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紀實報告 江山爭奪戰·中國第一併購戰財經紀實

第141章 企業為什麼要做大?

自古以來,每一個王朝都是靠對外發動戰爭來完成版圖的擴展,著名的將軍都是以士兵的鮮血完成豐功偉業。國家如此,企業也如此。 很多著名的企業,像德隆、華源等,都是在快速發展中,因為過於冒進而崩潰的,儘管前面有很多不幸的故事,但是追隨者仍然前赴後繼地奔來。 企業為什麼要做大?企業是否可以不做大,不冒險,尋找平穩發展甚至安逸發展的模式呢? 答案是否定的,發展是企業的主旋律,持續穩定發展只是學者們一相情願的故事。現實中有很多因素迫使企業快速做大,無法做到穩定發展。 企業想做大的外部因素有三點: 第一是產業經濟規律決定的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盛轉衰,是產業發展的一個必然週期。 每當出現一個新經濟、新產業,資本追逐利潤的特點,大家往往一擁而上,迅速投資進入。這時候會不斷有小企業誕生,不斷有企業擴大規模,數量增加和規模增加雙重因素,導致產業的市場供應規模迅速擴大,很快就超過了市場需求擴大的速度,供不應求就轉為供大於求。

這時候競爭加劇,企業要比拼各自的競爭優勢,什麼資金優勢、技術優勢、管理優勢、人才優勢、渠道優勢、產業鏈優勢、政策優勢等等。有時候環保都能變成優勢,比如化工行業,你所在的城市重視環保,而我所在的城市環保要求低,這樣我減少了治污成本,產品價格就比你有優勢。 企業競爭的實質是綜合競爭能力的較量,優勝劣汰的過程中,一大批企業關門、破產、轉產,一大批企業被收購、兼併,剩下的佼佼者慢慢演變成為行業龍頭最後發展成為行業寡頭。 在產業發展過程中,做大存在風險,但是不做大風險更大。 產業發展初期,是比速度,很快是比規模,企業大本身就能形成一定的規模效應,規模越大,就越來越能聚集資源,還可以形成行業門檻。

像汽車、鋼鐵、多晶矽等行業,隨著行業的發展,投資門檻就越大,你一般的投資者想都不用想。 儘管我們說大企業有弊病,壟斷、效率低、欺負消費者,各國也都出台反壟斷法,來限制企業形成壟斷。但是壟斷也有優點: 一是規模經濟,很多產業是規模越大越有競爭力,因為產業鏈完整、配套設施全、綜合成本低。 二是資源配置,特別是全球經濟一體化,大集團可以在全國、全球範圍內規劃產業格局,根據生產要素的差異情況來規劃研發中心、生產基地等。全球化推動了大集團的發展,而大集團的發展反過來又推動全球化。 三是技術提高,一個小企業難以做前瞻性的技術研究,側重搞短期技術開發或者應用技術研究,而大集團則可以把長期技術研究和短期技術研究結合起來。這也促使大集團更符合產業發展要求,不僅可以適應產業發展,而且可以引發產業革命,引導產業發展方向。

隨著科技發展,信息網絡帶來的扁平化管理,企業的規模經濟變得更大。 因此,做大是企業發展的一個必然選擇,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第二是競爭策略決定的 企業競爭不僅有產品經營競爭,也有資本運營競爭。如果大家都是產品經營,那麼你可以不追求快速發展,可一旦其他競爭者開始產品經營和資本經營同步運作,這時候如果不想快速做大,風險同樣很大。 比如有兩個企業差不多大,如果單純產品經營,大家持續發展、持續競爭,相安無事,可如果其中一個企業突然上市了,它的資金一下子能超過你很多,它馬上就能提供更高的工資來吸引更多的人才加盟,同時又收購了幾家規模與你差不了多少的企業。 這時候,你馬上感到壓力,你不僅吸引不了優秀的人才,反而現有的人才要流失。你的對手甚至可以憑藉自己的資金實力,在你的重點市場進行低價銷售,這樣原有的平衡很快被打破,你的排名有可能馬上跌到行業末位。如果銀行感覺你的效益不行了,再對你收縮貸款,你不死也要蛻一層皮。

