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紀實報告 愛的豐碑

第12章 第十一章愛的奉獻

愛的豐碑 靳全生 4132 2018-03-14
恩來把他無私的愛奉獻給了人民,如今,人民又把更深厚的愛熱烈地“回贈”給他。儘管國家,江蘇省和淮陰,淮安兩級市都為建紀念館撥出了專款。但是,在億萬人民的心目中,他們期望週總理的紀念館能建設得更壯美,期望配套設施更完善,於是,人們自覺地向周恩來紀念館獻出自己的一份份情和一份份愛。 一九八六年十月二十一日,一份匯款數額為七十元的匯款單從廣州通過郵路抵達淮安。這是新華社將周恩來紀念館即將開工的消息向全世界公佈以後收到的第一份贈款。贈款人沒有留下姓名,附言欄內也沒有寫下任何話。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凝聚在這無言的愛中。 此後,來自四面八方的捐款單雪片似的飛來,接連不斷。 各單位紛紛捐款。江蘇省交通廳一下子拿出一百萬元,江蘇省農行贈款二萬元,江蘇省糖菸酒公司贈款一萬元,淮陰市水利局贈款三萬元,淮陰市供電局贈款二萬元,淮陰市衛生系統贈款四萬九千元,洪澤縣委贈款二萬七千元。 ……

全國各地的黨員和普通群眾紛紛捐款。淮安市流均鎮黨員捐款一萬二千五百元,新沂市王莊糧管所捐出獎金二千元,河南禹縣張中傑捐款三百零二元,高郵一溝供銷社職工何鳳山捐款五百元,淮安市個體戶宋健祥捐款二千元,淮安市農婦孫秀英捐款二千元…… 國外賓朋、華僑也紛紛捐款。旅日華僑江蘇同鄉會部分朋友贈款五十萬日元、旅日華僑宋勝雄先生贈款十萬元,一位美籍華人委託上海的親戚為其贈款二百元。台胞翟佩環也向紀念館贈款一萬元…… 金國樑,安徽馬鋼耐火材料廠工人。他寫信的信紙是正面已經寫過字的廢紙,寄信的信封也是用一隻舊信封翻制的。他在信中寫道,周恩來紀念館的工程我雖出不了力,但可盡一份心。他向紀念館捐款一百元。

秦連彬,一九九零年底入伍的淮安籍戰士。他向紀念館捐出了他剛剛領到手的第一月津貼。 王幗美,江蘇省石城聯合經營公司辦公室的一名普通共產黨員。五十年代,她曾在淮安讀過書。離開淮安,已有三十一年。三十一年的懷念,使她慷慨捐資三百一十元。 匯款單上的附言火一般燙人: “我想念總理。燕化人想念他,四五青年想念他。” “盼望紀念館早日建成,建設四化需要總理的精神!” “我寄去的錢太少了。但是,為建造總理的紀念館,我認為有意義。” “為建周恩來紀念館捐款,只要能如實收到就行。” 為了能使周恩來紀念館早日建成,淮陰市教育局、揚州市教育局等三十三個教育單位還聯名發出一份倡議書,為周恩來紀念館及館區景點添磚加瓦,下面是人們為周恩來紀念館捐款贈物的全過程中一些感人的小鏡頭:

淮安。一位八十多歲的老人正走在去周恩來紀念館籌建處的路上。 老人叫吳希僑,他是淮安師範離休的老校長、一位普通的共產黨員。老人處處以周恩來為楷模,嚴於律己,寬厚待人。他個人生活上十分簡樸,每日中餐只是一碗米飯、一碟青菜豆腐,家中陳設也很簡陋,只有一張木板床、一隻老式書櫥、一張舊寫字台和幾條舊木凳。他把節省下來的錢都資助了別人。學生生了病,他捐款,學生生活困難,他捐款;學校蓋幼兒園,他照樣捐款。淮安師范美術班學生李紅自幼父母雙亡,家境貧寒。上學不久,唯一的哥哥又好不容易成了家,從此,她的經濟幾乎斷了來源。李紅學的是美術專業,顏料及筆墨紙硯都需要錢。她整天憂悒滿懷,愁眉不展。吳老聽說後,主動找到她,承擔了她學習和生活上的一切費用。

