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紀實報告 江山爭奪戰·中國第一併購戰財經紀實

第14章 醫藥航母

華源製藥的成功,不僅使周玉成堅定向醫藥行業進軍的信心,也使他決心要收購大型醫藥企業,畢竟自己快60歲了,國有企業的領導是有退休年限的,周玉成希望自己能在謝幕的時候,給大家留下更為輝煌的一面。 2001年3月,華源集團高層齊集上海的崇明島,謀劃產業結構調整大局。會議確立了以紡織作為基礎產業,以製藥為主的大生命作為核心產業的發展方向,集聚優勢資源優先發展製藥。 華源此前初入醫藥,除江山製藥外,收購都是一些小而散的企業,在產業整合上花的時間和成本不僅很大,而且規模上不去。為了迅速做大醫藥產業,華源決定收購區域性大型國有醫藥集團。 周玉成對華源的醫藥版圖,做瞭如下佈局:華東牢據上海醫藥,華北圈定北京醫藥,東北拿下東北製藥或哈爾濱製藥,西南納入雲南白藥,這是醫藥航母最理想的藍圖。

圍繞航母戰略,華源四處出擊,大規模洽談併購。 2000年,哈藥集團砸出了18億元的廣告,通過鋪天蓋地的品牌宣傳,使哈藥集團蓋中蓋等產品迅速走紅,銷售額達到創紀錄的66.5億元,一舉坐上中國醫藥行業銷售收入的第一把交椅。 哈藥進入了周玉成的視野,為此周玉成遠赴東北,分別拜見黑龍江省省委書記、省長,向對方闡述自己的醫藥理想,溝通合作的誠意。 2001年6月,周玉成拜見了當時的哈藥集團董事長劉存週,兩人有同樣的醫藥航母夢想,相見恨晚,一拍即合。 經過多輪洽談,雙方達成的重組意向是: 華源對哈藥集團增資擴股,哈藥集團以存量的淨資產為出資,估算為9.7億元,華源以華源製藥及其他6家醫藥公司股權折5億元加上現金5億元共計10億元。股權比例:哈爾濱國資局佔44%,華源佔47%,哈藥集團員工(包括經營層)持股9%。重組方案包括“三不變”:哈藥品牌不變、註冊地點不變、經營班子不變。

2001年12月24日,《21世紀經濟報導》頭版頭條登載了一篇題為《賣掉哈藥》的文章,立即引起嘩然軒波。 此時哈藥集團如日中天,而2000年華源集團銷售總收入才157億元,其中醫藥資產規模很小。當時大家對收購的習慣思維是強吃弱,被收購的企業一般都是破產、快不行的企業,對這樣的強強聯合感覺不對勁,哈藥集團中效益最好的六廠和三廠的職工也擔心收購後收入下降,有抵觸情緒,媒體趁機推波助瀾。 24日註,哈藥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哈藥集團(600664)和華源集團旗下的華源製藥停牌一天。 25日,哈藥集團發布澄清公告: 關於合作事宜有接觸,目前尚處於協商和討論階段,還沒有簽訂任何協議。哈藥集團特別聲明不存在“凸現哈藥危機問題”。

一時間:職工一片反對聲,股民一片斥責聲,哈爾濱市民瞪起了關注的眼睛,哈藥集團2萬多名職工要求召開職工代表大會。 “哈藥賤賣、資金黑洞”、“劉存週59歲現象”、“賣掉下金蛋的母雞”、“近百億資產竟被折價9.7億”等等。 哈藥一些幹部直言不諱:個別領導以重組的藉口,為自己安排退路,以犧牲昂貴的企業利益為代價,延長自己的職業生命。 政府開始做工作,華源也出動媒體正面宣傳:“哈藥與華源謀珠聯璧合”、“華源入主哈藥內幕:欲把下金蛋的雞變鳳凰”等等。 周玉成說:有人說哈藥是一隻“下金蛋的雞”,而華源的目的,就是要把“下金蛋的雞”變成“下金蛋的鳳凰”。華源的股權比哈藥集團高了3個百分點,是第一大股東,有人就說哈藥被“賣掉”了,而實際情形是華源把自己的藥業資產交給哈藥,由哈藥重新整合,培育出在國內競爭力最強的醫藥企業。如果因為個別媒體的炒作使華源與哈藥的重組夭折,那將是中國醫藥產業最大的悲哀!

