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外國小說 平家物語

第19章 十一~十四

平家物語 无名氏 8617 2018-03-21
十一 富士川 且說福原方面召集公卿計議,決定趁賴朝羽翼未豐之前,速加討伐。於是任小松權亮少將維盛【1】為大將軍,薩摩守忠度為副將軍,率三萬多人馬,於九月十八日開出福原,十九日抵達舊都,二十日就向東國殺去了。 大將軍權亮少將維盛,時年二十三歲,儀表英俊、威武,非丹青筆墨所能描繪形容。虎皮縫綴的祖傳大將軍鎧甲,裝在唐式櫃子裡,叫人抬著,在路上他穿著紅綢直裰,外罩淺綠絲線縫綴的鎧甲,胯下是灰色錢形斑紋的戰馬,黃金鑲邊的雕鞍。副將軍薩摩守忠度,身穿藍色直裰,紅線縫綴的鎧甲,胯下是黑色肥壯的馬,塗漆灑金的雕鞍。所有這些馬、鞍、鎧、盔、弓、箭、腰刀和短刀,件件閃光奪目,一路浩浩蕩盪,十分壯觀。 薩摩守忠度近年來與一位皇女所生的女官交好,有一天他去找女官,恰巧有一位高級女官先他而至,長遍大論地談個沒完,直到深夜,仍未離去。忠度站在簷下等著,由於煩躁啪啦啪啦地搧起扇子,只聽那女官語調優雅地吟道:“田野何狹,蟲聲噪噪。【2】”薩摩守便收起扇子回去了。後來再見面的時候,女官問:“那天怎麼不再搧扇子了?”薩摩守說:“不是說'蟲聲噪噪'嗎,因此就不搧了。”出發之際這個女官送給忠度一件內衣,當作千里遠行的離別紀念,並附了一首歌:

揮袖離別東國去, 閨中更覺夜露寒。 薩摩守和了一首: 此去卿勿作愁嘆, 先人足跡遍關山。 “先人足跡遍關山”一句,指的是當初平將軍貞盛為討伐平將門而下關東的事【3】,借古詠懷,歌詞十分優雅。 從前將軍遠征朝敵,先要朝覲皇上,接受御賜節刀。天皇臨紫宸殿,近衛武官侍立階前,內辨、外辨【4】大臣參列其中,舉行中儀節會【5】。大將軍,副將軍,各按規矩接受節刀。在承平、天慶年間【6】就有此先例,後因年代久遠難以遵循效仿,贊岐守平正盛為討伐前對馬守源義親【7】到出雲國去的時候,就只賜予驛鈴【8】,裝在皮囊中,掛在雜役的頸項之下。古時候,為討伐朝敵而離開都城的將軍,都要有三項決心:在接受節刀的當天把家忘掉;走出家門之後,把妻子忘掉;在戰場和敵人打仗時把性命忘掉。現在平氏的大將維盛和忠度,一定也懷有這種決心吧。想起來,頗令人感慨。

九月二十二日高倉上皇再次臨幸安藝國嚴島。三月間曾臨幸過一次,因為這個緣故,近兩個月來世上稍稍安寧了一些,黎民稍得太平。但自高倉宮謀反之後,天下又生動亂,世上很不平靜。因此為了祈禱天下安寧,上皇病癒,又到嚴島神社去了。這次是從福原出發,不再需要長途跋涉。上皇親自作了一篇禱文,令攝政藤原基通代為謄清。文曰: 蓋聞佛法本性,靜若閒雲,猶十四十五之明月高懸;神佛顯化,智慮殊深,如一陰一陽之春風化育。夫嚴島神社,乃譽稱天下,交口稱讚之地,效驗無比之所。高峰迴繞社壇,彷彿高大慈悲之像;大海幾及神殿,實寓宏願之深廣。某以愚昧之身,忝踐帝王之位,今遵老聃謙沖之訓,遜位退身,以上皇閒適之身逍遙於藐姑射山【9】之間。