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多爾袞·一指通天

第15章 良將最怕反間計

多爾袞·一指通天 纪连海 8624 2018-03-13
我們還是先從範文程的本事說起! 我們前面講過,在明朝的將軍中,也有一個最有本事的人,這個人其實也是一個肩不能擔擔、手不能提籃的一個文人,一個進士,這個人就是明末大將袁崇煥。 袁崇煥這個人厲害,太厲害了。我們可以看到,後金和大清的兩位大汗和皇帝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和愛新覺羅·皇太極及其手下的幾十萬八旗將士,幾十年如一日,面對著一座孤城寧遠,面對著一個文臣袁崇煥,那就叫完全沒有辦法。有袁崇煥在,你不管是叫“後金”也好,不管是叫“大清”也好,不管你是愛新覺羅·皇太極,還是你的父親愛新覺羅·努爾哈赤,任你是誰,只要到我守衛的寧遠城,您哪,就此打住吧,我告訴你:此路不通。有我袁崇煥在,大明王朝就不會滅亡!我活著一天,大明朝就不會被你大清(後金)政權滅亡。

袁崇煥厲害吧?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和愛新覺羅·皇太極面對著袁崇煥那是束手無策。但是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在範文程手下,卻走不了三個回合——範文程三言兩語就能讓袁崇煥死無葬身之地。我們可以說,得到了範文程的愛新覺羅·多爾袞啊,那是如虎添翼啊!將來一旦發生愛新覺羅·皇太極去世的情況,那不但大清朝的江山是他的,而且滅掉大明王朝,滅掉李自成,滅掉張獻忠,那都是易如反掌。 這個天下,只要得到了範文程的支持,那愛新覺羅·多爾袞,這個江山早早晚晚都會落到愛新覺羅·多爾袞的手裡。這個時候,您要是莊妃,您要給愛新覺羅·皇太極生了個兒子的話,您這個兒子如果叫愛新覺羅·福臨的話,您肯定就會想:我也想讓我的兒子當皇上啊!我怎麼樣做才能夠讓我的兒子當上大清朝的皇帝呢?而不是讓愛新覺羅·多爾袞或者是讓什麼其他別的人當皇上呢?莊妃可就有點犯愁了,她一時還想不到什麼好的辦法。讓她慢慢想去,我們現在已經有大事要發生啦。

什麼事呢?當然是與範文程有關的事情唄。當然是清朝又要與明朝開戰了唄。 話說1629年,迅速地改變了乃父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時期的一系列的對漢人的歧視政策的愛新覺羅·皇太極,已經取得了在東北地區的那些漢人的心悅誠服的支持——當然,正是因為如此,範文程才能登上政治舞台,才能一顯身手。當時的愛新覺羅·皇太極認為他自己已經完全控制住了東北。此時的愛新覺羅·皇太極下定了決心:“這一回,我可該再度跟大明王朝較量一番了。” 果不其然。這個範文程剛一與愛新覺羅·皇太極見面,他馬上就對愛新覺羅·皇太極說:“您這樣打不行,您這個決策是錯誤的。不但您是錯誤的,您父親歷來的政策也都是錯誤的。您那麼打的結果,只能是打一仗敗一仗!您必須得長記性。您每次都走錦州,出山海關,奔薊州,掠三河,過順義,您哪次都這麼走,誰不知道啊?是個明朝大將都知道,這沿路之上,大明王朝布防了多少人馬啊?他們都在那兒等著您鑽進他們的口袋呢。所以我說您的這個戰略戰術是錯誤的,您再不能這麼走了,這條路不通。”

