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多爾袞·一指通天

第19章 天賜良機不容錯失

多爾袞·一指通天 纪连海 12048 2018-03-13
剛才我們說到了明朝後期的昏君屢出、宦官專權、黨爭嚴重這三大腐敗現象,我們可以看出,明朝後期的統治危機已無法挽救。就在這個最為關鍵的時刻,明末農民起義爆發了!轉眼之間,李自成、張獻忠的兩支農民起義軍就先後佔領了西安和成都,迅速建立了大順、大西這兩個與明朝對立的農民政權! 迫使大明王朝的百姓紛紛揭竿而起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政治上的統治黑暗引起的經濟上的三個方面的變化——而這,恰恰是明末農民起義的原因: 第一,土地兼併。 明朝中後期除政治腐敗外,經濟上土地兼併十分嚴重。 在封建社會,土地兼併嚴重是政治腐敗的必然結果和在經濟上的集中體現。明朝中後期土地兼併的加劇,又加深了政治腐敗和社會危機。

明朝中後期最突出、最嚴重的社會問題,莫過於土地兼併及由此導致的一系列社會危機。皇室、貴族和宦官大量侵占民田。明代皇帝帶頭兼併土地,建立皇莊,使土地兼併之快之猛之多,均為歷史上所罕見。皇帝帶頭,宗室、貴戚也不甘落後,分別通過“欽賜”“請乞”(求皇帝賜田)、“投獻”(農民被迫獻出田產)、“佔奪”和“價買”(利用權勢用低價購買)等手段攫取大量土地,闢為莊田。土地兼併使大批農民逃亡,成為乞食而活的流民,國家財政收入與載籍戶口也明顯減少。明朝統治者害怕流民“團聚為非”,經常派兵鎮壓,或強迫返籍,逼得流民走投無路,相繼揭竿而起。 第二,自然災害。屋漏偏逢連夜雨。也真是不巧,明朝末年又趕上天災不斷,水旱災害頻繁,人民無以聊生。陝北地瘠民貧,饑民以草根樹皮充飢,吃儘後又挖“觀音土”填腹,苟延數日,最後腹墜而死。人民已被逼到了死亡的邊緣,不造反別無出路。

第三,加派三餉。明末,田賦、徭役以及各種加派之多,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由於統治階級的揮霍和軍費開支的劇增,使財政危機日甚一日。最終導致了聲勢浩大的農民大起義。與此同時,在中國東北地區存在的大清王朝及其前身後金政權也在時刻威脅著明朝。在此情況下,明政府為維持苟延殘喘的局面,加派相踵,其中危害最大的是“三餉”(“練餉”“剿餉”和“遼餉”合稱“三餉”)的加派,三餉總額有時竟達一千六百七十多萬兩,超過正常田賦的一倍以上。在加派之中,各級官吏也藉加派之名,多加派額,致使“私派多於正賦,民不堪命,怨聲四起”,農民紛紛破產,十室而九空,被逼上了絕路。 明朝為了鎮壓人民群眾的反抗和後金政權的威脅而加派“三餉”。加派“三餉”則激起了人民群眾更大的反抗,也客觀上更加增強了大清王朝的力量。對於明朝來說,這無疑是一個惡性循環。

天啟七年(1627年),陝北災荒嚴重,陝北澄城縣知縣張斗耀不顧人民死活,催收甚急,人民被迫起義。王二率饑民衝進縣衙,殺死知縣,各地人民紛紛響應。 王二起義後,陝北各地農民紛紛響應。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先後舉起義旗。其中,“闖王”高迎祥的義軍是較強的一支。 高迎祥,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延安安塞縣人。 1628年在安塞聚眾起義。 1631年陝晉各路義軍結成36營,高迎祥為領袖之一,稱闖王。李自成投其部下,張獻忠等也東渡會師。 1635年陰曆五月,各路義軍相繼入陝會師,合兵20萬,由闖王統一調度。 1636年陰曆七月,揮師直取西安,軍至黑水峪,遭到陝西巡撫孫傳庭伏擊,高迎祥被俘,押至北京,不屈就義。

