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慈禧全傳

第19章 慈禧前傳(9-1)

慈禧全傳 高阳 8728 2018-03-14
醇王拿肅順,搞得這樣子劍拔弩張,如臨大敵,是恭王所不曾想到的,按實際情形來說,他也沒有工夫去注意對肅順的報復,擺在他眼前的唯一大事,是把政局安定下來,而經緯萬端之中首當著手的,是接收政權。 顧命大臣的製度,一下子被砸得粉碎了!這樣,軍機處的權威,便自然而然恢復,照道理來說,文祥是唯一被留下來的軍機大臣。因此,在過渡期間,他應是承先啟後,唯一掌握政權的人物。但文祥的性格,自然不肯自居於這樣重要的地位為了恭王復出,能顯示出朝局全盤變更的意義,先帝——文宗顯皇帝所親簡的軍機大臣,全部罷免,樞廷徹底改組,文祥等於以新進資格,重新入直。 當肅順在密雲咆哮大罵時,京里大翔鳳胡同的鑑園,臨湖的畫閣中,重帷低垂,燈火悄悄,恭王正和文祥、寶鋆,還有曹毓瑛、朱學勤,在密商軍機大臣的名單。

先定原則,恭王問道:“咱們是五個還是六個?” “原來是五個,還是五個吧!” “好,就暫定五個好了。”恭王接納了文祥的意見,親自提筆,一面在紙尾寫上“曹毓瑛”三字,一面又說:“一個蘿蔔一個坑,琢如抵焦祐瀛的缺。” 曹毓瑛急忙離席遜謝,但未容他發言,寶鋆拉著他坐了下來,“你甭客氣了!”他說,“焦大麻子那個缺原就是你的。” “對了。”恭王點點頭,提筆又說:“博川自然還是留任。” 他把“文祥”的名字寫在曹毓瑛之前,但兩者之間,隔得很寬,寶鋆心裡有數,這空著的位置是留給他的。於是放心了。 自己有了著落,便得為別人打算,寶鋆與恭王的私交極厚,彼此到了可以互相狎侮的程度,所以用一種微帶輕佻的聲音喊道:“慢著!咱們得先給六爺想個什麼花樣?”

“你說是什麼花樣?”恭王愕然相問。 文祥深知寶鋆說話的習慣,便為他解釋:“佩蘅的意思是指名號。” 他這一說,曹毓瑛立刻想到了現成的三個字:“攝政王”。 但是這個名號決不能用,用了會使人連想到多爾袞。 “我倒想到了一個,看行不行?”朱學勤很清楚地念了出來:“議政王。” 大家一致讚好,恭王也深深點頭,表示很滿意的樣子。 於是朱學勤從恭王面前移過那張名單來,取筆在前面寫上“議政王”三字,接著看一看寶鋆,又看一看恭王,意思是有所求證。 “把佩蘅的名字添上吧!” 寶鋆聽得這話,笑嘻嘻地站起來,給恭王請了個安,口中說道:“謝謝六爺的栽培。” 預定的五個軍機大臣缺額,到此刻只剩下一個了,寶鋆是知道的,恭王有意把他的老丈人桂良也拉了進來,但以他與恭王及桂良的關係來說,不便開口,如果要作此提議,必須有個極好的說法,而此說法一下子還真不容易想。

文祥自然也知道恭王的意向,但他就在自己和寶鋆被提名的剎那,忽然另有所見,要保留建言的立場,不肯開口。這樣,就只剩下曹毓瑛和朱學勤了。他們都是極有分寸的人,知道以桂良的地位,入軍機出於不夠分量的人所舉薦,則被薦者必引以為恥,那豈不是馬屁拍在馬腳上?因此也都不肯開口。 這短暫的沉默,在這樣彈冠相慶的場合出現,自然是不適宜的,所以你看我,我看你,都有不知如何說起之苦。最後,由於恭王的眼色,曹毓瑛開口了。 “不知燕公的意思如何?”他徐徐說道:“照我看,燕公是萬不可少的一位!” 聽得這話,寶鋆趕緊搭腔:“我有同感。琢如,先聽聽你的。” “目前洋務至重。六王爺既領樞務,自然不能專意於此,燕公見識閎偉,而且素為洋人所敬仰,如果參與機務,今後對洋人的交涉,一定可以格外順手。此是一。”

