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世界歷史 失落的約櫃

第17章 第四部怪異的裝置-4

失落的約櫃 葛瑞姆·汉卡克 14129 2018-03-21
我很快就發現了一個事實:共濟會也格外尊崇索斯。有一個非常古老的共濟會傳說,談到索斯"在保存石匠工藝知識方面發揮了主要的作用,並把它傳授給了大洪水以後的人類"。還有一篇論述共濟會起源的翔實的學術論文,其作者甚至認為,早期的共濟會曾把索斯作為保護神。 我已經看到了聖殿騎士教與共濟會之間的密切聯繫(見本書第七章),因為共濟會幾乎就是聖殿騎士教的後裔。現在我明白了一點:當時被我看作"索斯關聯"的東西,其實就是一種秘密智慧傳統的背景,這個背景古老而持久,而那種智慧傳統則可以上溯到法老時代。因此,我對自己提出了一個問題:除了聖殿騎士教和共濟會,歷史上是否還有其他的個人或團體,其業績和思想顯得異常先進,因而可能掌握著同一種智慧傳統呢?

我發現,這樣的個人還有不少。哥白尼就是一個。這位文藝復興時期的天文學家用"日心說"推翻了中世紀自負的"地心說"。他曾經相當坦率地說,他是通過研究古埃及人的秘密著作,才獲得他那種革命性的洞察力的,而那些著作裡面就包括索斯的隱秘書卷。同樣,17世紀數學家開普勒也承認,他提出天體運行規律的法則,只不過是"竊得了埃及人的金器"。 與此相同,伊薩克·牛頓爵士也曾宣布了自己的一個觀點:"埃及人用宗教儀式和象形文字符號隱藏的奧秘,不是常人的能力所能揭示的。"他認為,這些奧秘中就包括關於地球繞太陽、而不是太陽繞地球運轉的知識:"行星圍繞太陽運轉,而地球作為一顆行星,每年繞太陽運行一周,同時每天自轉一周,而太陽則一直不動。"

牛頓的深邃智慧和學識,使他為作為現代科學的物理學奠定了基礎。他的特殊成就包括力學、光學、天文學和數學(二項式定理和微積分)方面許多劃時代的發現,還有在理解光的性質方面的重大進展。最重要的是,他提出的萬有引力定律永遠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 然而,這位偉大的英國科學家的另一個側面,了解的人卻並不太多,那就是:他用了一生中相當一部分時間,深入研究神秘學和煉金術文獻(他的私人藏書中至少有1/10是煉金術方面的專著)。不僅如此,牛頓還深信《聖經》裡包含著一種秘密學問。他尤其註意《舊約·但以理書》和《新約·約翰福音》,因為"這些先知的著作使用的語言都是像徵性的和象形文字式的,要理解它們,就必須採用一種截然不同的解釋方法"。

我進一步研究了牛頓,逐步地認識到,牛頓極為仔細地研究過《舊約·啟示錄》的20餘種不同版本,就是為了尋找這種方法。他還學會了希伯來文,以便研究《聖經》原文。後來,他還字斟句酌地研究了《舊約·以西結書》。 我還了解到,牛頓曾經根據《以西結書》提供的信息,精心繪製了一幅所羅門聖殿的建築平面圖。他這麼做的目的何在呢?因為他堅信這座為約櫃建造的宏偉大廈是宇宙的某種密碼,如果他能破譯出這些密碼,便能了解上帝的思維。 牛頓繪製的聖殿平面圖,今天被保存在巴伯森學院圖書館裡。此外,這位17世紀的科學家還寫下了100多萬字的私人札記,其中表達了他的另外一些"神學的"發現和見解。 20世紀中期,這些令人驚異的手稿被發現了,在一次拍賣會上被約翰·梅納德·凱恩斯(1883-1946,英國經濟學家——譯者註)買走。後來,這位經濟學家顯然非常吃驚,他對英國皇家學會說:"他是最後一位魔法師,最後一位巴比倫人和蘇美爾人,最後一位用不到一萬年前我們知識遺產創立者的眼光去看世界的偉大思想家"。凱恩斯極為仔細地研究了牛頓的這些手稿,得出結論(我認為這個結論意義重大)說:

