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紀實報告 中國人還會不會餓肚子

第9章 二、政府的手有多硬?

糧價暴漲,引起了全國性的恐慌。受市民搶購和一些糧食販子趁機囤積的影響,許多地方銷盡庫存,開始出現脫銷。 誰都明白,糧食脫銷意味著什麼? 在中國,什麼都可以脫銷,惟獨糧食不行。 1993年12月25日,國務院召開緊急會議,迅速部署,打開國家糧倉,立即拋售250萬噸專項儲備糧,3.2萬噸商品儲備油。 1994年1月,國家直接安排140個火車專列,首批運送了70萬噸糧食。陝西、山東、安徽、北京等許多省市也都陸續拋售地方儲備糧。 穩定糧食價格就是穩定人心,穩定社會。各省市的頭頭們坐不住了。 江西省是全國糧食主產區之一,但由於多種原因,糧食價格迅速攀升,萍鄉市、鷹潭市、九江市等地糧食供應吃緊。為此,江西省從主產區迅速調運了15萬噸大米供應贛州、萍鄉市等非糧食主產區。南昌市以每日投入30萬公斤新晚米供應市民。省長出面告訴江西人民,1993年江西糧食可以超額完成生產計劃,現有的倉庫裝得滿滿的,庫存原糧700萬噸,可供應全省人民吃30個月,以此打消人民的顧慮。

安徽省從1993年4月1日全面放開糧食價格和經營後,糧食市場一直風平浪靜。 10月份,由於外省缺糧地區到安徽大批購糧使糧食價格看漲,全省城市普遍上漲30%,引起城鄉居民的關注。 12月6日安徽省一位副省長在電話會上向全省宣布:近日內將向市場拋售1.2億公斤的糧食並控制糧價,保護群眾利益。 12月20日,全省糧食市場價格趨降。 南京市拿出1000萬公斤的糧食和250萬公斤的食油,供應市場。常州市對糧油市場實行最高限價,同時市糧食局發撥給每個糧店1萬公斤大米,1440公斤食油,以保障市場供應。 一時間,在全國的鐵路上,我們看到一列列糧食專列呼嘯而去,在主要的公路上,一排排糧食車隊飛馳而來——幸好,我們倉裡有谷,我們手裡有糧!

1992年11月1日,中國宣布放開糧食購銷價格和經營,維持了40年的統購統銷歷史宣告結束。 象徵城市居民“特權的購糧本”,一夜之間便成了廢物,被大多數人扔進了垃圾桶。 糧食市場依然風平浪靜,因為大多數人對糧食購銷價格和經營放開,似乎是早有心理準備——什麼都放開了,糧食還能例外? 偏偏什麼都能放,惟有糧食卻不能隨便放。僅僅是幾個月之後,糧價驟然上漲,並且愈漲愈快,漲得老百姓心慌,漲得政府措手不及。 當然,這不單純是糧食經營放開的過錯,但我們對市場了解不夠,準備不充分,卻要負一定的責任。 面對暴漲的糧價,國家大量拋售糧食,並實行最高限價,雖平穩了市場,但大多數城市居民心裡仍不踏實:這按住的皮球還會不會反彈?

市民們突然想起了那本廢止了的糧本。解放後幾十年坎坎坷坷,什麼風浪沒有見過?什麼困難沒有遇到過?但我們感到踏實,因為我們有一本糧本。不用擔心糧食短缺,也無需考慮糧食的價格。 糧本伴隨中國人平平安安度過了幾十年,現在剛丟掉,就出了問題,糧本可否再度出山呢? 1993年12月21日,《中國青年報》首先報導:《湖南新晃:眾盼糧本出山》。新晃侗族自治縣於1992年5月完全放開糧食,當時價格為每公斤1.10元。意料之中的混亂和惶恐並未如約而至,甩掉糧本的居民與甩掉包袱的政府一同籲了一口長長的氣——糧市無戰事。可誰能料到,沉寂一年多後,糧價波動了,並且一漲不回頭。人們慌了:還是糧本好。 長沙有位市民也坦然地說:“糧本子好哇,有了它,心裡踏實”。

