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血腥的盛唐5·盛極而衰,安史之亂

第13章 口蜜腹劍:權力的獨角戲

自從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張九齡罷相之後,帝國朝堂忽然間就安靜了下來,宰相之間那種你爭我奪、激烈對決的現像一下子就消失了,大擂台不知不覺地變成了大舞台。 歷史的聚光燈下,只剩下一個人在舞台上翩翩起舞。 這是一場權力的獨角戲。 表演者是李林甫。 他目光從容,姿態優雅,舉手投足都是那麼沉著老練、有板有眼,讓萬千看客看得目不轉睛、全神貫注,令貴賓席上最尊貴的觀眾李隆基也不禁覺得——沒有早用李林甫簡直是一種錯誤! 是的,李林甫太讓玄宗感到滿意了。 他不僅把各項政務打理得井井有條,讓玄宗卸下了扛在肩頭多年的政治重擔,而且和搭檔牛仙客也是配合默契,空前團結,讓玄宗根本不用煩心和操心。此外,自從李林甫上台後,文武百官也是各安其位、各司其職,再也不像從前那樣拉幫結夥打群架了,就連平日里動不動就上疏直言朝政、批評玄宗耽於逸樂的諫官們,現在也都噤聲閉口,一個個自覺主動地參與到了和諧朝廷的建設中來,這是多麼令人歡欣鼓舞的政治局面啊! (《舊唐書·李林甫傳》:“上在位多載,倦於萬機,恆以大臣接對拘檢,難徇私慾,自得林甫,一以委成。故杜絕逆耳之言,恣行宴樂,衽席無別,不以為恥,由林甫之贊成也。”)

李林甫確實是一個長袖善舞的獨角戲表演者。無論是對付搭檔,對付滿朝文武,還是對付御史台的諫官,李林甫都自有一套辦法。 首先來看李林甫的搭檔牛仙客。 李林甫當初之所以力挺這位仁兄入相,就因為他是小吏出身,長年駐守邊疆,對中央政務基本上是兩眼一抹黑,這種人來做他的副手,當然只能充當應聲蟲的角色。而對於李林甫的提攜,牛仙客自然也是感恩戴德,所以入相之後,一直對恩公李林甫俯首帖耳、唯唯諾諾。李林甫叫他向東他不敢向西,李林甫叫他吃乾他不敢喝稀。因此,宰相班子自然就能“配合默契、空前團結”了。 其次來看文武百官。 李林甫取代張九齡成為首席宰相後,馬上搬出當年裴光庭實行的那套“循資格”制度,規定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官員,一律要論資排輩,按照年限和資歷決定升遷。有一些才能卓異但是資歷不夠的,就算政績突出,升遷呼聲很高,李林甫也會毫不客氣地把他們拒之門外。如此一來,那些對李林甫具有潛在威脅的競爭者、或者是他政治上的反對派,自然就難以出頭冒尖了。與此同時,那些善於鑽營、主動向他靠攏的,李林甫自然有各種辦法將他們破格提拔。所以,凡是在李林甫執政之後升上來的,大多是他的黨羽,當然不會和他唱對台戲。

最後來看御史台的諫官。 李林甫自己在御史台幹過,所以他很清楚,對於一個獨攬朝綱的宰相而言,諫官的彈劾是最具有殺傷力的一種威脅。為了徹底消除這種威脅,李林甫剛剛就任中書令不久,就專門召集了朝廷的全體諫官和言官,對他們作了一次重要講話。 他說:“如今,英明的領袖在上面指引我們,我們緊跟著走還來不及,根本無鬚髮表言論!諸君沒看見朝堂上的那些儀仗馬嗎?如果保持沉默,就能吃到三品的飼料,要是敢自由鳴放,只須一聲,立刻被驅逐出去,悔之何及啊!”(卷二一四:“今明主在上,群臣將順之不暇,烏用多言!諸君不見立仗馬乎?食三品料,一鳴輒斥去,悔之何及!”) 眾諫官面面相覷,集體沉默。 李林甫環視會場,點頭微笑。

