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歷史小說 多爾袞·一指通天

第16章 第三章在風雲突變中站穩腳跟

多爾袞·一指通天 纪连海 12821 2018-03-13
前面我們講到,就在愛新覺羅·多爾袞已經坐到了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位置的時候,愛新覺羅·皇太極不幸於1643年9月21日病逝。 說起來,愛新覺羅·皇太極死得也是太突然了,白天還在辦公,晚上突然就死了!到底是什麼原因引發了愛新覺羅·皇太極的突然去世呢?據我分析,主要是富貴病。也就是說,由於愛新覺羅·皇太極吃得太好而造成了身寬體胖,從而最終導致了愛新覺羅·皇太極中風而死。 一般而言,中風都是因為血太稠了,也就是我們講的吃得太好了。也難怪,中國的東北地區淨出產什麼人參、鹿茸等全世界最高級的補品,而且當時的滿洲人特別愛吃各種肉食,這就造成了滿洲人的食物結構單一。作為皇上的愛新覺羅·皇太極的好吃的就更多了,這就沒有辦法導致他不胖。你想讓愛新覺羅·皇太極不胖那是太困難了,你想讓愛新覺羅·皇太極不中風就更是難上加難了。

當然,這中國歷史上,得富貴病而導致死亡的,愛新覺羅·皇太極是大清王朝的第一個,但不是最後一個。愛新覺羅·皇太極之後的典型,就是愛新覺羅·皇太極的重孫子雍正皇帝——那純粹是好吃的吃多了撐死的。不然的話,雍正皇帝怎麼能夠只坐了十幾年的江山就死了呢?這也太短了吧? 愛新覺羅·皇太極絲毫沒有想到自己會在五十來歲從政正當年的時候會突然死了。也正是因為愛新覺羅·皇太極死得太過於突然,就造成了他在根本就沒有來得及留下遺言——關於他死了之後誰來當皇帝的遺言——的情況下就突然死了。 不但愛新覺羅·皇太極本人沒有想到他死了之後誰來當皇帝,所有的大臣也沒有想到他死了之後誰來當皇帝。那麼,在這個時候,在愛新覺羅·皇太極沒有任何交代的情況下,我們依據什麼來選擇繼任皇帝到底是誰呢?我們只能依據愛新覺羅·皇太極的父親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時期的做法,來操作下一任皇帝的產生辦法。

中國的歷代帝王它的產生辦法無非就是以下兩種:一種是父死子繼,老子死了,兒子接班;另外一種呢,就是兄終弟及,哥哥死了,兄弟接班。 建立在以上這兩種考慮之上,我們說當時的愛新覺羅·皇太極死了以後,最有可能爭奪皇位的,主要有4個人選——當然,這4個人選裡面有3個都是愛新覺羅·皇太極的兒子。故而,我們先來介紹一下愛新覺羅·皇太極的兒子們。 愛新覺羅·皇太極生前一共有11個兒子,這11個兒子當中有3個死於愛新覺羅·皇太極之前——也就是夭折了。留下來的有8個,在這8個兒子當中,到愛新覺羅·皇太極去世那天為止,繼妃烏拉那拉氏所生的愛新覺羅·豪格35歲,庶妃顏扎氏所生的輔國公愛新覺羅·葉布舒16歲,側妃葉赫那拉氏所生的承澤郡王愛新覺羅·碩塞16歲,庶妃納喇氏所生的鎮國公愛新覺羅·高塞6歲,庶妃伊爾根覺羅氏所生的輔國公愛新覺羅·常舒也是6歲,永福宮莊妃博爾濟吉特氏所生的愛新覺羅·福臨5歲,庶妃克伊克勒氏所生的輔國公愛新覺羅·韜塞4歲,懿靖大貴妃博爾濟吉特氏所生的襄親王愛新覺羅·博穆博果爾2歲。

在上述8人當中,我們可以看到,有3個人可圈可點:一個就是肅親王愛新覺羅·豪格,他雖然說是側妃生的,但他是愛新覺羅·皇太極的長子,年齡最大,35歲;第二個就是愛新覺羅·福臨,雖然說此時的愛新覺羅·福臨才5歲,但是他的媽媽莊妃博爾濟吉特氏是最受愛新覺羅·皇太極寵愛的;還有一位就是2歲的愛新覺羅·博穆博果爾,他的媽媽懿靖大貴妃博爾濟吉特氏是愛新覺羅·皇太極所有的妃子中地位最高的,要比莊妃高兩個級別。因此我們說,從理論上講,當時有權力、有資格能繼承皇位的,愛新覺羅·皇太極的兒子們主要就是上述三人。 除了這三人之外,按照兄終弟及的原則——兄終弟及也是皇帝繼位的一種方式——愛新覺羅·多爾袞也是最有資格的。

當時的人們,都看好誰呢?大家的想法不一樣,有的人看好愛新覺羅·皇太極的長子愛新覺羅·豪格。有的人看好愛新覺羅·皇太極的同父異母兄弟愛新覺羅·多爾袞。誰都沒有想過愛新覺羅·福臨是最佳人選。愛新覺羅·博穆博果爾就更別提了,他的媽媽曾經嫁過兩任丈夫,愛新覺羅·皇太極畢竟是她的第二任丈夫,生下來的孩子繼位的可能性不大。故而,下面的我們就該開始分析愛新覺羅·豪格和愛新覺羅·多爾袞這兩個人各自的優勢和劣勢了。 肅親王愛新覺羅·豪格的有利條件主要是: 第一,正值英年。愛新覺羅·皇太極生前共有11個兒子,肅親王愛新覺羅·豪格是愛新覺羅·皇太極的長子,出生於1609年,比愛新覺羅·多爾袞還要大3歲,現年35歲,正值壯年。