今天,吳老帶著一百元錢是去向周恩來紀念館捐款的。周恩來是他最崇敬的偉人。為周恩來建紀念館,他怎能不表示一點心意? ! 和煦的春風吹皺了環抱著周恩來紀念館的湖水。 一九九一年三月十八日。旅日華僑宋勝雄先生來到周恩來紀念館館區內的紀念林。他掘開一個土坑,輕輕地放上常青樹,又小心地把土填好。 宋勝雄先生祖籍淮安,九歲上漂洋過海,客居日本並在日本長大。他一直以自己是周恩來故鄉的人為自豪。他現任中外合資上海龍華包裝有限公司總經理、副董事長。他曾多次向淮安捐贈過汽車、彩電、複印機等物品,並且表示,自己在國內興辦的合資企業所賺的錢分文不取,全部用於支持家鄉建設。他經常指著家中懸掛的周恩來像,教育子女:“周恩來是淮安人的驕傲,也是海內外所有炎黃子孫的驕傲,你們要向他學習。”去年,他聽說家鄉正在籌建周恩來紀念館,立即來信索要有關資料。今天,他又專程來到淮安,向周恩來紀念館捐贈十萬元人民幣,並種下一株“長青樹”。他從陪同人員手中接過水壺,將海外遊子對周恩來的一腔懷念連同清冽的湖水一起傾注在長青樹下。

吃過晚飯,餘紅蓮照例坐到寫字台前寫作業。寫字台上放著一張新近的《揚子晚報》,她便俯身看起來。一條簡短的消息突然映入她的眼簾:淮陰市中小學生向周恩來紀念館捐款修建“永懷路”。餘紅蓮禁不住激動起來。她是江蘇射陽縣新洋港鎮海洋中學學生,她剛剛從課本上學習了柯岩的詩歌:“週總理,你在哪裡?”她對周總理充滿了無限崇敬和懷念之情。既然淮陰市的中小學生能為紀念館捐款,她也要表示自己的一片心意。 她決定把自己平時節省下來的零花錢全捐出來。可是,這托誰轉呢?對,就請淮陰市的市長轉。第二天,她把錢匯了出去,同時,又寄出一封信。那信封上寫著:“淮陰市市長叔叔收”。 一九九一年三月七日晚九時,淮安市朱橋鎮石塘村共產黨員孫九成生命垂危。臨終前,他吃力地用左手指了指上衣口袋,話沒說出口就閉上了眼睛。

前來看望的村支書打開他的上衣口袋,發現裡面有一小紙包,上面寫著兩行字:“週總理紀念館開放我恐怕看不到了。這五十元錢,請村里幫我買幾棵松柏,把它栽到總理紀念館門前,以表達我的一點心意。” 運河航道上。 一艘貨輪從遠方駛來。 “淮安快到了!”不知是誰說了一聲,船頭的幾個人激動萬分,禁不住熱淚盈眶。 站在船頭的幾個人是貴州省錦屏縣委、縣政府的工作人員。得知周總理的故鄉淮安要建立周恩來紀念館,錦屏縣委、縣政府特地精心加工好兩塊高二米的大青石碑料,準備贈送給紀念館。如今,這碑料由水陸輾轉數千里,終於安全運抵淮安,全縣人民對周總理的無限愛戴之心終於如願地獻上了,他們怎麼能不高興、不激動呢? 淮陰供銷大廈。打字室。

操作人員正在用四通打字機打印黨總支剛剛通過的一項決定。 決定說,將自一九八九年十月一日開業以來,黨員、幹部、職工上交的各種回扣和客戶饋贈的現金近萬元,統統捐贈給周恩來紀念館,營造一片“清廉林”,“意在永誌週總理澤被後世之功,亦願這片常青林永伴週總理的英靈”。 一九九一年六月一日。揚州市廣陵區康山街小學。 全區四百五十名優秀少先隊員和優秀少先隊大隊輔導員集中在這裡。他們曾為給周總理鑄造一尊銅像,倡導揚州市中小學生總共捐款三十萬元。他們每一個人都捐了款。今天,他們聚集到這裡,每人又獻出一條繡有自己姓名的紅領巾,並用紅絲線一針針連綴成一面十米長十米寬的特大揭幕巾,準備專程送往紀念館。在這塊不同尋常的揭幕布上,四百五十雙手用四百五十顆水晶般的心繡出了一排情純意真的大字:“獻給敬愛的周爺爺”。