牛頓將整個宇宙和其中的一切看作一個謎語,一個秘密,惟有以純粹思維去找出某個證據及某些神秘的線索,才能了解它。上帝將這些證據和線索隱藏在了世界各地,讓探寶的哲學家去尋找他們那些秘密的同道。牛頓相信,在天空提供的證據和元素的構成當中,能找到其中一些線索,而另一些線索則將會在某些手稿和傳統當中被找到——從獲得最初的神秘啟示以後,那些同道者們就開始將這些手稿和傳統一代代地傳下來,從未間斷。 的確如此!我大概永遠無法證實這裡所說的"同道"和崇拜月神索斯的神秘傳統直接有關,永遠無法證實他們和那些被"自水中救起"的科學家和文明傳播者直接有關。我雖然知道這一點,但還是感到至少有足夠的證據表明一個引人入勝的事實。

牛頓做出他那些最偉大的發現時,曾經幾次指出,他依靠的不僅是自己的天才,而且還有一種非常古老的秘密智慧的儲備。例如,他有一次相當明確地宣布,他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裡詳細闡述的萬有引力定律並不是什麼新東西,而是在古代已經被充分理解的原理;他是依靠破譯古代的神聖文獻才得出這個定律的。還有一次,牛頓把索斯描述為哥白尼體系的信仰者。在此以前,牛頓還曾把自己列為德國醫生、煉金術士米歇爾·麥耶爾(Michael Maier,1568-1622)的同道,而後者曾指出:"在全部歷史上,一切真正精通科學的人,其知識無不來自埃及的那位月神。" 我還了解到了牛頓的其他一些奇事,其中的一件就是:牛頓驚訝地發現"古代的各個民族當中都有關於一次大洪水的傳說"。他對《聖經》所表達的一個觀點也極感興趣,那就是:挪亞是所有人類的共同祖先。

不僅如此,儘管牛頓具有虔誠的宗教信仰,他有時卻把基督看作一個具有特殊才能的人,看作上帝意圖的闡釋者,而不是看作上帝之子。不過,這一切當中最使我感興趣的卻是:牛頓的神學及其早期科學中真正的關鍵人物不是別人,而正是先知摩西。他把摩西看作精通宇宙奧秘的大師,看作煉金術高手,看作上帝雙重啟示(即上帝的啟示既表現在上帝的話語裡,又表現在上帝的工作裡)的見證人。 牛頓相信,在我們這個昌明時代開始的許多個漫長世紀以前,摩西就已經懂得了物質是由原子構成的,這些原子是一些堅硬的永恆實體:"重力與這些原子及其構成的實體相符;重力與每個實體中的物質量成正比。"牛頓還把《舊約·創世記》裡對創世的描述(他認為描述者就是摩西)看作是對煉金過程的一個隱喻:

摩西,這位古代的神學家,描述了這個偉大世界最奇特的創造過程,告訴我們上帝的靈運行在水面上,而那些水是一片混沌沌,是上帝以前創造的物質。 後來,這位英國大科學家又談到了煉金術士的工作: 通過帶來光,並分離出高處的天空,從土中分離出水,便從黑暗的混亂中創造出了世界。同樣,我們的工作也是首先將各種元素與物質的光度分離開來,以從黑暗的混亂中造成開端,造成第一批物質。 最後一點也同樣重要:牛頓最喜歡閱讀的那段《聖經》暗示說,存在著一種秘密的知識,只有開悟者才能掌握它: 我要將暗中的寶物和隱密的財寶賜給你,使你知道提名召你的,就是我耶和華以色列的神。 (《舊約·以賽亞書》第45章第3節) 我認為,如果牛頓也像摩西那樣,獲得了同樣的"暗中的寶物"和同樣的"隱密的財寶",那就至少意味著:數千年的歷史上一直存在著一種密教或信仰,其作用就是把一種排外的、惟有特殊開悟者才能掌握的學問一代代地傳下去。

這個推斷雖然聽起來有些牽強,但絕非完全不可能。恰恰相反,在歷史上,常有許多知識和技能被成功地代代傳承,從世界的一個地區傳到另一個地區,但我們卻找不到記錄這些過程的任何具體證據。 例如:據說公元12世紀君士坦丁堡的數學家拉達斯(Rhabdas)曾使用過一種求平方根的方法,而那種方法只存在於距當時兩千多年前的古埃及,而12世紀時,其他地方也沒有人使用過(J·A·韋斯特:《古代埃及》,第33頁)。拉達斯是從哪裡、通過什麼途徑獲得這種技術的呢?這很難解釋。 同樣,我還清楚地知道,多少世紀以來,世界上各個共濟會組織內部都一代代地傳承著秘密的信息,以及關於古老祭禮和儀式的教義,而我們卻找不到任何公開的記載。