然竊竭一心之精誠,參拜孤島之幽祠,於瑞籬之下仰待冥恩,凝誠念而汗下;垂神託於寶宮,誦聖訓以銘心。特表懼畏謹慎之期,重在夏秋之交。後病疴忽侵,醫術乏效;斗轉星移,日月交替,愈知神感之確著。雖經多日祈禱,仍未得舒鬱結,特以竭誠心志,甘冒風塵,重登旅途。颯颯寒風,入侵旅人之夢,漠漠夕陽,遙望前途茫茫。終於到此神域,敬設潔席,謹以色紙墨字,寫《妙法蓮華經》一部,《無量義經》、《普賢觀經》二部,《阿彌陀》、《般若心經》等各一卷,親手書寫金泥之提婆品一卷,奉獻於佛尊之前。當是時也,於蒼松翠柏之下,培植善根;又有潮水湧翻之音,漫和梵歌。弟子辭北闕八日,雖冷暖之候變化無多,凌西海之波實乃二度,當知與本社機緣非淺。朝朝祈禱之客不一,夜夜參拜之客無數,雖顯貴歸依信仰者眾多,而上皇親來參拜,前所未聞。惟後白河法皇創此先例。嵩山【10】之月前,漢武未辨和光之影,蓬萊之雲底,天仙亦徒隔垂蹟之塵。仰祈大明神,賜法華真經,鑑照吾之丹忱,賜予感應,是為至幸。

治承四年九月二十八日 太上天皇【11】 且說平家諸人,出了九重帝都,遠赴千里東海,是否能夠平安返京實屬難料。征途中,或露宿山野荒地,或寢臥於高峰之苔;翻山渡河,非止一日,十月十六日終於進抵駿河國清見關。出京三萬餘騎,沿途又召集了很多軍兵,到這裡時已有七萬多人馬。前鋒已經抵達蒲原、富士川,後隊還在手越、宇津屋一帶。大將軍權亮維盛將武士大將上總守忠清召來,十分自信地說道:“依我看,翻過足柄山,就可以在坂東開戰了。”上總守答道:“從福原出發的時候,入道公就命令將作戰的事交給忠清,依我看,坂東八國的軍兵都歸附於兵衛佐了,總共人馬有幾十萬,我方雖有七萬人馬,都是從各國征集來的,人馬都十分乏困,而且伊豆、駿河應該來的軍兵還沒有來到,還是先陳兵於富士川前,等待我方軍兵全都來到才好開戰。”維盛聽了,沒有辦法,只好暫緩交戰。

且說兵衛佐翻過足柄山,已經進抵駿河國的黃瀨川了。甲斐和信濃的源氏也奔集而來,在浮島海濱匯合一處,總共約有二十萬人馬。常陸國的源氏佐竹太郎,派了一個雜役持信送往京都,在途中被平家前鋒上總守忠清截獲,奪過信來拆開一看,原來是給妻子的,倒無甚麼妨礙,就還給了他。問道:“兵衛佐的兵力有多少?”“這八九天,大路上士兵絡繹不絕,田野、海邊、河畔,到處都有武土。我們這樣的差役,只能知道有四五百到一千的數目,再多了也弄不清了。也許多些,也許少些,說不出個準數來。昨天在黃瀨川,聽人說源氏有二十萬人馬。”上總守聽了嘆道:“唉,大將軍【12】行動遲緩,真是可惜。假如我們早一點起兵討伐,翻越足柄山,向東國進兵的話,畠山一族及大庭兄弟一定會歸附我們了。他們到我們這邊來,坂東便不至於像風催草木一樣歸順源氏了。”雖是後悔,但也無濟於事了。