第二,人才出眾。史稱肅親王愛新覺羅·豪格“容貌不凡,有弓馬才”,“英毅,多智略”。 第三,功勳卓著。肅親王愛新覺羅·豪格久經戰陣,屢獲軍功。早在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時期,愛新覺羅·豪格就兩次參加征服蒙古的戰役,因功被授予貝勒。其父愛新覺羅·皇太極繼位為大汗後,肅親王愛新覺羅·豪格先後主持或參加了九次攻明之役,其所率領的軍隊曾經先後襲擾過山西、山東等地。除了這九次攻明之役外,肅親王愛新覺羅·豪格還參加了三次征服蒙古各部的戰役和一次征服朝鮮的戰役。其中,他還參加了讓愛新覺羅·多爾袞揚名立萬的那次收服察哈爾林丹汗的遺孀蘇泰太后和林丹汗的兒子額哲的戰役。在那次戰役中,愛新覺羅·多爾袞還得到了那枚傳國玉璽。 1636年,愛新覺羅·皇太極稱帝后,愛新覺羅·豪格被晉封為肅親王,掌管戶部事務,與幾位叔輩平起平坐。

第四,三旗效忠。愛新覺羅·皇太極生前親掌的正黃、鑲黃和正藍三旗大臣擁護肅親王愛新覺羅·豪格繼位,尤其是兩黃旗的大臣更是誓死效忠。 正藍旗原來屬於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的五兒子愛新覺羅·莽古爾泰,共有21個牛錄。愛新覺羅·莽古爾泰出生於1586年,比愛新覺羅·皇太極還要大6歲。但此人人品不好,曾經親自殺掉了自己的母親。後來在1632年愛新覺羅·皇太極設計殺掉了愛新覺羅·莽古爾泰。他所掌管的正藍旗也由愛新覺羅·皇太極直接接管。 愛新覺羅·皇太極在世時,為加強中央集權,大大削弱了各旗的勢力,但同時又保持著一定實力,又把正藍旗奪到自己手中,合三旗的實力遠遠強於其他旗。因此,這三旗的代表人物必然要擁戴肅親王愛新覺羅·豪格繼位。

現在肅親王愛新覺羅·豪格應該承襲了愛新覺羅·皇太極親自掌管的三個旗:兩個黃旗和一個正藍旗共計61個牛錄——我們現在仍然按照原來的滿洲八旗計算,愛新覺羅·皇太極時期新成立的蒙古八旗、漢軍八旗、打勝八旗還沒有什麼發言權! 從利害關係而論,兩黃旗大臣都希望由皇子繼位,以繼續保持兩旗的優越地位。 現在,我們該來了解一下睿親王愛新覺羅·多爾袞的優勢了。 睿親王愛新覺羅·多爾袞現在掌管著鑲白旗。鑲白旗原有30個牛錄。他在17年前與愛新覺羅·皇太極爭奪汗位失敗。現在,他可不想讓17年前的悲劇再度重演。 現在,睿親王愛新覺羅·多爾袞的有利條件主要是: 第一,正值英年。睿親王愛新覺羅·多爾袞是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的第14個兒子,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的弟弟,時年32歲。

第二,受父鍾愛。歷史記載,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曾留下遺言:九王子(愛新覺羅·多爾袞)當立而年幼,由愛新覺羅·代善攝位。而愛新覺羅·代善鑑於當時情勢,轉而擁立愛新覺羅·皇太極。 第三,兄弟齊心。睿親王愛新覺羅·多爾袞兄弟和他們所領導的兩個白旗。其中,愛新覺羅·多爾袞的哥哥英郡王愛新覺羅·阿濟格,鑲白旗的30個牛錄中有他的一半;愛新覺羅·多爾袞的弟弟愛新覺羅·豫郡王多鐸,掌管著正白旗35個牛錄,他所掌管的正白旗是八旗中最大的一旗。因此,在有權力參與討論未來皇位繼承人的7個親王、郡王中,睿親王愛新覺羅·多爾袞兄弟已經佔了3個席位——至少65個牛錄的支持。就這一點來說,是肅親王愛新覺羅·豪格遠遠不能比擬的。

第四,功勳卓著。睿親王愛新覺羅·多爾袞多次統軍出征,“倡謀出奇,攻城必克,野戰必勝”,英勇善戰,屢立大功,功勳卓著。關於這些,我們前面的內容裡面曾經多次涉及,這裡從略! 第五,經驗豐富。睿親王愛新覺羅·多爾袞有過17年前爭奪汗位失敗的教訓。 17年前的教訓應該已經成為了經驗! 17年來,睿親王愛新覺羅·多爾袞已經增長了不少的才幹,智慧過人。對於睿親王愛新覺羅·多爾袞來講,用“睿”這個漢字裡面代表聰明的意思的詞彙來形容他,那是再合適不過了! 現在,對於交戰雙方我們已經有了簡單的了解。我們知道,按照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的遺詔規定,皇位的繼承要由滿洲貴族來討論。那麼,具備什麼條件的人才算得上是滿洲貴族呢?也就是說,什麼人才能夠有資格討論皇位的繼承人問題呢?

