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外國小說 蛤蟆的油

第13章 明治的影子

蛤蟆的油 黑泽明 1232 2018-03-21
------------ 明治的影子 ------------ 我的小學時代處於大正初期,明治餘韻仍然不絕如縷。 小學裡唱的歌全是明朗爽快的調子。 《日本海海戰》、《水師營之歌》等等,直到現在我還喜歡。 曲調流暢,歌詞淺顯上口,直率得驚人,而且簡潔準確,從不無病呻吟。 後來我曾經對副導演們說過,這才是分鏡頭劇本的典型,你們從這歌詞中要好好汲取營養。至今我仍然以為如此。 現在回想起來,除了這兩首歌外,當時學校唱的還有幾首好歌,主要有:《紅十字》、、《嫩葉》、《故鄉》、《隅田川》、《箱根山》、《鯉魚幡》等等。 美國著名的101弦樂團也曾選定、《隅田川》、《鯉魚幡》作為演奏節目。聽該樂團演奏,可以斷定,他們正是為這些歌的舒緩有致、流暢美妙所傾倒,所以才選定這些曲子的。

明治時代的人們,我以為正如司馬遼太郎司馬遼太郎(1923—1996),日本著名歷史小說家,著有《項羽與劉邦》等。的作品《坡上的雲》所描寫的那樣,是以望著山坡上方遙遠的雲登上坡道的心情生活著的。 一天,父親帶著當時還是小學生的我以及姐姐們,去了陸軍的戶山學校。 我們被帶到一個乳缽形的圓形劇場,這個劇場的座位用草坪做成樓梯式的,我們坐在這裡聽下面圓形廣場上的軍樂隊演奏。 軍樂隊員都穿著紅褲,銅管樂器閃著金光,草坪上的杜鵑花團錦簇,女人們的陽傘五光十色,人們腳踏節拍應和著吹奏樂的旋律,使人備感舒暢。 直到今天,我還把這番情景當做我記憶中的明治時代的影子。 也許因為我還是個孩子,我一點兒也沒感到它有什麼陰暗。不過,到了大正末期,從《我是河灘的枯草》、,到《暮色漸濃》,所唱的歌全都充滿詠嘆與失意,曲調黯然。

有件事我在這裡要附帶提一筆。那是大正十五年(即1926年)或再上溯一點兒的時候,一位年輕導演在一次會上說:“如果明治時代的人不快些死去給下一代騰出位置,我們不論怎麼想出頭也無法出頭。”我有幸沒參加這次會,後來我聽成瀨巳喜男成瀨巳喜男(1905—1963),知名電影導演,與溝口健二和小津安二郎齊名。作品有、《浮雲》、《流》、《亂雲》等。先生一說,大為驚訝。一向寡言的成瀨先生聽了這番話,苦笑著說:“儘管你這麼說,可他們也不能為此而尋死呀。”類似這類青年導演,從來不認真思考自己,卻專對別人妄加非議。他們不假思索地說:“要是允許我花那麼多時間和金錢,那樣的片子我也拍得出來。”他們不知道,浪費時間和金錢,人人都會,但有效地使用它,卻需要才華與奮鬥。自己不想前進和奮鬥的傢伙,即使別人死了空出位子,他也沒有補這一空缺的能力。明治時代的溝口健二溝口健二(1893—1956),代表作有《雨月物語》、《西鶴一代女》、《近松物語》等。先生、小津小津安二郎(1903—1963),代表作有《晚春》、《東京物語》、《秋刀魚之味》等。先生、成瀨先生相繼去世後,日本電影出現衰退時,你們乾了什麼?補上他們的空缺了嗎?並非因為我是明治時代生人才說這話。我只是在說明道理,我只想說,必須完全摒棄依靠別人的、脆弱、腐朽的精神。你們太幼稚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