“不錯,不錯。請道其二。” “大學士直軍機,始為真宰相。六王爺以近支尊親,執掌國柄,輔以老成謀國的燕公,益增樞庭之重,更足以號召人心。” “嗯,嗯。”恭王點點頭說,“琢如倒真不為無見。就這麼辦吧!” 於是寶鋆欣然提筆,把桂良的名字寫在恭王之後,接著把這張名單遞了給恭王。 恭王略看了看,把名單推向桌子中間,以一種大公無私的神態說道:“擬是這麼擬了,不能說是定案。各位還有什麼意見?凡於大局有益,我無不樂於奏達兩宮。” 只有文祥有話,但顯然地,他不願意在此時公開,只說: “先吃點兒什麼再說吧!” 旁邊一張花梨木的方桌上,早已陳設好了杯筷冷葷,等大家離座一起,聽差立即燙了酒來,隨後便是精潔異常的餚饌點心,接連不斷捧上桌。雖是深夜小飲,性質有如慶功宴,一個個快談暢飲,興致極高。

文祥最先吃完,拿一枝銀剔牙杖,閒閒走到一邊,恭王早就在註意他了,一抬眼看見他的視線投了過來,便也放下筷子,卻又坐了一會,道聲:“失陪”,再慢慢走了過來。 閣中有面極大的鏡子,正臨後湖,日麗風和的天氣,後湖景色,倒映入鏡,湖光人影,如在幾席之間,此是題名鑑園的由來。這時兩人就站在大鏡子後面,屏人密談。 “我說實話吧!”文祥很率直地說,“我要出爾反爾,軍機五個不夠,至少還要添一個。” “莫非你心目中還有什麼人要位置?” “不敢!”文祥答道,“我但勸六爺示天下以無私。” “這,”恭王一楞,不由得要問:“難道是因為我老丈的緣故?” “不是!燕公入直,不會有人說閒話。”文祥放低了聲音說,“我請六爺綜觀全局,原來是兩滿三漢。”

“啊!”恭王原是極英敏的人,一點就透,本來的軍機大臣中,穆蔭和文祥是旗人,匡源、杜翰、焦祐瀛是漢人,現在則除了曹毓瑛以外,樞廷成了旗人的天下,這將引起京內外極深的猜嫌,於是他感激而欣慰地拍一拍他的肩,一疊連聲地說:“吾知之矣,吾知之矣!' 兩個人重新走了回去,那三個根本不知他們說了些什麼。宵夜既畢,精神復振,喝著茶,抽著煙,繼續商量人事的安排。 “肅六被革職拿問了,戶部這個缺是要緊的。”寶鋆問道: “該派什麼人,六爺可曾想到?” 恭王由於文祥的提醒,這時重新就重用漢、蒙,以期和衷共濟,穩定大局的宗旨,細細考慮了一會,提議以瑞常調補肅順的遺缺,他的本缺工部尚書,調左都御史愛仁來補。這樣一調動,肅順革職的結果,空下來一個左都御史的缺,這是個滿缺,要由旗人來補。