這裡的滿洲貴族,實際上指的是在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時期被封為貝勒的人。到了愛新覺羅·皇太極統治時期,貝勒一詞被固定用於支持滿洲的蒙古族上層統治者。因此,這裡的滿洲貴族,實際上指的是在愛新覺羅·皇太極統治時期被封為親王和郡王的人。 在愛新覺羅·皇太極統治時期被封為親王和郡王的人,此時主要有7個人。 4個親王:禮親王愛新覺羅·代善,鄭親王愛新覺羅·濟爾哈朗,睿親王愛新覺羅·多爾袞,肅親王愛新覺羅·豪格;三位郡王,英郡王愛新覺羅·阿濟格、豫郡王愛新覺羅·多鐸和穎郡王愛新覺羅·阿達禮。 在這7個人中,已經有愛新覺羅·多爾袞三兄弟及其領導的兩個白旗65個牛錄表示公開支持愛新覺羅·多爾袞了;愛新覺羅·豪格也表示一定要參加皇位的爭奪,而且愛新覺羅·豪格一方也已經得到了兩個黃旗和一個藍旗共3個旗61個牛錄的支持。此時的雙方應該說是勢均力敵! 因此,最終命運的決定權又落到了另外3個人的手中了。現在我們知道,我們該來分析一下另外三個人的想法了——因為他們的決定現在是最為關鍵的了! 這3個人,有兩個親王:禮親王愛新覺羅·代善、鄭親王愛新覺羅·濟爾哈朗;一個郡王:穎郡王愛新覺羅·阿達禮。 3個人,三種想法。 我們就從最年輕、最氣盛、最能夠善於表達自己的感覺的穎郡王愛新覺羅·阿達禮開始說起。那穎郡王愛新覺羅·阿達禮是禮親王愛新覺羅·代善的孫子,穎郡王愛新覺羅·阿達禮的父親是禮親王愛新覺羅·代善的三兒子愛新覺羅·薩哈璘。 提起愛新覺羅·薩哈璘,我們都並不陌生,我們知道這個人是愛新覺羅·皇太極能夠擔任大汗的一個大功臣。在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死後,如果沒有愛新覺羅·薩哈璘和愛新覺羅·薩哈璘的哥哥愛新覺羅·岳託全力以赴的支持,愛新覺羅·皇太極根本就當不上那個大汗。也就是說,愛新覺羅·皇太極擔任了大汗,全有賴於愛新覺羅·薩哈璘所賜,愛新覺羅·皇太極非常清楚這一點。 那個時候的愛新覺羅·皇太極,可不是一個過河拆橋的人。所以,愛新覺羅·皇太極對於愛新覺羅·薩哈璘那可是非常好,兩個人的關係非常好,互相非常信任。但是,不幸得很,愛新覺羅·薩哈璘在愛新覺羅·皇太極繼位為大汗後不久就死了。 愛新覺羅·薩哈璘死了以後,不知道什麼原因,我想,更多的可能是恨鐵不成鋼的原因,愛新覺羅·皇太極一直看不上愛新覺羅·薩哈璘的這個兒子愛新覺羅·阿達禮!他就覺得你愛新覺羅·阿達禮不行,你比你爸爸愛新覺羅·薩哈璘差遠了。 很有可能是覺得太親的緣故,所以愛新覺羅·皇太極就經常教訓愛新覺羅·阿達禮。結果呢,在愛新覺羅·阿達禮的內心世界,就產生了一種濃厚的逆反心理:你愛新覺羅·皇太極越教訓我,我愛新覺羅·阿達禮越不聽你的話,我越恨你愛新覺羅·皇太極。最後就造成下面的這種結果:兩個人就是仇人見面分外眼紅。 穎郡王愛新覺羅·阿達禮曾經多次在各種不同的場合宣稱,一旦將來你死了,我一定擁護愛新覺羅·多爾袞當皇帝。愛新覺羅·阿達禮他從來不隱諱自己的觀點,我擁護愛新覺羅·多爾袞。 睿親王愛新覺羅·多爾袞與穎郡王愛新覺羅·阿達禮,這兩個人走到一起了。 現在我們可以看到,睿親王愛新覺羅·多爾袞這邊是4個人兩個旗了。現在,我們的問題在於:睿親王愛新覺羅·多爾袞的優勢佔盡了嗎? 答案是非常顯然的:睿親王愛新覺羅·多爾袞的優勢還沒有佔盡。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此時的我們,還需要認真地思考一下另外兩個人——鄭親王愛新覺羅·濟爾哈朗和禮親王愛新覺羅·代善的想法。 對於鄭親王愛新覺羅·濟爾哈朗這個人,我們似乎很陌生。鄭親王愛新覺羅·濟爾哈朗這個人,是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的弟弟愛新覺羅·舒爾哈齊的第六個兒子。我說到這兒,有人想起來了,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的弟弟愛新覺羅·舒爾哈齊的長子不是叫愛新覺羅·阿敏嗎?對啊,愛新覺羅·阿敏是滿洲八旗中第二大那個旗,鑲藍旗的頭兒,他手下應該有33的牛錄。後來呢?愛新覺羅·皇太極為了加強自己的權力,所以呢,在1629年就下令說這個愛新覺羅·阿敏你有16大罪狀——我就不明白了,他們這些人一說誰誰有多少罪狀的時候能羅列出來好多好多,也不知怎麼那麼多罪狀——你得下台,我得給你關進監獄去。