大將軍權亮少將維盛又把熟悉東國的長井齋藤別當實盛叫來,問道:“像你這樣善射的人,東八國能有多少?”齋藤聽後冷笑:“看起來,主公將實盛看成是能射長箭的人了,我只能射桿長十三把【13】的箭。實盛這樣的射手,在東國不計其數,他們的長箭,沒有少於十五把的;個個善使硬弓,那弓要五六個壯漢才拉得開。這樣的硬弓射手,可以輕而易舉地射透二三層鎧甲。每一個大名【14】,至少也有不下五百騎人馬;人一到了馬上就不會掉下來,馬無論走到怎樣的險處也不會跌倒,他們打起仗來,不管父親死了,還是兒子死了,全然不顧,飛馬越過繼續拼殺。西國人打仗,父親死了要守靈供養,等忌期滿了才能出征。兒子死了,便心疼得不能再打仗。軍糧不足,就春種秋收之後,再去打仗。夏天嫌熱,秋天怕冷,不願作戰。東國卻全然不是這樣。甲斐和信濃的源氏熟悉這裡的地形,會從富士山腰繞到我軍之後也未可知。我這樣說也許會滅自己威風,其實不然,作戰不在兵力多寡,而在於善用計謀。我要說的只是這個意思。實盛這次出征,已經下了決心,決不再活著返回京城。”平家的武士聽了,全都嚇得瑟瑟發抖。

到了十月二十三日,源平兩家約定明天在富士川交戰。到了夜裡,平家軍兵向源家陣地望去,只見到處都是火光。原來伊豆、駿河兩國的黎民百姓,害怕打仗,大多逃進林野,藏進山里,還有的乘船逃到河海上去了,各處都可看見他們煮飯的火光。於是平家的人說道:“啊呀,源氏陣地里火光這麼多呀,漫山遍野,海里河裡全是敵人了,這可怎麼好?”都恐慌起來了。這一天夜半時分,富士川沼澤里的水鳥不知怎麼的受了驚,突然一群群飛了起來,那翅膀的聲音聽起來就像大風巨雷一樣。平家的武士們說道:“不好,源氏大軍攻上來了,一定是像齋藤別當所說的那樣,從後路迂迴過來了吧。如果被他們包圍那可就糟了,還是從這裡撤退,到尾張國的河洲俁防守吧。”於是該帶的東西也顧不上帶,爭先恐後地祇跑。因為過於慌張,有的拿了弓忘了箭,或者拿了箭忘了弓;有的騎了別人的馬,自己的馬又讓別人騎走了;更可笑的是有的騎上了馬卻忘了解開韁繩,只是圍著拴馬樁打轉。從附近各處的冶遊場叫來的藝妓、歌女們,有的被踢破了頭,有的被踩折了腰,哀號哭叫,亂成一團。

第二天二十四日卯時,源氏二十萬大軍進入富士川,高聲吶喊了三遍,蒼天大地因之震顫。 -------------------------- 【1】維盛是小松公內大臣平重盛的嫡子,平清盛之孫。 【2】原歌見於《新撰郎詠集》卷上。 【3】平忠度是平貞盛的六代孫。 【4】內辨、外辨是在承明門內外司儀的兩個大臣。 【5】中儀節會是六位以上的官員可以參加的節會。 【6】承平(931—937)、天慶(938—946)都是朱雀天皇的年號。 【7】源為義之父,兵衛佐賴朝的祖父。 【8】驛站徵發馬夫、馬匹的憑證。 【9】傳說為仙人所居之處,這裡比喻上皇住所。 【10】達摩老祖所居的少林寺位於河南嵩山。

【11】即高倉上皇。 【12】指的是在京中主持軍務的平宗盛。 【13】當時習慣以把(拳的寬度)來計量箭柄的長度。 【14】大名是佔有大量私田並擁有武裝的地方豪強。 -------------------------- 十二 五節會 平家的陣地上卻沒有一點聲音,源氏派人前去察看,回來報告說:“敵人都已跑掉了。”有的拿了敵人忘掉的鎧甲,有的拿了敵人拋棄的帳篷,報告說:“敵人的陣地上確實連只蒼蠅也沒有了。”兵衛佐下馬摘盔,漱口淨手,朝王城方向伏拜道:“這不是我賴朝一人之功,而是八幡大菩薩的護佑。”於是便將所佔領的土地分給部將,將駿河國交給一條次郎忠賴,遠江國交給安田三郎義定。本來還應該繼續對平家發動進攻,但因後方不穩,便引軍撤出浮島海濱,回相模國去了。

