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血腥的盛唐

第14章 走向長安

血腥的盛唐 王觉仁 4231 2018-03-13
雨一直下。 從李淵帶著軍隊來到賈胡堡時就始終沒有停過。 軍營中的糧草快告罄了,太原的補給卻遲遲沒有到。 而出使突厥的劉文靜也還沒有回來,突厥人許諾的士兵和戰馬至今未見踪影。 於是一個令人不安的消息便開始在軍營中悄悄流傳。消息說——突厥人和劉武周正準備進攻太原。 這是真的嗎? 李淵不願相信它是真的。 可又不敢確定它是假的。 這支離開太原還沒打過一場仗的軍隊,就這麼在大雨、糧荒和流言的多重困擾中躑躅不前、人心浮動。連日來李淵的心情也跟這雨水連綿的天氣一樣潮濕而陰鬱。 最後李淵只好召開一個緊急會議,討論到底是要打霍邑,還是要回太原。 與會的一些將吏提出了四條必須班師的理由。一、我們的糧草快完了,而宋老生和屈突通遙相呼應、據險而守,一時半會兒絕對攻不下來。二、李密雖然口頭上說與我們聯合,可這到底是不是一個陰謀還很難說。三、突厥人貪而無信、唯利是圖,劉武周歷來與其狼狽為奸,所以他們企圖進犯太原的消息不可不信。四、太原是我們唯一的根據地,義兵的家屬都在那裡,不如先回去保住大本營,然後再從長計議。

此言一出,多數人都投了贊成票。 李淵不置可否,把目光轉向一直悶聲不響的李建成和李世民,說:“你們意見如何?” 此時此刻,他只能把希望寄託在兩個兒子身上了。 因為眾位將吏的意見讓他有些失望。 誠然,李淵也認為他們的說法有一定道理,萬一出師未捷而老巢被佔的話,那麼後勤補給就會中斷,將士們就會喪失鬥志,隊伍就會陷入進退失據、腹背受敵的困境。這種危險的確是存在的,李淵心裡何嘗沒有相同的擔心和顧慮?但是換個角度來看,義軍自從大張旗鼓地南下以來,至今未打一仗、未下一城,倘若稍遇挫折就當縮頭烏龜,那還奢談什麼平定海內、問鼎天下?到時候不但會遭天下英雄恥笑,而且好不容易凝聚起來的人心和士氣也會潰散瓦解、功虧一簣!太原固然重要,可始終龜縮在老巢中就能高枕無憂了嗎?恰恰相反,這更危險!因為這麼做等於是在向隋朝的軍隊、向突厥人和劉武周、向四方群雄示弱!到時候這些人四面來攻,太原就能保得住嗎?就算勉強保住了,日後還要不要爭霸天下、要不要再度出征?如果再度出征,那麼來自後方的突厥人和劉武周的威脅不是照樣存在嗎?除非永遠龜縮在太原一隅,否則這個“前進還是後退”的問題就會像一場可怕的夢魘一樣永遠纏繞在李淵和所有人的心頭。

所以,選擇後退實際上是在逃避問題,而不是在解決問題。 既然這個問題不可能自動消失,既然前進和後退都存在危險,那麼為什麼不選擇前進、放手一搏呢? 想到這裡,李淵實際上決心已定。 但是這些話李淵不能說。 他必須讓兩個兒子來說。 所幸李建成和李世民沒有讓李淵失望。他們針鋒相對地提出了四條反對班師的理由。一、眼下遍地都是莊稼,何必擔心斷糧?宋老生輕率急躁,一戰便可將其生擒。二、李密一門心思守著東都的大糧倉,一直在與東都軍隊進行拉鋸戰,根本無暇做長遠的打算。三、劉武周表面上投靠突厥,背地裡卻和突厥人互相猜疑;雖然貪圖太原,可他更擔心自己的老巢馬邑被人抄了後路。四、我們之所以舉義,就是為了奮不顧身拯救蒼生,先入長安、號令天下!如今遇上小小的挫折就遽然班師,恐怕義軍會一朝解體。我們就算困守太原一城之地,到頭來還是一小撮盜匪而已,拿什麼保命?