李自成,陝西省米脂縣李繼遷寨(今屬橫山)人。說起李自成的家鄉李繼遷寨,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地方。我們要據此考證一下李自成的民族所屬。 有的人說了,難道李自成不是漢族人嗎?據我考證,李自成還真的不是漢族人! 李繼遷寨的得名,是因為宋朝時候的一個名字叫作李繼遷的人。大家想一想,您聽說過李繼遷這個人嗎? 說起李繼遷,我們還要提到中國一個古老的少數民族羌族人的一支——党項。党項人是羌族人的一支,原來居住在今天的青海東南和四川西部一帶。唐朝的時候,把党項人遷居到今天的陝西北部一帶。他們分成三個部落:居住在今天甘肅慶陽一帶的為東山部;居住在今天陝西靖邊一帶的為平夏部;居住在今天陝西橫山一帶的為南山部。唐朝末年,党項羌族南山部的首領拓拔思恭因為鎮壓黃巢起義有功被封為夏國公,賜姓李,名叫李思恭。

北宋建立以後,李思恭的後代李彝殷死後被北宋政府封贈為夏王。宋太宗時期,李彝殷的兒子李繼遷起兵反宋,北方的另外一個少數民族政權契丹(也叫遼)於990年冊封李繼遷為夏國王。後來,當地的党項羌族人民為了紀念他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李繼遷,把李繼遷出生的地點改名為李繼遷寨。 1038年,李繼遷的孫子元昊稱帝,正式建立起與北宋、遼並立的西夏政權。 1227年,西夏亡於蒙古政權。 西夏政權滅亡後,居住在這一地區的党項羌族人民逐漸與當地的漢族人民融合在一起,被稱為“漢人”。他們繼續以“李”為姓! 因此,可以肯定的是,出生於陝西米脂雙泉里李繼遷寨(今屬橫山)的李自成的祖先應該是党項羌族人——李自成應該是党項羌族人的後代!

李自成,出生於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 20歲那年,無依無靠的他應募到銀川驛站當一名驛卒。不久,因無力償還豪紳文舉人的債,被戴上枷鎖嚴刑拷打。在窮夥伴的幫助下,他殺死文舉人,又與侄兒李過逃往甘肅當邊兵。崇禎二年(1629年),後金兵大舉南下,京師吃緊。為了保住北京,朝廷急調四方軍隊赴北京增援。李自成所在部隊隨參將王國向京師進發,途經金縣(今甘肅榆中),兵士們要求發餉,參將王國卻剋扣不發,於是發生了兵變,憤怒的兵士們殺死了參將,準備逃跑。 李自成平時為人敦厚朴實,辦事又乾練,且有謀略,深受兵士們的尊重。於是他說服大家,投奔了“闖王”高迎祥。由於李自成從小練就了一身好武藝,臂力過人,善於騎射,再加上意志堅強、機智勇敢、處事果斷,又有謀略,因此得到闖王高迎祥的信任,成了一名勇將,號稱“闖將”。

李自成終於參加了明末農民起義軍!很快,李自成就建立了與大明王朝對峙的大順政權! 說起李自成,我們還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位與他齊名的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 張獻忠,字秉吾,號敬軒,延安膚施(今陝西定邊東)人,出身貧苦家庭,與李自成同歲,從小聰明倔強,跟著父親做小生意,販賣紅棗。他當過捕快,後又來到延綏鎮當一名邊兵。生性剛烈,愛打抱不平,為此幾乎丟了性命。他因被人陷害,犯了“法”當斬,“主將陳洪範奇其狀貌,為請於總兵官王威釋之”,最後以“鞭一百免”。革役後他逃回老家。 1630年,張獻忠在家鄉聚眾起義,自號“八大王”。因張獻忠幼時讀過一點書,又受過軍事訓練,為人多智謀,果敢勇猛,很快就顯示了卓越的指揮才能,後來逐漸成為明朝末年和李自成齊名的傑出農民起義領袖。