愛新覺羅·皇太極說:“我爹就這麼打的,我也是這麼打的。我也知道這麼打仗是不對的,可問題在於,到底要怎麼打,我的軍隊才能深入到長城以南去呢?” 範文程說:“您根本就不知道這個長城沿線一共有多少個關口!您非得走山海關?除了山海關您就進不了北京城了?我給您推荐一個地兒——喜峰口。” 喜峰口在哪兒啊?就在今天的河北省遷西縣城以北四十公里的地兒,古稱蘭陘。宋朝的時候這個地兒叫松亭關。南宋著名詩人陸游晚年曾經有詩說,“三更撫枕急大叫,夢中奪得松亭關”。這個松亭關指的就是喜峰口。元朝的時候,這個喜峰口改名叫“喜逢口”。明朝永樂年間,就是明成祖朱棣在位時期,這個喜峰口正式確定名稱叫喜峰口。喜峰口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在這兒發生的戰爭那都是中國歷史上鼎鼎有名的戰爭,都是非常值得大書特書的。僅僅在近代史上,不到20年的時間內,這裡就發生了兩次大的戰役。一次是在1933年,那個時候偽滿洲國已經成立,整個長城以北全是偽滿洲國的土地,日本的關東軍在1933年企圖從喜峰口越過長城殺奔華北。在這個時候,守衛喜峰口的是宋哲元將軍。宋哲元將軍的部隊那慘啊,連槍都沒有,只有大刀。宋哲元將軍一聲令下,千軍萬馬從喜峰口殺奔日軍。轉眼之間,日軍千餘人斃命於喜峰口下。日軍哀嘆:明治大帝造兵以來之皇軍名譽,盡喪於喜峰口外。後來,有個偉大的詞作家,聽說了這件事以後,非常激動,於是提起筆來寫下了那動人的詩篇——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這就是著名的愛國抗日歌曲《大刀進行曲》的由來。另一次是十幾年以後的194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大軍從喜峰口浩浩蕩盪殺奔關內,直撲京津而來,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平津戰役,三大戰役中的一個。

再後來,20世紀70年代的時候,為了解決天津用水問題,先在喜峰口附近的潘家口村修建了攔河大壩,這樣就抬高了灤河水位,從而形成了潘家口水庫,而潘家口水庫的蓄水成功,又人為地將喜峰口淹沒在潘家口水庫,從而形成了水下長城的奇觀。 我們還是話說回來。愛新覺羅·皇太極這次走喜峰口,果然不同尋常。愛新覺羅·皇太極迅速地從喜峰口直奔薊州。當然,這條路上並不是沒有大明王朝的軍隊阻擋。如果你愛新覺羅·皇太極單兵獨進的話,很有可能造成孤軍冒進的狀況。範文程在這個時候他自己在幹什麼呢?他居然得到了愛新覺羅·皇太極的信任,自己親率一支精兵,從喜峰口旁邊作為側應,他直撲潘家口、馬蘭峪、三屯營、馬欄關、大安口,並一舉佔領了上述五城,作為愛新覺羅·皇太極的側應。

潘家口,離喜峰口很近,自古以來也是兵家必爭之地:李廣北擊匈奴,曹操東征烏桓,均曾由此出塞;現在也已淹沒於潘家口水庫裡面了。 馬蘭峪,很多人都應該去過,因為這裡是著名的清東陵的所在地;這裡最早叫作馬蘭口,後來又叫馬蘭關,位於河北省遵化市馬蘭峪鎮。 三屯營,因明代初期有三百屯田軍戶而得名,原名“三屯忠義衛”。明朝的時候,先是在1458年,由薊鎮總兵胡鏞群修築了城池並將薊鎮府遷往這裡。 1574年到1577年間,民族英雄戚繼光重建了三屯營城。戚繼光在此鎮守18年間,邊寨多年安寧。這裡是我國現存為數不多的有關民族英雄戚繼光統領軍務、戍邊禦敵的府衙,它對於研究明代軍事歷史和府衙建築格局,弘揚民族正氣有著重要的史料價值和深遠意義。

當時明軍正在集中全力對付範文程這個大清文臣,幾萬明軍里里外外將範文程的駐地大安口包圍了個水洩不通。範文程一想:三十六計,我這次使用哪個呢?我還是使用諸葛亮出山時候的那個火攻之計吧。範文程採用火攻之計,解了重圍,有力地配合了主力部隊的行動。而愛新覺羅·皇太極率領的八旗兵主力大軍在遵化一帶立穩腳跟後,便由薊州越三河、略順義、至通州,渡北運河直逼北京而來!先頭部隊到達離北京城二十餘里之外的南海子。 這個時候的明軍,那可真是亂作一團,轉眼之間,誰都沒有防備啊,這個北京城就被清軍給包圍了個水洩不通。當時明軍的總兵滿桂自己親自率領大軍,出德勝門和安定門,沿著我們今天北京城的北城一帶,與清軍進行較量。當時城上的明軍發炮助威,一炮打去,只聽到“哎呀”一聲,滿桂身負重傷,自己人打了自己人。沒有辦法,滿桂連忙命令,所有軍隊撤入城中,就這樣,我高懸免戰牌,你愛怎麼打怎麼打,我明軍不出山了。

