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網絡玄幻 DOOM啟世錄

第14章 第13章死亡競賽

DOOM啟世錄 大卫·卡什诺 17345 2018-03-12
陰暗的房間裡閃耀著血色,斯狄薇·Killcreek·凱絲正坐在她的計算機前不停抽搐,就好像她在故意把足尖伸到電源插座裡。屏幕上,她的戰士剛穿過一道傳送門,讓她突然一驚的是,她在遊戲中的這個化身迸裂開來,如同血雨般散落一地,“嘿!”她喊道,用她的話說,這就叫:“被擠死了(Tele-fragged) !” 現在是1997年1月,地下游戲世界裡的超級杯決賽幾分鐘後就要上演。和其他十幾人一樣,二十歲的斯狄薇已經為此在堪薩斯大學一間大屋子裡練習了兩個不眠之夜。她是個熱情洋溢的女孩,留著羊角辮,她同時也是“第九原力”(Impulse 9)的隊員,他們決賽的對手是驅車八個小時從密歇根州趕來的“無情野種”(Ruthless Bastards)。這場決賽是“戰隊”(clan)文化的一個側影——世界各地的玩家們不只是玩Quake,他們是生活在Quake中,從而,他們中的一些建立起組織,形成了所謂的戰隊。通常,他們的比賽都是在因特網上展開,但在這個陰雲密布的下午,在堪薩斯州的勞倫斯城,這個國家最棒的兩支戰隊就要面對面地一決高下。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Quake那動人的噩夢幻境造就了玩家們的熱情。儘管id在製作Quake的過程中跌跌絆絆,但這款遊戲還是以它那前所未有的圖像給玩家帶來了更沉醉的體驗。 《今日美國》給了Quake四星的滿分,並把它稱做“血淋淋的超凡成就”,《計算機遊戲世界》的編輯也給了它十分的滿分:“這款程序設計的傑作可以讓你完全沉浸在一個戰場中。”《娛樂周刊》(Entertainment Weekly)則預言道:“在Quake裡,你可以肆意屠戮,而不用擔心坐牢。毫無疑問,全國各地坐辦公室的人們將會義無反顧地投身其中。”甚至演藝明星羅賓·威廉斯(Robin Williams)在大衛·萊特曼(David Letterman)的王牌脫口秀節目裡都提到了這款計算機遊戲。

當然,玩家們喜歡單人遊戲模式:在曲折複雜的三維迷宮中獵殺怪物,但他們真正熱愛的,還是死亡競賽。作為首個專門為因特網組隊作戰而設計的遊戲,Quake支持十六個玩家同時加入到這個類似現實世界裡彩彈射擊一樣的遊戲中,在這個世界裡,生存的目的和手段達到了本質上的統一:為了活下去,你必須幹掉對手,而你活著,也只是為了乾掉對手。就像玩家里格莫迪斯(Rigormortis)說的那樣:“這是佩槍的橄欖球賽”。除了在因特網上對戰外,玩家還把他們那笨重的計算機搬到朋友家,架設起局域網,從而他們可以酣暢淋漓地過招,這所謂的“局域網派對”在Doom時代就早已有之,並逐漸成為網絡玩家們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社交方式。

Quake發布後沒幾天,在線聊天室和新聞組裡的玩家們就開始組建戰隊,他們的名稱千奇百怪,譬如“早餐俱樂部”、“雄雞”,以及“第九原力”和“無情野種”。到1996年8月,網上出現了二十多支這樣的戰隊,每支隊伍大概有二十幾名隊員。又過了兩個月後,戰隊數目已逼近一千,其中一支名叫“寡婦連”(Clan Widows)的女子戰隊甚至有了自己的網站。這,就是電子競技運動的破曉之初。 商人們自然不會對此視而不見,“電子遊戲是腦力競賽的極致,”一個企業主如是說,他的連鎖遊戲廳遍布紐約、芝加哥、悉尼,“那麼,我們來建造個虛擬的競技場,讓它變成一項萬眾矚目的競技運動。”譬如,給Quake比賽加上大屏幕投影,以及啤酒和獎金,讓玩家們成為職業選手。他甚至預言說會有類似耐克這樣的大廠牌付錢給明星玩家,只為了把自己的商標圖案紋到玩家手臂上。他的想法並非不著邊際,一支名叫“黑暗安魂曲”的戰隊在他們主頁上插入了一家遊戲搖桿商的廣告,“審判日”Doom比賽的冠軍Thresh更是獲得了來自微軟的讚助,那些從不參加健身活動的孩子們現在有了成為邁克爾·喬丹(Michael Jordan)的可能,譬如_fo0k (發音為“fook”,就像“spook”)——“無情野種”戰隊這位二十七歲的隊長。

蓄著鬍鬚的_fo0k帶領隊友們在戰隊聯賽中一路凱歌,只有“第九原力”的戰績可以與他們媲美。自從Quake發布後,_fo0k一到晚上就足不出戶地呆在密歇根州東蘭辛城一間不見天日的地下室裡,這是他父母的房子,但房間裡只有他的遊戲手柄、鍵盤、低音炮,以及一大堆NBA遊戲卡帶,牆上掛著一幅黑色的耶穌像,因為_fo0k覺得那上面的耶穌鼻孔像極了Quake裡的霰彈槍管。 早在《太空入侵者》時代,電子遊戲就進入了_fo0k的生活,就像他說的:“讓我眼界大開。”在那時,_fo0k還只是個名叫克林特·理查茲(Clint Richards)的孩子,爭強好勝的他迷戀上了科幻小說和雅達利2600家用機,在看了十幾遍《星球大戰》後,他鄭重寫下自己的人生目標:“飛到外星球上和異形戰鬥”,和大多數人不一樣,他對此從未放棄。他後來加入過一支名叫“香波”的迪斯科朋克樂隊,但他知道,能成為搖滾明星的機會微乎其微,就在這時,他發現了一個更刺激、更符合他兒時夢想的世界:Quake。

