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紀實報告 江山爭奪戰·中國第一併購戰財經紀實

第16章 力挽狂瀾

蚌埠是塗山腳下的“珍珠城”,據歷史記載“大禹會諸侯於塗山”,其中“塗山”就在於此。千百年來,當年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精神,一直激勵著淮河兒女傳承中華文明,開創未來事業。 蚌埠歷來是中原地區兵家必爭之地、商賈雲集重鎮,東南毗鄰華東發達地區,市場潛力巨大;西北輻射華北平原、中原大地,物產豐富,農產品種類、總量得天獨厚,是發展農產品綜合加工產業的天然寶地。 蚌埠檸檬酸廠創建於七十年代初,具有20多年生產檸檬酸的歷史。 1994年以前連續6年虧損,累計虧損1737萬元,負債5543萬元,固定資產淨值1845萬元,資產負債率高達136.3%,企業全面停產、瀕臨倒閉。 國有企業的危機就是政府的心病,面對資金枯竭、設備破舊、管理混亂、人心渙散的檸檬酸廠,主管部門蚌埠市化工局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死馬當活馬醫,換個新廠長試試。

1994年10月19日,時任蚌埠華能檸檬酸廠廠長、32歲的李榮傑注臨危受命,兼任檸檬酸廠廠長。 注:李榮傑,豐原帝國創始人,男,1962年出生。 1984年曆任蚌埠化肥廠技術員、蚌埠華能檸檬酸廠車間主任、生產科長、副廠長、廠長。 1994年10月任蚌埠檸檬酸廠黨委副書記、廠長。 1998年9月任安徽豐原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 剛到任時,李榮傑冷靜沉著。他認為,在同樣的經營環境下,全國同行業企業都有盈利,唯獨蚌埠檸檬酸廠虧損,說明問題就在企業內部,關鍵是企業內部經營機制與市場競爭的要求不相適應。經過深入調查分析後,李榮傑在企業內部推行人事、用工、分配三項製度改革: 一是以提高管理效能為重點的人事機構改革。

大刀闊斧精簡機構,原任8名廠級幹部全部解聘,把17個科室壓縮為5個,管理人員從132個壓縮到57個,重新確定職責,明確工作程序和製度,消除了人浮於事、推諉扯皮現象。 二是以提高勞動效率為重點的用工改革。 按照生產實際需要定員定編,雙向選擇,競爭上崗,人員從840人減少到460人,並製定明確的崗位責任制,認真檢查考核,消除了出勤不出力的泡崗混崗現象。 三是以提高勞動積極性為重點的分配製度改革。 對車間模擬市場核算,實行全額承包,獨立核算,分灶吃飯,工序之間實行“買斷經營”,按產量、質量、物耗計酬,上不封頂,下不保底,切實做到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徹底打破“大鍋飯”。 三項製度改革讓蚌埠檸檬酸廠浴火重生:在員工減半的情況下,卻以月產480噸檸檬酸的產量,達到建廠以來最高水平的1.5倍,企業一舉扭虧為盈。

作為技術專家,李榮傑到任後,果斷地將車間設備扒了“底朝天”,帶領工人重新安裝。這下可把市化工局嚇得不輕:這拆得滿地的管子還能裝起來嗎?當看到改裝後的車間生產能力大大提高時,市化工局領導才鬆了口氣。 技術改造小試牛刀後,李榮傑意識到,如果能掌握國際領先的工藝技術,就能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於是大膽設想,用玉米粉代替山芋乾髮酵生產檸檬酸。 可玉米粉發酵檸檬酸存在著難以解決的技術難題,國內外不少技術權威曾斷言: 玉米不宜發酵檸檬酸。 迷信權威,只能坐以待斃,破釜沉舟也許還有一線生機! 1994年底,蚌埠檸檬酸廠人以壯士斷腕的氣概,將玉米粉送入發酵試驗室,試驗失敗;調整工藝管道,又失敗;調整工藝配方,再失敗;調整髮酵條件……經過反複試驗,企業攻克了菌種篩選、營養控制、低溫液化、清液超濾等難關,終於研製成功了用玉米粉取代山芋粉直接發酵生產檸檬酸的新工藝。

1995年3月16日,蚌埠檸檬酸廠“一種檸檬酸或檸檬酸鈉的製備方法”專利技術發明成功。該法使檸檬酸的發酵週期比國外企業縮短一半,單位糧耗下降13%,電耗下降35%,水耗下降65%,總收率由62%提高到84%,設備生產能力提高30%,每噸成本低於國內同行1500元,低於國外同行400美元。同時質量顯著提高,產品達到美國、英國和日本藥典的標準。 李榮傑親自參與技術研究,是專利發明人之一。玉米發酵技術引起海內外同行的廣泛關注,獲得了國家級發明專利,並獲得安徽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檸檬酸的主要消費市場在歐美國家,我國檸檬酸80%以上依靠出口,因此,出口能力決定著檸檬酸生產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命運。 技術優勢和成本優勢,使蚌埠檸檬酸廠產品開始大舉進入國際市場。 “要拿到自己進入國際大門的門票。”李榮傑站在國際一流企業的高度,並不滿足於僅僅通過市外貿公司銷售自己的檸檬酸產品,決定高薪吸納一批外貿系統的人才,運作自營出口權。

1996年2月14日,蚌埠檸檬酸廠獲得自營出口權,為檸檬酸產品直接進軍國際市場提供了通道。此後,蚌埠檸檬酸廠吹響進軍國際市場的號角,並迅速在美國洛杉磯、法國巴黎和荷蘭鹿特丹等地設立了營銷機構,形成了遍及歐洲、非洲、美國、日本以及東南亞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全球營銷網絡。 蚌埠檸檬酸廠確定“靠名牌佔市場”的營銷策略,依托自己高科技、高質量的產品,創立了自己的品牌“BBCA”,成為中國出口檸檬酸的第一品牌。 1994年以後,檸檬酸行業面臨原料、能源價格上漲,國際市場售價急劇下滑等不利因素,全國100多家檸檬酸廠70%以上破產倒閉。 蚌埠檸檬酸廠卻破繭成蝶,異軍突起。 1995年7月,檸檬酸生產規模達到年產1萬噸。 1996年3月,檸檬酸生產規模達到年產2萬噸。 1997年3月,檸檬酸生產規模達到年產4萬噸。

1995年,銷售收入突破5000萬元,比上年翻了一番多,企業扭虧為盈。 1996年,銷售收入1.02億元,創匯960萬美元,比上年又翻了一番。 1997年,銷售收入達到2.3億元,實現利潤2796萬元,稅金1230萬元,創匯2442萬美元,再次實現翻番。創匯列國內同行業第一位,安徽省自營出口企業創匯額第一名,進入全國自營出口企業百強。 1998年,面對亞洲金融危機對我國出口市場的衝擊,蚌埠檸檬酸廠出口創彙和經濟效益仍繼續大幅度地提高,其中出口創匯達3400萬美元。 蚌埠檸檬酸廠成為亞洲最大的檸檬酸生產和出口基地,也是檸檬酸行業中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重點支持的唯一骨幹企業。

點評:豐原的崛起是李榮傑個人能力的一次展示,個人集權代替了低效率的組織決策,技術專家加上勇於創新,終於使豐原有了核心競爭能力,發展成為亞洲最大的檸檬酸廠。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