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一寸河山一寸血5·歷史不死

第2章 第二章最精彩的一戰(二)

磁鐵吸刀 任何一種戰術,都沒有絕對的好壞,全在使用效果如何。 園部從三路分進合擊,與岡村寧次發動第一次長沙會戰時的打法類似,屬於迂迴包圍中的老套路,運用得好,足可以使對手未戰先怯,自亂陣腳。 但是這個戰術也有明顯弱點,那就是容易分散自己的兵力,結果導致被各個擊破。岡村的失敗即為最好例子。 羅卓英輸過一次,不能輸第二次。他顯然研究過長沙會戰的戰例,因此知道如何利用這一戰術的弊端。 打個比方,園部的三路兵馬,假如中路的第三十四師團是身子的話,北路的第三十三師團和南路的第二十旅團則是左右兩隻胳膊,“分進”之後,它們必然要在上高實現“合擊”,發揮最大效能,才能完成預想中的迂迴包圍。 羅卓英首先要做的,就是拗斷那兩隻胳膊。

誘擊兵團由此現身。 羅卓英從南昌會戰中得出的第三個教訓:如果很多部隊平時不歸你統率,臨時才交你指揮的話,會直接導致調配不當甚至指揮失靈。 為此,他曾親自打報告呈送蔣介石的統帥部,要求將南昌附近的部隊,不管以前屬第九戰區,還是第三戰區,全部由他統一訓練和指揮。 報告通過後,羅卓英大權在握,於是按照各部隊的特點重新進行了分層設置,比如李覺的第七十軍,原先是預備隊,但他認為以湘軍的戰鬥力,只能排在二三流水平,當預備隊還不夠格,應調到第一線消耗對方。 現在第七十軍能不能擋住日軍,並不是羅卓英所關心的,事實上,他也不需要湘軍去死拼。 針對園部的“短切突擊”,羅卓英使用了一個新的戰術,名為“磁鐵戰術”,也就是通過“磁鐵”的吸引,讓園部跟著自己走。

湘軍成為第一個誘擊兵團。在羅卓英的指揮下,第七十軍且戰且退,使北路的第三十三師團不知不覺間離上高越來越遠,一抬頭,周圍已全是山區。 進了山,那就是湘軍的天下,當年的金官橋之戰,曾經打得第一〇六師團一步一個趔趄,其實沾了很多地勢之光。 第三十三師團在平地上也許會比“最弱師團”強,到了山上卻沒什麼不一樣了,只有兩個字:犯暈。 幾天的圈子兜下來,第三十三師團都要吐了,還沒找到湖南兵在哪裡。 這時候,他們連會師上高的興趣都沒了,於是向遠在武漢的園部報告:“下個月就要到北方出差了,且容我等回去收拾一下行路的包裹。” 那你們策應第三十四師團的任務完成沒? 當然是完成了。 園部不在現場,對真實情況不熟悉,回電照準。

一隻胳膊沒了。 王鐵漢的第四十九軍屬第三戰區,這支東北軍在南昌會戰中可謂是丟盔卸甲,敗得不可收拾,論戰鬥力還不如湘軍。 不過,這只是問題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你只要跟他們處長了,同樣能把鋼刀使在刀刃上。 東北軍的特點是,不擅打苦仗惡仗,尤其吃不消日軍特種部隊的衝擊,而如今這些不利因素要少得多。 羅卓英在得到日軍要發動侵略的情報後,就對交通進行了破壞,能挖的地方被挖得連馬都不能騎,步兵只好排成隊,呈一路縱隊往前走。 路當然是可以靠工兵來修的,但修路需要時間呀。東北軍畢竟是正規軍出身,又久經戰陣,在對方火力尚不算猛的情況下,先守幾天陣地總沒多大問題。 羅卓英把他們往南路一擺,第二十旅團暫時就只能望上高而興嘆。