克林特給自己起名為_fo0k,裡面的下劃線以及混雜在一起的字母o和數字0是一些造作的黒客們慣用的寫作習慣,_fo0k此舉也算是對這種陋習的嘲諷。 _fo0k在現實中是有線電視線纜安裝工,他給自己配備了高速網絡接入設備,並和其他Doom癮君子們一起創建了“無情野種”戰隊。儘管他和隊友們是非常親密的朋友,但他自己也承認,如果不是因為遊戲,他是不會和這些孩子們打成一片的。而在殘酷的死亡競賽中建立起的友誼遠非平淡如水的君子之交可比,當他從生與死的戰鬥中抽身出來看表時,六個小時已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了。 和絕大部分玩家一樣,_fo0k幾乎從不和這些“兄弟”們見面或是打電話,他更樂意於在因特網的聊天室或是Quake的世界里和他們胡侃一通,在任何時候,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他都可以在網上找到他的戰友們。 “因特網才是我的家,”他說:“我在現實中並不是一個呆板的人,但我總是打不起精神,我厭倦了日常生活:工作、和一些無趣的人打交道、等等。只有回到家,上線,開始和那些傢伙們互相放炮的時候,我才能進入興奮狀態。”

得自於他高超的技藝和多變的戰術,_fo0k在網上玩家社群中逐漸變得聲名顯赫,而他在現實生活中依然默默無聞,_fo0k對此並不在意:“主流社會把遊戲看做是微不足道的東西,我有時也會覺得我這是在浪費生命,但正是遊戲,使我有機會成為場上明星——哪怕只是五分鐘。沒人願意白來世上走一遭,電子遊戲是我的專長,也許,我的名字可以因此而被人們記住。想想看,在未來的奧林匹克運動會上,”他開玩笑道:“那些大塊頭的舉重隊員們站在一起,旁邊,是一群臉色灰暗眼圈烏黑的電子競技選手。” _fo0k並不是惟一抱有遠大夢想的id迷,他們“無情野種”的死敵,“第九原力”的傳奇女玩家,斯狄薇·凱絲,也正為Quake而改變著她的生活。新一代女玩家們已開始對男性所主宰的遊戲世界發起挑戰,斯狄薇正是她們中的佼佼者。她出生在堪薩斯州一個名叫俄拉瑟的小鎮,父母親分別是社會工作者和教師,她從小就養成了崇尚競爭的品性,並熱衷於體育運動,她成為當地兒童棒球隊裡第一個也是惟一一個女隊員,讓那些男隊員的老爸們沮喪的是,她總能把他們的寶貝兒子打得落花流水。進入高中,她被選為當地的年度運動員,接著成為學生會主席,並和全國各地的優秀學生一起飛到華盛頓,在白宮接受了克林頓(Bill Clinton)總統的接見。那時的她,只想成為一名政治家。

進入堪薩斯大學後,斯狄薇的表現更是突飛猛進,她在法學院的課程全部都得到A,她加入學生會,她成為門撒國際的會員,直到Quake進入她的生活。湯姆·Entropy·奇茲默(Tom “Entropy” Kizmey),她的男朋友,已經深陷到了這個遊戲中,和大多數婦女不一樣,斯狄薇沒有哭著喊著要情郎回心轉意,相反,她也熱愛那緊張刺激的戰鬥。 Quake本是打著男性烙印的事物:喧鬧、血腥、暴力、充滿創造力(id把它設計得比Doom更便於擴展,更易於製作出模式),而斯狄薇熱愛所有這些Quake特質。很快,她就成為了她男朋友所屬戰隊“第九原力”裡不可或缺的主力隊員,她和隊友們在聯賽里過五關斬六將,直到面臨著最終的挑戰:和“無情野種”的決賽。

屏幕上的倒計時開始,斯狄薇戴上耳機,緊張地點擊著鼠標,“寶貝,你還好吧?” 奇茲默坐在斯狄薇旁邊,顯示器的熒光映在他臉上,使他看上去就像嗑了藥的影星埃米里奧·埃斯泰威茲(Emilio Estevez),斯狄薇朝他伸出大拇指:“我沒事,親愛的。”另一個房間裡,“無情野種”的_fo0k狠狠吸下最後一口煙,在鍵盤上敲道:“好了,弟兄們,來奪冠吧。” 塵埃落定,“第九原力”擊敗“無情野種”,成為了無可爭議的冠軍。斯狄薇取下耳機靠到椅背上,她把手指深深插到頭髮中,長舒了一口氣:勝利的感覺真棒,她彷彿站在了世界之顛,似乎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的,而且,她還有著遍布世界各地的玩傢伙伴們,包括她心目中的英雄——約翰·羅梅洛。 “我不是律師,也不是什麼政客,”她聽到了命運的召喚:“我是個玩家,我要去達拉斯。”

﹡﹡﹡﹡﹡﹡﹡﹡﹡﹡﹡﹡﹡﹡﹡﹡﹡﹡﹡﹡﹡﹡﹡﹡﹡﹡﹡﹡ 1997年初,似乎全世界都被Quake死亡競賽弄得神魂顛倒,除了一家德克薩斯州的小公司——id軟件。風波過後,作戰室又被重新分割成單獨的辦公室,台球桌賣掉了,足球桌也運走了,沒有尖叫聲,沒有對罵聲,沒有四分五裂的鍵盤,什麼都沒有,四下里靜悄悄。大家都知道這是為什麼:約翰·羅梅洛——王牌程序員、現實富翁、死亡競賽手術師——永遠地離開了。 羅梅洛房間裡的空椅子讓美利堅·麥基黯然神傷。儘管羅梅洛有這樣那樣的毛病,但他卻是把老闆們與僱員們連接在一起的紐帶,沒有人能接替他的角色,卡馬克更是一點可能性都沒有,麥基心想,他不光使id失去了羅梅洛,他還使id失去了作為一家遊戲公司所必不可少的氛圍:樂趣。