結果這個愛新覺羅·阿敏就被軟禁起來了,也沒死,就被關進一個屋子裡頭,有吃有喝,最後在11年之後的1640年才死掉。此後的愛新覺羅·皇太極,又想千方、設百計地把愛新覺羅·莽古爾泰領導的正藍旗也奪到自己手裡了。 此時的愛新覺羅·皇太極手裡已經掌控了4個旗的兵力了。但是愛新覺羅·皇太極知道,滿清一共8個旗,自己直接掌控4個旗,也太不合適了,這肯定會引起滿清八旗內部的分裂。所以,當正藍旗被愛新覺羅·皇太極奪到自己手里以後,他自己就直接擔任了正藍旗的頭兒。而鑲藍旗交給誰來控制呢?愛新覺羅·皇太極就想起了愛新覺羅·濟爾哈朗。 愛新覺羅·皇太極為什麼會想起愛新覺羅·濟爾哈朗來了呢? 愛新覺羅·濟爾哈朗這個人,表面上說他是愛新覺羅·舒爾哈齊的兒子,但自從愛新覺羅·舒爾哈齊死了以後,他一直就被寄託在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家。他比愛新覺羅·皇太極小7歲,所以他是跟愛新覺羅·皇太極一塊兒長大的玩伴。所以,愛新覺羅·皇太極把愛新覺羅·阿敏除去以後,馬上就把愛新覺羅·阿敏的33個牛錄的鑲藍旗轉送給了愛新覺羅·濟爾哈朗。 愛新覺羅·濟爾哈朗也沒什麼功,轉眼之間就當上了鄭親王,還領導33個牛錄,一個旗。我昨天是什麼都不是,我今天就是四大親王中的一個,一個滿清八旗中人數第二多的旗就歸我了?這誰給的?愛新覺羅·皇太極給的啊! 你不能知恩不報不是?鄭親王愛新覺羅·濟爾哈朗也是基於這種想法,他就認為,將來的皇位繼承人誰都可以,但我就一個條件:得是愛新覺羅·皇太極的兒子。他非常清楚:“將來誰都有可能當皇上,就是我鄭親王愛新覺羅·濟爾哈朗不可能當皇上!誰對我都不信任,我就只能做到,在你們這個搖搖欲墜不平等的天平上,在最需要我的時候,我擱哪邊,哪邊就沉!我就起這個作用,權衡利弊!在關鍵的時刻,才能顯出我的本事來。平常我也不發言。” 我們現在可以看到,鄭親王愛新覺羅·濟爾哈朗他可不正,他是老謀深算,老奸巨猾,他的主意到現在我們沒有判定清楚。現在,我們來看看禮親王愛新覺羅·代善的想法。 我們講過多次禮親王愛新覺羅·代善這個人,他是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的二兒子——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的長子早就被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給殺掉了。所以,實際上禮親王愛新覺羅·代善也是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的長子,大阿哥。 17年前,愛新覺羅·代善就曾經參與過汗位爭奪戰。甚至更早一點,他還曾經擔任過未來的汗位繼承人。但是,由於他自己不注意小節,最後讓人家抓住了把柄,被人家陷害,自己一家甚麼也沒撈著。而且,在愛新覺羅·皇太極繼位以後,自己這一家老的老,小的小,現在已經不成樣子了:自己已經六十多歲,自己最欣賞的兩個兒子,長子愛新覺羅·岳託死了,三子愛新覺羅·薩哈璘死了,二子愛新覺羅·碩託自己不喜歡,四子愛新覺羅·滿達海還小呢,哎呀,這代人是沒戲了。第三代人愛新覺羅·阿達禮和旗主愛新覺羅·羅洛渾雖然不甘為人後,但是總是讓愛新覺羅·皇太極瞧不起,愛新覺羅·皇太極總是藉故找茬教育他們,也不知道他的教育是出自發自內心的支持,還是他想殺殺我們兩個紅旗的銳氣。 現在,對於兩個紅旗的首領禮親王愛新覺羅·代善來說,他自己的心已經老了。人六十多歲老不老咱不敢說,但禮親王愛新覺羅·代善的心已經老了,他什麼想法都沒有,他並不想在未來的皇位爭奪戰中施展施展自己的才華,他能做到的就是在關鍵時刻派上用場——以他的資力,以他們兩個紅旗的實力,他們支持誰,誰就會取得勝利。 現在,我們可以看出,睿親王愛新覺羅·多爾袞在未來的皇位爭奪戰中,似乎已經是佔盡了優勢:7個有投票權的人中,他已經得到了4個人的支持;在8個旗中,他已經得到了兩個多旗的支持——這兩個旗是兩個白旗,這個多指的是兩個黃旗和藍旗中的一些人。這是為什麼呢?長期的征戰中,睿親王愛新覺羅·多爾袞和別人形成了深厚的友誼。我們說,還有兩個人態度不明朗。這兩個人,一個鄭親王愛新覺羅·濟爾哈朗,一個禮親王愛新覺羅·代善。