“我沒有成見。”恭王看著文祥問道:“博川,你看如何?” “如果要我舉薦,我舉麟梅谷。” 梅谷是麟魁的別號,他是滿洲鑲白旗人,科名甚早,道光六年的傳臚,但官運不佳,時有挫折。早在道光二十三年就當過禮部尚書,因為黃河在中牟決口,督修河工出了亂子,革職召還,自三等侍衛再從頭乾起。到了咸豐十年,又當禮部尚書,又出亂子——只不過奏摺上一句話失檢,降調為刑部侍郎。英法聯軍內犯,被命為步軍統領衙門的右翼總兵,充巡防大臣,主管京師西城的治安,約束部下,組織民防,而且下令家家閉戶,準備乾糧、堆積柴薪,如果英法聯軍逞暴,便放起一把火,與敵人同歸於盡。這些勞績,不但為兼任左翼總兵的文祥所親見,亦為留京大臣所深知,所以這時文祥提出他來,大家都撫掌稱善,認為麟魁應該得此酬庸。

等這些安排就緒,恭王才提議增加一個軍機大臣,而且指明要由六部漢尚書中挑選。大家都明白,恭王是屬意於沈兆霖。肅順與他分任戶部滿漢兩尚書,肅順隨扈到熱河,京中的財政支應,他很費了些力氣,而且他也是反肅的健將,聯絡在野大老,發動清議,主張垂簾,在在有功,頗得恭王的欣賞。 依然是由寶鋆提出,全體同意,方算定局。這時已到了寅正時分,恭王也不再睡,揣著那張名單,套車進宮。 兩宮太后仍在養心殿召見恭王,他首先就呈上那張軍機大臣的名單,請旨定奪。 慈禧太后也是想了半夜,與慈安太后商量好了,要給恭王一個特殊的榮典,酬謝他保護聖躬、匡扶社稷的大功勳。 其實,酬勳還在其次,主要的是要做一筆“交易”,慈禧太后心裡有數,肅順是被打倒了,但垂簾之議未成定局,“皇太后召見臣工禮節及一切辦事章程”,還須群臣“酌古準今,折衷定議”,這裡面就大有伸縮的餘地,而關鍵全在恭王一個人身上,要想恭王尊敬太后,太后就得先作寵信恭王的表示。

於是她想到前一天與賈楨領銜的建議垂簾一疏,同時送上來的勝保的奏摺,要旨是“皇太后親理大政,另簡近支親王輔政”,這可能是出於恭王的授意,開出了交易的條件。用他“輔政”,來交換太后的“親理大政”。意會到此,她隨即知道了自己應有的做法。 “六爺!”她說,“我們姊妹已經商量好了,得另外給你個封號,你看'輔政王'怎麼樣?” 這一句話直打入恭王心裡,他不能自封“議政王”,所以在名單上仍只是寫著名字,如何啟齒乞取這個恩典,原也煞費躊躇,想不到慈禧太后如此機敏,居然完全領悟勝保那個折子中的深意!欣喜之餘,不能不佩服她的見識和手腕。 但是,“輔政”的名目,已見於前一天的明發上諭,痕跡太顯,究不相宜。所以恭王立即垂手答道:“兩位太后的恩典,臣不敢辭。不過'輔政'二字,臣也不敢當。兩位太后親裁大政,臣不過妄參末議而已。”

慈安太后老實,還以為他在謙辭,慈禧太后卻把他的每一個字都聽清了,一面“親裁大政”,一面“妄參末議”,交易已經成功,所差的只是一個字的斟酌。既說“妄參末議”,那麼,她說:“就稱'議政王'吧!” “是!”恭王欣然磕頭謝恩。 “請起來,請起來!”慈安太后一疊連聲地說,同時賜坐賜茶,從容商談改組政府的計劃。 名分已定,恭王第一次正式敷陳大政,那侃侃而談的神情與以前各次見面,出語吞吐隱約,諸多顧忌,大不相同。他首先提到肅順的黨羽,遍布內外,要製裁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於今看來諸事順手,但如處置不善,大局不能穩定,會影響前方的軍事。 這樣就自然而然產生了一個結論,為求大局穩定,非安撫各方,特別是要爭取漢人和蒙古的助力。