讓人沮喪的還不止是羅梅洛的離去。 Quake的共享-零售模式也變成了一場災難。在理論上,id可以通過銷售共享版本,並讓玩家撥打800免費電話來得到完全版的密碼,從而繞過零售商,但玩家們幾乎沒費甚麼力氣就破解了共享版的加密程序,從而免費得到了Quake的完全版。更糟的是,這些商業事務和訂單處理使id手忙腳亂,最後沒有辦法,他們只好緊急停止共享版的製作,但是,太遲了,已經有十六萬張光盤堆在了庫房裡。 麥克·威爾遜,id市場部員工,把擔子扔給了出版商GTI,他不光要求GTI消化掉所有庫存,還要GTI在發布Quake零售版之前提高付給id的版稅。在GTI的羅恩看來,這個年輕人的臉皮無疑是越來越厚了。為了能從共享版中最大限度獲益,id沒有把遊戲交給GTI,而是讓他們等到暑期銷售旺季過後再把零售版上架,到了那時,被破解的共享版已經進入無數玩家的機器。零售版最後賣出了二十五萬份,這個數字不算差,但和Doom2比起來只能讓人搖頭嘆氣,id由此決定和GTI斷絕商業關係。羅恩很失望,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他也無可奈何,而且,Doom2已使GTI成為業界巨頭,不就是少一個合作夥伴嘛,馬照跑,舞照跳。 麥克和傑伊還有新的計劃:把id變成一個出版公司,從他們的下一個遊戲Quake2開始,“我們不需要GTI,”傑伊對幾個持股人說:“我們不需要Activision,我們可以自己來,我們可以獨享所有利潤,我們只需要招募更多的人,建立起完善的組織體系,在各地成立分支機構,那可以是一家完全獨立的公司,專門負責出版id的遊戲。” 凱文和艾德里安對此非常心動,但他們知道,這要等卡馬克點頭才行。儘管他倆手裡的股份加起來已經佔了id全部股份的大半,但毫無疑問,真正做決定的人還是那個引擎師。卡馬克的技術從來就是id的核心,羅梅洛走了以後,他的地位變得更加無法撼動,而他最不願意做的事,就是把id變成個什麼雄霸一方的帝國——那從來就只是羅梅洛的夢想,而不是他的。儘管他母親以前保守的理財觀念讓卡馬克頗為不滿,但其實,他自己在生意上也是個保守的人。只要他還在這家公司,他告訴艾德里安和凱文,id就不會做大,讓其他出版商,譬如Activision,來接手他們的下一個遊戲吧。 羅梅洛的離去使卡馬克的生活輕鬆了許多:不再有關於下一個項目的大吹大擂,不再有通宵達旦的死亡競賽。當其他人用現有引擎製作Quake2時,卡馬克開始了自由自在的研究——沒有壓力、沒有進度表,只是全身心融入到學習中。 卡馬克的第一個嘗試是正處在萌芽時期的三維圖像加速卡。在過去,只有街機具備專門的三維圖像加速及改善功能,隨著Doom和Quake等強大的三維引擎不斷湧現,一些剛起步的公司看到了把三維加速帶入普通家庭的商機,那些高速圖像處理芯片可以被嵌入到顯卡中,然後用戶可以把這顯卡插入他們的計算機。 3Dfx公司推出了名為Voodoo的首批三維圖像加速卡,他們還說服卡馬克,請他把Quake引擎用OpenGL圖像編程接口重寫,以發揮出新硬件的優勢。卡馬克用一個週末完成了這項工作,並把OpenGL版本的Quake免費發佈到了網上。 卡馬克的成果讓玩家們咋舌不已:遊戲至少比原來流暢了20%,而且圖像更為逼真。由簡入奢易,由奢入簡難,一旦他們看過了硬件加速下的Quake,他們就再也不想回到原來的軟件渲染模式,他們毫不猶豫地把標價幾百美元的Voodoo卡帶回家升級愛機。其他程序員們也開始針對3Dfx加速卡編程,沒錯,跟隨卡馬克,這已經慢慢變成一種模式。其他顯卡製造商也加入了三維加速市場的爭奪,一個高科技的產業誕生了。伴隨著GLQuake成功的,還有卡馬克的另一個項目:Quakeworld,他寫的這個免費程序把Quake的多人遊戲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隨著OpenGL帶來的圖像改進,以及Quakeworld帶來的網絡改進,Quake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完美。 但卡馬克的勤奮工作並沒能消除Quake開發階段那沉悶氣氛所帶來的惡果,人才開始從id流失。首先是傑伊·威爾伯,一天,他那四歲的兒子向他問道:“為什麼其他爸爸都帶他們的孩子去看棒球比賽,而你從來不帶我去?”隨後是程序員邁克爾·亞伯拉什,他回到了軟件巨人微軟的懷抱;接下來是關卡設計師桑迪·彼得森,自從那次在Quake設計上發生衝突後,他就萌生去意,現在,他動身了;負責市場營銷的麥克·威爾遜,以及負責技術支持的死亡競賽能手肖恩·格林,放出話說他們要加入羅梅洛的公司。 玩家社群,在震驚於羅梅洛和卡馬克的散伙後,推測出起各種各樣的背景和原因,直到卡馬克接受了一次深入冗長的電子郵件訪談,他寫道:“許多人用他們自己的眼光來看待id最近發生的事,但我們的開發團隊跟以前比沒有絲毫頹勢。羅梅洛被解僱的原因是他沒有盡心盡力……我相信,哪怕只有三個程序員,加上三個美工和三個關卡設計師,我們仍然可以做出世界上最棒的遊戲……我們削減了商務員工的數目,我們現在只是開發者,這一直以來就是我和羅梅洛的分歧——他想建立一個帝國,而我只想寫出優秀的程序。現在,大家都開心了。” ﹡﹡﹡﹡﹡﹡﹡﹡﹡﹡﹡﹡﹡﹡﹡﹡﹡﹡﹡﹡﹡﹡﹡﹡﹡﹡﹡﹡ 站在德克薩斯商業中心大樓那金碧輝煌的電梯裡,羅梅洛按下了最上方的按鈕。這幢坐落在達拉斯市中心的五十五層大廈裡全是律師所、銀行、石油巨頭,而現在,一個二十九歲的玩家就要凌駕於他們之上了:羅梅洛頭天晚上忽然接到房產經紀人的電話,他告訴羅梅洛,你一定得來看看這裡空中宮殿一般的頂層套房。羅梅洛對此半信半疑,自從離開id後,他已經看過了十幾個地方,沒有一個讓他滿意,因為,他接下來可是要大干一番的。 的確,羅梅洛的事業要徹底從頭來過。 