高迎祥犧牲以後,高迎祥的這支部隊落到了新的闖王李自成的手裡。此時,李自成再度與明王朝的軍隊真刀真槍地正面作戰。這個時候,李自成就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真刀真槍的陣地戰。人家明朝的軍隊都是訓練有素的正規軍,你的軍隊是什麼?烏合之眾!結果呢?轉眼之間,幾十萬人經歷了連續幾次戰役,那幾十萬人死的死,逃的逃,都不跟李自成了,李自成的軍隊最後打剩不到1000人,就跑到了陝西省最東邊的商洛山區,躲了起來。 就在大明王朝的軍隊正在追殺1000人不到的李自成的時候,李自成的救命恩人出場了。 李自成的救命恩人是誰呢?愛新覺羅·多爾袞。 1638年冬天,愛新覺羅·多爾袞率領十幾萬大軍浩浩蕩盪再度殺奔山海關而來,北京危機。當時的崇禎皇帝就命令,所有軍隊別打農民軍了,咱們趕緊回到山海關這兒防備清軍吧。這樣就發生了東北戰場上最著名的松錦之戰。

結果,松錦之戰一下打了好幾年,在松錦之戰的過程中,那明朝它得需要多少軍餉啊?大明王朝被迫只能在原來已經加派三餉的基礎之上,把徵三餉的錢的數量再度翻番。結果一下又正好趕上當時的河南、山東、山西、河北——那陣兒叫直隸,這幾個地區連年的旱災和蝗災,又要加稅。 這個時候,李自成率領他不到1000人的部隊,就從商洛山區殺出來了,直奔河南而去。我們說到了河南,李自成登高一呼,只用了一個詞,“均田免糧”,那老百姓非常歡迎。李自成這一提出“均田免糧”不要緊,河南轉眼幾十萬人就加入了李自成的部隊,來的時候1000人,不過兩個月,幾十萬人參加了李自成的部隊。當時河南地區就流行這樣的話,“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

1641年正月,李自成率領這幾十萬農民軍就攻占了洛陽,殺死了體重達400斤的福王朱常洵,把金銀、糧食發給饑民,民眾拍手稱快。 1643年,李自成攻占襄陽,在襄陽稱了“新順王”,一個大順政權就這樣建立起來,1644年正月,李自成攻占西安。 1644年正月,李自成定國號為“大順”,年號“永昌”,以西安為“西京”。 幾乎與此同時,張獻忠所率領的農民起義軍也攻占武昌,建立了大西農民政權;1644年,張獻忠也在成都稱帝。 1644年陰曆二月,李自成率部東渡黃河,攻克太原,一方面發布檄文揭露明朝的罪惡,另一方面向民眾宣布“三年不徵”“平買平賣”等政策。農民軍以摧枯拉朽之勢,一路凱歌行進,三月兵抵北京城下。 我們的問題在於:面對著中原地區大明、大順、大西三個政權混戰的情況,愛新覺羅·多爾袞為首的大清王朝,會何去何從呢? 當時,中國境內的三大軍事政治集團,崇禎皇帝領導的大明王朝危在旦夕,隨時有被李自成所領導的大順政權取而代之的可能。 話說在大明王朝與大順政權較量的最佳關頭,我們可以說,攝政王愛新覺羅·多爾袞領導下的大清朝,也已經到了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最佳時機了。 這個時候,愛新覺羅·多爾袞所領導的大清王朝正處在坐山觀虎鬥的絕佳狀態。而隨後的大順政權,據郭沫若先生說,那它也將迅速地腐敗下去。這種情況,可以說,對於愛新覺羅·多爾袞所領導的大清王朝來講,真是天賜良機啊! 也就是說,大明、大順、大清,三大集團之間的競爭,已經到了白熱化的程度。這個時候的大清王朝,迎來了一個百年難遇的時機,一個絕好的統一中國的時機。 此時此刻,大清王朝的攝政王愛新覺羅·多爾袞,到底會如何及時應對這種局面呢?咱們還是先從孝莊皇太后談起。 我們注意,以前我們總是說莊妃。從此以後呢,我們就得改口了,我們就得管這個莊妃叫作“孝莊皇太后”了。這是為什麼呢?就是因為莊妃的兒子愛新覺羅·福臨當上了皇帝,所以很自然地,愛新覺羅·福臨的媽媽就被尊稱為“皇太后”了。 當然,按照規矩,愛新覺羅·福臨的媽媽應該被稱為“聖母皇太后”,不應該被稱為“孝莊皇太后”。孝莊皇太后這個“孝”字,是她死後被封的諡號。而莊妃這個“莊”字是她生前的時候就有的,因為愛新覺羅·皇太極管她叫作“莊妃”嘛。但是習慣成自然,近幾十年來,人們一稱呼愛新覺羅·福臨的媽媽來,很自然地就想起了“孝莊皇太后”這個稱呼。所以,在後面的敘述中,我們也順從大流兒,就稱其為“孝莊皇太后”。 