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吳三桂的發跡史2

第82章 二、吳三桂捧了個熱山芋

吳三桂的發跡史2 子非鱼 2385 2018-03-13
吳三桂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當初,他採取敲山震虎之計目的在於想使緬甸將永曆帝擒來,所以,他一直等待著這一天到來。現在,永曆帝確實被緬甸人送回來,他卻不知道怎麼辦了。 尤其是當他看完永曆帝寫給他的信以後,他的心情變得異常沉重起來。他彷彿看到了崇禎皇帝那雙焦慮又無奈,且對自己寄予厚望的眼睛,也彷彿看到了永曆帝那憂鬱而哀傷的目光。 吳三桂一遍又一遍地品味著永曆帝信中的話。尤其是:“將軍猶是世祿之裔,即不為僕憐,獨不念先帝呼?即不念先帝,獨不念二祖列宗乎?即不念二祖列宗,獨不念己之祖若父乎?”這些句子一次又一次地撞擊他的心靈,令他難安。 現在,永曆帝已成為自己的階下之囚,但是,自己卻不知如何處置他!很顯然,讓永曆帝長期待在自己這里肯定不行。一是自己沒有理由這樣做;二是會使朝廷對自己猜忌。然而,將永曆帝送回朝廷更不行,一是因為這會成為大明最大的恥辱;二是因為自己不能忍受這種結局,怕永曆帝遭受朝廷非人般的折磨。

正因為這樣,吳三桂像手捧著熱山芋,吃了也不是,丟掉也不是,不知如何辦才好! 其實,吳三桂對永曆帝存有憐憫之心,並不是因為永曆帝在信中說:“不知大清何恩何德於將軍,僕又何仇何怨於將軍也,將軍自以為智而適成其愚,自以為厚而反覺其薄,奕而後,史有傳,書有載,當以將軍為何如人也!”對於自己是智是愚,他歷來都挺有信心,對於自己是好人壞人,他從來都不想去計較,他只問成功與否,不計較過程與手段。 那麼,他的憐憫之心源自何處呢?細細推敲,不是源自明廷的懦弱,而是源自清廷的霸道,不用說永曆帝,吳三桂自己一直也處於一種被迫之中。 吳三桂思前想後,還是難以決斷此事,便派人叫心腹之人來商量。眾人來齊後,吳三桂首先將信遞給眾人看。大家便一個接一個地將信看了。看完之後,誰也不說話,各人思考著各人的問題。

吳三桂說:“大家說說吧!” 馬寶說:“讓永曆帝留在雲南!”馬寶對永曆帝的感情仍在,所以他不想將永曆帝推出去送死! 楊珅問:“為何要這樣?” 馬寶說:“有了永曆帝,我們便有了與朝廷抗衡的籌碼!” 楊珅說:“可是,這樣會激化我們與朝廷的矛盾。我們勢單力薄,朝廷勢重力大,我們與之抗衡,不利的是我們!” 馬寶覺得楊珅所說的有理,便不知如何辦了,反問楊珅說:“那你說怎麼辦?” 楊珅說:“殺了!” 隨著楊珅說完,眾人的目光立即凝聚到楊珅身上來了。 馬寶問:“為何要除?” 楊珅說:“朝廷對我們的猜忌之心來源於我們對永曆帝的態度。我們若名為囚之,實為保之的話,朝廷不可能不知。若知道,便等於我們樹起了反旗。權衡利弊,只有殺之方為上策!”

胡守亮說:“我倒與楊珅兄的看法有些不同!” 馬寶以為胡守亮支持自己的看法,立刻問:“為什麼不同?” 胡守亮問:“現在還不能殺!” 楊珅說:“為何不能殺?” 胡守亮說:“我們引清兵入關,滅李弱明,已冷天下人之心,若要成事,已失勢於先。永曆帝雖弱,但他卻可系萬民反清復明之心。我們若殺之,便是絕天下義士反清復明之望!那麼我們將會成為天下義士的仇敵。不用說我們將來能否成其大事,我看到時候我們會無處藏身。” 楊珅說:“我覺得胡兄之言有失偏頗!很顯然,大明歷經數百年,其勢已衰,有如朽木,否則,絕不會因李自成振臂一呼而滅。我們若勉強支撐大明,與清廷對抗,就目前來說,是逆天意之舉,恐難有成。倒不如殺之,以絕人望,眾人必擇賢主而事,我們倒可以趁機以成大事!”

方獻廷說:“我覺得胡兄與楊兄之言都有道理!” 眾人一聽,立即將目光投到方獻廷身上。因為他們素知方獻廷為人穩重,不輕易發言,若發言便能擊中要害,所以,大家都看著他。 馬寶卻說:“方兄討什麼好!哪裡有兩人都有道理的事?” 方獻廷笑了笑,又說:“同時,我又覺得兩人都沒有道理!” 馬寶說:“這倒奇了!先是說兩人有理,讓我一嚇,又說兩人都沒有理!” 眾人一聽,頓時大笑起來。 馬寶以為眾人是讚嘆他的意思,便越發得意地說:“說話切不可自相矛盾!” 眾人笑得更歡。 吳三桂即時制止他說:“馬將軍切不可再打岔,請方兄說下去!” 馬寶一臉不服氣的樣子。 方獻廷笑著說:“沒關係!我倒覺得馬將軍人如其言,快語快人,甚合人意。”然後話鋒一轉,便歸了正題說:“胡兄之理在於恐失人心,楊兄之理在於要絕人望,仔細思之,確實都有道理,且並不矛盾。只是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罷了!但我為何又覺得二位又都錯了呢?原因在於眾人忽略了一個重要方面。”

眾人齊聲問:“什麼方面?” 方獻廷說:“就是永曆帝。” 眾人不解其意,怔怔地看著他。馬寶問:“你能否說得更明白些?” 方獻廷說:“對於永曆帝之人,我們沒有見過,不知其人如何?唯有馬寶兄弟見過,你能說出永曆帝之人如何麼?” 馬寶憨笑道:“我只知行軍打仗,哪管永曆帝是什麼人呢?” 眾人見其憨厚可笑,心裡越發喜愛他。 方獻廷說:“我們既不知永曆帝之人,卻在妄論其生死,豈不是在草菅人命麼?” 吳三桂問:“依方兄之意,該如何決斷?” 方獻廷說:“殺與不殺,決定於永曆帝本人,而不是決定於我們!” 吳三桂問:“此話怎講?” 方獻廷說:“依方某看來,若永曆帝寬厚仁德,機敏過人,既有帝王之態,又有帝王之資的話,我們便不能殺他!因為殺之,一是可惜,二是確實會犯眾怒。所以,不如擁其為君而招呼天下,必成大事。即使會有不可逆料之災,也在所不惜!”

馬寶贊同說:“方兄此言確有道理!” 方獻廷又說:“若永曆帝昏庸無能,德不能服人,智不能過人,我們救他又有何用?擁立此人有如擁立枯木,難有生髮壯大之機,不如連根拔掉,以絕人望。同時還可讓平西王立奇功一件,寵信於朝廷,不愁將來不成大事!” 眾人見方獻廷分析精闢,見解深刻,大為折服。 吳三桂說:“我能否立功不要緊,關鍵在於能否成其大事!” 胡守亮說:“我倒有一憂!” 眾人問:“何憂?” 胡守亮說:“如何得知永曆帝之人品?” 方獻廷說:“讓人去試他再說。” 胡守亮說:“俗話說,人心隔肚皮,豈能在一時之間窺人之德?” 吳三桂說:“我親自去看看永曆帝,再依天意而定。”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