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唐朝從來不淡定4·守業更比創業難

第20章 第二十章唐帝國西御大食軍宋宰相得罪諸小人

唐玄宗開元三年(公元715年),大食貴族突然興奮起來,將他們兇猛的目光掃向了東方——大唐西域。 不過,他們自己也知道,憑自己想要吞掉唐朝的西部,那是很不靠譜的。第一地形不熟,第二實力很可能不如人家,第三人數太少。那麼,怎樣才能在這種劣勢的情況下取得優異的成績呢? 歷史給了大食一個驚喜,他們的運氣實在太好,那年頭,吐蕃實力也不濟,與長安方面對抗,戰績不佳,被李隆基打得相當鬱悶。兩個鬱悶的人,有一個同樣的對手,後來的事情,也就很容易想像了。吐蕃、大食共推阿了達為王,先給他請安,隨後大軍開拔,氣勢洶湧地朝著唐朝開進。不過,他們這回不是打唐朝,而是打唐朝的小弟拔汗那。 聽說小弟受困,李隆基立刻命監察御史張孝嵩、安西都護呂休璟率領當地兵馬一萬餘人進行搏鬥。

然後,聯軍就撤了,丟盔棄甲的。 可是,一個難題擺在了大唐面前。 西域,原有各部落統一認可的默啜,當年還算聽話,現在默啜死了,整個西域的領導權就成了真空狀態。此時,從突騎施殺出一員天雷滾滾的猛將,他收拾餘眾,自立為可汗,擁兵三十萬,雄霸西域。 這個人,就是下面要出場的蘇祿。 開元五年(公元718年),大食覺得現在的唐朝也許很好欺負,於是再次北征西域。對於當時的情況,大食的文字是這麼記載的—— 當時,我們眼看就要成功,卻不知為何,大軍被一群凶殘的突厥人給圍了起來,你知道的,唐朝人和突厥人根本……可這群人非說自己是唐人,嗯,他們到底是什麼關係呢?我們只知道我們的軍隊被困了,在困境中,我們打聽到突厥人喜歡錢,就交納了大筆的贖金,突厥人看我們也已經餓得半死不活了,便決定放我們一條活路。

現在,要重新介紹一下蘇祿。 蘇祿,西域可汗,突騎施首領,他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就是唐左羽林大將軍。蘇祿同志帶領自己的部落和軍隊,一向以大唐自居,當大食人被他擊退後,他給李隆基傳來了喜報。如果諸位以為蘇祿是個大好人的話,那隻能說明這個世界太險惡,而你不夠堅強。 蘇祿打著唐朝的旗號,第二是因為唐朝強大,第一,則是藉著唐朝的名頭搶東西。 所以,西突厥的阿史那獻對他非常不滿,於是寫信一封,狀告蘇祿,並要求親自率領葛邏祿部落狂扁蘇祿一頓,可是李隆基沒答應。皇帝不給做主,阿史那獻和蘇祿的關係陡然變得緊張,矛盾就要爆發。蘇祿同學很得意,見阿史那獻不敢扁他,覺得唐朝好欺負,於是趁著吐蕃和大食入侵的時機,入侵塔里木(新疆南部)。

幾個月後,蘇祿得逞,便著手準備攻打唐朝四鎮。這個蘇祿,怕自己不行,便和吐蕃、大食兩部聯軍,氣勢強盛、小河流水嘩啦啦般地撲面而來。焉耆、庫車、喀什、于闐告急。阿史那獻哭了,他鬧著讓李隆基許了自己帶兵去揍蘇祿一頓,這回李隆基點頭了。阿史那獻率領兵馬,也不等蘇祿、吐蕃、大食那兇猛的聯軍擺好陣形,便迫不及待地殺了上去。於是,我們看到了三方聯軍抱頭狂逃,阿史那獻臨陣吼叫的刺激場面。 挨了一頓揍的聯軍各回各家各找各媽,而蘇祿被阿史那獻揍得鼻青臉腫,也意識到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他是打不過唐朝的,不如歸降。 李隆基給了蘇祿賜號,名為忠順可汗。 有司給蘇祿詳細解釋了一下什麼叫“忠順”。蘇祿羞愧地笑了,要求李隆基給他安排點任務,好體現一下自己的價值。李隆基指著西方說:“朕的命令很簡單,你不是歸順了嗎?你率領自己的大軍,把大食侵吞掉的東拔汗那給我奪回來就行了。這任務不難吧?”

蘇祿歡天喜地地受了命,連口氣都沒喘,領軍狂奔至身處東拔汗那的大食大軍後頭,大破大食大軍,輕鬆加愉快地完成了主上交代的任務。 開元六年(公元718年),吐蕃遣使求和。為了證明這次是真心實意求和的,使者還帶來了吐蕃贊普與論尚的親筆簽名。當然,使者還要唐朝的宗親與大臣署名,以各方面的人格作為擔保。李隆基對吐蕃的做法很生氣,他告訴吐蕃使者,以前的誓約一樣沒起到任何作用,言不由衷,誓約不管用。 吐蕃使者回朝後,秉持誓言,且三年未動,一動驚人,閒來無事,領軍圍攻小勃律。 小勃律向北庭節度使張孝嵩發出了求救信號:小勃律是大唐西大門!小勃律要亡了,西域就成吐蕃的了啊大使!大使,我們看好你哦大使! 同一時間,吐蕃寫了一封十分溫柔的信給小勃律:我們不是打你們,我們是藉道過去打四鎮哦親!

