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紀實報告 江山爭奪戰·中國第一併購戰財經紀實

第129章 風雨飄搖

2004年國家宏觀調控,包括紡織業在內的九大行業被定為調控產業。隨後,銀行對紡織業不看好,同時對醫藥行業的無序競爭也表示擔憂,開始緊縮銀根,這對中國最大的紡織和醫藥企業華源來說,無疑是“當頭一棒”。 來自《經濟觀察報》的報導稱,華源集團2004年度年檢報告顯示,該集團負債414.6億元,占到集團556.4億元總資產的近80%(數字有差異,華源聲稱的資產總額572億元)。 單從80%數字看,資產負債率有點高,其實作為集團合併報表來說,不算高,因為是多層級控股,很正常。 華源最主要的問題是自有資金不足,對外投資是利用流動貸款來支付收購價款的,對外投資本身屬於長期投資,這個資金不可能馬上收回,即使所投資企業贏利,其他股東也不一定同意馬上分紅。

但是當時銀行貸款政策是明確的,長期貸款一般只是對自建項目給予3-5年,華源對外投資只能使用一年期的短期貸款(2009年國內併購貸款放開,時間可以達到5年)。 短貸長投是華源發展中的一個重大隱患,在企業處於上升時期,有政治背景的支撐,信貸大環境寬鬆,那麼企業可以利用滾動的流動貸款,通過新舊貸款的更替,實現資金的有序流動。 可華源現在面臨的外部金融環境已經變了:國家宏觀調控,銀行收縮貸款。靈魂人物周玉成要退下,一大批資本帝國紛紛出事。在這種情況下,銀行為了自保,當然是只收不貸。 2005年,華源集團每個月到期需償還的銀行債務達3億~4億元,而華源集團不可能有這麼多的現金流做保證,本身是需要銀行來繼續貸款,所以一旦出現銀根緊縮,那麼很快就出現流動性危機。

因此,華源危機的原因是外部銀根突然收縮,自有資金和利潤無法滿足流動性貸款催還。 2005年,5月財政部進行“2004年會計信息真實度檢查”,檢查主要針對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另選兩家重點企業,其中一家即是華源集團。 這次檢查其實是例行巡檢,但外界對近年飛速擴張的華源本有資金緊張、隨時斷裂的擔憂,此次例行檢查遂被視為華源危機爆發的前兆。 農業銀行無錫分行首先發難,8月6日,華源發展被迫發佈公告: 2005年8月3日,江蘇省無錫市北塘區人民法院依據中國農業銀行無錫分行的訴訟請求,就公司第一大股東中國華源集團有限公司為其子公司中國華源集團江蘇有限公司借款合同承擔的連帶擔保責任,凍結了其所持有的公司3000萬股股票,凍結期限為2005年8月3日至2006年8月2日止。

8月13日,華源發展又發佈公告: 2005年8月12日獲悉,因起訴方中國農業銀行無錫分行撤訴,江蘇省無錫市北塘區人民法院已於2005年8月11日解除了對上述股權的凍結。 顯然,華源是緊急與對方磋商,還錢了事,然而這僅僅是個開始。 上海方面開始擔心華源形勢惡化,害怕華源優質資產被其他銀行搶先下手了,於是決定聯合出擊。 9月16日起,上海銀行和浦發銀行對華源集團共計12多億元的逾期債務起訴並進行資產保全。上海二中院裁定凍結華源集團及擔保單位中紡機集團銀行存款1.14億元,並查封凍結了華源集團持有的上藥集團40%的股權及相關權益。 9月22日,華源集團所持華源製藥、華源發展、華源股份市值11.48億元的股權被法院凍結。

上海銀行不僅是華源集團的主要貸款銀行,也是華源集團的第五大股東,持股比例為7.765%,因此,連大股東都對華源痛下毒手,華源到底怎麼呢?外界哪知道,於是各路債主紛紛索債,華源的崩潰已經成為必然。 實際上,華源有8個上市公司,這麼多年的融資、低買高賣,淨資產是不斷增加的。據華源提供的數據,到2005年8月底,上藥集團的淨利潤為3億元,預計全年利潤6個億,依據海外財團的價值評估,華源以11億元收購的40%上藥集團股份已經升值為40億元。 人要倒霉,喝口涼水都牙疼。企業也一樣,也許華源以前運氣太好了,上天對運氣的安排也有平衡的考慮。 80%的負債率,外部銀根緊縮,帝國領袖即將謝幕,大股東先下毒手,面對蜂擁而來的逼債,華源危機已經不是凡人能解決的問題了。

點評:人生病後要馬上治療,不能等到病入膏肓再治療。華源所患的是資金貧血,由於沒有及時輸血,現在又被猛然大幅度抽血,當然走向崩潰的邊緣。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