接下來,我們就該了解一下在大明、大順、大清三大集團之間的競爭已經到了白熱化程度的背景下,大清王朝的攝政王愛新覺羅·多爾袞,到底會如何應對了。 話說1644年二月,李自成率領部隊橫渡黃河,殺奔太原而來,轉眼之間就佔領太原。佔領太原以後,李自成做了一定的宣傳工作。李自成的宣傳工作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發布了討伐明朝皇帝的檄文;另一方面向百姓宣告,他若掌權,三年不徵,平買平賣。另外一方面,李自成率領大軍兵分兩路,一路從太原奔大同,走張家口,佔領居庸關,直撲北京而來;另外一路,從太原向東,走正定,走固安,直撲北京而來。轉眼之間,在三月中旬,李自成的兩支部隊會師於北京城下。大明朝真正到了危在旦夕的時候了。這個時候您若是大清王朝的攝政王愛新覺羅·多爾袞,您會怎麼想?您會怎麼做? 就在大順政權與大明王朝決戰在即的時候,大清王朝的攝政王愛新覺羅·多爾袞為大順政權的聲勢所震懾,連忙派遲起龍為使者跟大順政權聯繫,提出雙方“協謀同力,並取中原”的意見。愛新覺羅·多爾袞的意思是說,咱們大清王朝和大順政權雙方,要協謀同力,一起滅掉大明政權,共同佔領中原。這個口信,李自成接到了。這個時候您若是李自成的話,您會做什麼想法? 這裡,諸位讀者朋友們要注意的是,我們知道,最後李自成是失敗了。但是,李自成的命運,難道真的天生就應該是失敗的嗎?經過我的考證,我覺得李自成其實從這一天開始,他有很多次機會,都能夠取得勝利。如果他隨便抓住了這其中的任何一次機會,天下都絕不會是大清王朝的,都絕對不可能有大清王朝的攝政王愛新覺羅·多爾袞率領清軍入關,先滅掉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再滅掉張獻忠的大西政權,最後滅掉南明政權餘部的情況發生。 這其中,大清王朝的攝政王愛新覺羅·多爾袞派遲起龍為使者跟大順政權聯繫,提出雙方“協謀同力,並取中原”的意見,是為李自成和他的大順政權最重要的一次機會。面對著愛新覺羅·多爾袞派來的使者遲起龍,李自成當時應該有以下三種選擇: 第一種選擇,積極響應。好,咱們就這樣,咱們劃定天下,哪塊歸你愛新覺羅·多爾袞打,哪塊歸我李自成打。如果這樣,中國可能出現南北對峙的局面。這是一種可能。 第二種選擇,虛與委蛇。好,咱們說話算話,哪塊歸你愛新覺羅·多爾袞打,哪塊歸我李自成打。這麼著吧,包括山海關在內的長城沿線以外的地盤歸你愛新覺羅·多爾袞佔領,包括都城北京在內的明朝華北領土歸我李自成拿下。明朝,那陣兒的北京城我們知道,誰還有心打仗?肯定是望風歸降。結果呢?我李自成不費吹灰之力,就會拿下華北全部領土!然後,我李自成再假裝協助你愛新覺羅·多爾袞攻打山海關,看著你愛新覺羅·多爾袞和吳三桂進行最後的決一死戰,我李自成看著你愛新覺羅·多爾袞和吳三桂鷸蚌相爭,我李自成漁翁得利。那麼很有可能出現的局面,當然是李自成和他的大順政權統一了全中國。 非常遺憾的是,李自成做出的是第三個選擇。他對大清王朝的攝政王愛新覺羅·多爾袞派來的使者遲起龍嗤之以鼻:“滾!”沒有第二個字,就把來人打發走了。 遲起龍回去面見大清王朝的攝政王愛新覺羅·多爾袞。愛新覺羅·多爾袞非常生氣,馬上問範文程怎麼辦?範文程將大順政權看成敵人,他認為,明朝滅亡後的形勢,就像秦朝滅亡以後中國的形勢一樣,“楚漢逐之,是我非與明朝爭,實與流寇爭也”。範文程認為應該征討大順政權,“闖寇塗炭中原,戕厥君後,此必討之”。 此時的明朝崇禎皇帝急詔寧遠守將吳三桂回師勤王!但是,袁崇煥的部將吳三桂借鑒了袁崇煥被凌遲處死的教訓,在接到崇禎皇帝的詔書率領關寧鐵騎馳援北京勤王護駕時,心存顧忌,有意放慢行軍速度,不但沒能及時趕到京城,反而在山海關首先接受了李自成的招降!結果,先期投降大順政權的唐通接管了山海關!然後,吳三桂率兵西進,準備拜見李自成! 1644年4月25日(陰曆三月十九日)黎明,李自成軍攻陷北京,明朝的崇禎皇帝朱由檢在瘋狂殺死、殺傷自己的妻子和女兒之後,在萬歲山(今北京景山)的一棵歪脖兒樹上自縊而死。