且說東海道一帶各冶遊場的藝妓、歌女都嘲笑平家說:“啊呀,真不像話,出征的大將連箭也不放一支就跑掉了。望風而逃本已讓人噁心,他們卻是聞風而逃了。”匿名的揭帖也出現了許多。因為聽說在京城的大將軍叫平宗盛,帶兵出征的大將軍叫平維盛,所以揭帖將平家寫成平房,利用諧音寫道: 平房裡看守中樑的人慌了, 那藉以維繫柱子的撐(盛)條就落下來了。 【1】 又一揭帖寫道: 富士河中奔湧的水, 不如伊勢平家的腿。 上總守忠清把鎧甲拋到富士河裡了,有歌寫道: 將鎧甲拋進富士河, 倒不如穿了袈裟念彌陀! 忠清騎著桃色馬逃跑, 身上雖披了上總的馬鞧, 但究竟還是廢物活寶。 十一月八日,大將軍權亮少將維盛回到福原。入道相國大怒道:“把大將軍權亮少將維盛放逐到鬼界島去,把武士大將上總守忠清處死。”

十一月九日,平家的武士們,不分老少,齊集一堂,討論處死忠清的事。其中主馬判官盛國上前說道:“以前從未聽說忠清是個貪生怕死的人,記得他十八歲時,有兩個強盜潛入鳥羽離宮的寶殿,那是畿內五國最兇惡的歹徒,沒人敢進去捕捉。忠清在大白天,翻牆進去,殺死一個,活捉一個,這個名聲是可以流傳後世的。這次失利,看來極不尋常,應該謹慎處理,將叛亂平息下去才好。” 十一月十日,大將軍權亮少將維盛晉升為右近衛中將。人們竊竊私議道:“雖說是出征的大將軍,但並沒有立下戰功,褒獎他什麼呢?” 從前,為討伐平將門,平將軍貞盛和田原藤太秀鄉奉旨出征坂東。但消滅平將門並非易事,因此公卿計議,要增派討伐軍兵前去,於是任宇治民部卿忠文、清原滋藤為軍監【2】。在駿河國清見關住宿時,滋藤眺望漫漫海面,高聲吟誦漢詩道: 漁舟火影寒燒浪, 驛路鈴聲夜過山。 【3】 忠文聽了很受感動,不禁流下淚來。但是,當時貞盛、秀鄉已經把平將門殺死,正帶著他的首級班師回京,在清見關與忠文、滋藤二人相遇,於是這四位大將軍一同回京。在對貞盛、秀鄉論功行賞的時候,公卿們提議也要給忠文、滋藤二人獎賞。九條右大臣師輔公說:“這次出征坂東,因消滅平將門不是易事,因此這兩位將軍也奉了欽命奔赴關東,雖然未等他們到達,朝敵就已被消滅,但對他們二人怎麼能不給獎賞呢?”這時,關白小野公【4】說道:“《禮記》上說:疑事勿質。【5】”於是,終於沒給他們獎賞。忠文對於此事深感遺恨,發誓說:“小野公的子孫,我將把他們當做奴隸;九條公的子孫,我將做他們的守護神。”後來就絕食而死了。後來,九條公的後人俱得富貴,而小野公的子孫卻沒有什麼顯達的,現在小野公的後人都已經斷絕了。 入道相國的四子、頭中將重衡也被升為左近衛中將。同年十一月十三日,在福原新造的皇居完工了,於是皇上就遷了過去。本來應該舉行大嘗會。大嘗會的例行事項是:天皇應在十月底駕臨賀茂川,修禊沐浴;在宮城的北野建造齋戒場所,準備各種神服、神具;在太極殿前,龍尾道壇下,築一個迴龍殿,供天皇在此沐浴。