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偵探推理 克里特島迷宮

第2章 序言

這卷書講述的是有關於古克里特文明的神話傳說,同時也講述了文明本身的興衰發展。在研究古克里特人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的過程中,許多令今人痴迷並且十分重要的問題引發了大量的思考,進而帶動了現代考古學對此進行的更為深入的研究,這些研究發現,古克里特文明對早期的歐洲影響顯著。在前兩章裡,歐洲文明史被帶回了遙遠的舊石器時代,莫索(Mosso)特別指出,在已經被列入人類古代藝術的法國和西班牙的穴居文化與克里特島文明之間,存在著某種聯繫。但是,很顯然,這些文化並不是共存於同一時代,而是相隔了成千上萬年,要解釋它們之間存在的種種令人驚異的相似之處,無疑是對當代的“獨立進化論”的一次嚴峻考驗。在介紹部分裡總結的那些資料無非想強調一點:運用假設以試圖解決一個複雜的問題,必須慎之又慎。因為這或許可以解釋部分相似的原因,但卻無法從根本上解釋為何在歷史上的各個時期之間存在諸多差異的原因,比如在人類近現代文明史上的新石器、黃銅與青銅時代之間就存在著十分明顯的差異。

為了幫助讀者了解有關歐洲最早的人類活動踪跡及其進化過程(正是他們奠定了以後文明的基石)的相關地質學、人種學和考古學證據,作者在第一章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對這些內容作了敘述。而至於出現在一則傳奇故事中的科學資料,則是秉承了赫西奧德在《工作和日子》中對神話年代描述的語言風格,和印度聖人瑪肯得亞在《摩訶婆羅多》中對“時代”的描述風格,以及馬可凱瑞爾先生對他經歷的不同愛爾蘭時代的敘述風格。腳註提供了一些必要的參考。 同時,在對待克里特島的起源問題上,本書也引入了謝里曼關於“消逝的亞特蘭蒂斯”的假說,以及他堅信的存在於墨西哥、早期歐洲和尼羅河文明之間的聯繫。需要指出的是,本書作者此舉並非對此種觀點如何推介,而是旨在表明這樣一種態度,即對於柏拉圖傳說中的歷史是容許有不同的解釋的。

事實上,長久以來,克里特文明始終都如一團迷霧般呈現在人們面前,至於流傳於世的關於它的各種版本也都因缺乏考證而使其變得愈發撲朔迷離,直到近代隨著一批考古學家再次對這一歷史性課題進行深入研究,隨後各種理論便如雨後春筍般被紛紛拋出,阿瑟?伊文思先生便堪稱是其中的一位傑出者。我們可以仔細審視米諾斯皇宮中每個角落的遺跡;踏遍這座古老王國所有小城街道上的礫石路;查驗那一歷史時期的陶器什物;端詳描繪古克里特人日常生活景象的岩畫,還有那些雕版圖,向我們展示了在比腓尼基人更久遠的年代地中海的統治者們是如何建造大船,水手們是如何在海上縱橫馳騁,被供奉的眾神的尊容,以及所舉行的各種儀式的場面;我們可以通過一幅畫面上的石棺,而了解到另一個世界的喪葬習俗和觀念,而在一些石瓶上則會發現那個年代的拳手、鬥牛士、士兵以及遊行隊伍的生動畫面;當然,吸引我們的還有那個古老族裔的珠寶、武器以及各種工具。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數據的幫助,我們才得以重新勾勒出這座古島文明的輪廓,研究它在數個世紀中的起落沉浮、興衰發展。我們甚至可以依據從尼羅河及其周邊區域發現的克里特史前古器物的大概存在年代(很顯然這些器物是從埃及輸入的)來排列出一部克里特人的編年史。與此相比,所謂的“希臘奇蹟”也將黯然失色。無疑,克里特人是古希臘人的祖先,而希臘人受用了克里特文明的恩惠,但自古以來的希臘人卻從未意識到他們僅僅是繼承了克里特人的衣缽。

在研究克里特文明發展的過程中,許多全新的問題又不斷被提了出來,人們愈來愈能感覺得到克里特島文明對後來的中西歐文化產生的深遠影響。這其中既包括人種遺傳問題,也有移民問題,因為這些地區是最先採納同樣的農業生產模式的,此外還有文化接觸的問題,比如無論從海上還是陸路都可以找尋到貿易往來的踪跡,比如對於同一種信仰表現出來驚人相似的頂禮膜拜,因為無論在物質文明還是信仰的發展過程中,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地緣因素的影響。在本書後面的篇幅中,這些問題在許多方面都將被提到,同時為了表述清楚某些觀點,還將對其中一些典型的例證進行十分詳盡的解析。 在盛行的關於克里特人生活的傳說中,讀者不可能不對其顯著的現代特徵印象深刻。我們要特別強調一下米諾斯的藝術已經發展到一個相當高的水準。英國皇家藝術學會附屬會員約翰?鄧肯先生正是懷著一份獨特的熱忱,繪製出這卷彩繪圖集的。在這些計劃的準備過程中,鄧肯先生費盡心思蒐集了克里特藝術家們的各種作品,比如陳列出來最近出土的岩畫遺跡、陶器製品、雕版印章和印圖等。儘管它們因用途不同而被工匠們漆成不同的色彩,但共同的裝飾鑲邊在本質上並未脫去其獨特的克里特風格。在版畫飾面上繪有一個讓人聯想到凱爾特與克里特圖案特徵的明顯的平行符號。言及此處,我們這裡要特別提一下,在對一些共同的複雜圖案的處理上,凱爾特人使用的方法與克里特人相比,在風格上既有一脈相承之處,卻又顯得更為深刻與合理。比如,比較阿拉伯數字3和4,前者是不完全的曲線,而後者則是完整的直線。這些差別在繪製的代表埃及和利比亞神話中的女神奈斯(Neith)的象徵符號中得以體現。

