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血腥的盛唐4·走向開元盛世

第31章 絕地反擊

唐中宗李顯死後不到十天,首席宰相宗楚客、太常卿武延秀、司農卿趙履溫、國子祭酒葉靜能,還有以韋溫為首的諸韋,便一再呈上密奏,“共勸韋後遵武后故事”,並“稱引圖讖,謂韋氏宜革唐命”。 (卷二○九) 武曌六十歲以太后身份臨朝稱制,直到六十六歲才發動武周革命,其步伐何其沉穩,其心機又是何其縝密;可反觀韋後,幾天前才剛剛毒死中宗,臨朝攝政,現在便迫不及待地授意後黨啟動了篡唐稱帝的計劃,準備一鼓作氣革掉李唐王朝的命,其浮躁輕狂的淺薄嘴臉可謂暴露無遺。 上帝要使人滅亡,必先使其瘋狂。 對於韋後的所作所為,人們或許只能這麼理解。 可是,韋後自己是不會這麼想的。她自認為此時的大唐帝國已經在她的股掌之中,所以,她想怎麼玩就怎麼玩,誰也奈何不了她。

在韋後的授意下,後黨開始了緊鑼密鼓的策劃。而李唐宗室的兩個代表人物——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自然也就成了後黨準備獵殺的目標…… 這一年夏末的某個傍晚,暮色剛剛籠罩大地,一個和尚就匆匆來到了隆慶坊。他的神色異常警覺,一路上不斷回頭張望。走到臨淄王府門前的時候,和尚驀然停下了腳步。他再次回頭觀望了一會兒,直到確定無人跟踪,才輕輕扣響了朱漆大門上的銅環。 片刻後,大門打開了一條縫,王府的門人探出了半個腦袋。和尚一臉凝重地告訴門人,有要事求見臨淄王。門人發現這個和尚很面生,就反复追問他有何來意。和尚始終不肯透露分毫,只堅持要見王爺,說此事非同小可,並且十萬火急,無論如何必須親自禀明王爺。下人無奈,只好進去通報。

聽說有一個陌生和尚要找他,李隆基也頗感詫異,但他沒說什麼,只命下人馬上把客人請進來。 落座之後,和尚即刻自報家門,說他來自寶昌寺,法名普潤。 寶昌寺?普潤? 李隆基極力在腦海中搜索,但記憶中一片空白。 很顯然,此人與自己素昧平生。李隆基靜靜地端詳著這個不速之客,忽然有種強烈的直覺——這個和尚肯定來頭不小。 一番寒暄之後,李隆基問起他的來意。 普潤和尚沒有直說,而是輕輕吐出了一個人的名字。 李隆基悚然一驚。 普潤報出的這個人是當朝的兵部侍郎崔日用。朝野上下誰都知道,崔日用是韋後與宗楚客的死黨,如今他居然託一個和尚找上門來,他想幹什麼? 李隆基當即屏退了左右。他知道,普潤和尚今夜的造訪必定乾系重大。果然,普潤接下來的一席話讓李隆基全身的神經立刻就繃緊了。

普潤說,宗楚客、韋溫和安樂公主等人,已經制訂了一個誅殺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的計劃,不日即將發動。 李隆基緊緊盯著普潤的眼睛,一字一頓地說:“崔大人為何要告訴我這一切?” 普潤無聲地一笑:“王爺,明人面前不說暗話。崔大人認為太后與宰相的做法不得人心,料定其陰謀必然不會得逞,所以……”普潤頓了一頓,接著說:“所以崔大人不想給他們當陪葬。” 李隆基沉默了。他知道,普潤剛剛傳遞的這個情報肯定是真的。因為這幾天后黨頻繁異動,其篡唐野心已經昭然若揭。接下來,他們肯定要對李唐宗室祭起屠刀,而首要目標必定是父親李旦和姑母太平!李隆基其實對此早有警覺,眼下崔日用送來的這份情報只是確認了他的判斷而已。 “請轉告崔大人,他的話,本王都已記在心裡了。”李隆基說。

這句話有兩層含義:一、情報收到了;二、人情也領了。 普潤臉上露出了一個如釋重負的表情:“王爺,貧僧來時,崔大人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當機立斷,先下手為強!” 李隆基看著普潤,忽然發現自己的呼吸變得急促而沉重。 冥冥之中,一個帝國的命運已經悄然落在了自己的肩頭。 他知道,這是一種使命——一種責無旁貸的使命。 李隆基開始行動了。 第一步,他聯絡了萬騎營的那幫鐵哥們。有道是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李隆基相信,只要對他們進行適當的政治動員,加上升官發財的許諾,一定可以激發他們的勇氣和血性。可是,讓李隆基頗有些意外又有些欣喜的是,這些人根本用不著他動員——因為他們對後黨的憤怒根本不亞於他。 自從韋後的侄子韋播等人接管禁軍後,因為擔心威信不夠,怕鎮不住軍心,便經常藉故杖打萬騎將士,試圖以此立威。沒想到結果適得其反,不僅收拾不了人心,反倒把所有萬騎衛士都給惹毛了。所以,當葛福順、陳玄禮等人來見李隆基的時候,一個個吹鬍子瞪眼,把韋後一黨的祖宗十八代都狠狠問候了一遍,而且恨不得把諸韋扒皮抽筋,大卸八塊。李隆基一見他們革命熱情如此高漲,便順勢慫恿他們誅殺韋後一黨,既可以出這口窩囊氣,又可以翦除逆黨安定社稷,於公於私,都值得毫不猶豫地干它一票!