農民起義軍進入北京城。從1368年建立開始至此存在了前後長達276年之久的大明王朝在農民起義的暴風驟雨中滅亡了! 時至今日,我們仍然可以在景山公園看到一棵歪脖兒樹,歪脖兒樹下的碑文告訴我們,三百多年前,明朝的崇禎皇帝朱由檢就是在這棵樹上自縊而死的。其實,這棵歪脖兒樹是清朝的人種植的。吊死崇禎的那棵歪脖兒樹在崇禎皇帝死了之後,沒幾年,這樹也奇怪,它也死了。後人就在吊死崇禎的那棵歪脖兒樹的原址種植了一棵同樣的歪脖兒樹——樹長得直,咱們用人力給它壓歪了不就可以了嘛。所以時至今日,景山公園那裡還有一棵歪脖兒樹,不過已經不是原來的那棵歪脖兒樹了。 根據史籍的記載和著名的文史大家郭沫若先生的著名文章《甲申三百年祭》中的考證,我們知道,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在進了北京以後,在不到二十天的時間裡,迅速地腐化、墮落下去,最後導致了李自成兵敗山海關。歷史事實是這樣的嗎? 郭沫若先生所寫的《甲申三百年祭》裡面的分析,是有著特定的背景的:在那個時候,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人民即將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而且中國共產黨也即將領導全國人民取得人民解放戰爭的最後勝利而迅速奪取全國政權。在這種特定的背景下,郭沫若先生為了善意地提醒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在奪取全國政權後,一定要戒驕戒躁,而發表了這篇《甲申三百年祭》。 也就是說,郭沫若先生所寫的《甲申三百年祭》是那個時代的產物,本身是一篇政治論說文,與一般意義上的嚴謹的歷史論文還是有著很大的區別的。 因此,北京師範大學的顧誠教授在他的《南明史》一書裡面根據大量的史實的分析考證,得出了關於以李自成為首的大順政權失敗原因的新的結論。 他認為,現代許多人斷言李自成進京後領導集團腐化變質,喪失民心,最終導致失敗,這是輕信封建史籍對大順軍誣衊的結果,與事實完全不符! 且不說不少親歷甲申燕京之變的人士記載大順軍在京期間紀律嚴明,就以時間而論,中國歷史上許多王朝肇建伊始均欣欣向榮,若干年後才壯志消磨,出現文恬武嬉的局面,未聽說過有在二十天左右便喪失戰鬥力的。顯然,用腐敗和喪失民心是難以解釋李自成兵敗原因的。 顧誠教授用充分的史料指出,大順政權所以未能在北京站住腳,絕非領導變質,失去了群眾支持。恰恰相反,大順軍政權的失敗在於它未完成質變,繼續執行打擊官紳地主的政策,引起縉紳的強烈不滿。加之軍事部署嚴重失誤,導致滿洲貴族與漢族官紳勾結在一起,構成了對大順軍的壓倒性優勢。所以“說李自成等大順軍領導人因驕致敗,是指他們目光淺短,驕傲輕敵,而決不能解釋為他們驕奢淫逸”。 從某種角度來說,不管李自成和他的部下墮落與否,無論如何,這個天下都將不是李自成的,這個天下都將是大清王朝的攝政王愛新覺羅·多爾袞的。 就我個人而言,我是很讚賞顧誠教授的這段考證的。 不管怎麼說,處於坐山觀虎斗狀態的大清王朝已經迎來了百年難遇的大好時機!這對於大清王朝的攝政王愛新覺羅·多爾袞來說,絕對是個天賜良機! 那麼難道李自成和他的大順政權就真的沒有可以挽回的機會了嗎?其實李自成取勝他還有很多次機會,我們還是從山海關之戰前後吳三桂的所作所為談起。 前面我們講過,大明王朝已經於1644年4月25日滅亡——其標誌是北京被農民軍佔領。大順政權的領袖李自成為了招降吳三桂,給了他很多好處;同時,吳三桂的父親和吳三桂的全家人都在李自成的掌控之下!而前面曾經多次招降吳三桂的大清王朝此時卻沒有了響動!在這個最為關鍵的時刻,吳三桂會做怎樣的打算呢? 對吳三桂來說,在這個進退維谷的困難時刻,他應該怎麼辦呢? 就在這個時候,他接到了他的父親從北京發來的信。