軍機處和部院大臣的調動,就是為了這個目的。 慈禧太后不斷點頭稱是,但心裡明白,恭王這套話是要打個折扣的,至少桂良和寶鋆的入軍機,實無私心在內?同樣地,慈安太后也對寶鋆有反感,只因為先帝痛恨此人。於是,她又想到先帝提起過的幾個人,問道:“那個倭仁,現在幹什麼來著?” 這使得恭王又生驚訝,他不知道這位忠厚老實的太后,怎會知道有倭仁這個人? “倭仁是奉天的戶部侍郎,現在奉派到朝鮮頒詔去了。”恭王答說,“他是蒙古正紅旗,惇王的師傅。” “倭仁的學問是好的。”慈安太后又說,“把他調到京里來,看有什麼合適的差使?' 恭王靈機一動,隨即答道:“左都御史愛仁調工部,把這個缺給倭仁好了。” 慈禧太后不知道倭仁是個怎麼樣的人,隨即說道:“左都御史得要個方正些的人來當才好。” “倭仁是道學先生,為人自然是方正的。”慈安太后看著恭王問道:“六爺,是嗎?” “是!倭仁為人方正,就是稍微迂了一點兒。” “那不怕。這年頭兒聰明的人太多了,倒是迂一點兒的好。” 話說到這裡,倭仁調升為左都御史,可說已成定局,但慈禧太后偏偏不依,她不是跟誰為難,只是要測驗一下,慈安太后和恭王說定了的事,自己有沒有力量把它變更?而從這個測驗中,也就可以看出恭王之恭,究竟是怎樣的一種程度? 於是她說:“我看先把倭仁召回來再說吧!” “那也好。”慈安太后很快地讓步了。 這一來恭王不必再多說什麼。話鋒一轉,談到載垣,他所兼領著的宗人府宗令這個職務,自然得要開缺,而且為了約束宗室以及治載垣等人的罪方便起見,遺缺順理成章地又落到了恭王頭上。 由載垣談到肅順,慈禧太后又激動了:“他管了那麼多年的錢,又是戶部的,又是內務府的,自己花,自己報銷,刮得一定不少!六爺,你想,在熱河大家都苦得要命,他倒在那里大興土木蓋大花園,這個人還有心肝嗎?不抄這種人的家,抄誰的家?” “聖母皇太后見得是。”恭王答道:“臣已經派人先把他的宅子看守了,一草一木,不准移動。” “好!還有熱河那面,也得派人去查封。” 恭王原就要抄載垣、端華和肅順的家,怡、鄭兩王府,出了名的富足,抄了他們的家,對空虛的國庫,大有裨益。而抄肅順的家,更希望抄出些大逆不道的罪證來,治他的死罪就更容易了。因此,對慈禧太后的指示,欣然應諾,跪安辭出養心殿,去辦了旨稿,再來面奏。 軍機處密邇養心殿,幾步路就走到了。只見三位大學士,以及內定的軍機大臣,包括沈兆霖都已到齊,恭王當面宣示了旨意,彼此道賀謙謝了一番,新的政府便算組成了。賈楨和周祖培告辭回到內閣。軍機六大臣,在恭王主持之下,關緊房門開了一次會,把當前要辦的幾件大事,談定了原則,分配了各人的任務。第一是京畿的治安,由文祥負責,其次是協調內閣,召集王公大臣、六部九卿、翰詹科道集研議討垂簾的禮節章程,以及定顧命八臣的罪名,這個艱鉅的工作,落在沈兆霖肩上。其餘在外由寶鋆負聯絡奔走之責,在內由曹毓瑛主持章奏詔令。恭王自然是坐鎮軍機處總其成,桂良則以年齒行輩俱尊,隻請他備顧問而已。 當他們商議停當之時,朱學勤已把恭王承旨轉述的旨稿,完全辦妥,正要全班進殿面奏兩宮時,文祥派到密雲去的專差楊達回來復命了。 為了要聽睿王和醇王捉拿肅順的結果,軍機大臣特為留了下來,傳令楊達進來面報。 