就在北京城非常危險的時刻,袁崇煥率領著部隊從寧錦前線——寧,寧遠;錦,錦州——殺回北京而來,又將愛新覺羅·皇太極的部隊從外部包圍。 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時候里外都是明軍,只有中間是愛新覺羅·皇太極的部隊。愛新覺羅·皇太極親自到了陣前察看:哎呀,不行,我得看看,這個仗我能不能打。當時愛新覺羅·皇太極親自到了袁崇煥所在的部隊的陣前,單人獨騎走了一圈。哎喲,當時的愛新覺羅·皇太極可是被嚇怕了。用另一句成語述說此時愛新覺羅·皇太極的心情——八公山上,草木皆兵——那可是太恰如其分不過了。 當時,愛新覺羅·皇太極就找到範文程:“哎呀我說,范老先生,您這回可得救救我,咱們跑不出去了,咱們完了,您說咋辦呢?我就听您的。您看,我就被包圍了,都說您有本事,原來您就這點本事?您現在能讓我出去嗎?”範文程說:“這個容易啊,我最會的就是這個啊,三十六計你忘了最後一計嗎?走為上,咱們撤吧。”

這就撤了?哎,愛新覺羅·皇太極真的就撤了,而且,撤軍的速度還是比較快的。此時此刻,袁崇煥那邊也記得,三十六計中的另外一個計策,窮寇莫追。算了,槍口抬高一寸,咱讓愛新覺羅·皇太極撤吧。愛新覺羅·皇太極就這樣撤了。 這樣的範文程,還想算計人家袁崇煥啊?你也不想想,行嗎?哎,諸位這回可想錯了。範文程當時的心中在想:遇到袁崇煥這樣的明軍,強攻沒有希望,看來強攻不成那就只能智取。智取?說得容易!您以為您是誰?您就在東北讀了那幾本書,也號稱叫飽讀詩書?您想想,人家袁崇煥沒讀過書?人家好歹也是堂堂的進士出身。人家袁崇煥讀的書不比您範文程少啊,您會的,人家袁崇煥啥不會?可以負責任地說,您範文程會的,他袁崇煥會;您範文程不會的,他袁崇煥也會!您範文程想收拾他袁崇煥,恐怕還差一點吧。您哪,在他面前玩兒這個不是班門弄斧嗎?範文程這回想,我就要在班門面前弄一回斧了,我一定得智取袁崇煥,我一定要讓你袁崇煥死無葬身之地。

當時,範文程就想到了三十六計最為歹毒的一個計策——反間計。我為什麼說三十六計中最為歹毒的就是反間計?這個反間計屢試屢成,沒有一次不能成功的。實在不成的時候,您打仗,您就使用反間計,使一次就成功一次。在封建社會,反間計是最容易取得成功的。 什麼叫反間計?反間計最早的原形出自的《比卦》,原文是這樣的,“疑中之疑,比之自內,不自失也”。意思是說,我在迷惑敵人的圈套中再下一層迷霧,讓敵人上當,把敵人派來的間諜為我所用,這就叫反間計。 《孫子兵法》中也說到這一點,說“反間,因其敵間而用之”。這意思就更明確了,就是利用敵人的間諜,為我所用。 反間計屢試屢成,中國古代史上的戰爭,使用反間計的不計其數。比較早的一個反間計成功的例子,那是在戰國時期。戰國時期,齊國打敗了燕國,燕國十年生蓄,十年教訓,20年之後,燕國率領五國聯軍,幾十萬大軍浩浩蕩盪由樂毅率領殺奔齊國而來。當時的齊國祇有72座城池,轉眼不過月餘的時間,70座城池就被樂毅率領的五國聯軍統統拿下。一個強大的齊國,此時只有兩座城池了,其中的一座是即墨,即墨守軍將領是田單。田單一想:“哎喲,這個樂毅太厲害了,我怎麼樣才能除去他啊,我打不過。”可就在這個時候,樂毅他也怪了,他不打了,就剩兩座城池的時候,樂毅下令停下兵來,誰都不允許再打了。就這樣一擱,3個月過去了,後面的燕王下令:“打啊打啊。”樂毅就是不聽。這裡到底有什麼變故呢?哎,就在這個時候田單想到了這兒,就是該使用反間計的最佳時機。於是乎,田單派出很多很多老百姓到處傳播這樣的謠言,那打下這兩座城池還不容易嗎?樂毅他不是打不下來,而是不打,為什麼不打呢?他想當齊王,因為他想將來這個齊國就是他的了,所以他要讓齊國的老百姓踏踏實實地聽他的話,他要使用懷柔政策了,當齊國的老百姓都服從他的時候他就打了。將來他滅掉了齊國之後下一個目標就是滅燕國,他要統一中國了。這個時候,燕王一想:“不行,我得把他撤下來。”於是乎,燕王命令:“迅速把樂毅給押到燕都薊來。”這個時候,樂毅聽說以後,趕忙跑到趙國去了。

