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唐朝從來不淡定4·守業更比創業難

第19章 第十九章默啜頭遺歸郝靈荃宋鐵面怒砸遺愛碑

拔曳固部落的大將頡質略,早早在柳林設好了埋伏,等默啜路過,突然殺出將默啜攔腰截斷,成功砍下了默啜的腦袋。這下算是捅了大婁子了,幹事之前也不想想後果,勇氣可嘉,下場難說。於是,大家趕緊跑,精銳帶著默啜的腦袋率先逃離了作案現場。不過停下來後,他們環顧四周,才發現默啜的腦袋要不得。 這是腦袋嗎? 這明明就是塊燙手山芋! 終於,頡質略想明白了,像默啜這樣的魔頭,後頭有無數妖孽支撐,我等乾不過,只能靠大唐了!他騎著馬跑到了唐朝使者的面前,將默啜的人頭交給了郝靈荃。郝靈荃抱著默啜的腦袋,跟得了足球先生的榮譽稱號似的在那裡傻笑。 這是腦袋嗎? 這明明就是一張委任狀! 郝靈荃把默啜的腦袋掛在了城中的大街上,附近拔曳固、回紇、同羅、僕固幾個部落,見到此等情景,紛紛來降。默啜為患幾十年,如今卻忽然死在小部落手裡,而且他的腦袋出現在郝靈荃的手上,令郝靈荃欣喜若狂。都降了,真是不世之功!是的,不世之功啊!

他恨不得狠狠親一口默啜。 他提著默啜的腦袋回朝,來到了宋璟面前。 小伙子,幹得不錯! 嗯! 幹得真不錯,先回去吧! 嗯! 門就在那邊…… 額……宋公,那可是突厥大可汗、默啜的人頭哦! 我知道,你功勞不小,先回去,等消息吧! 郝靈荃失望地看著一臉冰冷的宋璟,搖頭走了。 郝靈荃回去了,他深信,偉大的朝廷總會給他個說法的。這一天終於來了,而且來得那麼慢!郝靈荃同學足足等了一年,宋璟同誌發的委任狀才姍姍來遲:因郝靈荃有送回默啜腦袋的功勞,故授其四品郎將,以資獎勵。 宋璟的委任狀,讓郝靈荃非常不爽。這就好比你覺得你立了大功,上頭只賞你十塊錢差不多。 郝靈荃被宋璟給活活氣死了(慟哭而死)。

姚崇還是參與政事的,姚崇與宋璟,成為了開元初的賢相,兩位宰相,造就了輝煌的開元盛世。 姚崇善於應變,宋璟善於守法,盡心輔佐,賦役寬容,刑罰無濫,百姓富庶,前有房、杜,後有姚、宋。李隆基非常尊重他倆,每次姚崇、宋璟二人入見,他都會親自迎接,走時臨軒目送。當然,兩人能力很強,卻也有不熟悉的業務,譬如典章經籍,那就必須有個博學的人輔佐。這是個不浪費人才的時代,紫微舍人高仲舒,博通典籍;紫微舍人齊澣,練習時務。 姚崇、宋璟一有疑問,便去問他倆,兩人對答如流。於是,宋璟感嘆,“欲知古,問高群,欲知今,問齊君,可以無缺政矣。”幾位曾經被李旦重用、後來被太平貶黜的人,如今再度登上了自己的舞台。只是,李旦卻再也看不到了。

開元四年(公元716年)六月,李旦因病在百福殿駕崩,時年五十五歲。唐睿宗李旦,他用自己一生的經歷告訴了我們,什麼叫“睿”。 一天晚上,李隆基出事了。 時間是開元五年(公元717年)的正月,出事地點是太廟。沒有任何徵兆,也找不出什麼外力作用,太廟的四間大殿一夜之間就崩塌了。崩塌也無礙,可那瓦片偏偏將牌位都給砸了。祖上幾輩加上高祖、太宗、高宗,還有剛剛入住的睿宗的牌位都給砸毀了。 李隆基認為自己必定犯了什麼錯,那日上朝,他穿著白色衣裳,還不敢在正殿開會,只在耳房跟宰相們商議。這回開會的議題也比較統一,那就是,太廟都塌了,咱們該不該去東都?李隆基不是異想天開,之所以要攜百官去東都,那是因為關中也和當年的山東一樣,莊稼沒了收成。