我們可以看出,愛新覺羅·多爾袞似乎應該是具有優勢的,但為什麼最終的結果,愛新覺羅·多爾袞沒有取勝呢?是不是莊妃在這裡面做了什麼文章呢? 愛新覺羅·皇太極去世的時候,愛新覺羅·福臨五歲,此時的莊妃做夢就想:哎呀,母以子貴,我什麼時候讓我的兒子繼承皇位呢?說起來容易,事實上哪兒那麼容易啊?愛新覺羅·皇太極8個兒子,有5個都比愛新覺羅·福臨大。 這5個人是愛新覺羅·豪格35歲,愛新覺羅·葉布舒與愛新覺羅·和塞16歲,愛新覺羅·高塞和愛新覺羅·常舒6歲,莊妃的兒子愛新覺羅·福臨在8個兒子當中排第六,這是從年齡上來說。若從地位上來說,比愛新覺羅·福臨小兩歲的愛新覺羅·博穆博果爾的媽媽比莊妃要高三個等級。哪兒就輪到莊妃的兒子當皇上了?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說,說實話,莊妃也就是想想,也就是做夢的時候想想:哎呀,這個皇上要是我兒子多好啊?她知道,她當時的想法,純粹就是一個夢想而已!愛新覺羅·豪格與愛新覺羅·多爾袞,哪個都不是好惹的。誰會心甘情願把權力交給她啊?所以,她的想法此時我們說不足為奇。 但是,講到這兒,我們就要清楚一個問題,大清王朝的皇位爭奪戰,雖然說很激烈,但是並不悲慘。很激烈但不悲慘,這是為什麼呢? 主要原因應該說有三個方面。 第一方面,我們要清楚,清朝是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這一點,在大清朝所有的人中都清楚。而這個少數民族滿洲人,它的前身女真人曾經建立過一個少數民族政權——金,結果那個政權在中原沒有佔據多久以後就被後起之秀的蒙古政權消滅。而後金政權及由後金政權易名而來的大清王朝則是滿洲人及其前身女真人建立的第二個少數民族政權。這個政權,它正在夢寐以求統一中國——而這,才是擺在愛新覺羅·多爾袞和愛新覺羅·豪格兩個人面前一個最重要的任務——愛新覺羅·多爾袞對這點非常清楚,愛新覺羅·豪格對這點也非常清楚。 第二方面,我們還要清楚的是,到1643年,大明王朝已經危在旦夕: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張獻忠的大西政權,已經對大明王朝形成了絕對的威脅。其中,李自成的大順政權與崇禎皇帝的大明王朝雙方的決戰即將開始。在這個時候,大清王朝正到了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最佳時期。也就是說,什麼時候愛新覺羅·豪格和愛新覺羅·多爾袞都可以決裂,但是唯有1643年大順政權與大明王朝雙方決戰在即的這個關鍵時刻,愛新覺羅·豪格和愛新覺羅·多爾袞兩個人誰也不能決裂。因為,此時的他們都知道,勝利就在前面。所以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就知道,愛新覺羅·豪格和愛新覺羅·多爾袞兩個人之間的這場爭奪,必將是非常激烈但並不悲慘的,因為他們絕對不會出現你死我活的鬥爭,他們絕對不會犯一個只有在王朝末期才能出現的事情,才能出現的錯誤。大清,這個王朝剛剛建立,他們不可能像大明王朝後期那樣,出現那種腐敗現象。 無論是滿洲上層的貴族,還是普普通通的八旗官兵,他們都不希望愛新覺羅·豪格和愛新覺羅·多爾袞兩個人之間的這場爭奪,帶有濃重的血腥味道;他們並不希望在激烈的爭奪後出現你死我活或者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局面。這裡的漁翁有兩個:一是明王朝——大清朝的死對頭;二是李自成。 因此,建立在這兩點的基礎之上,我們還要明確交戰雙方各自的劣勢。 主動出擊者愛新覺羅·豪格的劣勢至少有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真正支持者少。愛新覺羅·豪格在有決定權的7個滿洲貴族中間得到的支持少,除了他自己之外再沒有人明確表示支持他。 第二,黃旗目的不純。兩個黃旗之所以明確表示支持愛新覺羅·豪格的目的不純,從利害關係而論,兩黃旗大臣都希望由皇子愛新覺羅·豪格繼位的目的,實際上是繼續保持兩黃旗在八旗中的優越地位——注意,僅此而已。如果有人能夠有辦法確保兩個黃旗的優勢地位的話,實際上放棄支持愛新覺羅·豪格也不失為明智的選擇。果真如此的話,那麼兩個黃旗的真正想法實際上是與鄭親王愛新覺羅·濟爾哈朗的想法不謀而合的。 第三,自己缺乏經驗。