最後,李建成和李世民瞟了眾人一眼,毫不客氣地說:“定業取威,在茲一決!諸人保家愛命,所謂言之者也;兒等捐軀力戰,可謂行之者也……雨罷進軍,若不殺老生而取霍邑,兒等敢以死謝!”(《大唐創業起居注》) 這是李淵集團內部在軍事戰略上發生的第一次分歧。 李淵看了看這兩兄弟,又看了看他的一大幫文武將吏。一邊兩票,一邊N票。他最終咬咬牙作出了決定——多數服從少數。 打! 自助者天助之。 或許是李淵父子的堅持最終也感動了上蒼,七月二十八日,太原糧草運到。 八月初一,天空放晴。 八月初二,李淵命全軍在太陽下暴晒鎧甲、武器及其他衣服裝備。 八月初三,天色剛亮,李淵率全軍開拔,沿著東南山麓的小道直插霍邑。

“如果宋老生拒不出戰,你們說該怎麼辦?”在路上,李淵問李建成和李世民。 兩兄弟胸有成竹地說:“宋老生有勇無謀,我們只要派小股騎兵在城下挑戰,他沒有理由不出戰;假如他仍然固守城池,我們就散佈消息,謊稱他消極怯戰,正暗中準備向我們投降。宋老生擔心被同僚告發,不戰也得戰!” 李淵點點頭:“你們的判斷沒錯。宋老生沒有趁我們被困於賈胡堡時發動攻擊,我就估計這個人沒多大能耐了。” 部隊迅速進抵霍邑。李淵率數百名騎兵在霍邑東面數里等待步兵主力,李建成和李世民率數十名騎兵馳至霍邑城下,一邊揚鞭揮手製造攻城假象,一邊高聲詬罵試圖激怒宋老生。 有勇無謀的宋老生果然一下就被激怒了,率領三萬人分別從東門和南門出擊。李淵急命殷開山召集後續的步兵主力進入戰場,隨後命李建成在城東列陣,命李世民在城南列陣。

為了一戰消滅宋老生,防止他逃回城中據守,李淵決定佯裝敗退,吸引宋老生更遠地脫離城池。 宋老生首先對東面的義軍發起進攻。李淵與李建成假裝受挫,開始往後退卻。李世民與部將段志玄立即率騎兵從南面直衝宋老生軍陣,攻擊他的後面。 雙方短兵相接,戰鬥異常激烈。李世民衝鋒在前,一連砍殺數十人,手上的兩把刀都砍出了缺口,鮮血濺滿了他的衣袖。李世民甩甩袖子,繼續作戰。 在李世民的衝擊下,宋老生的陣勢開始散亂。李淵趁機命人在陣前大呼:“宋老生已經被活捉了!” 隋兵聞言鬥誌全失、瞬間潰散,宋老生不得不轉身而逃。李淵率軍追至城下,城內守軍慌忙緊閉城門,放下一條繩索救宋老生。 宋老生攀上繩索,剛剛爬了幾米高,李淵的部將盧君諤就從後面縱身躍起,將他硬生生拽了下來,隨即一刀砍下了宋老生的首級。

這一戰,隋軍的三萬人馬全軍覆沒,李淵這邊也付出了極大的傷亡。兩軍的屍體層層堆積在霍邑城外的原野上,一直綿延了好幾里。 到了這一天的黃昏時分,略作休整之後,李淵下令軍隊開始攻城。當時義軍還缺少大型的攻城器械,士兵們都是強行攀上城牆,經過一番鏖(ao)戰,終於將霍邑攻克。 這是李淵南下以來取得的第一場胜利,雖然付出了一定代價,但還是極大地鼓舞了士氣。進入霍邑後,李淵開始論功行賞。軍中負責授勳的官吏提醒他說:“奴僕出身的人,似乎不該跟一般戰士有同等待遇。”李淵說:“飛石流箭之間,不分誰貴誰賤;為何評定功勳的時候,卻要分尊卑等級呢?應該完全平等,有什麼功受什麼賞!” 攻克霍邑之後,李淵迅速南下,一路勢如破竹,八月八日占據臨汾郡(今山西臨汾市),八月十三日攻克絳郡(今山西新絳縣),八月十五日進抵黃河東岸的龍門(今山西河津市)。就在這一天,劉文靜和康鞘利也帶著五百名突厥士兵和兩千匹馬趕到了。李淵大喜,對劉文靜說:“馬多人少,正合我意!”