最可怕的是遇到產業整合者,一旦有強大的產業整合者要進入你的行業,它有可能迅速收購一大批企業,很快就形成比你大很多倍的規模,你的處境馬上就危機四伏。 比如啤酒市場,華潤一開始大規模收購,起初是虧損的,但是等到它成為全國性的產業霸主,馬上打破了啤酒產業格局,一大批原先的區域龍頭企業紛紛落馬。這就是當初青島啤酒也快速併購的原因,如果青啤不進行大規模收購,它同樣也會消失。 現階段,國內水泥行業、鋼鐵行業又開始進入大規模重組,快魚吃慢魚,有時候比大魚吃小魚的法則更靈。 因此,競爭策略是多樣的,在產業發展中,經常有這樣的快速發展壓力,你想穩定發展,風險其實更大。 第三是利益誘惑決定的 追求財富是人性的基本慾望,無論是國有資本還是民營資本,追求股東財富最大化是永恆的主題,而只有把企業這塊蛋糕做大,才有財富增長的可能。因此,利益誘惑是一大動力。

追求成功是人性的價值慾望,你越成功,受到的鼓舞也越大,反過來刺激你要更加成功。 企業越大,你的無形行政級別就越高,你就會受到更高層面政府領導的鼓舞和支持。中國各級政府領導業績是與GDP掛鉤的,你越大,得到的政策支持力度也越大。大部分政策都是支持大企業的,你越大,申請政策的成本也越低,因為申請政策費用與項目數量、規模是不成正比的,你申請十個項目和申請一個項目,你需要處理的人際關係其實多不了多少,平均綜合成本是下降的,大型企業還可以設立駐京辦,你能獲得政策支持的力度就更大。 企業越大,你能享受到的特權也越多,比如銀行貸款。 通常給小企業貸款,銀行擔心出現風險,大企業你不貸款,銀行主動送錢給你花。這裡面一是放心,二是銀行體制問題。

銀行內部對貸款是有問責制度,小企業貸款出問題,下面的經辦人員有壓力,當然要慎重。大企業貸款數額往往超過一般支行的審批權限,都是需要省行、總行審批的。這樣的貸款即使出問題,責任往往是不了了之的,即使追究也沒有什麼大問題,反正是上面大官審批的,經辦人壓力不大。所以大企業貸款,基層銀行經常協助你跑貸款,又吃又喝又能收禮,又沒有責任又能完成任務,出事還沒有責任,為什麼不幫忙貸款給你呢? 因此,大企業和小企業在貸款問題上,享受的待遇完全不一樣。 企業大到一定規模,還可以免死,獲得政府的優先救助權。因為大企業一有問題,已經不僅僅是自己的問題,還涉及政治穩定、就業問題,你有幾萬名職工,哪怕就是民營企業,政府也不敢輕易讓你倒閉,一定想辦法讓你活。

這種情況在國外也是,美國是自由經濟,可金融危機出現不少大集團危機,政府照樣要援助,就是破產也是法律破產、形式破產,生產繼續進行。 因此,大企業享受的種種支持是小企業所嚮往的,在利益誘惑下,小企業希望快速做大。 企業想做大的內部因素也有三點: 第一是領導者的成功慾望決定的 企業家是有人性,作為人都希望獲得同行的尊重,希望在自己所從事的行業中名列前茅,這是企業家追求卓越的個人慾望決定的。 有時候成功也是一種的毒癮,一個企業成功後,領導者不僅享受了名和利,也享受了成功的喜悅。領導者心態往往有兩極分化:一是小富即安,滿足於現狀,不思進取。另一種是追求更大的成功,以更大的成功來更加證明自己,獲得更大的喜悅。

大多數領導心態是處於兩者之間,多數是側重於後者,那就是希望發展,但也謹慎,害怕失去現有的地位。但是中國處於快速發展時期,每年GDP增長都很多,不發展的結果就是落伍,所以就是維持現狀也要發展。大家都在比,如果別人做得更大,你心理也不平衡。 企業越大,財富就越多,作為財富的擁有者,是花不掉這些錢的,一個人如果沒有什麼不良嗜好、不極度揮霍、不過於奢侈,那麼一個億甚至幾千萬元就足夠消費了。 民營企業,其實做到一定的規模,老闆已經花不掉自己的財富,這時候為什麼還想做大甚至快速做大呢? 其實就是要面子,追求一種感覺。有時候為了這種感覺,為了滿足自己更大的慾望,不惜鋌而走險,像德隆、格林柯爾都是這樣完蛋的。