所以說,大致勾勒出一種真正秘而不宣的宗教的輪廓,這實在是一件使人望而生畏的艱鉅任務。不過我發現,更加令人望而生畏的卻是另一項工作,那就是猜出這種長期秘密存在的科學技術(例如對索斯的崇拜中可能保存的那種秘密學問體系)的實質。這種科學技術若來源於一種歷史上十分遙遠、現在已經全被遺忘的文化,那麼,這項工作就更加艱鉅了。我在筆記本上寫道: 以為我們自己的20世紀的機械和各種發明都是準則,這將是個錯誤。相反,如果古代的確曾經有過一個先進的社會,那麼,它的智慧便很可能和我們熟知的一切大為不同。可以合理地想見,它的機器曾按照一些我們所不知道的原理運作。 可怕的器具 在我下一步的研究當中,正是這個想法才使我注意到了《舊約》的和《申命記》中一些奇特的段落。這些段落描述了上帝和摩西在西奈山上的會面,其中說:在雷鳴、火焰、閃電風暴和煙雲中,耶和華向摩西這位希伯來法師默示了約櫃的藍圖,並把寫有"十誡"的石頭誡板交給了摩西。後來,工匠比撒列嚴格遵照"神"所默示的藍圖,做出了約櫃,並且似乎知道自己正在製造一種可怕的器具。