在壇的旁邊建築大嘗宮,在這裡用新谷供神,舉行神宴,奏樂唱歌,然後在太極殿上舉行大典,在清暑堂裡演奏神樂,在豐樂院舉行宴會。但是現在福原的新都,既沒有太極殿,沒有舉行大典的地方,也沒有清暑堂,不能演奏神樂,豐樂院也沒有,更無法舉行宴會。因此公卿們商定,今年只舉行新嘗會和五節會,而新嘗會仍在舊都的神祇官廳舉行。 五節會是當初天武天皇在位時舉行的舞會。在一個月白風高的夜晚,天皇在吉野宮靜心彈琴,神女從天而降,衣袖翻飛,五次翩翩起舞。這就是五節會的起源。 -------------------------- 【1】在日語中,看守中樑與宗盛諧音,藉以維繫的借字與維盛的官稱“亮”諧音。 【2】軍監是跟隨出征將軍謀劃軍務,位在副將軍之下。 【3】此為唐杜荀鶴的詩。 【4】小野公即藤原實賴,安和二年(969)任為太政大臣。 【5】引自《禮記·曲禮篇》。 -------------------------- 十三 還都 這次遷都福原,君臣朝野無不嗟嘆。延歷寺、興福寺等所有寺院神社都說這次遷都不合適。因此,這位一向獨斷專橫的入道相國就說:“那麼,還是返回舊都吧。”同年十二月二日就匆匆遷回舊都去了。福原新都,北依山巒,地勢較高;南臨大海,地勢較低;波浪的聲音噪耳,海風也非常猛烈。所以高倉上皇經常生病,一聽說可以遷回舊都,就趕緊離開了福原。從攝政公起,太政大臣以下的公卿、殿上人都爭相隨侍。入道相國以下,平家一門的公卿、殿上人也都回舊都去了。誰還願意在這令人不快的新都多留片刻呢。從六月起,拆了房屋,運來財貨雜物,建起頗具規模的新都,現在又像發瘋一樣地還都,甚至等不及作什麼安排,就丟三落四地返回舊都來了。各家各戶沒有可住的地方,只好住在八幡、賀茂、嵯峨、太秦、西山、東山等偏僻地方,或在佛堂的迴廊、神社的拜殿,暫時棲身。其中有許多都是有身分的人。 至於這次遷都的理由,據說是因為舊都與南都北嶺【1】都很近,稍微有點什麼事,僧眾就以春日神木,日吉的神輿【2】為憑藉,鬧事胡為。福原則隔山隔水,路程也很遠,不會輕易發生那樣的事。這就是入道相國原來遷都的理由。 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再次對近江源氏進行征討,以左兵衛督知盛、薩摩守忠度為大將軍,率二萬多人馬,向近江國進發。先將散在山本、柏木、錦古里等處的源氏一一消滅之後,就向美濃、尾張進軍。 -------------------------- 【1】南都北嶺,參見第一卷第八節註四。 【2】春日神木是春日若宮的神體,興福寺的僧眾爭訟時抬出去鬧事。延歷寺的僧眾則抬出日吉神社的神輿到皇宮前請願。 -------------------------- 十四 奈良被焚 京城中有人議論說:“高倉宮進駐園城寺,南都僧眾與其同聲一氣,派人迎接,與朝廷為敵,因此南都和三井寺應該一起討伐。”這個消息傳到奈良,僧眾立刻聚集騷動起來。攝政公藤原基通曉諭:“有什麼要求儘管說出來,無論幾次,我都可以轉奏。”