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血腥的盛唐5·盛極而衰,安史之亂

第6章 李林甫:一個問題青年的奮鬥史

李林甫是李唐宗室出身,論輩分,玄宗李隆基還得管他叫叔叔。 雖然出身高貴,但是李林甫的起點卻很低。因為他們這一支是李唐皇族的旁系,而且混得不怎麼好,可以說一代不如一代。 李林甫的曾祖父李叔良,是唐高祖李淵的堂弟,封長平王,官任刑部侍郎,死後贈靈州總管,從二品;祖父李孝斌官至原州長史,從五品;父親李思誨最不如意,終其一生只混了個揚府參軍,正七品。到了李林甫這一代,雖然尚有恩蔭的資格,但他入仕之初,也不過是個小小的千牛直長(宮廷侍衛官)。 因為門庭衰微,所以李林甫從小就有強烈的出人頭地、光大門楣的慾望。 但是,要靠什麼出人頭地呢? 他父親這頭是沒戲了,一個小小的揚府參軍,根本幫不上他什麼忙。所幸,李林甫的母親這一系,算是出了個有頭有臉的人物。

這個人就是玄宗早年的好友兼後來的寵臣——楚國公姜皎。 他是李林甫的舅舅。 靠著舅舅姜皎的提攜,李林甫在開元初年當上了太子中允,正五品,算是一舉進入了“通貴”的行列。可以想見,假如姜皎沒有在開元十年的廢後風波中意外死亡,李林甫足以憑著這層關係再往上躥幾級,仕途肯定會順利得多。 可是,這棵庇蔭的大樹一倒,他就只能另覓高枝了。 經過一番努力,李林甫又攀上了宰相源乾曜的兒子源潔,和他結成了好友。當時源乾曜官居侍中,是朝廷的二把手。李林甫就托源潔去跟他父親求情,想調一個司門郎中的職務。所謂司門郎中,是指三省六部的中層官員,相當於今天各部委的司長,雖然官階不是很高,但手中握有實權,比太子中允這樣的閑職好得多。

李林甫原以為這件事十拿九穩,沒想到源乾曜竟然一口回絕。 而且源乾曜還說了一句很不客氣的話,讓李林甫一輩子銘心刻骨。 他說:“郎官必須由品行端正、有才能、有聲望的人擔任,哥奴(李林甫的小名)豈是做郎官的料?!” 言下之意,李林甫在他眼中就是一個品行、才能和名聲都不怎麼樣的人,簡直就是個問題青年。 毫無疑問,這句話深深刺痛了李林甫。 在我們的經驗中,一個人年輕時倘若在某個方面遇到了強烈的精神刺激,日後在這個方面必然會有強烈的反彈。換句話說,年輕時受些刺激未嘗不是件好事,因為他會激發人的鬥志,迫使人更快地成長。用佛教術語來說,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正面助力,稱之為“增上緣”,反面助力則稱之為“逆增上緣”。對於李林甫而言,姜皎就是他的增上緣,而源乾曜差不多可以算是他的逆增上緣。從這個意義上說,源乾曜那句十分傷人自尊的話,未嘗不是李林甫後來拼命往上爬的主要動力之一。

你說我哥奴不是當郎官的料,那咱們就走著瞧,看我將來到底是個什麼料! 後來的事實證明,李林甫是當宰相的料。 而且他這個宰相的含金量,顯然比源乾曜要大得多。 因為他在宰相的位子上一坐就將近二十年,是玄宗一朝任職時間最長、權勢最大、恩寵最隆、對後來歷史影響最為深遠的一個宰相。 這一層,當然是源乾曜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的。 在隨後的幾年中,李林甫歷任太子諭德、國子司業等職,官階略有提升,但職權仍然不大。直到開元十四年,李林甫攀上了當時玄宗跟前的大紅人宇文融,才在他的援引下就任御史中丞,真正進入實權部門。 就是在一年,李林甫和宇文融聯手扳倒了張說,在帝國政壇上初露崢嶸,一舉贏得了朝野的關注。隨後,李林甫歷任刑部、吏部侍郎,官階雖然都只是四品,但擁有的權力顯然一次比一次更大。

當年那個名不見經傳的哥奴,就這樣一步一步邁上了帝國的政治高層。但是,他絕不滿足於此。 他的目標是——大唐宰相。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李林甫開始不遺餘力地打造自己的關係網。與一般官員不同的是,李林甫並沒有在朝臣中拉幫結派。在他看來,這麼做有締結朋黨的嫌疑,容易引起皇帝的猜忌和政敵的攻擊,顯然是不明智的。所以,李林甫把目光從外朝轉向了內宮,專門結交兩類人:一是宦官,二是妃嬪。 這兩種人靠皇帝最近,最了解皇帝的性情、好惡、想法,也最有可能對皇帝的各種決定產生微妙的影響。就此而言,他(她)們對朝政的影響力有時候甚至比朝中的大臣們更大。因此,誰要是跟這兩種人交上朋友,誰也就掌握了所有跟皇帝有關的第一手信息。試問,這樣的人想投皇帝所好,不是一投一個準嗎?