五國聯軍沒有了統帥,新的統帥正在路上。就在這個時候,田單採用火牛陣,轉眼之間,不過一個月時間,一下就拿回了齊國的70座城池,戰爭到此告一段落。 楚漢之爭的時候,劉邦也使用過反間計除掉范增。一次,劉邦與項羽處於相持階段。劉邦派人向項羽請和,項羽派使者來,陳平假裝吃驚:“漢王(劉邦)以為你是亞父(范增)派來的,原來你是項王派來的。”項羽果然懷疑范增。范增為項羽出計攻滎陽,項羽不聽。范增大怒,不肯再為項羽出謀。劉邦說:“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為我擒也。” 中也有使用反間計的例子。魏吳對峙赤壁,大戰即將開始。曹操的謀士蔣幹與東吳的都督周瑜有舊交,曹操派他以訪友為名,趁機刺探東吳軍情,進行間諜活動。周瑜識破了蔣幹的來意,便使用了反間計,佯裝熱情,邀蔣幹與自己同床而臥。軍士按計半夜禀報周瑜有急事,周瑜離帳。蔣幹起床在周瑜案上書中翻到一封曹操水軍將領蔡瑁、張允給周瑜的納降內應信,蔣幹不知是假,偷書信逃回曹營,曹操一怒之下殺了蔡瑁、張允,水軍大弱。後曹操才知中計,後悔莫及。 通過剛才的幾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這個反間計是屢試屢成,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反間計沒有失敗的情況?反間計就是利用了中國封建社會“家天下”的特點,皇帝與大臣不和,文臣與武將不和,帝王將相互相之間不合,他利用的就是君王與武將之間的這種微妙的不和心理:我得提防你,你將來強大起來指不定什麼時候你就滅掉我。正是因為我本來就懷疑你,故而第三者就可以利用這種懷疑心理,那肯定就容易取得成功。 但是問題在於:你範文程懂這個,我袁崇煥就不懂?我袁崇煥不懂,那我們家崇禎皇帝他也不懂?崇禎皇帝何許人也?上台伊始,誅殺魏忠賢,一時間人人喊好,雖然說年輕,但是有為啊!你使用反間計在崇禎皇帝這兒,能夠成功嗎?他能夠聽信你的反間計嗎?你可別忘了,反間計是對方創造出來的,他們不會輕易地讓你範文程的想法得逞啊,範文程的想法能夠得逞嗎? 範文程如何實施反間計呢?聽完了下面的故事您就知道了! 原來愛新覺羅·皇太極久攻北京不克,便在範文程如此這般的授意之下,下令撤兵回師了。 但是,在此之前的進攻過程中,清朝的八旗兵曾經俘獲過兩名明朝的太監。太監是宦官的俗稱。明朝的宦官權勢很大,他們是朝廷中與皇帝最為接近的人,也是皇帝最為相信的人。一般來說,所有重大的戰役,皇帝都要派出自己最為信任的太監作為監軍。監軍的主要職責,其實就是監視前線指揮官的言行舉止! 在愛新覺羅·皇太極撤退途中,便暗中命令手下大將高鴻中、鮑承先等坐在非常靠近這兩個太監的地方,並故作耳語道:“今天退兵,其實是皇上(指愛新覺羅·皇太極)設下的計策。前不久,皇上獨自騎馬到袁巡撫陣前,跟袁巡撫派的兩個人談了好長時間。袁巡撫跟咱有密約,圖明的事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了。”然後,大將高鴻中、鮑承先等人又故意給姓楊的太監一個逃脫的機會,楊太監逃回北京,便把他聽到的“重大機密”一五一十地禀報給了崇禎皇帝。 當時,朝中一些反對袁崇煥的人早已紛紛誹謗袁崇煥引狼入室,是要脅迫朝廷答應他提出的與後金議和的主張,好與後金訂立城下之盟。 崇禎皇帝一貫剛愎自用,獨斷多疑,他對袁崇煥本已有了疑心,聽了楊太監的密奏,便不分青紅皂白,召袁崇煥問罪,將其下獄。 1630年9月22日(陰曆八月十六日),袁崇煥被以“叛逆”“擅主和議”罪名判處“凌遲”。 什麼是“凌遲”呢? 