id的其他持股人花幾百萬美元買下了他手裡的股份(《時代》周刊對此的估計是一千萬),這意味著id今後的遊戲和版稅將和羅梅洛沒有任何關係——他將再也分不到Doom和Quake帶來的收入。此外,這新的開始對羅梅洛而言還是一項使命,在被卡馬克的技術束縛了那麼多年後,他終於可以自由地去追逐他的夢想,追逐他心目中的遊戲、他心目中的遊戲公司,以及,他心目中的人生——去追逐那id軟件所沒有的一切。 “在id的時候,哪怕公司已經賺到了幾百萬美元,辦公室裡依然徒空四壁,”羅梅洛嘆道:“那全是卡馬克的主意,什麼'我的房間不需要任何裝點,我只要有桌椅和計算機就夠了',他不會說'啊,我們有了那麼多錢,我們可以把辦公室打扮得酷一點'。”羅梅洛的新公司將不止是一個能讓玩家們開心工作的地方,它將是一個玩家們可以向媒體、朋友、家人炫耀的地方:看看,這就是遊戲天堂!在這個天堂裡,我們還要做出更多的遊戲。 當電梯在頂層停下時,羅梅洛感覺就像走進了月宮,繁星點點,觸手可及。這是個上下兩層,共22500平方英尺的閣樓,它四周全是窗戶,上方是一個六十英尺高的玻璃尖頂,不管羅梅洛走到哪裡,他都能看到萬花筒般的迷離光芒——包括月光和從樓下照射上來的燈光。這還是一片處女地,羅梅洛已經禁不住開始規劃起他那夢幻般的遊戲公司:在這個房間裡堆滿枕墊,在那個房間裡放滿街機,拐角那個房間用來當“發洩屋”,你可以在裡面摧毀任何東西! 但經紀人告訴羅梅洛,這房子並不是十全十美,它的問題是那四周沒有任何遮擋的巨大空間和窗戶,在日光的照耀下,空調根本起不了作用。此外,它的價錢也不便宜:十五美元一平方英尺,也就是說,一個月的租金大概是三十五萬美元,這讓很多人望而卻步。而且,這兩層閣樓也不太適合做銀行或者是石油巨頭們的辦公室,於是,它現在還空置在這裡。但羅梅洛不這麼看,“這裡很棒,我想不出什麼地方比這更合適,就它了,”羅梅洛興奮地宣布:“這裡,將是一家製作遊戲的公司。”他給公司命名為“夢設計”(Dream Design)。 隨著老友湯姆的加盟,羅梅洛開始著手把新公司介紹給興趣十足的出版商們。他將不再依附於技術或是卡馬克,事實上,他已經從id得到了Quake引擎的授權,他要在這基礎上製作一個遊戲,他將有三個遊戲設計師,同時開發三個不同類型的遊戲,他將給每個設計師配備足夠的人手,以便他們盡快推出作品。這不只是一個遊戲公司,這將是一個娛樂公司,而且,公司的宗旨從一開始就乾脆明了:“設計決定一切,”羅梅洛說:“遊戲將是我們設計的樣子,我們決不會因為技術的局限或是某個程序員說無法實現而放棄我們的設計,你設計一個遊戲,然後你做出它,就這麼簡單。決定一切的,是他媽的設計。” 羅梅洛給出版商開出的條件非常誇張:每個遊戲三百萬美元,再抽取四成版稅,而且,他的公司還擁有遊戲的所有知識產權和把遊戲移植到其他平台上的權利。出版商們略微遲疑,但卻沒有放棄。在那時,遊戲開發者的名氣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席德·梅爾——《文明》系列的傳奇設計師,有他自己的公司:Firaxis;威爾·賴特(Will Wright)——暢銷遊戲《模擬城市》的創造者,有他自己的公司:Maxis;理查德·蓋略特——《創世紀》之王,有他自己的公司:維真;甚至蓋略特的前僱員,克里斯·羅伯茨(Chris Roberts),也開辦了自己的Digital Anvil公司。在《德軍總部3D》、Doom、Quake這些巨大成功背後的羅梅洛,已不止是聲名顯赫,他簡直是個金礦。出版商們為他和湯姆購買頭等艙的機票,讓他們住進比佛利山莊幾千美元一夜的套房,給他們配備豪華轎車,帶他們在美酒鮮花的簇擁下步入城裡最頂級的餐館。羅梅洛和湯姆被這忽如其來的改變弄得眼花繚亂,世界正在迎接他們的到來,機會彷彿無處不在,觥杯交錯中,id已是陳年舊事。 羅梅洛計劃製作一個射擊遊戲,湯姆則是一個角色扮演類的冒險遊戲,只缺一個了。羅梅洛通過以前《軟盤》雜誌社的老朋友認識了托德·波特(Todd Porter),托德此前在達拉斯一家名為7th Level的遊戲公司領導一支開發小組,他精力充沛、積極樂觀,更重要的,他是一個玩家,一個真正的玩家,一個蘋果機時代過來的老玩家,現年三十六歲的他曾就讀於一家牧師學校,但他很快發現,講道其實是一項商業活動,而不是傳播福音,這讓他很沮喪,而且,為了能在某間大教堂混個一官半職,他要在教會那復雜的人際關係中周旋,於是他退學了,並用省下來的學費買了台計算機。 父母離婚後,托德不得不為養家糊口而四處奔波,他到愛荷華州學習金融,手頭拮据時,他甚至在一支名為“傳教男孩”的藝術團里為觀眾表演過異國風情的舞蹈。略有積蓄後,托德潛心鑽研起編程技術,他最終在奧斯汀城蓋略特的維真公司謀得一份職位,沒過多久,他就和美工傑爾·弗萊厄蒂(Jerry OFlaherty)離開奧斯汀,前往達拉斯創辦新公司,擁有自己的事業從來就是托德的夢想。但開張伊始,托德就陷入資金短缺的困境,他只好把公司賣給了7th Level,那夢想剛展開翅膀就被迫降落了。就在這時,羅梅洛向他伸出了橄欖枝。托德告訴羅梅洛,他的商業頭腦能派上用場,羅梅洛也覺得托德在這方面的確很有一套,而且,和托德一起的傑爾可以擔任美工部門的頭。在麥當勞吃午餐時,他們四人決定開始合作,餐巾紙上寫著他們的會議記錄。 他們還需要一個響亮的名字,“夢設計”顯然不行,羅梅洛需要一個更新穎、更簡短有力、更帶有技術氣息的名字,湯姆的建議是:“離子”(Ion),某人接著湯姆的話打趣道:“外面那些遊戲開發者們最好小心一點,否則他們就會被捲到離子風暴中。”