在張孝嵩眼皮子底下玩這種低級遊戲,就好比班門弄斧,老羅眼前秀球技。張孝嵩作出了正確的判斷,吐蕃現在一心想著吞了小勃律,蹲在人家門口不走。張孝嵩讓疏勒副使張思禮,率領蕃族及漢族步兵、騎兵,共計四千人,星夜奔馳殺到了吐蕃身後,吐蕃大亂,斬首級數万。 從此,吐蕃數年內不敢輕舉妄動,早請示,晚匯報。不過,和吐蕃很不一樣的是,大食的小心肝,還沒被唐朝震裂。 兩年後,大食換了領袖,新領袖想拿個地方練練手,顯示自己的能耐,於是,他選定了東拔汗那。 然後,大食的軍隊死了一大半,被蘇祿攆得到處都是。 原本依附大食國的康、石等國,紛紛掉頭,朝見大唐天子。大食往整個東部擴張的計劃被迫擱淺。 開元六年(公元718年)八月,富庶的大唐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官員的工資竟然發不下來了。

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度竟然連有司錢糧都不能發放,這究竟為什麼呢?秘書少監崔沔認為,不是窮,而是策略有問題。他說,眼下的規矩真的是太二了,為了遏制富人太富,竟然讓富戶出錢給官員發俸祿。這樣做,窮人沒半分利益,也不能使貧富差距減小,而富人也被掏空了。 整個社會停滯不前,因為你總是想消滅富裕。 李隆基問,那怎麼辦? 有人建議李隆基,既然想要天下黎民共同享受盛世,就必須採用別的辦法。解決方案簡單得不能再簡單了:官俸還是要用百姓賦稅來給,不能單純強制富人,強行攤派。那個時候,有些州縣的富戶都已經被搞得傾家蕩產,羨慕富裕生活的人也不敢做買賣,因為奮鬥一生的成果,很可能就那樣消失得無影無踪。 李隆基很高興聽到這樣的聲音,他找到姚崇和宋璟,和兩人商量如何解決眼下的問題。宋璟認為,眼下最坑爹的事情莫過於私錢、惡錢流通,把原本純銅打造的開元通寶融化,弄成摻雜其他不值錢的金屬的惡錢。

宋璟提議,讓州縣拿出十萬石存糧賣給民間,讓民間百姓出錢來買,然後將蒐集到的惡錢聚合一處,集體銷毀。私鑄錢是從古至今的社會頑疾,各時代都嚴科厲法,一家私鑄,五家連坐,都沒能阻止一些人為非作歹的衝動。在嚴厲懲處的情況下,宋璟的方案得到了實施。 效果還不錯,相當不錯,所以,鑑於宋璟這麼能幹,又是個鐵面無私的人,很多惡人開始對他深惡痛絕。 宋璟得罪的人不是一個兩個,而是一大群人! 宋璟以識人著稱,他看你一眼就知道你的深度,談兩句就知道你的性格,並能確知你的才能。 宋璟同誌曾上奏,他認為括州員外司馬李邕、儀州司馬鄭勉兩個人,雖然才華橫溢,但性格多變,如果把他們都引進,恐怕接著就會釀成大錯。如果長期不用,還顯得屈了他們的才華,不如授予他們渝、硤二州的刺史。後來證明,宋璟說的那個李邕,的確是位有名的高人,但這傢伙幹的事也著實令本人捉摸不透。

身為刺史,提攜後進、攔路搶劫、舞文弄墨、騙人坑爹,實乃性格多變之神人,北海帝子之奇葩。 又一日,宋璟上奏,認為大理卿元行沖素有才,用他沒錯,但時間一長,這傢伙就不行。宋璟請李隆基把他弄成散官,當個常侍,讓李朝隱接替他的工作。李隆基問:“李朝隱是河南尹,李朝隱走了,河南尹讓誰來做?” 宋璟說:“陸像先。” 陸像先雖然執法寬容,但從不允許手下為非作歹,他當河南尹,保護好東都,長安就可高枕無憂了。 宋璟只顧工作,只顧任人唯賢,卻忘記了,那一群被他擼下去的官員,後頭還跟著一大群嗷嗷待哺的賓客,還有滿家族的殷切期望。 開元八年(公元720年)四月,祁國公、開府儀同三司王仁皎薨,恨宋璟的人又多了起來。因為王仁皎一死,王仁皎的兒子王守一上書,非讓李隆基給他爹弄個五丈一尺高的大墳頭子,理由是當年竇太尉死後就是這麼幹的,王仁皎同志勞苦功高,也應該這麼幹。李隆基批准了,宋璟跳出來上諫。一般來講,一品官員的墳頭高一丈九尺,就算開國元勳,墳頭也只有三丈而已。

宋璟開始講理:當年太宗嫁女兒,財禮超了,魏徵上諫,文德皇后(觀音婢)也表揚魏徵。陛下放著好人不去學,偏偏學那韋庶人(韋後給他老爹弄的墳成了皇陵)!陛下想想,以皇后父親的尊貴(王仁皎是王皇后的親爹),想要立個大墳頭不難。但臣不是為了什麼高度不高度,實在是高度代表人心,今日所為,怕是損了皇后的美德。 李隆基挺高興,賜給了宋璟和蘇頲四百匹綢緞。只是有一點,現在,王皇后身後的一群人,也都成了痛恨宋璟的人。 他們只顧得上利益,哪有那麼多道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