信中稱: “汝以皇恩特簡耑閫,非真累戰功歷年歲也,不過為強敵在前,非有異恩激勸不足誘致英士。此管子所以行素賞之令,而漢高(祖)一見韓(信)、彭(越)而予重任也。今爾徒飾軍容,巽懦觀望,使李兵長驅深入,既無批亢搗虛之謀,复無形格勢禁之力,事機已失,天命難回,吾君已矣,爾父須臾。嗚呼!識時事者可以知變計矣。昔徐元直棄漢歸魏,不為不忠;子胥違楚適吳,不為不孝。然以二者揆之,為子胥難,為元直易。我為爾計,及今早降,不失通侯之賞,而猶全孝子之名。萬一徒恃驕憤,全無節制,主客之勢既殊,眾寡之形不敵,頓甲堅城,一朝殲盡,使爾父無辜並受僇辱,身名俱喪,臣子均失,不亦大可痛哉!語云:知子莫若父。吾不能為趙奢耳,爾殆有疑(趙)括也。”《流寇志》卷十一,《國榷》卷一百,《明季北略》卷二十等均載此信全文,字句略有出入。此據《國榷》之文照錄。 是啊,大勢已失,天命難回,國家已亡,家族仍在。父母家小還有那日夜思念的陳圓圓都在李自成的手裡,為了父母的犧牲和自己的名譽,情有可原,順理成章。在大明他是平西伯,到了大順他就是歸命侯。寇賊殺了皇帝,寇賊就成了皇帝。從行腳僧起家的朱元璋可以做明太祖,那麼同樣用血汗掙得天下的李自成為什麼不能順天應命撫馭萬民呢? 現在,吳三桂終於可以光明正大地拋棄一直虛掩在身上的“忠臣”的外殼,不過裡面還有一張孝子的面具,可以用來抵禦社會正統價值評判系統的正面殺傷。在命運的逼迫下,吳三桂的生命慾望就像一隻見不得光的軟體動物,急匆匆地從一隻外殼遷入另一隻外殼。 彭孫貽的《流寇志》裡面做瞭如下的記載: “有客平西(平西,指平西王吳三桂)幕者云,世傳吳襄作書招平西,平西告絕於父,起兵勤王,非也。都城既陷,三桂屯山海,自成遣使招三桂。三桂秘之,大集將士。告之曰:'都城失守,先帝賓天,三桂受國恩,宜以死報國,然非借將士力,不能以破敵,今將若之何?'將士皆默然。三問不敢應。三桂曰:'闖王勢大,唐通、姜瓖皆降,我孤軍不能自立。今闖王使至,其斬之乎,抑迎之乎?'諸將同聲應曰:'今日死生唯將軍命。'三桂乃報使於自成,卷甲入朝。” 由上述材料,我們可以看出,吳三桂在開始的時候是打算以死報國的,但是他的屬下經過他的三次問訊,結果全軍將士“三問不敢應”!也就是說,在這個時候,吳三桂已經不能領導他的軍隊——他失去了對於他的軍隊的有效控制!在這種情況下,吳三桂提出,投降是大勢所趨!咱們是否也走投降這條路呢?結果,全軍將士同聲回答說“今日死生唯將軍命”!吳三桂於是決定歸順大順政權! 從上述材料我們可以看出,吳三桂對於是否歸順大順政權,是曾經存在過猶豫心理的!但是,他從全軍將士的由“三問不敢應”到“今日死生唯將軍命”的情緒變化中,最終確定了歸順大順政權的決定!並且立即付諸實施! 這個時候的吳三桂,為什麼寧可歸順大順政權也不歸順大清王朝呢? 其實,在他的心裡面,應該是一直有以下兩種想法: 第一,“華夷之辯”。 我們說,吳三桂長期以來,一直接受的是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一直把漢族人以外的一切少數民族都看成“夷蠻戎狄”,一直是低等民族! “夷蠻戎狄”這類低等民族是沒有資格統一中國的! 因此,他一直認為,可以歸順大順政權,也絕不可以投降滿洲人的所謂的“大清王朝”!因為,在他的心中,滿洲人應該是“夷蠻戎狄”,是低等民族!他們是絕對不應該統一中國的!換句話說,中國,絕對不應該由他們來統一!李自成,好歹也是漢人——這是吳三桂的想法——其實,我們知道,李自成實際上是党項羌人的後裔——也不是漢人! 第二,形勢所迫。 此前的N多年,吳三桂一直站在大明王朝與大清王朝對峙的最前線!現在,大明王朝完蛋了!在他的前面,有他一直的死對頭大清王朝;在他的後面,有他所不了解但是迅速佔領了中國大部分領土、現在正在極力招降他的大順政權! 更何況,大順政權還決定,賞遼兵白銀4萬兩,賞吳三桂白銀萬兩、黃金千兩、錦千緞,現在這些東西正在送往山海關前線的路上! 不僅如此,大順政權還封吳三桂為侯呢! 