會後,只有一個人沒有充分理解領導的講話精神。那是一個叫杜璡的補闕,他一散會就不知好歹地鳴放了一下,上了一道奏疏議論朝政,結果第二天就被逐出朝廷,貶到一個窮鄉僻壤當縣令去了。 從此以後,大唐官場就鴉雀無聲了。 在首席宰相李林甫的英明領導下,帝國朝堂上上下下都充滿了安詳和樂的氣氛。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秋天,有一群喜鵲居然飛到了大理寺監獄的一棵樹上築巢,大理寺少卿徐嶠趕緊上疏說:“今年天下判死刑的才區區五十八人。大理獄的庭院,向來相傳殺氣太盛,連鳥雀都不敢棲止。如今居然有喜鵲在樹上築巢,這真是稀有難得的祥瑞啊!” 一時間,滿朝文武紛紛上表,說天下幾乎不用刑罰了,真是可喜可賀。玄宗龍顏大悅,認為這是宰相執政有方所感召的祥瑞,立刻下詔賜爵,封李林甫為晉國公,牛仙客為豳國公。

隨後的幾年中,李林甫的權勢越來越大,在中書令之外,又遙領隴右、河西節度使,兼吏部尚書,總文武選事①;應聲蟲牛仙客也跟著沾光,在侍中之外,又遙領河西節度副使,兼兵部尚書。 作為帝國權力舞台上唯一的表演者,李林甫當然不會允許任何人和他同台競技。 自從他上台的那一天起,他就在自己和玄宗周圍劃上了一條無形的警戒線——線內是他和天子的專屬區,任何人都不得越雷池半步! 一旦李林甫發現玄宗對某些人表露出了異乎尋常的垂青,就會在第一時間出手,把那個人的入相苗頭扼殺在萌芽狀態,並且將其牢牢釘死在冷板凳上,變成政治上的廢人。 當然,李林甫的鬥爭方式是相當溫柔的,整人手段也是非常巧妙的。作為中國歷史上最知名的整人高手之一,他要是想收拾誰,一定會做得神不知鬼不覺,而且經常是把人賣了還讓人幫他數錢。

眾所周知,玄宗是一個愛好風雅的皇帝,當初張九齡在的時候,玄宗雖然討厭他的犯顏直諫,但是對他的才學和風度一直是非常欣賞的。所以自從張九齡離開朝廷後,玄宗經常會不由自主地想起他。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張九齡病逝於荊州長史任上,玄宗聽到消息後,更是滿懷悵惘,追思不已。此後,每當李林甫要推薦什麼官員入朝,玄宗總是會情不自禁地問:“風度得如九齡否?”(《舊唐書·張九齡傳》) 可想而知,每次聽到這句話,李林甫心裡就會一陣陣泛酸。 他奶奶的,人都入土了,怎麼還雖死猶生、陰魂不散呢? ! 儘管玄宗很看重李林甫精明而務實的理政才能,可他的不學無術卻始終讓玄宗引以為憾。所以玄宗的目光總是在滿朝文武中來回逡巡,希望能有一個像張九齡那樣氣質優雅、風度翩翩的大臣來繼任宰相,以此彌補內心的缺憾。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玄宗期待中的人終於出現了。 這是暮春三月的一天,風和日麗,蝶舞鶯啼,玄宗心情舒暢,便在勤政樓上垂著簾子,命樂工在勤政樓下演奏樂曲。也許是明媚的春光和悅耳的曲聲讓玄宗有些心醉神迷,所以當清秀俊朗的兵部侍郎盧絢騎著一匹白馬從樓下緩緩走過時,玄宗一瞥之下,頓時驚為天人,忙不迭地對著身邊的宦官讚歎,說盧絢氣質超凡出塵,大有張九齡當年的風采。 盧絢出身於范陽盧氏,也是歷代顯赫的世家大族,難怪玄宗會一見傾心。如果不出什麼意外,盧絢入相就是指日可待的事了。 然而,李林甫早就重金買通了天子身邊的宦官,所以玄宗讚歎盧絢的那些話,當天就傳進了他的耳中。 李林甫不動聲色,很快就找到了盧絢的兒子,一番噓寒問暖之後,對盧公子說:“令尊素有清望,如今交州和廣州一帶缺乏有才幹的官員,聖上打算派他去,你認為如何?”