愛新覺羅·豪格從來沒有過爭奪最高領導權的經驗——在這方面,他明顯弱於比他小3歲的愛新覺羅·多爾袞。愛新覺羅·多爾袞有過17年前爭奪汗位失敗的教訓,17年來他成熟了不少——這17年來,愛新覺羅·多爾袞淨長心眼了!愛新覺羅·豪格與他相比,是明顯落後的。愛新覺羅·豪格雖然比愛新覺羅·多爾袞大,但是他只是愛新覺羅·皇太極的長子,涉世經驗不多。 第四,缺乏軍隊支持。愛新覺羅·豪格在軍隊中的支持者不如愛新覺羅·多爾袞多。 17年來,愛新覺羅·多爾袞參與了大量的戰役的指揮工作,得到了八旗子弟很多人的佩服;而愛新覺羅·豪格在這方面,劣勢明顯。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愛新覺羅·豪格在皇位爭奪戰中,不但不會一帆風順,而且還隨時有失敗的危險。 9月26日(這一天是陰曆八月十四日,中秋節的前一天)黎明,兩個黃旗率先動手——因為他們知道“笨鳥先飛”的道理,所以他們採取了“先下手的為強,後下手的遭殃”的“主動出擊,先聲奪人”的戰略戰術。 愛新覺羅·豪格不會成功,這是歷史已經證明了的。問題在於,愛新覺羅·豪格是怎麼失敗的呢?會不會出現下面這種可能:沒有兒子的愛新覺羅·多爾袞與已經給皇太極生了兒子的莊妃聯合起來,打敗了愛新覺羅·豪格呢? 可是,愛新覺羅·多爾袞也沒有成功,這是為什麼呢?也就是說,為什麼會出現兩敗俱傷的情況呢?是不是愛新覺羅·多爾袞為了莊妃這個美人,就主動放棄了江山呢? 話說愛新覺羅·皇太極死後不久,索尼、鰲拜、圖賴、圖爾格、拜音圖、何洛會、譚泰、冷僧機這8個兩黃旗中的傑出人物,一起帶領著好幾十個兩黃旗各個牛錄的首領,直奔肅親王愛新覺羅·豪格家,企圖策劃肅親王愛新覺羅·豪格為帝。 其中,索尼、圖賴和鰲拜是這8個人中的核心人物。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索尼。 索尼出生於1600年,一生經歷了太祖、太宗、世祖三朝,是大清王朝的開國勳臣。索尼在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統治時期,一直擔任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手下的一等侍衛,戰功卓著。愛新覺羅·皇太極繼承汗位以後的1631年,索尼升任吏部啟心郎。 先簡單介紹一下啟心郎這個官職。愛新覺羅·皇太極繼承汗位以後,仿照明製設立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每部由貝勒1人總理部務,下設滿承政2人,蒙、漢承政各1人,參政8人,啟心郎1人。這個官職三品的啟心郎的職責是:見管部事貝勒所行不善,應啟迪其心忠勤國事,因而對管部事的貝勒有所約束。也就是說,啟心郎這個官職是約束各部的最高長官的。 愛新覺羅·皇太極去世之前,索尼因功被晉升為三等甲喇章京,成為維護八旗內部穩定局面的一個重要人物。根據《清世祖實錄》記載,這個時候的赫舍裡·索尼足智多謀,“商議大事,無出索尼者。” 接下來我們再來了解一下圖賴和鰲拜。 根據《清太祖實錄》記載,1588年(也就是明神宗萬曆十六年)載“有蘇完部長索爾果率本部軍民來歸……又棟鄂部長克轍孫何和里亦率本部軍民來歸……又雅爾古部長扈拉胡殺兄弟族眾率軍民來歸……太祖遂招徠環滿洲而居者”。 這個建州女真蘇完部的首領索爾果是誰呢?他呀,是圖賴和鰲拜的爺爺,他在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起兵的第六年,也就是1588年率全部五百餘戶部眾歸順了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1563年出生的費英東從小習武,驍勇而精於騎射,12歲就能拉開十餘石的強弓。 1588年春,索爾果帶領蘇完部五百餘戶歸順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愛新覺羅·努爾哈赤見少年的費英東英氣逼人,十分喜愛;八旗建制以後,費英東隸屬滿洲鑲黃旗。 費英東的初次征戰是討伐瓦爾喀部,這一戰中他身先士卒,取噶佳路(路為明代女真各部的一個單位),殺死瓦爾喀噶佳路長阿球。 1598年春,費英東同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的長子愛新覺羅·褚英率軍一千再徵瓦爾喀,攻克安楚拉庫路,圍困瓦爾喀部村屯二十餘個。