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紀實報告 中國農民調查

第35章 第八章:破題——1 遲到的“新聞”

中國農民調查 陈桂棣 4463 2018-03-04
安徽省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宣傳發動陣勢在最短的時間內出現了。 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一千三百萬農戶印發了《致全省廣大農民群眾的一封信》,在三十五萬個村及村民組張貼了《關於開展農村稅費改革的通知》,黨的政策迅速走進千家萬戶。 可以說,其聲勢之浩大,鋪天蓋地,這種場面,自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以來安徽就再沒有出現過。 緊接著省委又從各部門各機關,抽調三百六十五名幹部,組成八十五個督查組,奔赴大江南北,長淮上下,宣講稅費改革的意義,解釋稅費改革的政策,督查各地落實稅費改革的情況。 這次安徽以省為單位搞的改革試點的方案,是由國務院農村稅費改革工作小組確定的。歸納起來,大致是四句話:三個取消,一個逐步取消,兩項調整,和一項改革。具體內容是:取消現行的按農民上年人均收入一定比例徵收的鄉統籌費,取消農村教育集資等專門面對農民徵收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集資,取消屠宰稅;用三年時間,逐步減少直至全部取消統一規定的勞動積累工和義務工;調整農業稅,調整農業特產稅政策;改革村提留徵收使用的辦法。

其方案簡單地說就是“費改稅”。 原來的“鄉統籌”,即鄉、村兩級辦學經費的農村教育事業費附加,計劃生育,優撫,民兵訓練和修建鄉村道路費等五項由鄉鎮支配的資金,改革後被納入了農業稅,鄉統籌的名目被取消;原來的“村提留”,即管理費、公益金、公積金三項由村級支配的資金,改革後將其中的公積金剔除出去,由村民按“一事一議”的辦法籌集,而管理費和公益金均改為農業稅附加。 為便於廣大農民好懂易記,又可以概括為八個字:“一正一附,一事一議。”“正”,即農業稅正稅;“附”,是指農業稅附加;規定農業稅附加的比例不得超過農業稅正稅的百分之二十。村里興辦集體生產公益事業所需的資金,實行“一事一議”,一律由村民大會民主議論決定,並規定此項資金每年每人不得超過十五元。

應該說,這次出台的以減輕農民負擔作為第一位目標的改革方案,將過去屬於行政事業性收費的“統籌提留”中絕大部分項目納入了稅收軌道,改“費”為“農業稅”或“農業稅附加”,這就使得原來一般性的行政行為,具有了依法徵繳稅收的性質,那些不在此例、無法可循的亂收費、亂攤派、亂集資,都將失去其合法性,農民交納不交納已並非守法不守法,因此就可以理直氣壯地拒交。再說這次又有著空前的宣傳陣勢,上下聯動的強力推進,也迫使鄉村的干部必須依法行政,這就為減輕農民負擔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為確保改革試點工作順利進行,安徽省人大常委會也行動起來。他們以極大的熱忱,對以往制定或批准的地方性法規,進行了一次全面而又徹底的清理。他們把改革開放以來凡與稅改精神不一致,或與減輕農民負擔政策不相符的各種規定,一律予以重新修訂,或乾脆宣布作廢。

省農村稅費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省農民負擔監督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和省涉農案件辦公室,三家也聯手發出《致全省農民朋友的一封信》。詳細地宣傳了農業稅和農業特產稅、農業稅附加和農業特產稅附加以及“一事一議”籌資和“兩工”的改革政策,並進一步把涉及農民的行政性收費內容作了一一公示。最後他們將准許收費的範圍,限定在中小學收費、計劃生育收費、農機監理收費、婚姻登記和建房收費等十項,每一項收費的數字也都規定得十分具體。譬如建房,除允許土地證每證收取工本費五元外,其餘的面對農民建房的一切行政事業性收費,統統取消;譬如婚姻登記,只准向農民收取結婚證工本費,並限定簡裝本的結婚證工本費為兩元,精裝本為九元,農民使用簡裝本還是精裝本,均由當事人自願選擇,不得硬性強求,除此而外,就不准再收取保證金、押金和代收其他的任何費用,更不得強行推銷禮品、宣傳資料、婚照等等服務項目。