葛福順等人一聽,當即磨拳擦掌,紛紛表示願意效死。個別人比較謹慎,建議說此事重大,或許應當先禀告相王再採取行動。李隆基一擺手,斬釘截鐵地說:“我等舉事是為了社稷大業,事成自當歸功於相王,不成也只有以死殉國。如果現在禀報他,就等於增加了他的危險,沒這個必要;要是他不同意,反而會壞了大事,何必多此一舉?” 眾人聽完都覺得很有道理,於是事情就這麼定了下來。 李隆基很聰明,他之所以不想讓相王知道此事,是因為他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的父親。他知道,以父親那與世無爭淡泊自處的秉性,十有八九不會同意他們搞政變。而且正是基於這樣的秉性,也很難期望父親能在這件事上給他提供什麼助力。所以,與其讓他擔驚受怕並且出手阻撓,還不如不讓他知道。

在李隆基看來,能夠給自己提供助力的人只有一個,那就是姑母太平公主。 放眼整個李唐宗室,甚至放眼整個天下,有資格,有能力,又有意願挑戰韋後的人,就只有太平公主了。首先,她是深得女皇武曌真傳的人,無論是先天遺傳的強勢性格,還是後天養成的心機、謀略和智慧,她都繼承了武曌的衣缽。如此得天獨厚的優勢,就算是滿朝文武也無人能望其項背。其次,她經歷了帝國高層這幾十年來的風風雨雨,而且親身參與了神龍政變,從中得到了豐富的鬥爭經驗,而且獲取了極大的功勳和威望。因此,就連韋後和安樂公主也都懼她三分,“皆以為智謀不及公主,甚憚之”。 (《舊唐書·太平公主傳》) 總而言之,太平公主屬於當今政壇上少數幾個可以左右政局的大腕級人物。有這樣一個姑母,李隆基當然沒有理由不和她聯手。

所以,李隆基採取的第二步行動,就是力邀太平公主加盟。 當侄子李隆基向她坦陳政變的想法時,太平公主既感到有些意外,又覺得在意料之中。之所以感到意外,是因為沒想到這個侄子成長得這麼快,不僅具備了一種超越同齡人的成熟和穩重,而且勇氣和魄力也非常人可比。之所以又在意料之中,是因為從小到大,這個侄子都是她最看好的後輩之一。當年這毛頭小子一聲怒斥就把武懿宗徹底震住的故事,幾乎在朝野上下傳為一時佳話。從那個時候起她就相信,這個小傢伙將來肯定不會屈居人下。 如今看來,自己當初的判斷完全正確。 看著眼前這個英氣勃發的侄子李隆基,太平公主的心緒忽然有些微妙而復雜。 她心裡忽然閃過這樣一些念頭——李唐皇族出了一個如此強悍的後起之秀,對自己來說,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換言之,自己將來如何同這個侄子打交道?要採取什麼辦法才能有效地控制他?

儘管意識到了這些潛在的問題,可太平公主此刻還無暇去擔憂將來。當務之急,應該是考慮如何團結起來,把不可一世的韋後集團徹底剷除,以確保自己和整個李唐皇族的安全。 為此,太平公主當即對李隆基的想法表示了極大的讚賞和支持,同時她還表示,可以讓自己的兒子、時任衛尉卿的薛崇簡出面,和李隆基聯手行動,而她本人則負責在幕後出謀劃策,幫他們制訂政變方案。 在太平公主的積極參與和全力策劃下,一個完美的政變計劃迅速出籠。該計劃分成五個步驟: 第一步,李隆基率劉幽求等人,在鐘紹京的接應下進入禁苑,以鐘紹京的官舍作為行動指揮部。 第二步,由葛福順、李仙鳧率萬騎衛士突入玄武門的羽林軍營地,斬殺韋璿、韋播等人,奪取禁軍指揮權。

第三步,李隆基進入玄武門坐鎮,同時,由葛福順和李仙鳧分別率領左右萬騎,兵分兩路攻入內宮,在凌煙閣前會合。之所以從兩個方向進攻,一來是相互策應,形成包圍,防止韋後等人擇路脫逃,二來是考慮到萬一遭遇對手強烈反擊,兩路可以分頭行動,避免全軍覆沒。 第四步,等葛福順等人發出成功會合的信號,李隆基再率羽林軍進入太極宮,全面控制宮中局勢,捕殺韋後、安樂公主及其黨羽。 第五步,關閉各道宮門及京師所有城門,分兵搜捕諸韋親黨,徹底肅清整個後黨勢力。 在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強強聯手之下,一場捍衛李唐的絕地反擊戰即將打響。 而此刻的韋後卻依然沉浸在她的女皇夢中不可自拔。 不過,她很快就會從夢中醒來。 醒來的韋後將會發現——等待在她面前的並不是主宰天下,睥睨蒼生的權力巔峰,而是身死族滅,人亡政息的萬丈深淵。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