不久,瓦爾喀部首領額果裡率領部眾投降。 1607年春,海西女真中強大的烏拉部侵擾斐優城,城主兌沁抵擋不住,向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求援,請求將其領地內的軍民遷入建州領地,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命其弟貝勒愛新覺羅·舒爾哈齊與費英東、扈爾漢帶兵保護。扈爾漢率領斐優城300戶先行,遭遇烏拉部的追擊,正在相持不下的時候,費英東率領建州兵趕到,殺退了烏拉部。 1607年夏,愛新覺羅·努爾哈赤討伐東海女真的渥集部,費英東率本部人馬連續攻占了渥集部的多個地方,並俘虜兩千多人,立下頭等戰功。 1611年夏,費英東又與阿巴泰等人攻占渥集部的多個地方,並迫使渥集部投降,建州女真的力量更加壯大。 兩年後的1613年春,愛新覺羅·努爾哈赤集中力量討伐強敵——東海女真的烏拉部,建州諸貝勒大臣拼死力戰,費英東首先攻占了烏拉部的城門,建州大軍趁勢入城,烏拉部投降。隨著烏拉部的投降,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基本上統一了女真各部。 1616年,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建立了後金政權,任命費英東、額亦都、扈爾漢、何和禮、安費揚古為五大臣,並將自己的孫女(愛新覺羅·努爾哈赤長子愛新覺羅·禇英之女)下嫁費英東為妻。 1619年的薩爾滸之戰中,費英東率鑲黃旗本部兵馬擊潰開源總兵馬林的軍隊。攻打撫順的時候,明守軍火砲競發,結果費英東的戰馬受到驚嚇,落荒而走,兵士們見主將不在,便紛紛退卻。突然,費英東猶如旋風般地勒馬而回,一邊急馳,一邊大呼:“我建州無敗退之將,只有戰死之將!”指揮軍兵齊頭並進繼續攻城,最後終於破城。觀敵瞭陣的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目睹這一切,脫口讚歎:“此真萬人敵也!” 更值得一提的是滅葉赫一仗,當時費英東在葉赫城下一馬當先地率軍攻城,但遇到葉赫部的頑強抵抗,飛石投火,使得其城久攻不下!愛新覺羅·努爾哈赤見傷亡太大,便命人傳令費英東撤退,費英東急了,說:“我們的人已經攻到城下了!這個時候怎能退兵?繼續攻城!”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在後面不見退軍,便又派人傳令,費英東又說:“我們的人已經爬上城牆了!繼續攻城!有罪我一人擔著!”還沒等愛新覺羅·努爾哈赤下達第三次撤退命令的時候,費英東已經佔領了葉赫城——費英東和皇太極一起捉獲了葉赫部的首領!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再度感嘆地說:“費英東真乃萬人敵也!”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命費英東佐理政事,授官扎爾固齊(聽訟治民之官),是開國五大臣之一。 1620年春,費英東結束了他戎馬征戰的一生,享年57歲。愛新覺羅·努爾哈赤親自守靈,痛哭不止,直至深夜。以後,只要有機會路過費英東的墓前,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均要親自奠酒,老淚縱橫。 1629年,愛新覺羅·皇太極建太祖陵畢,特遷費英東靈柩前來陪伴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皇太極還追封費英東為直義公,配享太廟;順治皇帝又追封他世爵位三等公;康熙皇帝親自為他撰寫碑文,立碑紀勳;雍正皇帝追加封號信勇公;乾隆皇帝晉費英東世爵一等公,子孫世襲罔替。 1601年出生的圖賴是費英東的第七個兒子。滿洲正黃旗(圖賴初屬鑲黃旗,後來與他哥哥納蓋、弟弟蘇完顏改屬正黃旗),清初著名戰將。 1627年,圖賴開始參與後金與明朝爭奪東北的戰役。 1630年,圖賴晉升為世職游擊。 1631年,圖賴隨皇太極包圍大凌河城,圖賴奉命與南禇、哈薩克哈埋伏於兩旗防地間,保衛出外砍柴的人,等明軍出來襲擊砍柴人時趁機攻入城。