但僧眾置若罔聞。又派兼有官職的別當忠成作為使者前去安撫。僧眾起哄說:“把那傢伙從馬上拉下來,剪掉他的髮髻!”忠成驚慌失色,逃回京城去了。隨後又派右衛門佐藤原親雅前去。僧眾們仍是大喊:“剪掉那傢伙的髮髻!”嚇得他也慌慌張張逃了回來。當時,勸學院【1】的兩個雜役被剪掉了髮髻。南都又做了一個很大的用於遊戲的木球,說是平相國的頭,嚷著說:“打呀,踩呀!”書上有云:“言之易洩,招禍之媒也;事之不慎,取敗之道也。”【2】那位入道相國畢竟是當今皇上的外祖父,奈良僧眾這樣污辱相國,大概是著了天魔吧。 入道相國獲悉此情,心想:這該如何是好呢?首先要將南都的騷亂平息下來。於是派備中國住人瀨尾太郎兼康補了大和國檢非違所【3】的長官。兼康就帶著五百多人馬赴任去了。兼康臨行前,相國曾這樣囑咐:“一定要注意,即使僧眾有些胡鬧,你們也不可隨意動武,既不要披甲胄,也不要帶弓箭。”但南都僧眾並不知道這種內情,把兼康部下的低級士卒捉了六十多個,統統斬了首級,掛在猿澤池畔。入道相國十分憤怒,說道:“那麼,就進攻南都吧。”便派頭中將重衡為大將軍,中宮亮通盛為副將軍,率四萬人馬向南都進發。南都僧眾不分老少,共有七千多人,全都武裝起來,在奈良坂和般若寺兩處,將道路挖斷,掘出壕溝,築起了壁壘,設置了鹿砦,嚴陣以待。平家四萬人馬分作兩路,對奈良坂和般若寺兩處城郭發起進攻,齊聲吶喊。僧徒都是徒步,手持腰刀。官軍則騎馬衝殺,東追西逐,箭矢連發如下雨一般。抵抗官軍的僧眾幾乎全部戰死。從卯時開始交戰,一直戰到天黑。到了晚上,奈良坂和般若寺兩處城郭都被攻陷了。在逃脫的僧眾之中,有一個叫坂四郎永覺的勇猛和尚,既能使刀,又善於射箭,其膂力之大,在七大寺、十五大寺【4】當中是首屈一指的。他在淺綠的腰甲外面披著鎧甲,頭盔上綴有五枚護頸,左右兩手各握一把向上翹起的茅葉似的白柄大長刀和一把黑漆大馬刀,與同宿的十多個僧兵先後開門,從碾磑門殺出來,暫時抵住了官軍。有許多官軍因為馬腿被砍斷,也被殺死了。但官軍勢眾,他們交替進攻,輪番拼殺,將永覺身邊的人殺得一個不剩,永覺雖然勇猛,無奈寡不敵眾,只得往南逃走了。 進入夜戰,因為天色太黑,大將軍重衡站在般若寺門前說道:“點起火來。”話音剛落,平家軍士中有一個播磨國住人、福井莊的差役,名叫次郎太夫友方的,便劈下一塊木楯,做成火把,將民房點燃了。這是十二月二十八日晚上的事,因為風勢極猛,雖然開始只有一處火源,經狂風勁吹,許多伽藍神廟都著火燒了起來。那些知羞恥,惜名譽的僧徒,不是戰死在奈良坂,就是戰死在般若寺了。還能走動的,都往吉野十津河方向逃去了;那些無力逃走的老僧,修學佛法的學僧,以及稚男幼女,都爭先恐後地向大佛殿、山階寺【5】逃去。大佛殿的樓上,聚集了大約一千多人,為了不讓敵人上來,他們把樓梯也拆掉了。及至猛火燒來,那種慘叫的聲音,就是身處焦熱、大焦熱、無間阿鼻【6】等火焰地獄的罪人也不能相比吧。 這興福寺本是淡海公【7】許願興建的,是藤原氏歷代的私家寺院。東金堂供奉的是佛法傳來後的第一幅釋迦像;西金堂供奉的是從地下自然湧出的觀世音像。