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2·終結篇

第52章 第五節農民起義的本質

中國的農民起義,是世界歷史上獨一無二的現象。 中學歷史課本上說農民起義是歷史前進的“動力”。故自秦始皇以來,每隔百十年,華夏大地上就會有一次農民起義來“沉重打擊地主階級的統治”,“調整生產關係”,“迫使後繼王朝調整統治政策”,“推動歷史前進”。 那些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人們耳熟能詳:陳勝吳廣、紅巾黃巾、瓦崗寨梁山泊、李自成洪秀全……除去這些大型起義之外,地區性、局部性的起義更是遍布中國歷史的每一頁。僅清朝二百多年間,散見於《清實錄》的農民起義在三百次以上。 然而,略翻一下世界史,人們就會驚奇地發現,“農民起義是歷史前進的動力”這一規律只在中國有效。西方的農民起義為數甚少。西歐從八世紀起,史書上才出現農民起義的記載,從那時起到十六世紀八百年間,幾十個國家里數得上的農民起義總共不過七八次。

西方沒有一個王朝是被農民起義推翻的。西羅馬帝國存在了一千多年,內部矛盾也曾十分尖銳,但沒有發生一次導致改朝換代的全民族革命。 中國的農民起義使命是改朝換代,規模巨大,破壞力驚人。而西方農民起義則更像是一種社會運動,破壞性遠較中國為小。 997年,諾曼底地區的農民舉行過一次大起義,一位編年史家記載說,這次起義的原因是農民要“按自己的法規來使用森林附屬地和水源”。 1024年,法國布列塔尼起義,以恢復古老的村社制度為目標。 1525年,爆發德國農民戰爭,主要目的是宗教述求,為了增進“上帝的榮耀”,實現“基督教弟兄之愛”。 如果把起義簡單地等同於革命,我們幾乎可以推導出這樣的結論:中國農民是世界上最革命、最尚武、最關心政治的農民。

可事實顯然不是這樣。眾所周知,中國農民是“世界上最好的老百姓”,是世界上忍耐力最強、最能吃苦、最能承受社會不公正的一個群體。 這樣的人群甘願以生命為代價來選擇起義,解釋只能有一個:走投無路。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