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朱元璋

第74章 第五節創造“朱氏恩德論”

與“天命觀”相配合的是“恩德論”。 快要登上帝位之際,他遇到了一個理論難題:怎麼看待農民起義? 肯定農民起義嗎?似乎當然應該肯定。因為他和他的追隨者都是起義者。他們用起義推翻了萬惡的舊王朝,建立了光明的新社會。他們的合法性源於這個樸素的真理:天下無道,就應該有人揭竿而起。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但是慢著,如果肯定起義無罪,那再有後來者效仿他起兵造反怎麼辦? 在推翻舊王朝的時候,他當然可以大喊造反有理,起義無罪。但是,成了新王朝的統治者,他就必須讓老百姓明白,以後不許造反,更不能起義。 這個彎子可不太好轉。 所以,他要大力打造“朱氏恩德論”。 在朱元璋以前,中國人認為“有德者有天命”,可以擁有天下。而無德者就失去了“天命”。天下無道,人民就可以起來推翻它。而朱元璋要打造的“朱氏恩德論”是:因為你身處的王朝對你有恩,所以不管它有道無道,你都不應該帶頭起來背叛這個王朝。

朱元璋說,一個人有了天命,也就從上天那獲得了天下的所有權。也就是說,全部中國領土的產權都歸他一人。其他所有人,都是“寄居者”。 所以,開國皇帝對天下百姓來說,有兩大恩德:一個是開創了太平,使天下人不再相互殘殺,可以保全性命。二是既然天下土地,都是皇帝家的,那麼所有的糧食,都是在皇帝家族的土地上長出來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天下人都是皇帝一個人養活的,每個人因此都應該對皇帝感恩戴德。 不要以為這是在開玩笑,這是中國歷代統治者的真實想法。只不過朱元璋表達得最透徹。 從這個理論出發,元朝皇帝雖然統治低能,畢竟也建立了一套法律,安設了幾名官員,比天下大亂還是要好。所以朱元璋說:“元祖宗功德在人。”在給元世祖的祭文中,他更這樣頌揚元朝的統治:“惟神昔自朔土來主中國,治安之盛,生養之繁,功被人民者矣。”

元朝初建,統治秩序比較好,老百姓一度安居樂業。他朱元璋雖然生不逢時,沒趕上好時候,吃不飽穿不暖,但畢竟也算是吃了人家蒙古皇帝的,喝了人家大元天子的,怎麼能忘恩負義,不予承認呢? 如予父母生於元初定天下之時,彼時法度嚴明,使愚頑畏威懷德,強不凌弱,眾不暴寡,在民則父父子子夫夫婦婦,各安其生,惠莫大焉! 元雖夷狄入主中國,百年之內,生齒浩繁,家給人足。朕之祖、父,亦預享其太平! 朕本農家,樂生於有元之世! 在內心深處,朱元璋對元朝當然是充滿憤怒的,畢竟他一家人差點因為元朝的野蠻統治死絕。但對於他這樣級別的政治家來說,考慮問題,不能從個人恩怨,而是要從天下大局出發。進一步說,不能從正義與否角度,而是要從“實用”與否角度。

所以洪武四年,朱元璋命人在北平給元世祖蓋了廟。洪武六年,他又在南京建了歷代帝王廟,把元世祖忽必烈和漢高祖劉邦、唐高祖李淵、宋太祖趙匡胤都供在一起,還把元朝開國功臣木華黎等四人牌位也供在邊上,他自己恭恭敬敬前去行跪拜大禮。他如此敬禮元朝,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給天下百姓作個示範,讓他們也敬禮新朝,告訴他們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 既然承認皇帝是天下所有人的大恩人,那麼即使一時統治得不好,偶有雷霆雨露,那也都是天恩,大家永遠不能起叛逆之心。這就是朱元璋建立天命恩德論的最終落腳點。在他朱家政權的治下,天下再無道,人們都要老老實實當順民而不是逆民。任何情況下,起義都有罪,造反都無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