盧公子一听就傻眼了。 那交州、廣州是什麼地方?嶺南邊瘴之地啊!父親在朝中待得好好的,一旦調任交、廣,那不是形同貶謫嗎?這輩子八成是回不來了。 一看盧絢的兒子急得滿頭大汗,李林甫馬上用一種體貼的口吻說:“如果怕去偏遠的地方,就有違抗聖命之嫌,難免要被降職。依我看,不如主動向皇上提出來,要求調任太子賓客或太子詹事之類的職務,去東都洛陽就任。這也是優禮賢者的辦法,你看怎麼樣啊?” 盧公子如釋重負,對李林甫千恩萬謝,回去之後和老爹一商量,第二天就按照李林甫的意思,主動向玄宗提交了調職申請。 由於盧絢在朝中甚有人望,李林甫擔心一下子讓他去坐冷板凳會惹人非議,於是就先安排他去當華州刺史。盧絢到任不久,李林甫又對玄宗說,盧絢身體有病,聽說在華州基本上都不怎麼打理政務,還是給他調個閑職吧。玄宗一聽,雖然覺得很可惜,但也沒什麼話好說。隨後,李林甫便正式把盧絢調任太子詹事,徹底杜絕了他進入政治中樞的可能性。沒能起用盧絢為相,玄宗內心不免怏怏,一直想再物色一個和張九齡一樣富有文學才華的人。不久,他果然想起了一個。

這個人就是張九齡當年的老部下,被李林甫排擠出朝的嚴挺之。 有一天朝會上,玄宗忽然對李林甫說:“嚴挺之如今在什麼地方?這個人還是可以用的。”李林甫嘴上唯唯諾諾,可心裡登時一緊。退朝後,李林甫連忙把嚴挺之的弟弟嚴損之找來,說:“皇上對尊兄十分掛念,你何不上一道奏書,說尊兄得了風疾,申請回京師就醫?” 作為外放官員,嚴挺之當然是眼巴巴地盼著有朝一日能重回天子腳下,所以當弟弟把李林甫的這個提議告訴他時,嚴挺之沒有過多考慮,趕緊把申請報告打了上去。 隨後,李林甫就拿著嚴挺之的報告對玄宗說:“嚴挺之人老多病,現在又得了風疾,看來應該給他個閑職,以便就醫養病。” 玄宗深感惋惜,為此嘆息良久。幾天后,嚴挺之就成了太子詹事,到東都洛陽陪盧絢一塊養老去了。

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有一個叫裴寬的戶部尚書又引起了李林甫的關注和警惕。 因為種種跡象表明,此人已有入相之勢。 裴寬和張九齡、嚴挺之一樣,早年也是以“文詞”為進身之階,憑藉文學才華入仕,但是和張、嚴二人比起來,這位仁兄的行政經驗要豐富得多,實幹能力也強得多。他曾先後在朝中擔任戶部侍郎、吏部侍郎、左金吾衛大將軍等文武要職,又曾出任河南尹、太原尹、范陽節度使等封疆大吏,在朝中和地方都頗有政績,聲望卓著,深得歷任宰相的賞識和推舉,也極為玄宗所器重。玄宗曾賜他紫金魚袋①,又曾贈詩一首,其中一句是:“德比岱雲布,心如晉水清。”對他的欣賞和倚重遠遠超越了一般朝臣。 這樣一個能文能武,經驗豐富、政治資本又極其雄厚的傢伙,絕對是塊當宰相的料,也絕對是李林甫的心頭大患!