所謂“凌遲”,是中國古代各種酷刑之中最為殘酷的一種刑罰,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千刀萬剮”。凌遲,本意是指山丘延緩的斜坡,後世將凌遲作為一種刑罰,僅取它的緩慢之意,意思是說以很慢的速度把人處死。而要體現這種慢,就要一刀一刀地割人身上的肉,直到把人的肉差不多割盡,最後才剖腹斷首,使犯人斃命! 明朝的凌遲處死是真的要把犯人零割千刀以上,最多者達3600刀!可見其殘酷之極!袁崇煥之死,官修《明史》記載甚簡:“遂磔崇煥於市。”如此而已。千古奇冤遮蔽在這簡略的文字中,彌天血腥被滌蕩得無影無踪。 那麼,袁崇煥到底是怎麼死的呢? 明末清初人計六奇在他的《明季北略》中“鮮活”地記載了袁崇煥被處以“凌遲”的真實細節過程:“遂於鎮撫司綁發西市,寸寸臠割之。割肉一塊,京師百姓從劊子手爭取生噉之。劊子亂撲,百姓以錢爭買其肉,頃刻立盡。開腔出其腸胃,百姓群起搶之,得其一節者,和燒酒生囓,血流齒頰間,猶唾地唾罵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具盡,只剩一首,傳視九邊。”濃濃血腥溢於字裡行間,讀來不免令人肌膚悚然生寒。 我們把上述的內容翻譯成現代漢語,就出現了下面的情景: 前提我們得首先清楚,範文程的這個反間計當時無人識破。當時所有的人都認為袁崇煥真的是全國頭號漢奸。在這種情況下,你想,全國的頭號漢奸,被皇帝下令凌遲處死,那人是什麼樣的一種感情?就在袁崇煥死的那一天,1630年9月22日,北京城萬人空巷,齊聚西市而來。那個時候的西市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西四,那是殺人掉腦袋的地兒,齊奔西市而來。萬人空巷,將西市圍得人山人海、水洩不通。你要想擠到前面,得先給劊子手送禮,劊子手開刀,你就跟在劊子手後面魚貫而入,你就可以親眼看到這個袁崇煥死的真實細節。 歷史書上記載說,“遂於鎮撫司綁發西市,寸寸臠割之”,一刀一刀地割,“割肉一塊,京師百姓從劊子手爭取生噉之”,什麼意思?每割一塊肉,京城的百姓都嘩嘩地往前面扔錢,我把這個錢給你,你把這塊肉給我,我得吃掉他,生吃。後面還寫,“劊子亂撲”,劊子手的手在袁崇煥身上這兒一刀,那兒一刀,你不能挨著割,挨著割就死了,就不會到3357刀了,所以得亂割,這兒一刀那兒一刀,“劊子亂撲,百姓以錢爭買其肉,頃刻立盡”,肉沒了,肉全都賣了,賣光了。開腔,“出其腸胃”,開膛破肚,把他的腸子、肚子、心肝肺全挖出來,這回該賣心肝肺了。哎,“百姓群起搶之”,一人搶一塊,這個腸子、肚子你不能分成小刀刺啊,剛一扔出來就被人搶了,“得其一截者,和燒酒生囓”,我得著一塊,全國頭號漢奸的腸子,趕忙拿燒酒,這邊一口酒,那邊一嘴腸子,那個腸子是活的,剛弄出來的,還帶著血,吃著,好傢伙,滿臉都是血,所以最後說,最後是“血流齒頰間”,滿臉都是血,都是袁崇煥身上的血。 “又唾地唾罵不止”,一邊吃一邊罵啊,這個漢奸,我就得生吃了你。 “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腸子、肚子、心肝肺全沒了就剩下骨頭了,結果拾得其骨者,用刀斧給他剁碎了,熬粥吃。最後“只剩一首,傳視九邊”,只剩下一個頭顱,然後傳令長城沿線的九個關口。這就是告訴你,這就是做頭號漢奸的下場。 袁崇煥冤枉啊,那是鼎鼎有名的大英雄,為保衛明朝最大的英雄,卻被明朝皇帝如此殺掉,慘啊!袁崇煥地下有知,您說,他該把這筆賬記在誰的身上?範文程?崇禎皇帝?還是自己?對於明朝人而言,範文程那可是鼎鼎有名的大奸臣,太可恨了。人家兩代帝王,幾十萬將士無可奈何的一個人,就被你三言兩語落得個如此下場?您太可恨了。站在明朝的角度想,我們怎麼能不恨範文程? 可是話說回來,我們怎麼能恨範文程?