但是在大部分輿論的質疑聲中,哈藥與華源的重組談判被“無限擱淺”。 哈藥失手後,華源把重點轉為上海大本營,目標上海醫藥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上藥集團)。華源吃了收購哈藥消息過早洩露的虧,這次收購洽談秘密進行,對媒體一直是守口如瓶。 2002年8月21日,上藥集團股權轉讓儀式在上海錦輝賓館正式舉行,這是迄今我國醫藥產業史上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聯合重組。 注:21世紀經濟報導不是日報,24日報紙實際22日就已經出來,所以24日停牌。本書引用的其他新聞報導也有時間提前現象。 上藥集團是上海六大支柱工業之一現代生物醫藥產業的核心企業集團,擁有54家一級子公司和1個上市公司的國有企業。 2001年銷售收入達135.75億元,佔全國醫藥行業總銷售額的8%,產品出口額列全國醫藥生產企業之首。

本次股權轉讓方案,上海華誼集團公司和上海工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分別將其持有的上藥集團20%股權轉讓給華源集團,使華源集團持有上藥集團40%股權,華誼集團和工投集團各持股30%。華源集團向這兩家集團各支付5.5億元現金,以11億元的代價成為上藥集團的第一大股東,間接控股其旗下的上海醫藥(股票代碼:600849)。 這次華源與媒體關係處理得不錯,媒體報導:“華源牽手上藥最大醫藥重組案浮出水面”、“華源系打造龍頭”、“醫藥行業大重組”等。 報導稱:華源集團和上藥集團的總銷售額加起來已經接近300億元,醫藥領域的銷售額近200億元,已經高居中國醫藥界榜首。強強聯合後,必定能促使華源集團率先進入世界50強醫藥企業的行列。

因為成功收購了上藥集團,周玉成被評為2002年度“中國十大併購人物”。 2003年4月,華源集團與安徽仁濟醫藥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仁濟醫藥銷售收入32.14億元,實現利稅2265萬元,在全國醫藥100強企業排行榜中,銷售收入名列第4位)強強聯合,成立了安徽華源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當年安徽華源醫藥完成銷售收入52。67億元。 隨著華源醫藥公司資產不斷膨脹,為進一步整合醫藥產業,華源決定整合集團內醫藥產業,組建新的運作平台。 2003年6月,華源收購中國醫藥商貿總公司,更名為中國華源生命產業有限公司(簡稱華源生命),華源生命註冊資本13億元,其中華源集團持有87%股權,華源股份持有13%股權。華源生命定位為華源集團大生命產業的經營、發展主體,以“生物、醫藥、健康”為主旨,涵蓋了醫藥製造、醫藥流通、醫療器械、醫療健康四大領域。

2003年6月27日,華源生命成立上海華源長富藥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華源長富),華源長富是通過重組上海醫藥、華源股份、華源製藥旗下部分醫藥資產設立的,註冊資本為4.1億元,大輸液成為華源長富的主要業務,業內排名僅次於雙鶴藥業。 2003年7月30日,華源集團協議轉讓其所持華源製藥41.09%給華源生命,2004年3月4日,中國證監會核准同意豁免華源生命要約收購業務。華源生命還整合了包括華源集團旗下兩家研發機構、幾十家製藥、醫療儀器和醫藥商業流通企業,形成總資產達40多億元的生命醫藥產業集團。 2003年11月13日,華源生命在上海舉行隆重的揭牌儀式。 華源生命豪華版管理團隊閃亮登場:原科技部副部長惠永正出任名譽董事長,原衛生部副部長曹榮桂出任名譽監事長,總後勤部衛生部原副部長付正則成為華源生命的副總裁,國家醫藥產業最高的主管部門——原國家經貿委醫藥司司長於明德,成為華源生命的執行董事長。

華源生命聘請了26位著名院士、專家,成立院士顧問團、專家委員會,原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局局長王貴海出任華源生命科技委主任。 華源生命想嘗試控股醫院,打造中國連鎖醫院集團。儘管很多地方政府反對“藥醫”合併,當心藥企控制醫院後出現新藥實驗和產品壟斷危害,但是華源還是找到突破口。 2004年4月18日,華源生命與河南新鄉市合資成立華源中原醫院管理有限公司,註冊資金為1.5億元,其中華源生命注入1.05億元的現金,控股70%,新鄉市政府以市中心醫院、市第二醫院、市第三醫院、市婦幼保健院和市中醫院5家醫院的淨資產折價4500萬元,佔總股本的30%。 2003年8月和12月,華源集團的全資子公司華源香港通過向香港上市公司創富生物(HK0340)以每股0.1港元,增資2.8億股,併購買該公司3600萬港元可轉換債券的方式,成為創富生物的實際控制人(轉股後華源香港將擁有創富生物6.4億股,佔25.97%股權)。創富生物主營業務為臍帶血幹細胞,是亞洲最大的臍帶血幹細胞銀行之一。