在《致全省農民朋友的一封信》中,三家權威部門還分別公開了各自的舉報電話,讓農民吃顆定心丸,有了護身符。 這種惠民政策,不用說,很快受到了廣大農民的熱烈歡迎。他們聽懂了,鬧明白了,知道了自己擁有的權益和維護這些權益的途徑,所以,無不拍手叫好,奔走相告。 我們在鳳陽縣小崗村,訪問了當年“大包乾”帶頭人之一的嚴宏昌,談到稅費改革給農民帶來的變化時,他興奮地說,這一年,對小崗來說,正是個難關,春上播種時頂頭遇到旱災,秋里收割時又趕上澇災,有的地裡顆粒無收,還幸虧實行了稅費改革,大伙的負擔減了將近三分之一,不然,群眾的日子真不知該怎麼過! 早在安徽省作為試點省以前,還是回良玉任省長時,安徽就在原先阜陽地區進行改革試點的基礎上,發展到了沿淮一帶二十多個縣市,現在這些縣市改革的範圍進一步拓寬,內涵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農民負擔減輕的幅度也更大。其中,懷遠縣的改革還是得到了高層的肯定的。

過去,懷遠縣二十六個鄉鎮,絕大多數都出現過因農民負擔屢屢上訪的事件,一九九八年就發生了二百八十九件(次),被稱作“安徽上訪第一大縣”。到了一九九九年,全縣開始搞改革試點,因農民負擔引發的上訪事件當年就降到了五件(次)。 這次試點,算是懷遠縣的第二輪改革了,減負的成效因此就來得更加明顯。 2000年九月二十一日上午,《南方周末》一位記者走進了懷遠縣包集鎮林莊村宋莊村民組,三十七歲的村民宋家全正在自家院子裡篩芝麻。雖然那一年宋莊和鳳陽縣小崗村一樣,都碰上了春旱秋澇,收成低於往年,可一臉鬍子茬的宋家全看起來心情不錯。宋家四口人,經營著四畝五分地,上半年他們全種了小麥,午收以後又種了兩畝花生兩畝玉米,還見縫插針地點了一些棉花籽和芝麻。小麥畝產六百五十市斤左右,攏共收了兩千六百斤,按每百斤五十三元的收購價,合一千三百七十八元;兩畝花生一千斤,合一千元左右;兩畝玉米一千一百斤,合五百元左右。他家全年的種地純收入大約是兩千三百二十元。六月初,宋家全收到的納稅通知書上寫得明明白白:根據他家的耕地面積、計稅常產、稅率和今年的糧食收購價格,應交農業正稅一百七十八元八角七分,農業稅附加三十五元七角七分,兩項相加,共計二百一十四元六角四分;村里公益事業的'一事一議'按規定最多不過十五元,就是說,把這次稅費改革的“一正一附,一事一議”全算上了,不到二百二十元。統籌款取消了;農業特產稅也按“不重複徵收,就低不就高”的原則徵收了,除此而外,宋家全按政策有權拒絕再交納任何稅費,於是他很痛快地按時交糧完稅,變得一身輕鬆。

他對記者說,要擱在前幾年,鎮里村裡定的亂七八糟的這稅那費,他家四個人就要交到六百元,大多數的名目聽都沒聽說過,他一個農民怎能知道哪個是真哪個是假?讓人沒法承受。 包集鎮鎮長朱興年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說,宋家全家的負擔從六百元降到現在的二百一二十元,不僅是數量減少,更是質的變化。 “以前是用行政手段收費,是無序的,現在是依法收稅,農民容易監督,亂收費沒了名目和依據,只要認真執行就能從根本上減輕農民負擔。” 2001年臘月的一場冷雨過後,我們也走進了這個包集鎮,見到了鎮長朱興年。他是本縣梅橋鄉人,當過六年民辦教師,一九八四年二十五歲時開始擔任副鄉長,以後分別在四個鄉鎮當過領導,一干便是十七年。我們見到他時,他正舒心地坐在辦公室的沙發上喝著茶,一邊看著上邊發下來的文件。提到減負,問到稅改,他就高興地打開了話匣子。他說馬上要到年跟前了,過去逢到這種時候,誰敢這麼清閒地呆在辦公室,心平氣和地喝口茶呢,越是靠近年關越是忙,上門催錢逼糧呀!累斷腿不講,還最容易發生涉農事件,有時,甚至指望僱請的“收糧隊”也不行,必要時還得靠派出所扮黑臉。現在好了,給鄉鎮幹部鬆了綁,農民再也不用擔心吆三喝四的“收糧隊”上門扒糧搬櫃牽牲口了。農民的田好做了,幹部也好騰出手替農民實實在在辦些事了。