啊,離子風暴(Ion Storm)! ——這個名字不賴! 聖誕前夜,離子風暴和Eidos互動娛樂公司達成出版協議。 Eidos是一家英國公司,它的原始資本來自南非的金礦,最近,它推出了一款射擊探險遊戲:《古墓麗影》(Tomb Raider),裡面的主角是一個女性版的印第安納·瓊斯。 Eidos計劃著推出更多的大牌遊戲,為此,它要先找到大牌的製作者,譬如:約翰·羅梅洛。他們答應了離子風暴提出的所有條件:每個遊戲三百萬,而且,為了能把遊戲移植到其他平台上,他們願意每個遊戲再付一百萬,他們還獲得了離子風暴後續三個遊戲的優先選擇權,也就是說,總共可能是六個遊戲,這樣算下來,離子風暴在創立之初就已經價值一億美元。 首批資金到賬後,羅梅洛、湯姆、托德立刻開始勾畫起他們夢幻般的遊戲。湯姆的奇思妙想最終歸結為一個宏大的銀河探險傳說:《異次元》(Anachronox);托德則計劃製作一個策略遊戲:《惡靈》(Doppelganger),而羅梅洛,則宣布了他的終極作品,一個史詩般的主視角射擊遊戲:《大刀》,這就是很久以前卡馬克那《龍與地下城》遊戲裡的神秘寶物,羅梅洛為它犧牲了一切——整個遊戲的命運,夥伴們的希冀,為了它,羅梅洛和惡魔們進行了一筆交易,那次,大刀毀滅了世界,這次,羅梅洛要用它去征服世界。 在《大刀》裡,玩家扮演一位名叫宮本宏(Hiro Miyamoto)的生化學學生,那是二十五世紀的京都,一個名叫三島紀(Kage Mishima)的邪惡科學家盜取了宮本宏導師煉製的大刀,這柄神物具有時空穿梭的超能力,三島紀用它來滿足私慾,並把世界帶上了腐化糜爛的不歸路,譬如,他挾持了艾滋病的治療秘方。在接到宮本宏的警告後,三島紀把這位年輕戰士送進了時空漩渦,先是京都,然後是古希臘和中世紀的挪威,最後是末世時分的舊金山。為了展開情節,主角還有兩個夥伴:飛人約翰遜(Superfly Johnson)和機智迷人的女英雄:美樹子(Mikiko)。 遊戲全名為《羅梅洛的大刀》。他的壯志現在展露無遺,這個浩瀚世界裡的每一個多邊形都將從頭搭建,並能和玩家進行天衣無縫的交互,除了逼真的人工智能外,《大刀》的深度和廣度也讓人咋舌不已,它將有接近一百個關卡和一百種怪物——幾乎是Quake的四倍!羅梅洛有著多年獨立開發遊戲的經驗,但這次,儘管他樂意,但他顯然無法,自己完成所有工作。為了這個終極遊戲,他需要終極玩家的協助。麥克·威爾遜,終於可以試著去拓展海外市場,id從未給過他這種機會;肖恩·格林,羅梅洛的死亡競賽拍檔,願意協助編程;當羅梅洛在因特網上放出話後,狂熱的Doom和Quake迷們蜂擁而至,他們的簡歷和他們製作的模式塞滿了離子風暴公司的電子郵件服務器,羅梅洛在其中挑選了一些他滿意的:那些能讓他眼前一亮的作品。畢竟,羅梅洛自己也是這麼過來的:手邊放著漢堡、困了就囫圇打個盹、不去教室、推掉約會,全身心製作遊戲,也就是說,有沒有真正在遊戲公司里工作過並不是關鍵,只要有熱情,有乾勁,就足夠了。 1997年初,這些終極玩家們從四面八方趕到離子風暴的臨時辦公室來上班,以及,和他們的精神領袖——羅梅洛,進行死亡競賽。要知道,他們過去幾年完全就是生活在羅梅洛創造的遊戲世界裡。布賴恩·愛瑟羅(Brian Eiserloh),那著名的天體創作營主辦者,在寄來一篇中世紀風格的散文後獲得錄用;威爾·羅康托(Will Loconto)放棄他在工業金屬樂隊“信息社會”(Information Society)的演出,擔任了離子風暴的音響師;斯維若·克維恩莫(Sverre Kvernmo),Doom社群裡的明星作家,離開了故土挪威,成為羅梅洛麾下的首席關卡設計師。這無疑是他們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大抉擇,但他們幾乎不經考慮就做出了決定,畢竟,“我們是羅梅洛時代的產物。” 斯維若如是說。 斯狄薇·凱絲也是他們中的一員,她本是堪薩斯大學Quake戰隊“第九原力”的明星女玩家,在擊敗“無情野種”奪冠后,她來到達拉斯朝聖。手術師羅梅洛在第一場死亡競賽中贏了她,但天性不服輸的斯狄薇要求再戰一場,她取得了勝利。心服口服的羅梅洛為此製作了一個網頁,對斯狄薇的技藝大加讚賞,隨後,他把斯狄薇招募進了離子風暴。 為之歡欣鼓舞的還不光是這些正式踏入遊戲業界的玩家,媒體們也被離子風暴的美好前景所迷醉。每一個到臨時辦公室採訪的記者都會看到,什麼才是遊戲公司所應該具備的精神。死亡競賽不只是被允許,它根本就是企業文化,每時每刻,羅梅洛都在和十幾個玩家們尖叫著追逐於Quake的世界中。在和紐約市的id前公關公司建立起合作關係後,麥克向媒體們宣布,等新的辦公室建好後,它將是“遊戲界的威利萬卡巧克力工廠”(Willy Wonka the Chocolate Factory,1971年著名喜劇片):它將有一個影院,一個遊戲房,和一個專門用於死亡競賽的競技場。 《時代》把羅梅洛評選為當年度五十大“數字名人”之一,《財富》則把離子風暴列入二十五家全美“最酷的公司”。 Eidos帶領離子風暴的幾個首腦舉行了新聞巡演,一路上極盡奢華之能事,滿心歡喜的麥克還非得說這次活動是“推不掉”。不管怎樣,他們現在已是箭在弦上了。麥克把離子風暴的隊伍稱做遊戲界的“披頭士”,這話讓大家都聽得滿心歡喜,托德甚至建議模仿披頭士樂隊最後錄製的那張唱片封面來張合影,那封面上是叱吒樂壇近十年的四位巨星正魚貫穿過一條名叫Abbey Road的大道。