你堂堂的一代帝王,你連一個小小的反間計你都識不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你懂不懂?忠心保衛你的人,落得如此下場?誰能夠再保衛你啊?這就是一個堂堂皇帝的作為? 您說,袁崇煥地下有知,該是怎麼個思考? 如此的範文程,如此的崇禎皇帝,你讓夾在清朝的範文程和明朝的崇禎皇帝之間的千軍萬馬將來做何打算? 說得遠一點,十幾年以後的1644年,當時清軍正在關外,李自成的大軍團團包圍了北京。就在此時,袁崇煥手下的第一大將吳三桂接到了崇禎皇帝的緊急報告,你迅速給我來京師勤王。此時,您要是吳三桂,您要是袁崇煥的手下第一大將,您會做何打算?我在這裡絲毫沒有為吳三桂辯護的意思,您會做何打算?當時吳三桂接到命令以後,下令起兵,慢慢啟程。他沒有走到北京城,崇禎皇帝就上吊自殺了。大明朝就這樣滅亡了,怨誰啊?怨範文程?怨愛新覺羅·皇太極?怨愛新覺羅·多爾袞?怨李自成?不怨別人,要怨只能怨你自己:這個王朝不滅亡,還等待何時? 真是范文程略施小計,大明朝“自毀長城”! 袁崇煥殉難後,袁崇煥的部下佘義士冒死偷出其頭顱,掩埋在自家後院,自此佘家世代為袁崇煥守墓三百七十餘年,至今已經傳到了佘義士的第17代後人佘幼芝。 此後的範文程憑藉自己的才幹,一次次出色地完成了各種對於明朝大將的招降任務。這中間,原明朝大將孔有德和耿仲明等後來為清朝打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 愛新覺羅·皇太極稱帝后,在愛新覺羅·多爾袞的建議下,愛新覺羅·皇太極任命範文程為內秘書院大學士,職掌機密要事。皇帝敕書的草擬,各衙門奏疏的收錄,與他國來往書信的撰寫,等等,都出自範文程之手。範文程實際上充當著愛新覺羅·皇太極的秘書長的角色! 愛新覺羅·皇太極對范文程的重視,幾乎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每次召見,商議政事的時間都特別長,而且常是前次被召才歸,未及吃飯休息,復又被召入宮。凡遇軍國大事,愛新覺羅·皇太極總要問範文程是否知道。有時覺得其中有什麼不妥當的地方,便說為何不和範文程商議。若回答說範文程的意見也是如此,愛新覺羅·皇太極便批准同意。各種外交文書,均由范文程批复或草擬,起初愛新覺羅·皇太極還要親自過目審查,每一次都感到十分穩當,後來通常的文書便看也不看了。 可以說,範文程是清朝初年滿洲人的政權中最為著名的漢族大臣! 我們還是回過頭來繼續說愛新覺羅·多爾袞。在愛新覺羅·皇太極成為清朝皇帝以後的多爾袞,有了範文程的支持,應該說已經基本上做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他已經成為愛新覺羅·皇太極須臾離不開的重要人物了。 就在這個最關鍵的時刻,公曆1643年9月21日夜,51歲的愛新覺羅·皇太極帶著“儲嗣未定”的遺憾猝死。 愛新覺羅·多爾袞終於捲土重來了!他又一次參加了爭奪大清朝最高統治權的鬥爭! 經歷過一次失敗的愛新覺羅·多爾袞,得到了範文程等眾多漢人謀士支持的愛新覺羅·多爾袞,不但奪取清朝皇帝之位簡直是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而且消滅大明王朝、一統中國也將易如反掌!一旦將來清朝皇帝愛新覺羅·皇太極去世,這天下早晚會是多爾袞的!這對於已經給愛新覺羅·皇太極生了兒子的莊妃來說,就形成十分重大的威脅!莊妃如何才能夠保住自己兒子的大清王朝的皇帝之位呢?對於愛新覺羅·多爾袞來說,在江山與美人之間,他會如何選擇呢?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