那琉璃鑲嵌的四面廊,丹朱塗飾的二層樓房,頂上九輪發光的兩座佛塔,在頃刻之間,都已化作灰燼。東大寺供奉的常在不滅、顯身於實報土和寂光土的佛尊,聖武天皇親手製作磨光的十六丈金銅盧遮那佛【8】,烏瑟【9】高聳,為天上雲霧所遮;眉間白毫,尊容恰如滿月,而今頭髮被燒落,身體銷熔委頹。八萬四千種尊容,已如秋月為五重之雲遮掩;四十一地之瓔珞,恰似夜星被十惡之風所吹。煙塵蔽空,烈焰沖天,目睹者不忍正視,耳聞者為之喪膽。法相、三論之聖教【10】,全無一卷存留。不要說我朝,就是天竺、震旦,佛法也不至淪喪到這種地步吧。優填大王煉下的真金,毗首羯摩【11】雕刻的赤栴檀,所塑皆為等身佛像,況且這乃是南閻浮提【12】獨一無二的佛像,本來希望永留於世,而今橫遭烈焰,惟留悲哀之跡。梵釋四王【13】,龍神八部,冥官冥眾,一定也會大為震驚吧。擁護法相宗的春日大明神,不知有什麼感想!春日野之露水為之變色,三笠山之風如泣如訴。 據說,在火中燒死的,大佛殿的樓上有一千七百多人,興福寺裡有八百多人,某一個殿堂有五百多人,另一處殿堂有三百多人,共計有三千五百多人。在戰場上戰死的僧眾有一千多人,有些人被梟首在般若寺門前,有些則被斬下首級送到京城去了。 二十九日,頭中將徹底掃滅了南都,班師回京城去了。入道相國總算出了一口惡氣,心中十分高興。中宮、法皇、上皇及攝政大臣以下的人都悲嘆道:“惡僧倒是被除掉了,但寺院不該被破壞呀。”那些僧眾的首級,最初是在京都大路上巡迴示眾,後來全都被掛在獄門前的樹上。後來對東大寺、興福寺的慘遭毀滅不再有什麼指示,這些首級便都被拋棄在各處的壕溝裡了。聖武天皇在御筆詔書中曾說:“我寺興福,則天下興福;我寺衰微,則天下衰微。”這麼說天下衰微是無疑的了。令人驚恐不安的一年終於過去了,治承進入了第五個年頭。 -------------------------- 【1】是藤原冬嗣於弘仁十二年(821)為教育藤原氏子弟而設立的學校。 【2】見《臣軌·慎密章》。 【3】檢非違所是地方國司所屬,相當於警察和司法機關。在中央一級則稱為檢非違使廳。 【4】南都七大寺即東大寺、興福寺、元興寺、大安寺、藥師寺、西大寺、法隆寺。十五大寺即上述七大寺,加上新藥師寺、大後寺、不退寺、京法華寺、超證寺、招提寺、宗鏡寺、弘福寺等八大寺。 【5】即興福寺。 【6】焦熱、大焦熱、無間都是八大地獄的名稱。阿鼻系梵語,即無間,意思是無間斷的受罪,是八大地獄最下的一層,處罰罪過最重的人。 【7】淡海公,參見第一卷第八節註五。 【8】盧舍那佛指奈良東大寺的大佛。 【9】烏瑟是佛的三十三種形相之一,頭上肌肉高高隆起,有如圓髻。 【10】法相宗、三論宗俱為佛教的宗派。奈良時代法相宗興盛之後,三論宗逐漸衰滅。 【11】帝釋天的臣屬之一,掌管器作的神,深受天竺工匠的尊崇。 【12】閻浮提,即人間世界。 【13】即梵天、帝釋天和持國、增長、廣目、多聞四大天王。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