由上所述,他怎麼能夠在這個時候突然做出投降自己一直的敵人的決定呢! 因此,現在的吳三桂,他寧可歸順大順政權也不歸順大清王朝! 吳三桂既然決定了投降,剩下的就是他的具體行動了! 1644年4月29日(陰曆三月二十三日),吳三桂正式決定歸順李自成的大順政權,並且親自率部進京朝見新的主人。 1644年5月3日(陰曆三月二十七日),吳三桂的軍隊抵達永平(今河北盧龍縣)西沙河驛站。 但是,就在這個時候,吳三桂卻突然之間,又背叛了李自成!不久之後,又正式投降了大清朝!這一切,都是為什麼呢? 關於吳三桂背叛大順政權的始末,一般而言,我們都相信《庭聞錄》和《小腆紀年附考》裡面的記載是真實的: 在西沙河驛站,吳三桂相繼見到了逃出京的家人以及父親派出的親信傅海山,他們向吳三桂敘說了吳襄以及吳三桂愛妾的情況。當開始聽到父親吳襄被捕時,吳三桂並不在意,以為這是李自成為迫其投降所採取的重要措施,他一投降,父親必被釋放。當聽到父親被拷打將死,交了5000兩銀子還不頂用時,吳三桂的頭髮便不禁地豎了起來。及至聽到愛妾陳圓圓被李自成手下大將劉宗敏搶走時,吳三桂十分憤怒,他說:“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見人耶?”他馬上下令,停止前進,掉頭返回山海關,並一反常態,縱兵掠奪,直接率兵殺回山海關。 這就是我們人盡皆知的“衝冠一怒為紅顏”了。 問題在於,陳圓圓作為一個當紅歌妓,她與吳三桂到底能有多麼深厚的感情呢?難道促成吳三桂降而復叛大順政權的原因真的就是“衝冠一怒為紅顏”嗎? 這就需要我們來分析一下,《庭聞錄》和《小腆紀年附考》裡面的記載到底是真是假!這就需要我們進行認真的考證! 第一,有關“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史料出處。 我們知道,《庭聞錄》和中華書局1957年版的徐鼒的《小腆紀年附考》這類著作出自清朝中晚期甚至更晚!這些著作出現的時間太晚了!他們出現的時間已經離吳三桂的降而復叛大順政權、投降大清王朝八九十年了! 那麼,歷史上,有沒有比《庭聞錄》和《小腆紀年附考》更早一些的著作,在這些著作裡面也同樣記載著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史實的呢? 第二,更早一些的史料記載似乎否定了“衝冠一怒為紅顏”的說法。 更早一些的記載著吳三桂的書籍有很多!但是,這些書籍裡面都沒有關於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史實的記載! 其中涉及吳三桂和陳圓圓關係的書籍主要是《明季北略》一書。 《明季北略》這本書成於清康熙十年(1670年),此時吳三桂尚未叛清!在這本書中記載著下面的話: “自成入京,劉宗敏系吳襄,索沅(沅,指陳圓圓)不得,拷掠酷甚。三桂聞之,益募兵七千。三月二十七日,將自成守邊兵二萬盡行砍殺,止餘三十二人,賊將負重傷逃歸,三桂遂居山海關。” 這本書中,說的是劉宗敏沒得到陳圓圓,對吳襄嚴刑拷打,是吳三桂與李自成反目的原因。 也就是說,按照《明季北略》一書的說法,“衝冠一怒為紅顏”是假的!真實的情況是吳三桂的父親吳襄被嚴刑拷打! 這裡,我們就涉及了一個問題,促成吳三桂降而復叛大順政權的原因到底是什麼?難道,就僅僅是吳三桂的父親吳襄被嚴刑拷打這麼簡單嗎? 支持促成吳三桂降而復叛大順政權的原因是吳三桂的父親吳襄被嚴刑拷打這一論點的論據還有很多! 如《流寇志》的記載:“(吳三桂)至永平,遇父襄蒼頭與一姬連騎東奔,驚問之,而襄姬與蒼頭通,乘亂竊而逃,詭對三桂曰:'老將軍被收,一門皆為虜,獨與姬得脫,東歸報將軍,將軍速為計。'三桂乃翻然走山海,擁兵自守,使人乞師,共擊賊也。” 又如中華書局1959年版的趙士錦《甲申紀事·附錄》的記載:“三桂差人進北京打探老總兵、聖上消息。