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紀實報告 江山爭奪戰·中國第一併購戰財經紀實

第121章 總結報告

媒體報導中,還有兩篇總結性報告:一份報告把矛盾直接指向中糧,認為正是中糧的假收購導致出現這戲劇性結果;另一份談論仲裁的法律總結。 8月20日,《中國醫藥報》刊登仲裁新聞,新聞剪輯: “假收購”暗算豐原集團華源製藥控股江山製藥 一場極富戲劇性的華源製藥與豐原集團對壘兩年的“江山爭奪戰”,終於以華源製藥大獲全勝而告一段落:華源製藥不僅在一度十分被動的訴訟中獲得主動的“翻盤”,而且“意外”地取得江山製藥51.93%的絕對控制權。而豐原集團成了“假收購”行為的受害者。 …… 就是說,EA在沒有增加投資的情況下竟然當了7年的江山製藥第二大股東。而這一點,不僅江蘇華源全然不知,就連豐原集團亦渾然不覺。

豐原集團“江山爭奪戰”之大敗,敗就敗在EA1997年前擺設的“烏龍陣”上。這一股權破綻終被揭露,也足以引起政府及企業舉一反三、認真思考。 事實上,類似“假收購”、“假投資”、“假注資”等現象早幾年屢見不鮮,一些企業為了改制註冊“三資”企業,繞過稅收壁壘而獲得優惠,不惜製造投資或收購假象,這樣,不少企業的改制、重組、併購與合作,實際上只是名義上的改變,而具有本質意義的資本金並未真正到位。說嚴重一點,它直接威脅著社會吸納資本及投資數量的統計數據的可靠性,也極易對宏觀經濟決策造成不必要的嚴重誤導,不可小覷。 8月25日,《中國證券報》刊登仲裁新聞,新聞剪輯: “江山”之爭落幕生死較量誰是真贏家

……從厚重的仲裁書中我們不難發現,豐原在大好形勢下的“崩盤”與華源在處處被動下的“翻盤”,主要基於兩點:一是中外合資企業的最高權力機構是董事會而非股東會,這為華源“死守”江山提供了依據;二是1997年江山製藥股權重組中的歷史問題被提出,華源抓住了EA出資不到位的致命傷,憑此一舉扭轉了乾坤。 事實上,這也是本案的仲裁請求和反請求的重點,同時也是兩大爭議焦點。 傲慢與偏見 2002年9月,豐原集團繞道香港,收購了EA和RT所持全部江山製藥總計52.38%的股權,通過間接併購,豐原實際上達到了成為江山製藥實際控制人的目的,剩下的就是一個程序認可的問題。 而恰恰在“程序”環節上,大意失“江山”的華源展開了頑強阻擊,讓豐原坐擁“江山”的夢想遙遙無期。雖然2003年4月豐原在境外順利辦妥了EA併購RT的手續,但根據中外合資企業股權變更的有關規定,EA、RT所持有的江山製藥股權的合併,必須經過江山製藥所有董事的一致通過才能夠報主管部門審批。

面對華源擁有關鍵的一票否決權,無奈之下豐原提起仲裁,要求華源依據江山製藥合同的有關條款規定,對EA合併RT的行為放棄優先購買權,並配合完成全部轉讓手續。 豐原的用意在於,希望以具有準司法性質的仲裁機關的裁決,代替董事會決議,繞開華源這個難以逾越的障礙。 不過,事實證明豐原方面建立在傲慢與偏見基礎上的法律行動,從一開始便走入了誤區。我國公司法以及中外合資企業法都明確規定,股東之間的出資轉讓無需其他股東表示同意。也就是說,作為股東的華源應履行合同規定,同意上述股權轉讓。 然而,由於合營企業股權的內部轉讓必須經出席董事會的董事一致通過,屬於合資企業法的強制性規定。於是,一個看似奇怪甚至有些不可思議的情形出現了:華源作為江山製藥的一方股東同意豐原方面的股權合併操作,但華源派出的3名董事卻可以在董事會上對股權轉讓投反對票,如此一來EA與RT的合併還是難以為繼。

對此仲裁庭強調,我國法律為合營企業的股權轉讓設置了雙重保護措施,一要所有合營者同意股權轉讓,二要經過出席董事會的董事一致通過方可做出決定。兩者缺一不可,否則股權轉讓無效,也無法進行。 具體到本案,豐原方面要求華源方面配合完成股權轉讓手續,也就是要求華源的董事舉手同意EA與RT的合併。仲裁庭認為,股權轉讓須合營公司董事一致做出決議,從法律上講是當事人行使意思自治權利自由處分的民事權利,在沒有協議或授權的條件下,仲裁庭無權裁決強制一方當事人行使其自由處分的權利。 “合營企業的最高權力機構是董事會,豐原忽略了這一點,注定了其入主江山製藥必須得到華源的點頭同意。”華源能夠置之死地而後生,段天慧起到了關鍵作用,正是他在查驗江山製藥歷史賬目時,意外發現EA出資不到位的問題,從根本上扭轉了華源在爭奪江山製藥控制權上長達一年半的被動局面。

