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朱元璋

第119章 第一節絞盡腦汁的黃冊制度

如前所述,戶口制度是大明王朝一切制度的基礎。黃冊制度承擔著“維繫職業世襲制,防止百姓自由遷徙,保證國家稅收”的三重重要使命。所以朱元璋對這個制度異常重視。這從黃冊制度的嚴苛規定中一目了然。 黃冊的規格有嚴格要求,用紙必須是上等厚綿紙,不得染色或漂白。長寬各為一尺二寸,不得絲毫有誤。必須用正楷書寫,字體大小、行間距都有明確標準。每一頁如果有一個字寫錯,就必須整頁重抄,不得塗抹挖補。裝訂也有統一標準:必須用粗牢的綿線裝訂,可以少量使用漿糊,但漿糊中必須加入椒末等殺蟲藥來防蛀。 黃冊制度是層層上報製,每次造冊時,都由每家每戶按官府要求的格式和內容,在“供單”上詳細填寫自己家在這十年內的人口、財產變化。各州縣的主官須親自審查黃冊造辦是否真實,每一項與供單記載是否完全相符,然後還要在黃冊上簽名畫押,以示負責。然後將黃冊交送到府裡。府裡同樣按這個程序審查一遍,編成本府的總冊,簽名畫押用印後送到本省的布政使司(明清兩代的地方行政機關)。布政使司審查後,再編成本省的總冊,送交戶部(掌管戶籍財經的機關)。最後由戶部將全國人口、財產情況匯總,送交皇帝御覽。 (《後湖志》卷四)每到新冊入庫之年,明政府都要從國子監調來一千二百名監生,在御史等政府官員的帶領下,進行“查冊”工作。 “定取國子監監生一千二百名,以舊冊對比新冊姦弊。”(《後湖志》卷十)通過以上敘述,我們可以發現,朱元璋為黃冊制度,可以說是費盡心血。在他的設計中,這一制度要和他所設立的其他大綱大法一道,作為不可動搖的“祖制”,垂之萬世,保證大明王朝的長治久安。而在高壓政策、精密組織以及朱元璋高素質的干部隊伍合力之下,洪武年間的黃冊制度確實運行得極好。通過這樣嚴格的程度,全國的人口信息,十年一次全部匯送到南京。這一時期的黃冊制度基本上達到了信息真實,數字準確,因此確實起到了平均賦役的良好作用。這本是朱元璋建立黃冊制度的初衷之一。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