲裁戰,華源是一直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可突然請來個段大師,反戈一擊,不按常理出牌,纏訟是非常好的武器,特別是虛假出資,把中糧搞傻眼了。 同樣,在營銷策略、技術研發,我們都能看到博弈的現象。 商業戰爭和軍事戰爭是一樣的道理,並沒有固定的打法,成敗取決於雙方博弈的結果,變化無常。 在股市中也存在博弈。假使有一個股票,有1000個人關注,其中200人看多,200人看空,600人看平,正常邏輯是應該平盤,實際情況不是。

這要取決於多空雙方策略和心理博弈,連誰先動手都不一樣。 比如看多方有100人先買了,股票出現上漲,結果看平方有200人改變觀念,也加入看多方,股票連續上漲,看空方中有100人也受不了刺激,認為是自己弱智,判斷失誤,改變觀念不賣了,結果股票大漲。 同樣道理,如果看空方先動手也不一樣。 人的思維並非完全獨立的,而是受到別人思維的影響,人與人之間的思維互動是股市變幻的重要心理因素,它加大了股票價格的波動性。 企業內因是複雜的,也是變動的。 以一個領導者為例,作為一個正常的人,假使一個企業不斷做大,那麼領導者的能力與管理企業所需要的能力是處於變動中的。 比如知識,他有可能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起來,不斷完善知識結構,也可能學得少、甚至不學,跟不上時代的進步,特別對新知識不懂。

比如經驗,他有可能積累了豐富的管理、技術等經驗,使他能更好地駕馭企業,也有可能困在原有的經驗圈子裡面,孤芳自賞。 比如慾望,他有可能因為擁有了名利,要追求更大的名利,繼續攀登下一個目標,也有可能因為擁有了名利,害怕失敗,變得保守,安於享受。 比如修養,他有可能歷經滄桑,變得開朗豁達,更加進取創新,也有可能變得狂妄自大,唯我獨尊。 就算他什麼都不變,他的身體也會變,人一老至少精力不一樣。 同樣,他率領的團隊也如此,不僅有各自的思維變化、能力變化,也是變動的。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有的成長起來,有的蛻變腐化,有的另謀高就。 這就是企業所處的真實環境,企業是在不確定的情況下,在矛盾中前進或衰落。能成功的企業一定是優秀的,可最優秀的企業未必能成功。 結論:企業的成功固然有內因,但更有博弈機遇和幸運的成分,一個大企業的成功是建立在無數小企業失敗的基礎上,正如名將的偉業是建立在屍橫遍野的沙場上。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