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朱元璋

第46章 第十節朱元璋的烏托邦探索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烏托邦。而中國人追求“天下一家”的歷史尤其源遠流長。從《禮記·禮運篇》到《大同書》,中國人烏托邦之夢中的集體主義、平均主義思想之強烈性與連貫性為世界歷史所僅見。 在鄉村生活中長大的朱元璋,其烏托邦夢想尤其執著。自然經濟下農民們的生活狀態是男耕女織,自給自足。宋朝詩人楊萬里描繪過一幅耕織圖:“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蔭學種瓜。”如果風調雨順,鄉村生活充滿平靜和安詳。但這種一家一戶的小生產是非常脆弱的,一有天災人禍,沒有多少剩餘的農民們往往破產。 對這一點,朱元璋深有體會。既然中國的政治規律是“有了權力可以造一切”,現在,朱元璋希望能把自己手中巨大的權力和農民的淳樸、善良、互助意識結合起來,使農民們組成一個溫暖的大家庭,“過失相規,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人人過上勤奮耕織,生活有餘的日子。 “如此,貧富何患其不均,詞訟何患其不息,天下何患其不治。太平萬世,理必有然也。”

中國的政治傳統為朱元璋進行烏托邦實驗提供了可能的平台,因為規劃設計全國人民的生活是專制君主應有的權利。 《周禮》反复說:“惟王建國,辯方正位,體國經野,設官分職,以為民極。”每一代偉大的政治家,面對自己刀劍征服來的天下,都有一種要在上面畫最新最美的圖畫的衝動。 他們把自己當成天才的藝術家,殫精竭慮在這片被他刪成白紙的土地上進行美輪美奐的藝術創作。用黃仁宇的話來說,這就是“先造成理想上的數學公式,以自然法規的至善至美,向犬牙交錯的疆域及熙熙攘攘百萬千萬的眾生頭上籠罩下去……行不通的地方,只好打折扣,上面冠冕堂皇,下面有名無實”(《放寬歷史的眼界》)。 明初才子解縉曾經給他提供了一份鄉村烏托邦的完美畫圖。在《獻太平十策》中,他根據《周禮》的記載提出,以每二百家編為一“裡”,住在一起,“過失相規,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每“裡”在村子當中建一個鄉村會所,推選年高有德的老人坐在會所裡管理大家庭的事務。會所兩邊設立學校,8歲以上的兒童都在這裡學習灑掃應對日常勞作、禮儀和禮、樂、射、禦(駕車)、書、數,15歲以上學習《詩》、等儒家經典。成年男子早晨都出工耕作私田或公田,晚間飯後都去學校學習道德和禮儀。學校後面設婦女活動室,婦女們相聚在這裡從事紡織縫紉女工。

這幅藍圖過於完美,朱元璋當然不會這麼書生氣,他吸取了解縉藍圖的精神,把這幅藍圖加以修改,在實際生活中加以推行。 在理想社會裡,全國人民的社會生活也應該在皇帝的指揮下整齊劃一。 人民公社時期,社員們上工都是聽隊長的統一號令。每天清晨,當村頭老樹上吊著的那半截鐵軌被敲響時,全村的勞動力都從各家各戶裡走出來,在隊長的帶領下下地勞動。很少有人知道,這並不是人民公社的發明。六百年前,為了督促人民生產,朱元璋就已經想出了與今天春耕生產動員會類似的非同凡響的主意。 今出號令,止是各裡老人勸督,每村置鼓一面,凡遇農種時月,五更擂鼓,眾人聞鼓下田。老人點問不下田者責決,務要嚴督,見丁著業,毋容惰夫遊食。若老人不肯督勸,農人窮窘為非,各治其罪。

(《教民榜文》)即命令所有的村莊置大鼓一面,到耕種時節,清晨鼓聲一響,全村人丁都要會集田野,及時耕作。如有怠惰者,由里老督責。裡老放縱不管、未加勸督的,則嚴加懲罰。他還規定,民有不奉天時、負地利者“皆論如律”。 理想社會裡,每個集體都應該充滿互助精神。朱元璋發布鄉里之間互助互濟的文告: 鄉里人民,貧富不等。婚姻死傷吉凶等事,誰家無之。今後本里人戶,凡遇此等,互相週給。且如某家子弟婚姻,某家貧窘,一時難辦,一里人戶,每戶或出鈔一貫,每裡百戶,便是百貫,每戶五貫,便是五百貫。如此資助,豈不成就。日後某家婚姻亦依此法,輪流週給。又如某家或父母死傷在地,各家或出鈔若干,或出米若干資助,本家或棺槨,或僧道修設善緣等事,皆可了濟。日後某家倘有此事,亦如前法互相週給。雖是貧家,些小錢米亦可措辦。如此則眾擎易舉,行之日久,鄉里自然親愛。

今天讓人家頭痛不已的“隨禮風”極有可能起源於朱元璋。 基於對淳樸的鄉村生活的記憶,朱元璋還吸取傳統文化中的有益營養,建立了“鄉飲酒禮”制度。這可以說是朱元璋對《周禮》有關記載的一項創造性運用。每年春秋,各地鄉村要以每一百戶人家為單位,聚在一起,飲酒大會由鄉里德高望重的老人率眾鄉民宣讀誓詞: 凡我同里之人,各遵守禮法,恃於凌弱,違者先共治之,然後經官;或貧無所贍,週給其家,三年不立,不使與會。其婚姻喪葬有乏,隨力相助。如不從眾,及犯姦盜詐偽一切非為之人,不許入。 通過這樣的集會宣誓,培養民眾的集體意識和互助精神。而拒絕那些做過壞事的人入會,則是為了讓他們產生羞惡之心,以利改過。 朱元璋思想中的烏托邦還不止於此,他甚至進行了互助社的探索。洪武二十八年,他採納應天府上元縣典史隋吉的建議,命令鄉里小民或二十家或四五十家,組成一社,遇到農忙季節,誰家有病則全社通力合作,協助其耕耘。至於這一制度執行到什麼程度,探索的結果如何,史書上沒有下文。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