國有企業就更簡單,企業出現損失那是國家損失,企業做大了就是自己的豐功偉績,為什麼不做大呢? 第二是企業內部員工的發展要求 雖然對老闆、控制人來說,企業達到一定規模,錢已經不是目標,但是對於下面各級管理層來說,他們並沒有達到財富的極限,他們還想證明自己的成功,他們也要名和利。 如果企業不發展或者發展慢,那麼內部的管理、技術精英也會流失,畢竟升職加薪是員工奮鬥的目標,而快速發展是這目標的保障。 如果企業不發展,那麼一個蘿蔔一個坑,論資排輩,這樣升職的機會就少,而一旦企業快速做大就不一樣。 你收購一個企業,首先你要派幾個人吧,這幾個人一般原先都佔據一定的核心崗位,一走就存在補缺。派出的人員級別越高,帶動升職的人就越多,一個副總裁派出去,享受升官加薪的有好幾十人。另外企業一擴大,總部需要管理的事情就多,就會產生很多的管理職能,本身又需要增加不少崗位。

快速發展的企業,對下面的管理者來說是最好的激勵,大家為什麼給你打工,不就是希望能升職加薪嗎?提供升職加薪的機會越多,大家打工的激情就越高。因此,從管理層來說,出於自身利益,也希望企業做大。而企業如果發展不快,那麼機會就少,內部沒有活力,也容易滅亡的。 第三是輿論的影響 人是群體動物,在輿論的面前,人容易喪失自我,企業一成功各種輿論會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向你撲來,你想跑都跑不掉。 假如你是一位企業家,企業做大了。 行業會議一開,同行歡聚一堂。前幾年你的公司行業排名100位,連個常務理事都不是,只能坐在下面聽人家介紹成績;去年行業排名20位,你上了主席台,而且有希望搞個副會長;今年行業排名第三位,你不想發言都不行,協會會長強烈要求你發言,一定要傳授成功經驗,並暗示說:我要退下來了,我看你先乾常務副會長過渡一下吧。 市政府開會,今年我市GDP增長X%,超過了全國GDP平均水平,各項綜合指標均有大幅度上漲,形勢喜人,尤其是某大企業,在某領導的帶領下,狠抓機遇,銷售收入增長X,利潤增長X,為我市經濟的騰飛做出極大的貢獻,現在給予X公司X表彰,下面請某領導上台做重要講話。 媒體也在琢磨,看你做大了,馬上跟踪熱點新聞,什麼專訪、報導、訪談等等,無法是想挖掘你這個熱點給自己的刊物增添內容。大致內容都是以神話個人的才能、美化企業的貢獻,對你企業、對你個人都是免費的正面宣傳,為什麼不接受采訪呢? 你接受采訪多了,在不斷吹捧聲中,你自己很快也飄飄然了,你手下那些參與這些事情的助手也感到臉上有光,大家都覺得自己確實偉大,為了不辜負這美名,為了進一步證明自己偉大,我看把喜馬拉雅山炸開這個項目也是可行的。 企業大,就連下面員工的感覺也不一樣。你是個小公司,名片上寫總經理、副總都沒有用,誰知道你是幾個錢註冊的公司呢?除非你是董事長,大家是看在你有錢的面子對你尊敬。如果是大集團,哪怕名片上沒有職務,只要穿著得體,派頭有一點,馬上就說,X總請上坐,貴集團厲害,久聞大名。這是人之常情,企業越大,員工也跟著沾光,感覺好。 因此,輿論是無形的外在驅動,在輿論的左右下,你如果不奮鬥,自己都感到不好意思。 結論:企業發展動機有外部和內部兩個因素,在中國處於經濟快速階段,中國的企業做大的動機更強烈,企業家都有產業稱霸的情結,都在朝快速做大的方向努力。這就是中國很多企業一成功,就開始要趕英超美、早日進入世界五百強的原因。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