當明軍剛出城時,圖賴求戰心切,就領兵出擊,其他伏兵也只能出擊,愛新覺羅·多爾袞也督兵猛攻。但兵多地窄,只能下馬步戰,而城中守軍放炮石阻擋清兵。結果清軍大敗,多名副將戰死,圖賴也受傷敗退。愛新覺羅·皇太極為此大怒,不准眾臣去探視圖賴。揚古利、鞏阿岱前去慰問圖賴,遭愛新覺羅·皇太極嚴厲斥責。之後明軍張春率兵4萬救援,圖賴率右翼軍衝入敵陣,大敗明軍,張春被俘,也算是立功贖罪吧。 1633年,圖賴隨軍攻打明朝,“徇大同,攻朔州,拔靈邱”,因功晉封世職二等。 1634年,圖賴隨同多鐸攻打明朝。到達廣寧後,圖賴與阿山率400人為先鋒,向錦州進軍,明將劉應選帶領3000人予以阻擊。圖賴身先士卒衝入敵陣,擊斃劉應選,破其軍。之後因軍功很受寵愛,1637年被授為議政大臣。 1638年,圖賴隨同岳託進攻明朝,大敗明軍,因功晉升三等梅勒章京。 “章京”一詞來自滿語jang gin,而jang gin又是從漢語中藉用的“將軍”。三等梅勒章京,就是副將的意思,相當於後來的副都統。到了後來,清朝政府的四品文書官員被稱為“章京”,類似於我們今天所說的國家高級公務員。再到了後來,軍機處和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辦理文書事務的官員也稱章京,為堂官的重要助手。軍機處章京被稱為小軍機。軍機章京一般為五六品,領班章京為從三品或正四品。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章京分為四級,最初滿漢各8人,以後人數逐漸增加。而在平時的時候,在滿族官員中,“章京”又是下級對上級自稱的稱謂。類似於我們今天所說的“弟子”“學生”等。 1641年,圖賴隨濟爾哈朗圍困錦州,當時清軍內應吳巴什等被祖大壽發現,圖賴帶兵攻入外城將吳巴什等救出。之後又大破杏山、松山援軍,攻克塔山、杏山兩城。圖賴因此晉升一等梅勒章京。一等梅勒章京,相當於我們後來所說的都統或將軍。 1643年,圖賴又攻克中後所(吳三桂的家鄉)、前屯衛,晉升三等昂幫章京。三等昂幫章京,也相當於我們後來所說的都統或將軍,但是地位要比上面說的一等梅勒章京高些。 鰲拜的父親偉齊,系費英東的九弟!鰲拜是偉齊的第三個兒子。 鰲拜這個名字在官修史書當中首次出現,是在官修的《清太宗實錄》中的皇太極天聰六年——1632年!在這一年的《清太宗實錄》中,記載著鰲拜等人“自明界捉生還。獲蒙古人五、漢人三十、牲畜三十二。上命即以所獲賞之”的內容。我們據此推斷出,鰲拜的出生時間應該在1610年左右!我們還說,這個年齡才立功的人,在清朝初年的大臣中間,算得上是大器晚成了! 1634年,鰲拜成為愛新覺羅·皇太極所領鑲黃旗的巴牙喇甲喇章京。 愛新覺羅·皇太極稱帝的1636年當年,愛新覺羅·皇太極命令八旗軍隊第二次出征朝鮮!正是這次戰役,促使鰲拜完成了從一個出身名門的小角色到“巴圖魯”——戰神的轉變過程! 愛新覺羅·皇太極對鰲拜的表現十分高興,提升他為三等梅勒章京,賜號“巴圖魯”,加世襲六次,準再襲十二次。此後,根據《清太宗實錄》記載,儘管皇太極發現了鰲拜有獨斷專橫、蠻不講理的缺點,還是信任有加!鰲拜對愛新覺羅·皇太極則更是忠心耿耿,對於自己護軍首領的職責也是勤勉有加。 言歸正傳。我們繼續說說愛新覺羅·皇太極死後不久,索尼、鰲拜、圖賴、圖爾格、拜音圖、何洛會、譚泰、冷僧機這八個兩黃旗中的傑出人物,一起帶領著好幾十個兩黃旗各個牛錄的首領,直奔肅親王愛新覺羅·豪格家,企圖策劃肅親王愛新覺羅·豪格為帝一事。 在肅親王愛新覺羅·豪格的授意下,上述八人歃血為盟,結成了八拜之交。隨後,這8個人又在愛新覺羅·豪格的授意之下,前腳出了肅親王愛新覺羅·豪格的家門,後腳就跑到了鄭親王愛新覺羅·濟爾哈朗的家。 此時此刻的這8個人,非常清楚地知道,如果還有什麼人能夠支持肅親王愛新覺羅·豪格的話,那就非鄭親王愛新覺羅·濟爾哈朗莫屬了。 話說這八8個人到了鄭親王愛新覺羅·濟爾哈朗家之後,鄭親王愛新覺羅·濟爾哈朗對他們熱情寒暄之後表示:我肯定會支持皇上的兒子的,你們就放心吧。不過呢,還要爭取睿親王愛新覺羅·多爾袞的同意,才可以做到讓肅親王愛新覺羅·豪格當皇上的。這8個人一看,鄭親王愛新覺羅·濟爾哈朗過於老奸巨猾,咱們的企圖,沒戲!算了,走吧。 他們的動向我們暫且放下不提。現在我們回過頭來再看睿親王愛新覺羅·多爾袞這邊。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