不把他搞掉,李林甫一天也不會安寧。 天寶三年歲末,從另一個姓裴的大臣身上,李林甫終於找到了整治裴寬的機會。 此人是刑部尚書裴敦复,在這一年年初奉詔出兵,剿滅了東南沿海猖獗一時的海盜,凱旋回朝後受到玄宗的嘉獎。論功行賞之際,裴敦复拼命鼓吹海盜勢力如何猖獗、平定海盜如何不易等等,同時趁機廣開受賄之門,為行賄者冒領軍功,博取官職。裴寬風聞裴敦复受賄冒功之事,就向玄宗打了小報告。不過因為沒有證據,玄宗也就暫時按下不表。就在這時候,李林甫意識到收拾裴寬的機會來了。 由於耳目遍布朝廷,所以李林甫很清楚,裴寬自己的屁股也不干淨,只要把他打小報告的事情告訴裴敦复,不需要李林甫親自動手,裴敦复就會不惜一切代價把裴寬咬死。 這就叫借刀殺人。 隨後,李林甫找來裴敦复,說:“你慘了,裴寬參你一本了。” 不出李林甫所料,裴敦複果然氣得直跳腳,大罵裴寬忘恩負義,說裴寬過去也沒少拿親戚朋友的事來找他,現在居然倒打一耙,真是過河拆橋的卑鄙小人。 李林甫說:“那你還等什麼?再不動手就晚了。” 裴敦復立刻行動起來,悄悄派人送了一筆重金給楊貴妃的姐姐秦國夫人。秦國夫人拿人錢財,替人消災,隨即在皇帝跟前一個勁地為裴敦复美言,同時拼命給裴寬抹黑。 其時楊氏四姐妹正受天子寵幸,秦國夫人這枕頭風一吹,裴寬當然就完蛋了。 幾天后,眼看就要入相的裴寬就這樣不明不白地被逐出了朝廷,貶為睢陽(今河南商丘市)太守。 裴敦复就此躲過一劫,從此對李林甫自然是感恩戴德。 可是,他畢竟是一把殺過人的刀,李林甫肯定不會留他。更何況,自從他搭上秦國夫人這條順風船後,在玄宗心目中的地位就越來越高了,儼然已有取代裴寬入相之勢,李林甫當然更不能留他了。 天寶四年(公元745年)四月,李林甫隨便找了個藉口,就拿掉了裴敦复的刑部尚書之職,將他調任嶺南五府經略使。 直到此刻裴敦复才幡然醒悟——原來自己被李林甫當槍使了! 裴敦复憤憤不平,遲遲不肯動身赴任,這一來又給李林甫抓住了把柄。李林甫旋即以抗旨不遵、擅自逗留為名,把裴敦复貶為淄川(今山東淄博市)太守。 在李林甫長達十九年的宰相生涯中,使用這種陰柔手段整人的故事可謂不勝枚舉。人們總是一邊對他心懷感激,一邊又不知不覺地被他擠出權力核心,等到醒悟過來的時候,其政治生命早已被李林甫悄然終結。稱:“李林甫為相,凡才望功業出己右及為上所厚、勢位將逼己者,必百計去之;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 這就是成語“口蜜腹劍”的由來。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能被李林甫用這一招輕易搞定。 比如應聲蟲牛仙客死後,繼任宰相李適之就不是一顆可以隨便拿捏的軟柿子。此人向來對李林甫的專權極為不滿,所以入相之後便屢屢跟李林甫叫板。 對付這種人,李林甫自然要收起溫柔的假面,露出獰厲的真容。 其實,李林甫為自己的政敵本來就準備了兩手。 軟的那手叫做口蜜腹劍。 硬的這手就叫——羅鉗吉網。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