在所有這些喧囂的背後,每一個人都清楚,誰才是公司的靈魂人物,是誰給他們帶來了出版商的投資和世人的關注:約翰·羅梅洛。 離子風暴把自己描繪成了自由與夢想的化身,而id,只是個毫無生氣和生機的老頑固。這不只是兩家公司的對比,這是兩種世界觀的對比:設計和技術,藝術和科學,狄俄尼索斯和阿波羅。 “id是一家以技術為主導的公司,”麥克說:“而離子風暴則著重於藝術美感的自由發揮。在id,當圖像引擎完成時,設計師和美工們已經沒有多少時間來製作遊戲本身了,我們認為這不是一個很好的做法,它沒有合理地平衡技術和設計所佔的比重。” 羅梅洛對此表示贊同,他告訴《連線》雜誌:“在我離開後,id的氣氛就變得陰鬱壓抑……沒有擴張公司的計劃,沒有人和卡馬克就一些重要的決定展開爭論。我想做一個可以讓我盡情發揮創造力的遊戲,我想有足夠多的人手來完成它,但這些id都沒有,所以我離開了。”羅梅洛還告訴倫敦的《泰晤士報》(The Times),在兩年之內,離子風暴將取代id成為遊戲市場的領頭羊,“這是必然的,”他說:“這也是讓人振奮的。” ﹡﹡﹡﹡﹡﹡﹡﹡﹡﹡﹡﹡﹡﹡﹡﹡﹡﹡﹡﹡﹡﹡﹡﹡﹡﹡﹡﹡ 卡馬克駕著法拉利F40駛進id黑色辦公樓的停車場,忽然,他聽到一聲巨響。一輛敞篷貨車撞到了F40的尾部,當卡馬克下車時,貨車已經一溜煙開上高速公路,匯入了滾滾車流。卡馬克查看了一下被損壞的部位,然後怒氣沖沖地上樓走進辦公室,他在計劃文件裡宣洩道:“沒有文字能表達我現在的感受,如果你們誰在達拉斯附近看到或認識一個穿紅色長褲,開棕色貨車,車上拉著碳化纖維的傢伙,把他押上來!” 眾多回復中,有羅梅洛的聲音,他在網上發表道:“那輛F40被撞了?報應啊。” 這不是羅梅洛的第一次挑釁。最近一段時間,幾乎是每天,id的人們都會看到羅梅洛向媒體大放厥詞,他不停地嘲笑id,說它是一個只懂技術的過氣公司,這還不算,在id的人們看來,羅梅洛正把id以前的成就全部歸結為他一個人的功勞。在羅梅洛的正式新聞稿裡,他被詡為“負責id遊戲的編程、設計和項目管理”,而只圖省事的記者們則直接稱呼他為“id背後的創作天才”,或者是“那個製作了Doom和Quake等重量級遊戲的人物”。 這些自然也成了id內部的談資,儘管他們知道媒體總會犯傻,但顯然,羅梅洛也沒有主動地去糾正媒體的錯誤。很快,攻擊羅梅洛和離子風暴就成了id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麥基發表了一份計劃文件,對羅梅洛是id主心骨的說法大肆挖苦了一番;艾德里安和凱文則喃喃道他們一定要把羅梅洛的戰艦擊沉;而最終來火上澆油的,則是id的新美工,卡馬克的新朋友:保羅·斯蒂德(Paul Steed)。 無論怎麼看,保羅都不像是個搞計算機的人,他粗獷豪邁,肌肉強健,滿是紋身。保羅的父親很早以前就拋下了家庭,在東海岸度過短暫的童年後,保羅對計算機產生了興趣,但他很快就放棄了,因為,“你要么整晚坐在那里和程序打交道,要么整晚出去和女孩們打交道,對於我,女孩的吸引力更大些。”不乏才智的保羅慢慢養成了火爆好鬥的脾氣,在軍校的課堂上和別人大打出手後,他被開除了。他隨後回到計算機行業,在維真公司擔任美工。當他收到id的工作邀請函時,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他不知道,他這一去,就捲入了爭鬥。 羅梅洛?保羅沒怎麼聽說過這個人,保羅只知道他是id的創始人,而且他在離開id之後還不斷到666套房來扮演不速之客,就好像他根本沒在外面說id的壞話,而且還想和大家繼續做朋友一樣。這讓id的員工們頗為惱火,尤其是凱文和艾德里安:“這個雜碎沒事幹怎麼老來我們這裡閒逛?”這些抱怨保羅都聽在耳裡,直到有一天,他站出來說:“去他媽的羅梅洛和什麼風暴!走!我們去他的公司,看看會怎麼樣!” 第二天,保羅、凱文和艾德里安一行三人來到了達拉斯城邊的離子風暴臨時辦公地。羅梅洛儘管不知道他們葫蘆裡賣的什麼藥,但還是領著他們四處參觀了一圈。保羅留意到一個美工製作動畫時用的是一個老舊的軟件,於是,他回到id後第一件事就是在計劃文件裡表示對離子風暴未來前景的質疑,這,就是後來所謂“計劃文件大戰”(.plan war)的導火索。 id和離子風暴的員工們開始互相詆毀,你來我往,彼此都不甘示弱,這到後來變成了每天上班的例行公事。最後,羅梅洛也加入戰團,他給保羅寫了封郵件,在信裡,他問保羅:想不想在《大刀》的盒子上留個名啊?保羅給艾德里安看了這封信,並向他討教如何回敬羅梅洛,艾德里安開心地指點了保羅一番。 “哥們!”保羅給羅梅洛寫道:“不要跟我瞎搞,否則,我會揪起你的馬尾巴,一腳把你踢回你最鍾愛的Doom時代。” 卡馬克一直保持著沉默,但辦公室裡的火藥味越來越濃,這讓他無法置身事外,最終,他決定體驗一下放棄自控力的感覺,或者,用他的話說,做一次“情緒操控方面的試驗”。他選擇了一個大牌媒體來作為他首次參戰的舞台:《時代》周刊。在那一期上,有篇兩頁多長的羅梅洛個人介紹,卡馬克在接受訪談時,直言不諱地告訴公眾,和羅梅洛的一貫說法相反:這位前任拍檔的離去不是辭職,而是被解僱。 “在變得有錢有名後,羅梅洛失去了工作的動力,然後公司把辭職書放到了他面前。”卡馬克嘲弄了羅梅洛對於財富和名望的野心,“而我只想擁有幾輛法拉利。”卡馬克還補充道,羅梅洛“不可能”像他承諾的那樣在聖誕節前拿出《大刀》。 