收購創富生物的目的,是為華源生命借殼上市。 2004年3月15日,停牌七日的創富生物發佈公告稱“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將以1.65億元人民幣,淨資產溢價13%,收購華源生命持有的華源長富30%股權。” 華源生命最終目的是整合華源集團所有醫藥產業,華源集團希望通過華源生命來實現醫藥產業整體上市的夢想。 2003年2月,由雲藥集團、雲南紅塔投資有限責任公司、雲南省國際信託投資公司、華潤集團4家股東出資設立的雲藥公司,註冊資本6.6億元。按照雲南省的計劃,該公司原來計劃收購雲藥集團的資產,並在“雲藥系”外進行收購,做大資產盤子,然後拿到香港上市融資。雲藥公司在成立一個月後就收購了雲南白藥(股票代碼:000538)51%股權。

已經持有云藥公司28。57%股權的華潤集團,原來希望通過二次收購,最終掌控雲藥集團及其旗下兩個上市公司雲南白藥和昆明製藥(股票代碼:600422)。 3月7日,華源閃電般抄了華潤後路,與雲南省達成意向,以增資擴股的形式重組雲藥集團,計劃由華源控股51%。因為雲藥集團持有云藥公司51%的股權,雲藥公司又持有云南白藥51%的股權,如果談判成功,華源在“雲藥系”內將形成“三級控股格局”,全面掌控“雲藥系”。這樣一來,華潤的控股企圖將成泡影。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就在華源、華潤兩大中央企業較量中,兩家民營資本巨頭復星集團和東盛集團也參加戰鬥。 激烈的股權爭奪中,東盛集團聯合另一家醫藥巨頭——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簡稱國藥集團),聯手出擊。 2004年9月,國藥集團和東盛集團合資組建中國醫藥工業有限公司(簡稱國藥工業),其中國藥集團佔51%,東盛集團佔49%。 9月5日,雲南省國資委和國藥工業簽署正式協議:國藥工業以7.5億元現金出資,雲藥集團以7。5億元淨資產出資組建新雲藥集團,雙方分別持有50%的股權。 雲南省提出的重組條件約定: 到2007年度,新雲藥集團要達到銷售收入120億元,稅收11億元,淨利潤3.4億元。如果未達到此指標,投資夥伴應該承擔違約責任,包括給予雲南方經濟補償,直至退出重組後的新公司。如達到指標,雲南省國資委將允許國藥工業單方增資擴股至60%,讓出絕對控股權。 雲藥爭奪戰的結果是,華潤敗於華源,華源敗於東盛,東盛卻是慘勝,因為一年後,東盛被迫退出。 原因很簡單:2003年雲藥集團銷售收入才30億元,4年要變成4倍,沒有神仙幫忙,凡人確實很難辦到。 重組哈藥失敗後,華源的北進計劃仍然進行,周玉成四下瀋陽,想收購東北製藥,然而北方戰局複雜,華潤、復星、巴斯夫都在爭奪,華源進展緩慢。功夫不負有心人,另一巨頭北京醫藥集團終於向華源投怀送抱。 2004年10月,華源生命出資13億元,收購北藥集團40%的股份,成為北藥集團新的控股股東,北藥集團2002年實現銷售收入達83億元,旗下控股雙鶴藥業(股票代碼:600062)、萬東醫療(股票代碼:600055)。 有趣的是,此時北藥集團只是名義控股萬東醫療,因為2002年2月,清華大學旗下的北京博奧生物芯片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博奧公司)與北藥集團簽訂《重組北京万東醫療裝備公司的協議書》,博奧公司對萬東醫療進行吸收合併,重組後博奧公司成為大股東,並實際控制了董事會,然而股權過戶卻一拖三年,名義控制人仍然是北藥集團。 華源入主北藥後,到嘴的肥肉哪能讓人家叼走。 華源係與清華系PK起來,導致萬東醫療股權分置改革一直難產,因為連大股東都不確定,誰應該承諾支付對價呢? 2005年12月30日,北藥集團與博奧公司簽署了《諒解備忘錄》,清華系含淚退出萬東醫療。 2004年,華源集團總資產573億元,主營收入495億元(中國企業500強38位),淨利潤13.7億元,大生命板塊主營收入達272億元,淨利潤9.9億元。華源系擁有八家上市公司:華源股份、華源發展、華源凱馬、華源製藥、上海醫藥、創富生物、雙鶴藥業、萬東醫療。 華源集團已經成為中國醫藥行業的恐龍,周玉成又一次被評為2004年度“中國十大併購人物”。然而周玉成的夢想還要遠大:“不能夠打造中國醫藥行業的航母,就是我的失敗。” 點評:完成對上藥集團和北藥集團的收購後,華源迅速膨脹成為醫藥恐龍。從資本運營的手段看,周玉成確實是併購大王。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