全國各地都有恢復糧本的要求,尤其是一般市民,呼聲最高。作為政府部門,恢復糧本對於平抑糧價、穩定市場也有一定好處。雙方的共同心願,使剛廢止不到一年的糧本,又在許多地方出現了。 湖南省的城鎮居民又捧上了糧本。幸好,才廢止一年,糧食部門輕車熟路,很快摸清了人口底子,逐一核發了糧冊。每個城鎮居民憑糧本每個月可購買10公斤大米,價格限定,早秈標一米為每公斤1.56元,晚秈標一米為1.96元,比市場價分別低0.6至0.7元。 江西省重新啟用糧本後,每個居民每月供應大米12.5公斤,其價格是早秈米每公斤1.4元、晚秈米1.6元。 到1994年底,全國大部分省市恢復了計劃供應制度,城鎮居民又捧起了購糧本,又開始每月拿個米袋到國有糧店去買分配的大米了。

平心而論,靠國家補貼的糧食計劃供應制度,實在不是一個好辦法,但在目前這種財政狀況下,我們又不能不如此。在各地恢復糧本的情況下,基本上穩定了人心,穩定了市場。 對於糧價暴漲風潮,中國政府採取了三項強硬措施,一是拋售專項儲備糧保證市場供應;二是實行最高限價,抑制糧價暴漲;三是恢復計劃供應制度,對城鎮居民實行定量定價供應。 措施是得力的,效果也是明顯的,但人們擔心的是:按住的皮球會不會反彈? 北京糧價已趨於平穩,但它是由政府制定限價,600多人日夜巡查監督強制壓下的。 廣東糧價有所回落,但它是大量拋售專儲糧才控制的。 湖南糧價基本穩定,但它是以重新恢復計劃供應為基礎的。 那麼,中國的糧價還會不會反彈呢?

我們認為,關鍵是看糧食供求關係和流通政策。如果我們繼續忽視糧食生產,挫傷農民種糧積極性,使糧食產量不足以滿足社會需求量,加上國家不能有效的掌握糧源,控制糧食流通,糧價繼續上漲,則並非不可能。 中國政府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在抑制糧食價格上漲的同時,中國重新確定了糧食生產的核心和主導地位,並實行“米袋子”省長負責制,要求各級政府一把手親自抓農業,親自抓糧食。與此同時,國家建立和完善糧食儲備製度,保證掌握足夠的糧源。加強糧食市場管理,維護正常的糧食流通秩序。 基於以上因素,國務委員陳俊生宣布,國家有能力應付可能發生的糧食市場波動。他強調,我國目前的國家專項儲備糧已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地方儲備也有一定的數量,目前糧食庫存充裕。國家完全有能力應付可能發生的糧食市場大的波動。

但是,糧價問題,仍將是中國人敏感的問題。一方面廣大農民迫切要求縮小工農業產品剪刀差,提高糧食價格,保證糧食效益;一方面,廣大城市居民又迫切希望穩定糧食市場,控制糧食價格。 “穀賤傷農”,“谷貴傷民”,為難了中國政府:這手心手背都是肉,左不是,右為難! 中國的糧價長期處於一種較低水平,並且與糧食的商品價值明顯不符,這對農民的種糧積極性是極大的打擊。這次的糧價上漲,很大程度上也帶有一種長久壓抑後的反彈性質。但是,糧價暴漲卻是不正常的現象,它不僅使城鎮居民難以承受,而且糧價上漲,增加了通貨膨脹的壓力,帶動了其他商品的上漲,最終又將影響到廣大農民的利益。糧食漲價的好處,將被通貨膨脹所抵消。

因此,當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朱鎔基指出,汲取糧價猛漲的教訓,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糧食機制,核心是要有合理的糧食價格。這個價格應當是既能夠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縮小工農產品剪刀差,而廣大城市居民又可以承受的價格。 一場糧食漲價風波平息了,但我們為此付出了一筆沉重的學費。但願我們能從中學到一點什麼,領悟到一點什麼。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源,中國人不能不關心糧食,不能不敏感糧價!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