捉拿肅順的後半段,是楊達親眼目睹的,所以他的敘述也是前略後詳。當肅順被押到睿親王坐守的“老營”時,他曾大肆咆哮,楊達描敘了他的反抗不服的神情,卻不敢引敘他的話,吞吞吐吐地越發引起大家的關切。 大家也都知道,肅順所說的一定是“不忍聞”的話,所以也都不問,只有恭王不同,“肅順說了些什麼?”他看著楊達問。 “卑職不敢說。” “不要緊!你說好了。” “反正盡是些大逆不道的胡說。” “到底是些什麼?”恭王再一次向他保證,“不管什麼話,你儘管直說好了。” 於是楊達大著膽轉述了肅順的咆哮,他罵恭王與慈禧太后,叔嫂狼狽為奸,又說滿朝親貴都是些酒囊飯袋,如果不是他在先帝面前全力維持湘軍將領,何能有今日化險為夷的局面?而等局面安定了,卻如此對待功臣,忘恩負義,狗彘不食!又罵恭王私通外國,挾洋人自重,有負先帝要雪國恥,揚國威的苦心。對於在京的江南大老,罵得也很刻毒,說他們不念家鄉淪陷,只知道營私舞弊,搜括享樂,簡直毫無心肝。 那些軍機大臣們,涵養都到家了,儘管心裡惱怒,表面卻都還沉著,揮退了楊達,才有人發出冷笑,那是寶鋆:“哼!”他從牙縫裡擠出一句話來:“就憑他護送梓宮,敢於攜妾隨行這一點,就死有餘辜了!” 恭王卻是強自保持著平靜,徐徐說道:“等見了上頭再說吧!” 於是遞了“牌子”進去,兩宮在養心殿正式召見全班軍機大臣,兩位太后端坐炕上,小皇帝席地前坐,略略偏東,軍機六大臣,按照爵位品級,由恭王領頭,曹毓瑛殿尾,分成三班磕了頭。慈禧太后吩咐:“站著說話吧!”然後看了看慈安太后,示意她說幾句門面話。 未說之先,慈安太后先嘆了口氣:“唉!皇帝年紀太小,我們姊妹年紀又輕,全靠六爺跟大家費心盡力,才能把局面維持住。大家多辛苦吧!” 這番話道斤不著兩,未曾說到癢處,於是慈禧太后便接著又說:“這一年多工夫,京里虧得議政王和大家苦心維持,這分勞苦,大行皇帝也知道,都是肅順他們三個蒙蔽把持,才委屈了大家。這三個人的行為,大家都是親眼看見的,不治他們的罪,行嗎?就是穆蔭他們幾個,也是受了肅順的欺壓,本心不見得太壞。現在總以把大局穩定了下來,是最要緊的事。肅順、載垣、端華三個,非嚴辦不可!其餘情有可原的,不妨從寬。” 軍機大臣們對她“穩定大局”的指示,無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第一次跟兩宮太后見面的五個人,覺得西宮之才,遠勝東宮。 “肅順拿住了沒有?”慈禧太后又問。 “拿住了!”恭王答道:“剛有消息回來,已經由醇王親自押解來京了。” 這是慈禧太后有生以來最快慰的一刻,一切受自肅順的屈辱,在他就擒的消息中獲得了足夠的補償。人生在世,什麼叫快意?這就是!但是她也還有不足,報仇以外還要報恩。她想到了吳棠,知道他在江南當道台,要好好報答他一番,至少給他個紅頂子戴!當然,這時還談不到此,等把垂簾的事搞定局了,那時說什麼就是什麼,從從容容地揀個又貴又富,叫吳棠意想不到的差使給他,那可比韓信的千金報德又高出許多了。 這樣想著,心中如當年初承恩寵,宵來侍飲,酒未到口,人先醉了,一種飄飄然無異登仙的感覺,簡直無可形容。