我們去的那天,包集鎮的黨委書記何云剛從常墳鎮調過來,這是他在包集鎮上第一天班。何云和朱興年二人繪聲繪色地給我們談起了溫家寶副總理到懷遠搞調研的一段佳話。 2000年四月十二日,安徽遵照中央的部署在全省全面推行農村稅費改革僅僅一個多月的時間,溫家寶就風塵僕僕地來了,要到“安徽上訪第一大縣”的懷遠縣去看個究竟。儘管溫家寶來得突然,地方黨委和政府還是作了周密安排。那天下午,車從京浦鐵路的重鎮蚌埠出發,經渦河旁邊的五岔路口馳入去懷遠縣包集鎮的公路。眼看就要到包集的地面了,溫家寶乘坐的車卻故意落在後頭,接著一個冷不防,車頭猛地轉了向,並且下了公路,直奔沒做一點兒安排的淝河鄉常湖村。他要“突擊檢查”一下那兒的農村稅費改革的進行的情況。

在淝河鄉常湖村,溫家寶在作了詳細的調查之後,感到確實不錯,這才又回到公路上。誰知,車子開出不遠,溫家寶發現路的一側有條簡易的機耕小路,他就又要司機拐下去,然後一直朝前開去,開到了《南方周末》記者採訪過的那個林莊村宋莊村民組。 也許是因為在基層的地質部門乾了十七年,一年到頭翻山越嶺,練就了一雙好腳板;也許是深居高位後仍然經常深入到第一線,溫家寶的精力顯得十分旺盛,走起路來腳底生風。他在林莊的村頭下車後,疾步進莊,就像那裡的常客一樣,同村民們熱情地打著招呼,隨便地停下來和老鄉們拉著呱,再不就是出東家進西家,他要來個眼見為實。 談起那天陪同溫家寶的情景,何云不由肅然起敬。他說,四月十三日,縣里本來是安排溫家寶去常墳鎮。車過王莊時,溫家寶忽然又喊了聲“停車”,車剛停穩他就跳了下去,走得飛快。

當時何云還是常墳鎮的書記,為了跟上他,居然要一路小跑,竟累出了一身的汗。 應該說,常墳在懷遠縣是比較富裕的一個鄉鎮,溫家寶進了王莊村,卻是誰家房子差進誰家,誰穿得不好就專找誰調查。鎮裡事先組織好的座談會,泡了湯,在王莊的村委會裡,溫家寶卻開成了一個由他親自主持的農民談心會。他讓大夥放開談,往實裡講,揀真的說。 調研的結果,令他十分滿意。他確信,農村的稅費改革確實使這個產糧大縣、“上訪大縣”的農民負擔正在被減輕。 全面推行農村稅費改革的第一年,安徽省審計廳對全省十七個直轄市六十二個縣(市、區)的八十五個鄉(鎮)2000年稅改情況,進行了一次認真審計。結果表明,這些鄉鎮人均負擔已由一百二十三元九角八分下降到八十三元一角四分,比稅改前減少了四十元八角四分,農民負擔明顯減輕。

省委書記王太華在接受采訪時說:“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的進展,總體上看是比較順利的。 “改革首先給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經測算,改革後,全省的農業稅、農業特產稅及附加總計為三十六億六千一百萬元,比改革前減少十一億六千四百萬元。 加上取消屠宰稅和農村教育集資,農民總的稅費負擔減少了十六億九千萬元,減幅達百分之三十一。同時,省政府取消了各種面向農民的收費、集資、政府性基金和達標項目五十種,'三亂'基本得到有效遏制。 ” 公元2000年八月五日,一個週六的晚上,中央電視台在黃金時段的《新聞聯播》節目中,播出了安徽省進行農村稅費改革的新聞。這顯然已經不是這條“新聞”的第一時間,而且它與“中央確定在安徽省以省為單位進行農村稅費改革試點”的時間,也已經相隔了五個月又三天。這當然不是中央電視台的“失誤”,只能表明,黨中央和國務院對這次改革的慎重與註重實效。因為這時午收已過,安徽省的農村稅費改革工作開局喜人,已經初見成效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