同樣在這篇報導裡,羅梅洛把id指為“太束手束腳,太鼠目寸光”。兩個約翰的正面交鋒使得id和離子風暴之間的死亡競賽愈演愈烈,而他們的決斗場,將是E3電子遊戲大展(Electronic Entertainment Expo)。這是遊戲界一年一度的盛會,各大公司都趁此機會把自己的最新最棒的遊戲拿出來演示,id今年的王牌是Quake2,他們對此充滿信心:《大刀》在它面前將不止是黯然失色,而是毫無生機。 Quake2的開發起始於1996年9月,它是id最新引擎的技術展示,也是id迄今為止風格最統一的遊戲。它取材於1961年的二戰電影《六壯士》(The Guns of Navarone)。在影片中,敵人在一個偏僻小島上的堡壘里安裝了兩門火力超強的火砲,主角們的任務就是摧毀它。 id覺得這是個絕妙的主題,在這樣的軍事背景下,玩家有了明確的目標和動機——這在id過去的遊戲裡還從未有過。在Quake2裡,邪惡星球斯特羅格斯(Stroggos)上的異形們囤積起了大量的人類殘肢斷臂,用以生產威力強大的半機械戰士,在地球人的反擊過程中,玩家駕駛的戰機被對方擊落,為了逃出生天,為了阻止人類被它們征服,你要找到並摧毀斯特羅格斯異形建造的終極武器:巨砲(the Big Gun)。 Quake引擎裡的真三維技術是一次質的飛躍,而Quake2,卡馬克不覺得它在技術上有多大進步。儘管如此,新引擎仍然足以使人過目難忘,最顯著的,就是Quake2能夠以軟件和硬件加速兩種模式進行渲染,也就是說,擁有三維加速卡的玩家將看到前所未有的圖像效果——彩色的光影、平滑的物體表面、等等,那是一種栩栩如生的、流暢的、影院般的遊戲體驗。 凱文從來就是id持股人中最有外交手腕和組織才幹的一位,在他的帶領下,id大軍正步調一致地朝著目標進發。死亡競賽銷聲匿跡了,在沉靜緊張的氣氛中,他們日以繼夜地工作著。早年什里夫波特湖畔、麥迪遜公寓、拉普拉達頂樓裡的一些身影已經消失:湯姆、羅梅洛、傑伊、肖恩……,取而代之的,是更符合卡馬克務實作風的團隊,包括新任CEO:托德·霍倫謝爾德(Todd Hollenshead)——前安達信公司的稅務顧問,以及提姆——id現在的首席設計師。 一反往常,卡馬克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1997年6月16號,就在id即將參加E3大展之前,他在計劃文件裡寫道:“你們怎麼也猜不到事情的進展是多麼順利,在外人看來,我們好像過氣了,不行了,但是,我們要用事實來說話。最近,我會不時地欣然微笑,只因為想到我們的新遊戲會有多酷(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沒睡夠……)。現在的id是一支夢幻般的隊伍,我們在按部就班地前進(絕不是胡扯!),我們在製作一個偉大的遊戲,所有人小心了!” ﹡﹡﹡﹡﹡﹡﹡﹡﹡﹡﹡﹡﹡﹡﹡﹡﹡﹡﹡﹡﹡﹡﹡﹡﹡﹡﹡﹡ 1997年的E3不光是一個遊戲大展,它本身就是一個遊戲。從正門步入,參觀者就像走進一台計算機的內部:閃耀的燈光、轟鳴的音響、年輕的玩家,以及,無處不在的展會小姐——女模特、女演員、舞女們,她們打扮成遊戲中的各種角色,刺激著小伙子們的視覺。最耀眼的現場女星無疑是《古墓麗影》遊戲裡的女主角勞拉·克勞芙特(Lara Croft)。玩家們背囊裡塞滿了各種免費小禮品,他們在展台前排起長隊試玩遊戲,勞拉們四處遊走,但她們無法企及這次E3上的真正明星:一個身著黑裝的長發青年,他緩緩穿過大廳,所到之處,玩家們紛紛彎腰鞠躬,久久不起。 “萬歲,萬歲……”玩家們呢喃道,他們當然是指羅梅洛,或者說是“上帝”——就像他後來稱呼自己那樣,他在一份計劃文件裡半開玩笑地接受了這個神聖的綽號。但這不完全是個玩笑,就媒體或玩家所能看到的,他儼然就是一個搖滾之神,他無處不在:《計算機遊戲世界》、《華爾街日報》、《財富》。他的大幅彩照如帝王般出現在封面上:在給一家遊戲手柄公司做廣告時,他身著紅色長袍,頭戴皇冠,背景字樣是:“來自皇家封印的推薦”,以及羅梅洛的引語:“如果你想把對手們打得落花流水,那麼,'黑豹XL'就是你必備的武器。”在羅梅洛給媒體準備的特寫照片中,他端坐在一張價值九千美元的寶座上。 此刻的羅梅洛比以往任何時候看上去都更為高貴。他的緊身襯衫上裝點著珠寶,他黑亮的長髮披散在身後。羅梅洛的長發現在是如此出名,甚至,在一次訪談中,他透露了他打理頭髮的十部曲:“我會先讓頭髮從面前垂下,然後用梳子和吹風機慢慢梳理。我是從上往下梳,這可以使頭髮保持直順,而把它完全吹乾可以保證它不會打結。” 徜徉在五光十色的會場中,羅梅洛和周圍的遊戲一樣歡快興奮,但每一個與會者都知道,他不是來這裡作秀的,他是來向世人展示《大刀》的。 1997年3月項目啟動時,羅梅洛就向大家保證在1997年聖誕節前發布遊戲,這麼說,遊戲現在應該已經完成一半了。在羅梅洛看來,這個進度表完全是可行的,他擁有一支龐大的開發隊伍,譬如,他有八個美工——而id只有兩個。儘管卡馬克曾公開對《大刀》能否按期發布表示過懷疑,但媒體和玩家仍滿懷熱情,直到他們看到離子風暴的一個廣告後,所有人都覺得,羅梅洛做得太過分了。 有羅梅洛的顯赫名聲以及Eidos的巨額投資作為雙保險,再加上麥克這個口無遮攔的經紀人,離子風暴做起廣告來簡直是肆無忌憚。 