但一抬眼看到恭王和軍機大臣肅然待命的神色,才發覺自己出神得幾乎忘形了。趕緊定一定心,找著剛才的話頭,接著問道:“肅順怎麼樣?可是安安分分的遵旨?” 恭王就等她問這句話,於是帶點反詰的神情說道:“肅順是這樣的人嗎?當然是目無君上,咆哮不服。” “喔!”慈禧太后又動怒了,“怎麼個咆哮?他說了些什麼?” “悖逆之言,臣下所不忍聞。” 慈禧太后轉臉看著慈安冷笑道:“哼,你看看,是不是死有餘辜?” “還要啟奏兩位太后,肅順護送梓宮,一路來都是另打公館,帶著兩名內眷同行。” “這怎麼可以?”慈安太后脫口譴責,“肅順真是太不像話了!” 慈禧太后又是連連冷笑,帶著那種厭惡偽君子、假道學的卑夷神色:“你們都在京里,沒有看見肅順在外面的臉嘴。”她索性把肅順諷刺一番:“在熱河,他又是領侍衛內大臣,又是內務府大臣,進出內廷,就彷佛在他自己家裡一樣,成天跟在大行皇帝左右,變著方兒哄大行皇帝,四處八方引著大行皇帝去玩兒……。” 說到這裡,聽得慈安太后重重咳嗽了一聲,她知道,這是提醒她不要把文宗的微行,以及傳說中的曹寡婦之類的艷聞說出來,替先帝留些面子。 於是,她略停了停又說:“要不知道的人,見了肅順在大行皇帝面前的樣子,誰不說他那份孝心少見?他自己也說,侍君如父。哼!護送梓官,還忘不了帶著他那兩個妖精,這就是孝順嗎?” 慈禧太后居然在臨朝聽政之際,出此“妖精”的不文之詞,似乎證實了外面的一項流言,說肅順的兩名寵妾,不知天高地厚,在熱河曾得罪了慈禧太后。但不管有無私怨,綱常名教要維持,就是最公正平和的文祥,也覺得肅順此舉不可恕。 “不管怎麼樣,肅順的罪名,已不止於一死了。”慈禧太后斷然決然地說:“先該抄他的家!今天就辦。” “是。”恭王答應著,便把所有的旨稿都送了上去,等兩宮太后蓋了章,隨即退出,派文祥、寶鋆去抄肅順的家,同時將改組政府及恭親王授為議政王的上諭轉送內閣明發。 其時外面已有風聲,但只知朝局有大反复,卻不知詳情如何?因為這一場可以震動九城的大政變,在京里也只是載垣和端華的被拿交宗人府,算是一個明顯的跡象,而此跡象又只現於內廷,非外界所能得見。同時三品以上的官員,為了恭迎梓宮,多已出城住在離德勝門十幾里的清河,根本還不知道京中有此變故。而一般品級較低的官員,卻又不夠資格與聞高層的機密,連打聽都無從打聽,唯有在內廷供職,地近清華的翰林,略有所聞,但情勢混沌,吉凶難卜,也不便公然談論,免得無端捲入漩渦,所以這些風聲在官場裡並未引起什麼波瀾。 反是民間,消息比官場得到得早而且真,尤其是西城皇木廠一帶的居民,前一天就從被驅散的轎伕、跟班口中得知,鄭親王被革了爵,抓了起來,隨後發現鄭王府附近,多了些兵勇巡邏,到了十月初一傍晚,終於又看到肅順抄家。 那是文祥親自坐了綠呢大轎來抄的,他的隨從,除了步軍統領衙門的武官以外,還有宗人府、內務府、刑部各衙門的司官和順天府的地方官。這些隨員又有隨員,每人都帶著幾名極其乾練的書辦。等一到了二龍坑劈柴胡同,與鄭親王府望衡對字的肅順的住宅,步軍統領右翼總兵屬下的軍隊,立刻團團圍住了四周,順天府尹衙門的差役,把皮鞭子揮得刷拉、刷拉地響,但趕不走看熱鬧的路人,一個個站在遠處,以驚詫不止的心情,看著文祥下轎,帶領隨員,進入肅順的宅子。 