另一隻胳膊也沒了。 決戰兵團 早在第三十三師團望著山溝溝發呆的時候,他們還不知道,其實陪他們兜圈子的只是少部分人馬,李覺第七十軍主力早已抽身去了上高以北。 直接侵占上高的,是中路的第三十四師團,在兩師一旅團中實力居於老大。湘軍當然擋不住,好在他們的任務本來就是誘敵深入,所以打不了,可以撤。 湘軍的一個營撤著撤著,碰到了川軍團,後者屬王陵基第三十集團軍。 這時,日軍飛機飛來,湘軍立刻疏散隱蔽,並架設高射機槍,可是川軍在看到飛機後卻完全亂了套,猶如一群沒頭蒼蠅一樣亂跑亂撞,軍官既不會指揮,士兵也不會躲避,結果造成無謂傷亡,輜重行李更是丟得到處都是。 明白了,這些友軍平時的訓練肯定不咋地。湘軍營長在心裡對比了一下,川軍的戰鬥力顯然比自己的部隊還要差好多。

這種心理優勢並沒能維持太久,因為在上高他遇到了一支從沒見過的部隊,後者軍容整齊,精神飽滿,官兵全部使用中正式步槍,每個步兵連都有九挺捷克式輕機槍,而每個機槍連則有六挺馬克沁重機槍。 那位營長想像不出這樣一支部隊發起威來,那火力將是什麼樣子,只能自嘆不如。 第二天,他便得以大開眼界,這一天是3月22日。 由於上高是主要的戰略目標,園部把特種部隊幾乎全部配置給了第三十四師團。 當天上高空中的日機達到七八十架之多,如同蝗蟲一樣遮天蔽日,在地面則是火砲齊轟,坦克開路,一時間地動山搖,震耳欲聾,有的山頭被轟得像耕牛犁過的田一樣。 湘軍營長當時正在山上觀戰,自認如此多的飛機和如此兇猛的砲火,是從軍以來所僅見。

接下來,讓他驚服的事情發生了。 任你再多的砲彈傾瀉過來,上高陣地都靜悄悄,沒有一點聲音,讓人擔心,守軍是否已全部被炸死,或撤走了。 大家都這麼認為,日軍也不例外。 第三十四師團的步兵衝了過來,離上高越來越近。就在那一瞬間,猶如有一個開關被撳了一下,子彈突然像雨一樣潑灑過去。 所有戰壕和山洞都在噴吐著火舌,與此同時,後方遠程火砲也開始進行地毯式轟擊。 十二個小時之後,戰場上已到處都是日軍屍體和坦克殘骸。 97式戰車怎麼樣,在這種摧枯拉朽的猛擊下亦難倖免。 不服不行。 這就是羅卓英在上高用來兜底的決戰兵團,也就是著名的第七十四軍。 決戰兵團的火力組合令人折服 此前,蔣介石統帥部決定在西南成立兩支戰略軍(又稱“攻擊軍”),作為可直接調配的機動部隊。

除武器和兵員優先供給外,戰略軍與普通軍最大的差別,就是學習日本軍一級的建構,配備了相當於一個師的特種部隊。 一共就兩個名額,杜聿明第五軍毫無爭議地拿走一個,剩下來的大家都在搶,幾乎把頭都要搶破了。 有四個師進入海選名單,裡面又以第十八軍和第七十四軍旗鼓相當。 論資歷,第十八軍是老字號,早在中原大戰前就有了,第七十四軍直到抗戰初期才在上海建立,再怎麼算,都只能說是小弟弟。 論戰功,第十八軍無論在內戰還是抗戰中都以善戰著稱,一個“血肉磨坊”把日軍老牌師團都磨得沒了脾氣,不過也唯獨在這一點上,第七十四軍卻有後來居上的氣勢,特別是萬家嶺大捷,已經顯示出了戰略軍的雛形。 什麼叫“戰略軍”,決不能是有它不多,沒它不少,而是要有它沒它大不一樣。簡單點來說,不管薛岳的指揮多麼高明,假如沒有第七十四軍,萬家嶺即便圍住第一〇六師團,要想打漂亮了也很困難。

蔣介石反复思量,在第七十四軍的名字上畫了一個圈。得到消息後,全軍上下歡聲雷動。 蔣介石的眼光不錯,需要指出的是,這支軍隊是在上高會戰前才被冠以“戰略軍”的,根本還沒來得及按待遇整補。 第七十四軍能取得如此神速的進步,不能不提到一個人,那就是王耀武,對第七十四軍來說,他是比張靈甫還要重要的人物。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