由於宮中的宦官和妃嬪都從李林甫這裡得了不少好處,同時也向他反饋了很多有價值的信息,所以李林甫每次入宮奏事,總能符合皇帝的心意。漸漸地,玄宗對他的好感與日俱增,李林甫也強烈感受到了皇帝對他的賞識和信任。 可李林甫知道,這僅僅是個開始。要想登上宰相的寶座,必須在宮中尋找更強有力的政治同盟。換句話說,僅僅結交妃嬪是不夠的,還必須結交最得寵的那一個;僅僅結交宦官也是不夠的,還必須結交最得寵的那一個! 如今的后宮,最得寵的妃嬪是誰? 那當然是武惠妃了。可是,李林甫如何跟武惠妃套近乎呢?誰都知道,武惠妃雖無皇后之名,卻是后宮事實上的女主人,玄宗對她的寵幸無以復加。像這樣的女人,要風有風要雨得雨,幾乎啥都不缺,李林甫憑什麼跟人家交朋友?

是的,表面上看,這是個問題。 可在李林甫看來,這不是問題。 因為,再密的雞蛋也有縫。說白了,武惠妃不過是個因美色而得寵的女人罷了,別看她在人前風光無限,其實心裡始終懷有色衰愛弛的恐懼。所以,她雖然看上去什麼都不缺,但唯獨缺了一樣東西——保障。 如果不能在皇帝對她產生厭倦之前扳倒太子,讓自己的兒子壽王李瑁入主東宮,那麼一旦天子移情別戀,她擁有的一切就會像海灘上的沙堡一樣瞬間被潮水吞沒。 可是,想要廢立太子又談何容易? !武惠妃雖是后宮之主,但她的手再長,也伸不到東宮,伸不到外朝。因此,要想讓東宮易主,她就必須在外朝的大臣中尋找可靠的支持者,捨此之外,別無他途。 基於上述理由,李林甫就有百分之百的把握相信,武惠妃絕不會拒絕他拋過去的橄欖枝。

很快,李林甫就通過一些宦官跟武惠妃搭上了線,然後託人給她送去了一句話——願保護壽王。 這五個字言約旨遠、意味深長,足以讓武惠妃感到莫大的欣慰。 武惠妃笑了。李大人公忠體國,深謀遠慮,前程一定不可限量,日後還望多多關照! 李林甫也笑了。娘娘不必客氣,只要是李某辦得到的事情,一定盡心竭力,在所不辭! 為了讓吏部侍郎李大人“辦得到”更多的事情,武惠妃隨即在玄宗耳邊大吹枕頭風,極力讚美李林甫,恨不得一夜之間就把他拱上宰相之位。不久,李林甫便從吏部調任門下省,擔任黃門侍郎。雖然從官階上說屬於平調,但是從職權上來看,這絕非一般的調動,而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升遷。 至此,李林甫距宰相之位僅剩下半步之遙。

與武惠妃結盟後,李林甫又迅速把目光轉向了玄宗最寵幸的宦官——高力士。 相對於武惠妃而言,如何找到高力士身上的軟肋,讓李林甫煞費了一番苦心。 因為從某種程度上說,高力士就是天子的代言人。他所擁有的權勢,不但滿朝文武難以望其項背,甚至連宰相也要自嘆弗如。像這樣的牛人,該從什麼地方下手?想巴結他吧,朝野上下等著拍他馬屁的人多了去了,李林甫未必排得上號;想跟他做交易吧,人家權勢熏天,啥也不稀罕。總之,要想找出高力士身上的軟肋,可謂難上加難! 不過,李林甫之所以是李林甫,就在於他對人性的洞察力比別人細微得多,也深刻得多。所以他始終堅信——只要是人,就有弱點。 “當我們要應付一個人的時候,應該記住,我們不是在應付理論的動物,而是在應付感情的動物。”

李林甫雖然沒來得及讀卡耐基的成功學,可他很清楚,這個世界上並非所有人都適合用利益去擺平的。對大多數人,你當然只能從利益入手,否則你就是迂腐;可對某些人,你卻必須從感情入手,否則你就是愚蠢。 武惠妃就屬於前者,而高力士則屬於後者。 根據李林甫的觀察,高力士這個人外冷內熱,心思細膩,重感情,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很念舊。 他念誰的舊? 武三思。 想當年,高力士被武曌驅逐出宮、流落街頭,就是被武三思門下的宦官高延福收養的,後來,又是武三思跟武曌求情,高力士才回到了皇宮。所以,高力士一輩子都感念武三思的恩德,總想找機會報答。 到了高力士得勢的時候,武三思和幾個兒子都已死去多年,高力士無從報恩,就對武三思的女兒(侍中裴光庭之妻)格外照顧,凡武氏有所請託,他幾乎沒有不答應的。