肅順的妻子早就故世了,兩個姨奶奶跟在他身邊,此時也已一起在密室被捕,家裡只有兩個兒子,兩個姨奶奶一人生一個,大的十三歲,名叫徵善,承繼給鄭親王端華為子,小的叫承善,才八歲,生得倒像肅順,什麼都不怕,看見來了這麼多人,覺得十分好玩,非要出來看熱鬧不可。 除了承善以外,肅順家的西席、帳房、管家、聽差、婢女、無不嚇得瑟瑟發抖,也沒有一個人敢出來跟文祥搭話。好在文祥也明了這種情形,到得廳上坐定,首先吩咐隨員:“這件差使,要幹得漂亮、利落!誰要是手腳不干淨,莫怪我不講情面。” “喳!”隨員們齊聲答應。 “還有,'罪不及妻孥',肅順犯罪,跟他家裡的人不相干。 千萬不准難為人家! ” “喳!”隨員們又齊聲答應。 那個抄那部分,任務是早分配好了的,看看文祥沒有話,大家便要散開來動手,文祥卻又喊一聲:“慢著!把這裡的管家找來!” 肅順的管家原就知道挨不過必須出面,早戴著大帽子在廳旁伺候,聽這一聲,便跑了來,摘下大帽子替文祥磕頭,自己報了名字。 “你家主人的大孩子,可是過繼出去了?”文祥問說。 “是。過繼給四房了。”那是指端華——端華行四。 “現在在這兒不在?” “在!” “把他們小哥兒倆,送到他四伯那兒去。是他們哥兒倆的東西,盡量帶走。” 這時楊遠三站在文祥身邊,懂得他的意思,便點醒肅順的管家:“你要聽清了文大人的話,是他們小哥兒倆的東西,可以盡量帶走。你可要快一點兒!” 肅順的管家,如夢方醒,磕頭稱謝,匆匆而去。這是文祥厚道的地方,網開一面,讓他們帶些細軟出去,可以變賣度日。肅順的管家已經領悟,也知道不會容他從容檢點,到了裡面,與西席、帳房略略商量,大家都說,時機急迫,只好盡量揀好的拿,能拿多少算多少。 於是一起奔入上房,七手八腳拿斧頭劈開箱子,先找珠寶首飾,次取字畫古玩,再揀大毛皮貨,滿滿裝了兩個箱子。其時全家的婢僕,眾口相傳,也都趕到了上房,趁火打劫,盡挑好東西往身上揣。有兩三個比較正派的,先還吆喝著阻止別人放搶,阻止不住,而且見人發財眼紅,終於也淌入渾水中了。 這樣亂糟糟搞了有半個時辰,聽得外面喝道:“裡面的人都出來!” 大家回身向窗外一望,只見一個帶刀的武官,領著數名兵丁差役,正走進院子,隨即閃在兩旁,讓出一條路,步履安詳的文祥,踱了進來,抬頭望了一眼,立刻便皺起了雙眉。 屋裡的人,一個個躲躲閃閃地走了出來,兩口大皮箱也搬到了廊上,肅順的管家找到了徵善和承善,叫他們向文祥磕頭道謝。 想到肅順薰天的氣焰,今天落得這樣一個淒涼的下場,文祥心裡也很難過,國法之外,能幫肅順忙的,也只有照顧他的後人這一點了。所以文祥叫他們弟兄站起來,以長輩的資格,慰勉著說:“你們倆好好兒到你們四伯那兒去,要好好兒唸書。你們父親到底也給朝廷出過力,是個人才,你們將來要學他的才幹,別學他的脾氣。”說到這裡,轉臉對肅順的管家:“我派人把你們送出去。你的這兩個小主人我可交給你了! 你要拿良心出來。不然,哼! ”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