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朱元璋

第6章 第四節中國人的生育激情

為什麼傳統時代的中國農民有這麼強烈的生育衝動? 舊時代的人生活離不開家族。人多勢大的家族往往恃強為勝,佔盡上風,人丁孤單的弱族則往往處於受凌虐地位。在這種情況下,人口自然多多益善。生存競爭的需要使舊家族產生一種無限擴張人口的內在衝動。 傳統時代的中國人,被鎖定為傳宗接代鏈條上的一個環節,被篆刻為祠堂牌位上的幾個漢字。傳統家庭中,家長是絕對的權威。因此,多生養子孫,是實現和擴張這一權威的最重要方式。小時候,小孩子間最常見的罵人方式之一就是宣稱“我是你爸爸”,對手的回報當然是“我是你爺爺”,雙方就這樣在輩分上無限累加上去。當然,另一種路徑是由“我操你媽”以及“我操你奶奶”無限上溯。傳統相聲以及現在的二人轉中,在輩分上佔對方的便宜似乎永遠能換來大面積的笑聲。

就像魯迅所說,最無能的人,也總可以生幾個孩子來顯示權威,不至於淪落到絕望的谷底。無法實現“向上意志”,那麼就向下用力,多生孩子。 雖然聽起來有點荒唐,這是不是也可以作為解釋中國人生育衝動的一個心理原因?至於孩子生下來,能不能受到教育,未來的生活能不能幸福,似乎不是他們認真思考過的問題。所以,儘管一生都是顛沛流離,朱五四還是不遺餘力地像倭瓜甩蔓一樣東一個西一個地生。 在世界上其他國家,很少出現中國這樣的生育激情。在歐洲幾千年的歷史中,墮胎和弒嬰曾經是控制人口手段。歐洲人老了之後不依靠兒女贍養自己,也根本不知道原來人死後在陰間得靠紙錢作為經濟來源,他們死後或者灰飛煙滅,或者直接升了天堂花天酒地吃喝不愁。因此從文明源頭開始,歐洲人對生育就抱著一種警惕的態度。

古希臘思想家一直強調控制生育。亞里土多德認為,人口增殖與城邦的經濟政治狀況有密切的聯繫:“繁殖如無限制,勢必導致貧窮……跟著貧窮,又導致內亂和盜賊。”(亞里士多德《政治學》)他說:“凡以政治修明著稱於世的城邦,無不對人口有所限制。”他主張,“國家應該根據諸如地產多少等經濟條件,控制人口。在一個財富資源相對固定的城邦中,人口也應該保持相對穩定。各家繁殖的子嗣應有一定的限數,倘使新妊娠的胎兒已經超過這個限數,正當的解決方法應在胚胎尚無感覺和生命之前,施行人工流產(墮胎)。” 古希臘年輕人比幾千年後的中國人觀念更為新潮,他們注重個人成就,不願過早地為婚姻所困而影響其追求。希臘社會流行晚婚,一般男子結婚都在三十歲左右。古羅馬帝國政府雖然大力提倡生育,但收效甚微。那時上流社會的人為了不受婚姻的束縛,逃避家庭責任,許多人選擇終生獨身。據古代羅馬史學家斯維托紐斯記載,奧古斯都發現很多男子為逃避禁止獨身法令的懲治,想方設法製造欺詐性婚姻。有不少男子特意與遠小於最低婚齡的女子訂婚(訂婚視同結婚,可不受禁止獨身法令的製裁)。等未婚妻達到成婚年齡後再放棄婚約,轉而追求與年齡更小的少女訂婚,以此堅持獨身。

雖然蠻族入侵,衝擊了希臘-羅馬文明,但節制生育卻被文明化的蠻族繼承下來。中世紀時的英國貴族同樣自覺地進行生育控制。由於英國實行長子繼承製,等待繼承的長子一般在繼承家產之後才結婚,而那些沒有財產的幼子們要么去追求女繼承人,要么乾脆獨身。那時候英國上層社會男子結婚的平均年齡接近四十歲。這就是為什麼英國古典小說裡戀愛的雙方通常是四十多歲的中年男子和十多歲的花季少女。只有這樣,在上一代人去世,或者年邁失去勞動能力時,下代人剛好建立家庭,繼承地產,接替前代。 所以,在經濟騰飛前,西方的人口密度一直低於中國。這使得歐洲人均佔有的自然資源大大高於中國,為歐洲人的思想啟蒙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