宋璟、蘇頲首先發言,“陛下居喪三年,期限還沒滿,您就這麼一走,恐怕天下人心會有不滿,況且老天爺來了這麼一個事兒告誡陛下,陛下還是不要去了!”姚崇,向來只乾時事不管什麼勞什子老天爺,他上前禀奏,充分發揮了他靈活處世而又能辦實事的風格,“臣以為,太廟的棟樑,都是苻堅時候造的,距今已有近四百年,腐朽而壞,跟現在要去東都恰好碰到一起,又有什麼奇怪的?況且,天子以四海為家,陛下因為關中不豐收而去東都,百司都已經準備妥當,不可失信。臣以為,要先修太廟,正好還能按照原計劃出行。只是,有一件事情要辦!” 什麼事情? “把神主(牌位)先遷到太極殿。” 事情辦得妥帖,李隆基到了東都,先毀了武則天造的天樞(燒了造錢,融了一個多月),把明堂改名為“乾元殿”,又聽從姚崇、宋璟建議,恢復中書、門下、侍中名號和規矩。那規矩就是,凡是中書、門下以及三品及以上官員入內奏事,必須有諫官、史官在一旁記錄。

表情如何,語調怎樣,都得有詳細記錄。 無論權貴,無論榮辱,如實記錄,所謂秉筆直書,也正如此。這樣記錄的作用是,有過失則可以匡正,有美惡則可以揚抑。 全國各部門的工作,也都要到正衙禀報,眾目睽睽之下,會有御史戴著豸冠(獬豸冠),根據記載和自己的調查來彈劾百官。在正衙上,御史當庭奏事,這給大臣很大的壓力。可等到許敬宗、李義府主事,整個系統就完蛋了。 其下,該隱瞞的隱瞞,該密奏的密奏,御史和待制官員一般都只能私下匯報,皇帝有事,諫官、史官不能跟著,等御史出去以後,史官才敢再問。武則天見情況不大妙,決心大力改革,不過,她的改革有個巨大的問題。 和李世民相比,武則天的規矩,雖然上頭官員脈絡清晰,但卻讓底下的官員亂了套,因為奏事的時候,你在我不在,還能密奏,所以互相揭短、誣陷蔚然成風。現在宋璟提議,恢復貞觀的彈劾制度,讓奸滑無處藏身!

提出這個壯舉,宋璟遭了不少人恨。 他是個對奸邪恨之入骨的人,他在廣州當官,讓當地百姓感動不已。如今大舉罷黜奸佞,宋璟不遺餘力,先狠狠宰了自己一刀。從廣州回朝以後,當地小吏為宋璟造了一座“遺愛碑”。宋璟得知後,自己寫好奏摺,“臣在廣州沒有什麼事蹟,如今臣身居宰相之位,得了陛下的信任,所以他們才在這個時候弄出一塊碑來。臣在廣州的時候他們沒立碑,現在回朝廷了卻給臣立了,這不是獻媚是什麼?陛下如果想要割斷諂媚風氣,最好就從臣這裡開刀,下敕禁止!” 宋璟得罪的第二個人,是號稱隱士的範知璇,據說此人很有文才,推薦者還把他的文章送給宋璟。宋璟很快看完了署名範知璇的《良宰論》,點評道:“他這個《良宰論》,究竟是寫好宰相該怎麼辦,還是在誇我呢?這裡頭許多地方是奸佞的思想,隱士寫不出來這樣的文章。作為隱士,應該極言讜議,豈宜偷合苟容!他文章寫得好,就自己去科舉,以後別跟我推薦他了!”

第三、第四個遭了宋璟罪的人,分別是河南參軍鄭銑和朱陽丞郭仙舟。不過兩位仁兄和以往的不同,他們是間接受害者。 兩人也是寫好了作文,想讓上頭的人過目。這回宋璟是看不到了,因為他們把文章投到了一個很特別的地方——銅匭。這東西原來是武則天用來讓人告密的,後來成了自我推薦的東西。李隆基親自閱卷,看完以後,下敕曰:“觀其文理,乃崇道法;至於時用,不切事情。” 李隆基最後來了一句,“宜各從所好!” 就這樣,兩位仁兄被御賜成了道士。 君臣同心,大唐蒸蒸日上,百官井井有條,朝貢不斷,萬國來朝。 曾經有人問過,唐朝最寶貴的財富是什麼? 我認為,不是國土面積,不是人口數量,不是經濟目標,也不是巨大的建築(當然這些大唐都有,而且都是世界第一),而是海洋般包融的胸懷,大山般沉穩的素質,每個人都自信滿滿,寵辱不驚。全世界數得上的國家,都樂意派學生到唐朝接受教育,並以學習大唐禮儀為驕傲。

唐朝國土面積不是最大的,但它的文化影響了整個東方,有的地方,唐風尚存,有的地方,卻早已灰飛煙滅。 然而,誰都無法否認,這是一個令人神往的朝代!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