1997年早些時候,在麥克的建議下,羅梅洛批准了一則模仿死亡競賽時玩家對罵的廣告,那本就是他和其他玩家一起創造的語言,但當他看到那句話變成鉛字時,他略微猶豫了一下,“就這樣?你確定?”他問麥克。 “當然!”麥克告訴羅梅洛:“別跟個娘們似的。” 羅梅洛同意了。隨後,在四月份,這則廣告覆蓋了所有主流遊戲出版物,那是紅色背景上的一行黑色字樣:“羅梅洛就要把你變成他的婊子”(John Romero's About To Make You His Bitch),最下方是小字:“吞了它!”——麥克剛把這個短語註冊成商標。廣告的效果立竿見影,它不止是煽動起了玩家,它還激怒了玩家,他們感覺受到了侮辱:羅梅洛以為他是什麼人?他真覺得自己那麼牛?但玩家們願意再給這位遊戲之神一次機會,看看他的作品是不是真像他吹的那樣,是地球上有史以來最酷的遊戲,畢竟,它來自id的大師,來自製作了《德軍總部3D》、Doom、Quake的羅梅洛。玩家們都準備在1997年E3上一睹《大刀》的尊容。 《大刀》的演示就在Eidos展台最前方的正中央,它旁邊才是勢頭正勁的《古墓麗影》系列。遊戲裡的挪威關卡是專門為E3而製作的,玩家們圍聚在大屏幕前,屏幕上不再是Doom或Quake裡陰暗的迷宮,而是室外場景,村落裡一幢幢挪威風格的小房屋,銀裝素裹,神秘幽遠,此外,還有一段古希臘廟宇場景的視頻展示。玩家們交口稱讚,但卻沒有過於激動,當羅梅洛逛到id攤位前時,他知道這是為什麼了。 羅梅洛穿過人群,走到近處觀看Quake2的演示。淡黃色的光芒映在他臉上,映著他合不攏的嘴:彩色光影!羅梅洛無法相信屏幕上的畫面:那是一個地牢似的軍事基地關卡,當玩家開槍時,黃色的火光沿走道射出,兩側牆壁在它的照耀下泛出一陣陣黃色。儘管這效果不是很明顯,但羅梅洛知道這意味著什麼,他就像回到了許久以前的那個早晨,他就像看到了行走在馬里奧世界裡的戴夫:“天哪,”他嘟囔道,卡馬克還是那個卡馬克。 羅梅洛覺得Quake2是他在計算機屏幕上見到過最棒的東西,在硬件加速的幫助下,卡馬克鑄就了一個充滿美感的虛擬世界,彩色光影使它無比逼真。這是下一波技術浪潮,羅梅洛知道,卡馬克的遊戲也是他《大刀》的競爭對手,唉,如果非要做個比較,那麼,《大刀》只是一本書,而Quake2是一台彩色電視機,羅梅洛琢磨著,如果像這樣下去,《大刀》根本沒有任何機會。 羅梅洛和id的協議裡有個條款:他可以獲得id的下一個引擎,當然,他沒想到這“下一個”原來是如此大的飛躍。他心意已定:為了利用起Quake2引擎,他不惜把《大刀》重頭來過。但還有一個問題:協議裡有專門規定,只有在id的遊戲上架發售後,羅梅洛才可以獲得新引擎的授權,也就是說,要到聖誕節後他才可以得到Quake2引擎,他必須用現有技術繼續做下去,然後,花一個月,他估計,來把遊戲轉換到Quake2引擎下。 卡馬克的技術再次迫使羅梅洛改變了計劃。 ﹡﹡﹡﹡﹡﹡﹡﹡﹡﹡﹡﹡﹡﹡﹡﹡﹡﹡﹡﹡﹡﹡﹡﹡﹡﹡﹡﹡ 大展進行到尾聲時,玩家們紛紛把注意力投向了另一項活動:id公司贊助的“赤色全殲”(Red Annihilation)死亡錦標賽。房間正中放著比賽的獎品——卡馬克那輛紅色的法拉利328跑車。 “在《德軍總部3D》獲得成功後,我買了我的第一輛法拉利,”卡馬克告訴媒體:“Doom和Quake又為我帶來了三輛,我一個人開不了那麼多,但我不想把它們賣掉或是停在車庫裡,我要把它送給玩家,說到底,id的成功離不開玩家們的支持,這次死亡競賽的王者就將獲得這頂桂冠。” 兩千多名玩家已為十六張決賽入場券在網上鏖戰了許久,勝出的選手們聚集到了最終一決高下的會場裡。強中更有強中手,一輪輪淘汰後,台上最後只剩下湯姆·Entropy·奇茲默——堪薩斯大學“第九原力”的隊員,和丹尼斯·Thresh·方——第一屆官方死亡競賽,微軟“審判日”比賽的冠軍。車牌為IDTEK1的法拉利已經停到會場中,大屏幕投影出決賽選手屏幕上的畫面,人群開始歡呼。 Thresh盡量讓自己不去注意顯示器上跑車的倒影,直到他完成最後一次得分——他以13比1取得勝利。 卡馬克走上台,把車鑰匙交到Thresh手中:“嗯,你準備怎麼把它弄回家?”Thresh似乎面有難色:“我不知道,應該是把它托運回去吧。”半個小時後,卡馬克帶著五千美元現金回到會場,那是給Thresh的運費。 人潮退去後,羅梅洛逛了過來,他想看看id都到了些什麼人,沒錯,他們是對手,但他們仍然可以做朋友。他看到卡馬克和幾個id的人坐在計算機邊閒聊,他們談論起這次比賽,然後有人提議說大家互相比試一下,羅梅洛過五關斬六將,直到只剩下他和卡馬克。 兩位約翰坐到了台上,決鬥就在眼前。延綿驟變之後,物依舊而人已非。他們曾一起在什里夫波特玩《超級馬里奧》,那時,世界還充滿著未知和機遇, id還只是一個深處來的想法;他們曾一起在威斯康星玩氣墊飛車F-Zero,寒冷的冬夜裡,他們夢想著有朝一日可以擁有自己的跑車;他們曾一起在Doom的世界裡追逐,在屏幕上看到對方的那一剎,他們看到了即將到來的名望與財富;現在,他們平生第一次在Quake——這個使他們走到決裂邊緣的遊戲——裡碰面了:漫長的開發過程中,他們從未一起玩過。 比賽開始,火箭彈在廳堂中呼嘯穿過,他們追逐著、躲避著,很快,引擎師約翰就敗在了手術師約翰槍下。這場比賽結束了,而下一場即將在更加刺激動人的領域展開——那就是Quake2和《大刀》終將狹路相逢的地方。這世界永遠充滿競爭,和意外。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