終於站到黃河岸邊了。望著奔騰咆哮的黃河水,李淵心中感慨萬千,只要一步跨過黃河,就能進入關中直取長安了。 夢想中的煌煌帝業似乎已經越來越清晰地呈現在李淵面前。 就在這個時候,關於下一步的進軍路線,軍隊中再次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聲音。 剛剛投奔義軍的河東戶曹任瑰等人認為:不要攻擊屈突通重兵駐守的河東,應該從龍門直接渡過黃河,招降當地義軍,同時奪取潼關北面的永豐倉。如此一來,在攻克長安之前就可以把整個關中握於掌心。李淵本人也傾向於這個意見。 但是他手下的多數將領卻表示反對。他們認為應該先把河東郡這顆釘子拔掉,再渡河入關,以免後患。 謹慎的李淵決定暫不渡河,先與關中義軍取得聯絡後再作打算。

八月十八日,李淵給當時關中勢力最強的義軍首領孫華寫信進行招撫。六日後,孫華渡河前來晉見。李淵大喜過望,當即任命他為左光祿大夫,封武鄉縣公,兼馮翊郡(今陝西大荔縣)太守。隨後命左統軍王長諧、右統軍劉弘基等人率步騎六千,與孫華一起渡河,在黃河西岸紮營,等待大軍主力。 臨行前,李淵對王長諧說:“屈突通手下精銳不少,跟我們相距才五十餘里,如今卻不敢出戰,說明他的軍心已經動搖。可屈突通擔心朝廷責罰,又不敢不出戰。他如果渡河攻擊你們,我就進攻他的老巢,河東就絕對守不住。如果他據城堅守,你就燒掉河東與黃河西岸連結的索橋(蒲津橋),阻斷他的退路,到時候我從前面扼住他的咽喉,你從後面攻擊他的背部,定可將其生擒!”

九月七日,屈突通擔心腹背受敵,不得不派遣虎牙郎將桑顯和率數千精銳騎兵,於深夜渡河,襲擊王長諧的軍營。王長諧猝不及防,接戰失利。危急之時,孫華親率騎兵前來救援,大破隋軍。桑顯和倉皇敗退,為了阻止義軍追擊,渡河之後自己燒斷了蒲津橋。 九月十日,李淵見時機成熟,遂率領大軍將河東城團團圍困。 可屈突通畢竟是身經百戰的將領,義軍多次攻城都被他擊退。 李淵意識到這座堅城不可能輕易攻克,遂準備放棄河東,渡河入關。然而裴寂等人卻堅決反對。他說:“屈突通手握重兵、固守堅城,就算今天繞開他,萬一我們不能攻下長安,撤退時就會遭到河東的阻擊,到時候腹背受敵,形勢將萬分險惡。不如先全力拿下河東,然後西進。河東是長安的門戶,屈突通一旦戰敗,長安城指日可下!”

裴寂等人話音剛落,李世民馬上又提出了針鋒相對的反駁。他說:“不然。兵貴神速,我們擁有連戰連捷的餘威和四方來附的部眾,如果快速西進,長安必定震恐,很可能在他們來不及作出反應的時候,我們就已經像秋風掃落葉一樣把城池攻了下來。如果逗留在堅城之下,自陷於疲敝之境,使長安有充分的時間加強防禦,而我們自己卻白白貽誤戰機,一旦軍心離散,那大事就不可為了!” 這是李淵集團內部在軍事戰略上發生的第二次分歧。 這一次,李淵既沒有完全聽從李世民的建議,也沒有純粹採納裴寂等人的意見,而是雙管齊下,兵分兩路。 他命令各將領留下來繼續圍攻河東,而他則與李建成、李世民親率主力渡河入關。 九月十二日,李淵一進入關中,各地隋朝官吏立刻望風而降,紛紛獻出所轄郡縣。其中,華陰縣令李孝常獻出了下轄的永豐倉,極大地滿足了義軍的糧草和物資需求。此外,京兆府所屬各縣也紛紛派遣使者來向李淵投降。 九月十六日,李淵抵達朝邑(今陝西大荔縣東)。九月十八日,李淵命李建成、劉文靜、王長諧等各軍進駐永豐倉,並扼守潼關,防備東方可能出現的隋朝援軍;同時又命李世民、長孫順德、劉弘基等各軍進攻渭水以北的涇陽、雲陽、武功、盩厔(zhouzhi,今陝西周至)諸縣,從北面對長安包抄。 至此,隋朝的帝京長安已經完全暴露在李淵面前,幾乎已成囊中之物。李淵走向帝座的道路只剩下最後一小段了。 儘管李淵進入長安後並沒有立即稱帝,可毋庸置疑的是,從現在這一刻開始,一切都已經進入倒計時狀態了。 短短八個月之後,大唐王朝的一輪旭日就將徹底掙脫黑夜的禁錮,從崩裂的隋朝天空中噴薄而出,照徹寰宇。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