第3節:序言(2) 現代人給予克里特藝術的讚譽和推崇毫不吝惜,甚至達到熱衷和痴迷的程度。一位聲名顯赫的考古學家曾這樣宣稱“在此(克里特)之後你很難再找到更璀璨的文明了”。這實在是個偉大的宣言,尤其是當我們想想至今仍神秘莫測的古埃及藝術已經令世人眼花繚亂、嘆為觀止時。畢竟,對於克里特島我們至今仍一無所知,在這塊神秘的大陸上,我們既沒有發現古埃及那樣具有熟練技術和高超藝術造詣的蔚為壯觀的巨石雕塑,也沒有發現類似的凝聚高度智力和精神品質的景觀;同樣,在這裡我們也尚未見到亞述人藝術中最為典型的英武矯健的男子、組織有素的驍勇善戰以及那迷人的率直個性;此外,我們也沒有發現希臘藝術中的空想主義元素,其作用正是促使智力、精神、情感等較為抽象的事物更為形象化,從而使得無論從形式上還是特質上都能將此種文化的精髓思想盡情展現。但是,請不要對它產生絲毫質疑,因為克里特藝術中已經註入了抒情詩般的不羈與自由,這絕不僅僅只是體現在作品的主題上,作品本身也盡是如此,克里特文明正是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現代人的眼球。在這方面當然有許多匠心獨運的優秀典範,對於色彩的偏愛即是如此——有例為證,試問誰能抑制自己對瓦希里基陶器(Vasiliki pottery)那種“金色午後”效果的讚嘆和喜愛呢? ——一件如此簡單自然卻能令人賞心悅目的器物,一件完全超脫了形式主義的拘泥但卻堪稱經典的藝術極品,一種發揮到極致的令人眩目的優雅,這種工藝在像牙製品中發揮得尤為淋漓盡致。事實上,我們有可能高估了諸如“收穫瓶”這類作品的藝術價值,人們往往非常容易被表面上那些鮮活的動作和表情所吸引,甚至讚美起它的瑕疵,而忘記了在埃及還有許多更為精緻的矮身浮雕,毫無疑問,那些藝術家們也在向我們傳遞著他們的思想;當然,他們也很可能會拒絕接受我們那些像考古學家一樣狂熱的批評家們的品頭論足。比如,當我們舉目凝視岩畫作品“侍酒者”(the Cup Bearer)的時候,給我們留下的印像只是畫面外的一個非常普通的,相貌英俊的少年,無論眼神、手勢還是肢體都與我們毫無二致。然而,總體說來,克里特藝術目前還遠未被人們所認識和重視,所以也便處於與其真實價值極不相稱的位置上,這種狀況從展台上的這一時期重要作品的寥寥就可見一斑。象牙雕刻品“跳躍者”便是這類作品之一。它的巴黎式優雅和希臘樣板式的精巧與華麗立即會吸引所有人的目光。雖然它已破敗不堪,但透過殘存下來的依稀痕跡,足以展示出其卓越的工藝。特別是作品中人物肩膀及手臂的骨骼與肌肉,充分錶達出自然的質樸與動感;而其中絲毫沒有在亞述藝術中司空見慣的誇張手法。另外一件傑出的作品是刻在滑石上的公牛頭像。凡是看過它的人,無不被它的威嚴所震懾,它那高傲的姿態,機警的眼睛,豎立而起的靈活的耳朵,將樸素、優雅與高貴融為一體的自然主義的表現張力充分展現。無獨有偶,另一尊關於牛頭的石膏浮雕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煜煜生光的銅鈴大眼,嘴巴和鼻孔一張一合,氣喘吁籲;這頭高貴的巨獸顯然已臣服於繩環之下;但即使是死亡也無法撼動它那天生神力與傲然之氣。筆者這裡還要特別提一下這樣一幅作品:一頭母山羊在給它的羔羊哺乳。這堪稱是一幅令人嘆服的優雅而有穿透力的寫實主義作品。

這種在克里特藝術中跳動的自然主義脈搏在舊石器藝術中也頻繁湧現,其中非常著名的代表是在岩洞中發現的兩幅岩畫。這些非同尋常的更新世時代的遺跡是典型的舊石器藝術產物,其深邃的地質環境表明其悠遠的歷史,在如此遙遠的年代,能存在這樣的藝術不能不嘆為奇蹟,況且這並非個體創作的結果,而是一個有機的訓練體系。而通過這一藝術折射出來的當時的社會文明絕非簡單的體系狀態。很顯然,它是在第四紀冰河時代的災難中被毀滅的,但同時代的考古發現表明,它對人類的影響並未徹底消失。 DA麥肯奇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