有闖賊在北京捉拿勳戚文武大臣,拷打要銀,將吳總兵父吳襄拷打要銀,止湊銀五千兩,已交入。吳襄打發旗鼓傅海山,將京中一應大事,一一訴禀,吳老總兵已受闖賊刑法將死。吳總兵聞之,不勝發豎,言君父之仇,必以死報。” 富有戲劇性的是,幾乎就在吳三桂得知其父被拷問的同時,李自成也注意到了吳三桂對鞏固自己政權的重要性,指示劉宗敏釋放吳襄並命吳襄寫信,勸告吳三桂投降。同時,又派出了降將唐通、降官王則堯、張若麒、左懋泰等人攜帶吳襄手書和大批銀兩直接來到吳三桂的軍中,進一步勸其投降。從時間上來說,這批招降人員到達吳三桂軍中的時間僅比吳襄致吳三桂的私函晚到一兩日(約在5月5日左右),而兩封信的內容卻截然相反,這不能不使吳三桂認為李自成的招降不過是一場騙局,是想引誘自己進駐北京後再行消滅! 吳三桂長期守衛邊關,和大順政權沒有什麼接觸!他既然要決定投降大順政權,就肯定要派人進北京了解情況!了解的結果居然是大批官員被拷掠追贓,連自己的父親也被拷打到快要死了的地步,證明投靠大順政權根本不可能保護自己的個人利益,前往北京城無疑是自投羅網。吳三桂和許多部下在關外都是有很多財產的大地主,現在他們的主帥吳三桂連自己的父親性命和家產都保不住,就更談不上保護他們在關外的土地財產了,所以吳三桂振臂一呼,群起響應! 因此,我們說,促成吳三桂降而復叛大順政權的原因是很複雜的。其中,最為主要的是大順政權的革命措施觸犯了吳三桂等地主階級的利益! 1644年5月3日(陰曆三月二十七日),吳三桂在永平(今河北盧龍縣)西沙河驛站決定,迅速殺回山海關! 5月9日(陰曆四月初四),他的軍隊就從大順軍隊的手中奪回了山海關!大順政權的軍隊被殺得僅剩八騎逃還北京。 而這個時候吳三桂的兵力實際已達5萬人之多,對外宣稱15萬。他在演武場閱兵誓師,將李自成的使節李甲斬首,陳乙割兩耳後放回!同時,他還親自給父親吳襄寫了回信,表明與李自成徹底決裂!在給他父親的信中,他說道:“不肖男三桂泣血百拜,上父親大人膝下:兒以父蔭,熟聞義訓,得待罪戎行,日夜勵志,冀得一當以酬聖眷。屬邊警方急,寧遠巨鎮為國門戶,淪陷幾盡。兒方力圖恢復,以為李賊猖獗,不久便當撲滅,恐往復道路,兩失事機,故暫羈時日。不意我國無人,望風而靡。吾父督理御營,勢非小弱,巍巍百雉,何致一二日內便已失墜?使兒卷甲赴關,事己後期,可悲可恨!側聞聖主晏駕,臣民戮辱,不勝眥裂!猶憶吾父素負忠義,大勢雖去,猶當奮椎一擊,誓不俱生。不則刎頸闕下,以殉國難,使兒素绱號慟,仗甲復仇;不濟則以死繼之,豈非忠孝媲美乎!何乃隱忍偷生,甘心非義,既無孝寬禦寇之才,复愧平原罵賊之勇。夫元直荏苒,為母罪人;王陵、趙苞二公,並著英烈。我父唶宿將,矯矯王臣,反愧巾幗女子。父既不能為忠臣,兒亦安能為孝子乎?兒與父訣,請自今日。父不早圖,賊雖置父鼎俎之旁以誘三桂不顧也。男三桂再百拜。” 吳三桂的這封信,明里是針對父親,實則也是針對大順政權而寫的。他直斥父親隱忍偷生投降,對他訓以非義,斷然表示拒絕,並宣布自寫信之日即與父親斷絕關係,即使李自成將父親置於油鍋或菜板之上,他也毫不動心,義無反顧。這封信不僅與父訣別,而且也是同農民軍的徹底決裂。當然,這封信也有變相保護自己的父親的意思。 吳三桂斬殺李自成使臣,與父訣別,從而徹底斷絕了同農民軍的討價還價,公開宣布“討賊”,向各處散發告示,寫道: “欽差鎮守遼東等處地方總兵官平西伯吳示:為複大仇,殲大寇,以奠神京,以安黎庶事。切痛先皇被弒,亙古奇殃;劇寇披昌,往代未有,凡屬臣僚士庶,能不碎首殞心!今義兵不日來京,爾紳衿百姓,須各穿縞素,協力會剿,所過地方,俱接應糧草,務期罄搗巢穴,纖介無遺。庶使克復神京,奠安宗社,乾坤再整,日月重光。特示。” 與此同時,吳三桂還下令收攏關外各地漢民速轉移到山海關內各州縣駐紮,準備抵抗大順軍隊。問題在於:此時此刻,大清王朝的攝政王愛新覺羅·多爾袞,到底會如何應對中原這種瞬息萬變的變局呢?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