事實與法律 段天慧告訴記者,他在翻檢江山製藥舊賬時意外發覺,在1997年江山製藥股權重組中,EA許諾把一部分錢投入到江山製藥的資本公積中,作為它獲得相應股權的代價,而他仔細一查發現,EA不但沒有投錢,反而拿江山製藥的資本公積金作為其出資。 …… 庭審中,EA承認沒有依據1997年合同規定,向江山製藥注入其受讓16%股權的417。06萬美元股價款以及254.51萬美元公積金,但聲稱16%股權是通過承擔債權換來的。 據記者調查了解,EA的說法有其理由。由於維C原材料價格上漲,江山製藥1996年、1997年連續虧損,而在此期間恰逢五年期1740萬美元貸款進入還貸高峰期,同時5000噸維C擴建工程超預算4900萬元人民幣,使當時江山製藥經營狀況舉步維艱。

EA表示,在這樣的背景下才有1997年的股權重組,原三方股東股權減少意味著承擔的債權也降低,而EA相反因增持了股權而承擔起江山製藥的更多債權。然而,EA一直強調的債權換股權卻沒有相關合同,也沒有股東授權和確認,更沒有政府部門批准。反而在1997年股權重組合同中明確要求其獲得16%股權的條件是數百萬美元的注入。 對於EA債權換股權的觀點,仲裁庭表示,沒有法律及合同依據,對此不予支持,EA當年沒有支付應購股款,依法不應享有相應股權,合資公司各方股東所持股份應恢復。由此,華源取回了9.88個百分點的股份,從而其在江山製藥的持股數超半數,一舉恢復了絕對控制權。 理智與情感 得知仲裁結果的當天,此前承受巨大壓力的華源製藥董事長丁志學興奮得夜不能寐。 “這本來是一場和棋,可對方非逼著我們走殘局,分出個勝負,最後華源勝得實在僥倖。”他說,如果當初豐原不過分緊逼,配合華源製藥繼續並表一年以完成配股,華源決不會拼死抗爭,也不會意外發現EA在1997年股權受讓中沒有履行出資義務。

豐原集團副總經理孫朝輝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我們尊重專家做出的仲裁,但絕不會接受這個結果。”他說,作為最高級別的終局仲裁,結果很難改變,但也不是沒有翻案的可能。 “毀人而反利之。”一位接近豐原的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用這樣一句話,形容豐原在江山製藥控制權爭奪中的表現,他說:“如果豐原不把華源逼得太緊,不給對方留一條後路,華源也不會鑽破腦袋找漏洞,也許結果不會是這樣。” 毫無疑問,華源和豐原對終局裁決流露出完全不同的情感,但已經“撕破臉面”的雙方更應該理智地對待這個結果。從“江山”爭奪戰漫長的過程以及最終的結果看,在這場拉鋸戰中沒有一個真正的贏家,也都不是完全的輸家。雖然豐原“偷雞不成蝕把米”,但畢竟撿回了足以“買米的雞蛋”——極其可觀的投資收益。

去年江山製藥主導產品維C產量超過1.56萬噸,比上年淨增2000噸,實現銷售收入7.5億元、利潤總額2.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7%和425%,創下了該公司歷史最高增幅。據江山製藥負責人透露,儘管今年以來國際維C價格下滑較多,但今年利潤應不會低於1億元。 如此算來,兩年前豐原斥資1.8億元投資江山製藥股權充分顯示了其獨到的眼光,按照江山製藥這兩年的利潤計算,豐原獲得的投資收益應在1。5億元左右,如果再減去多付給EA的那16%股權款,實際上在短短兩年時間內,豐原已經收回了全部投資。 對華源而言,意外收回近十個百分點的江山製藥股權固然可喜,但華源製藥配股計劃為此拖延了一年多,損失非常明顯。此外,畢竟當前豐原是江山製藥的第二大股東,在董事會的九個席位中擁有四個,話事權不容小覷。

光大證券併購業務專業人士指出,江山製藥控制權爭奪過程中,不論進攻方的豐原還是防守方的華源,總體表現得都不夠成熟,管不住各自的傲慢與偏見,一味地好勇鬥狠,不善於運用妥協的藝術來解決商戰中的利益分配糾紛。 現在,不論是痛定思痛的豐原,還是劫後餘生的華源,和為貴才是它們的最佳選擇。 點評:誤判給中糧背上假出資的黑鍋。不善於運用妥協的藝術來解決商戰中的利益分配糾紛,這句話評論的好,做起來難。如果說以前和為貴是可能的,現在卻是不可能了,因為中糧確實是被冤枉的,這下麻煩大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