在建設周恩來紀念館的過程中,人們不但捐款贈物,還紛紛到工地前來參加義務勞動。 人們用更直接的行為來表達對周恩來的熱愛。 一九九零年夏,旅日江蘇同鄉會一行二十餘人冒著酷暑在工地上搬運磚頭。 一九九一年三月十二日,日本關西日中朋友會會長、日本、淮陰交流中心會長園田親義先生特意向紀念館贈送了五十棵櫻花樹,並親自植下一棵櫻花紀念樹。 每逢星期天或節假日,附近前來參加義務勞動的工人、農民、機關幹部、軍人、學生則不計其數。 一九九一年正月初一,這是個鞭炮聲不斷,處處洋溢著歡樂和喜氣的日子。淮安市委書記蘇金必走出暖烘烘的家,來到紀念館工地。 這是他早就打算好的。他要在春節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向總理,向全體共產黨人的楷模獻上自己由衷的敬意。

天很冷。但他毅然脫下身上的大衣,摸起一把鐵鍬,精神抖擻地干起來。 他鏟沙子,抄石子,拌水泥,鑄水泥板。熟練的樣子,不亞於一個技術工人。 乾著乾著,他覺得身後的人多了起來。回頭一望,呵,一夥人,全是市委大院的。 大家會心地一笑。無需多說,共同的行動已經表達了他們共同的心願。 李恒河,石家莊煤礦機械廠的工程師。他來淮陰是為了到一個用戶那裡了解產品質量。由於人地生疏,坐車時,坐過了站,汽車一下子把他帶到了淮安。 這本來是件讓人心裡很窩火的事。可在汽車上,他聽鄰座的人說,淮安正在建周恩來紀念館,他火沒了,甚至慶幸售票員沒有及時提醒他下車。到了淮安,他問明路線,不顧旅途勞累,背著大包,興致勃勃地徒步直奔周恩來紀念館。

在周恩來紀念館,他圍著主館前前後後轉了三圈,左端詳,右端詳,嘴裡連聲說好。看到一個工人正在忙著清理斷磚碎石,他放下大包,走過去,說了句:“你歇歇!”然後,奪過鐵鍬,不由分說地就乾了起來。 一九九一年三月的一個晚上。天已經黑了。淮安市經委張以樸帶領他的全家來到紀念館工地。 他們帶來了五棵三米以上高的雪松。這五棵雪松是他們特意去苗圃精心選定後,買來的。 雪松主幹正直、健壯。枝葉蔥鬱、茂盛。 那個不到二十歲的青年人是張以樸的兒子。他在南京大學上學。今天,他借週末,特地從南京趕回來。 一棵松,一團濃烈的情愫。 一鍬土,一捧凝重的赤誠。 一家人鄭重地把五顆心栽種在紀念館。 一九九一年四月底。淮安籍的籃球國際級運動健將、中國男籃隊長孫鳳武帶領他的伙伴們來到了淮安。他們在淮安舉行了一場精彩的義賽。他們將義賽所得全部獻給了紀念館。 他們又來到紀念館參加義務勞動。 臨離開紀念館時,孫鳳武顯得十分動情。他說:“我相信我們男籃這次能夠衝出亞洲,拿到二十五屆奧運會的入場券。因為,我們心裡有總理,總理和我們在一起。”男籃,十幾個清一色的小伙子,一齊彎下腰來,對著紀念館深深地鞠了一躬。 一九九一年七月六日。傾盆大雨整整下了一天。潘正凡擔心工地會出事,晚上十點多鐘,他冒雨趕到紀念館。果然,大雨使流經淮安北門的文渠水位陡漲了一米多高,咆哮的河水將南岸沖開了一條三米多長的大缺口,河水像脫韁的野馬似的向周恩來紀念館猛撲過來。如不及時將缺口堵住,館區內的數万棵風景樹就可能毀於一旦,紀念館的建築也會受到嚴重威脅。洪水噬咬著潘正凡的心,也噬咬著桃花垠開發公司的一百多名幹部職工和附近群眾的心。大家齊心合力,打木樁、下泥袋,終於堵住了缺口。為了防止更大的暴雨和洪水出現,人們又在近四百米長的文渠南岸築起了一條近一米高的防洪堤,確保了周恩來紀念館的安全。 周恩來紀念館,凝聚著人民豐厚的愛。 周恩來紀念館,是人間至愛的結晶。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