由此可見,小女人武氏就是大宦官高力士的軟肋。 只要擺平武氏,就不難搞定高力士。 可是,要如何擺平武氏呢? 這個問題當然是難不倒李林甫的。雖然武氏已經有了一個貴為宰相的丈夫裴光庭,但這並不表示武氏就會一輩子從一而終。尤其是在婚外戀大行其道的唐朝,一個貴婦人在老公之外多找一兩個情人,更不是什麼新鮮事兒。 事實證明,武氏確實有一個情人。 這個人正是李林甫。 很顯然,李林甫之所以和武氏搞婚外戀,並不是出於什麼純潔的愛情,而純粹是為了利用武氏與高力士的這層特殊關係。 開元二十一年春,裴光庭病逝,武氏勉強擠了幾滴眼淚,可還未做足喪夫之痛的樣子,就急不可耐地去找高力士,要求他舉薦李林甫繼任侍中。 高力士大感為難。 這畢竟是宰相之位啊,豈是他一個宦官可以指手畫腳的? 高力士雖然榮寵無匹、權傾內外,可他這個人最大的優點就是小心謹慎,再怎麼得意也不會忘形。玄宗正是看上了他這一點,才會給予他那麼大的恩寵和權力。所以,武氏的這個請託,高力士無論如何也不敢答應。 這件事沒有辦成,高力士難免對武氏心懷歉疚。為了緩解這種歉疚,高力士隨後便經常在玄宗面前說李林甫的好話。除此之外,他還一直想找一個機會補償。不久,蕭嵩舉薦韓休為相,玄宗同意,但外界還不知道這個消息,高力士意識到補償的機會來了,便在第一時間把消息透露給了武氏,武氏又立刻告知了李林甫。 宰相人選在正式公佈之前,當然屬於朝廷最高機密。而李林甫當然也知道,高力士把這個機密透露給他,是想讓他在新宰相面前討個好。 李林甫隨即去找韓休,一見面就口口聲聲向他祝賀道喜。 韓休被弄得莫名其妙,問他何喜之有。 李林甫帶著一臉神秘的笑容說,大人不必多問,三日之內,必有好事登門,屆時方知李某所言不虛。 果不其然,第二天,韓休拜相的詔書就到了。韓休頓時又驚又喜,從此對李林甫產生了莫大的好感。雖然過後韓休也知道舉薦他的人是蕭嵩,不是李林甫,可因為和蕭嵩存在工作上的摩擦,心裡不願對他存感恩之念,於是便不自覺地把李林甫當成了生命中的貴人。 一年後,韓休從宰相的位子上退了下來,離職時什麼話都沒說,唯獨對玄宗說了一件事——李林甫才堪大用,可為宰相。 好了,到此為止,李林甫已經先後擺平了皇帝身邊的三類人:妃嬪、宦官、大臣。準確地說,是擺平了這三類人的代表。 做完這一切,李林甫就等於在玄宗周圍打造了一個完整的包圍圈。 在這個無形而又堅固的包圍圈中,玄宗屢屢聽到他最寵愛的妃子對李林甫的讚美,也時常聽到他最信任的宦官對李林甫的誇獎,最後還聽到了他最敬畏的宰相對李林甫的鄭重舉薦……如此種種,簡直可以用“眾望所歸”來形容;如此種種,玄宗又豈能無動於衷? 如果連這樣一位眾望所歸的大臣都沒有資格當宰相,那還有誰比他更有資格? 更何況,玄宗本人對李林甫的印像也一直很好。來自身邊的所有這些好評,恰好與他的想法不謀而合,進一步證實了他對李林甫的觀感。 所以,啥也別說了,拜相沒商量! 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五月,李林甫被玄宗任命為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位列中書令張九齡、侍中裴耀卿之後,成了這一屆宰相班子中的第三號人物。 經過多年奮鬥,李林甫終於成功了。 當年那個被源乾曜視為問題青年的哥奴,如今總算修成正果,成了堂堂的帝國宰相。 也許在別人眼中,這已經是難以想像的巨大成功了,可在李林甫看來,這只不過是新一輪奮鬥的起點而已。 換言之,入閣拜相對於李林甫來說,只能算是獲得了一種上場打擂的資格。 他的終極目標是——擊敗所有人,成為帝國擂台上無人可以比肩、無人敢於挑戰的擂主;排除一切障礙,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首席宰相!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