我想,這可能正是約櫃的實質,它其實正是一種可怕的器具,能釋放出可怕的能量。如果操作錯誤或者使用不當,它釋放的能量就無法控制,就會造成災難。實際上,這個器具並不像《聖經》所教導的那樣是上帝設計的,而是摩西設計出來的。 摩西是他那個時代的一位大法師,而在那個時代,法術和科學根本無法互相區別。摩西很可能掌握了設計這種裝置的技術知識和能力,不僅很可能,而且幾乎就是事實。 當然,沒有能證實這個說法的任何材料。儘管如此,我還是認為,惟有那些用迂腐而苛求的態度去看待歷史的人,才會堅持認為埃及古代智慧的傳統中不包含一種技術的任何特殊技能或思想,而先知摩西也不會用這種技術使約櫃充滿《舊約》中描述的那些可怕威力。 對這些問題做出推測肯定是有益的。讀者如果感興趣,打算更深入研究這個奧秘,我很願意為他們提供以下的假說和推斷,作為思考的素材。 動機與機會 我們暫且假定:摩西確實掌握創造"一種可怕的器具"的技術知識,那種器具能夠摧毀城牆(例如在耶利哥城),能夠把人擊殺(例如烏西雅和伯士麥人),能夠使沒有防護而接近它的人染上腫瘤(例如以便以謝戰役後的非利士人),還能夠克服重力(例如抬約櫃者們有一次"被拋上了天空,又落到地上,反複數次")。 摩西如果能製造這樣一台機器,那麼,我們便只剩一個問題要問了:他是否有動機這麼做,是否有機會這麼做呢? 我想指出,他這麼做有個很強烈的動機。摩西是被"自水中救起"的許多傳播文明的英雄之一,有證據表明,他一生的首要目標可能並不是建立猶太教信仰(儘管他的確做了這件事),而是讓以色列人獲得文明,因為他們在出埃及之前,只不過是一群被放逐到埃及的移民勞工,毫無組織。 假定先知摩西決定去激勵(進而動員)這群原始的、幾乎無法駕馭的遊民,其辦法就是讓他們堅信,他將帶領他們去"上帝的恩許之地迦南"。他把迦南描述得令人神往,說它"美好寬闊……流著奶與蜜"(《舊約·出埃及記)第3章第8節)。摩西如果真的這麼做,他便遠遠不是一位深謀遠慮的領袖,他對人性弱點的判斷便遠遠不夠清醒,因為他竟然打算把一群基本上毫無組織的烏合之眾直接帶到迦南福地去。摩西知道,他們最終到達迦南以後還會遇到一些可怕的勁敵,因此,要戰勝這些勁敵,他首先必須使以色列人守規矩,有士氣,必須使他們服從他的意志,必須用紀律去約束他們。 這個推理很吸引我,因為它似乎合理地解釋了一個看似很沒有必要的事實,那就是據說以色列人在西奈半島的惡劣荒野上流浪了40年(見第16章第35節)。當時至少有兩條著名的商旅路線,旅人們沿著它們穿過埃及與迦南之間的沙漠,一般只需要幾天。因此我認為,摩西決定不走這兩條現成的路,卻讓以色列人去遭受長期的困苦,這只能是一個經過審慎考慮的策略:想必他認為這是砥礪以色列人,以便去佔領那片恩許之地的最好辦法。 不過,這個策略也有障礙——摩西必須解決一個難題,即說服以色列各部族在沙漠荒野上團結一致,共同克服游牧生活中的一切困難和嚴峻挑戰。 這個難題的確很不好解決,《聖經》裡描述荒野流浪的經文清楚地表明了一個令人痛苦的事實:摩西曾一度很難獲得以色列人的信任,而不得不強迫他們服從他的命令。實際上,摩西每次製造一個新奇蹟(他不得不製造許多奇蹟),以色列人便會聽他的話。但也有些時候,尤其是在遇到災禍的時候,他們就怨氣沖天,紛紛抱怨,尖刻地指責摩西,有時還公開反叛他。 我們不妨做個合理的假設:在這種情況下,先知摩西可能認為,必須用一種便於攜帶的"奇蹟製造機"把自己武裝起來。這樣一來,無論何時何地,每當需要一點"魔法"時,他就可以用這個機器去迷惑和馴服以色列人。他難道不會這樣想嗎?約櫃實際上就是如此,它是個便攜的奇蹟製造機,而摩西用它來確保無論環境多麼困苦,民眾都會服從他的命令。約櫃難道不正是這樣的機器嗎? 《聖經》裡不難找到為這個目的而使用約櫃的例子。其實,約櫃被製造出來以後,摩西的行為就發生了極為顯著的變化。以前,摩西對付以色列人的不斷要求和抱怨時,還只是使用一些小法術——例如,用杖擊打沙漠上的磐石,使清水從中流出(第17章第6-7節);把樹丟進苦水,使之變甜(第15章第23-25節);向人們分發作為食物的嗎哪(manna,上帝賜給以色列人的天糧——譯者註)和鵪鶉(第16章第436節)等等。但約櫃做成後,這位先知就不屑於再依靠這些小花樣了。每當眾人抱怨和反叛他,或者膽敢以任何方式質疑他的領導權時,他便對他們使用約櫃——可想而知,其結果會多麼可怕。 有個相當典型的事例可以說明這種情況。一次,摩西的妹妹米利暗懷疑他的權威,他就讓她生了皮膚病。 《聖經》上說那種病叫"大痲瘋"(參見《舊約·民數記》第12章第1、2、10節)。不過,米利暗得到了適當的淨化之後,她的病就消失了。米利暗是因為暴露在約櫃櫃蓋帶翼天使之間時常出現的那團雲前,才染上那種皮膚病的,可見她的病並不是大痲瘋。那種皮膚病難道不會是約櫃本身釋放的某種化學物質或其他污染物質造成的嗎? 激怒摩西後如此患病的人,並非只有米利暗一個。不僅如此,一些沒有運氣成為這位大祭司家族成員的異議者,往往還會遭到更嚴厲的懲罰。一些人發動了一次兵變,公開挑戰摩西和亞化的權威。為應付這次兵變,發生了一連串格外有趣的事件: 以色列會中的二百五十個首領,就是有名望選入會中的人,在摩西面前一同起來,聚集攻擊摩西、亞倫,說:"你們擅自專權,全會眾個個即是聖潔,耶和華也在他們中間,你們為什麼自高,超過耶和華的會眾呢?"(《民數記》第16章第2、3節) 摩西起初對這番反叛的言辭感到震驚,乃至"俯伏在地"(第4節),但他很快恢復了過來,提出做以下的"試驗"——他提議,為了檢驗這250個反叛者是不是像他們所說的那樣"聖潔",要他們每人在銅香爐裡填滿焚香,點燃焚香,再到約櫃前面去。他說,這樣就可以讓耶和華"揀選誰,誰就為聖潔"(第5-7節)。 摩西的挑戰被反叛者們接受了,"於是他們各人拿一個香爐,盛上火,加上香,同摩西、亞倫站在會幕門前。"這些人剛剛站定,"耶和華的榮光就向全會眾顯現。"看來,神要讓他"心愛的選民"提前3秒鐘知道他要做什麼:"耶和華曉逾摩西、亞倫說:你們離開這會眾,我好在轉眼之間把他們滅絕。"聽到這話,摩西這位先知和大祭司便"俯伏在地……又有火從約櫃那裡出來,燒滅了那獻香的二百五十個人。"(參見《民數記》第16章第18-35節,文中"從約櫃那裡"在一些版本上是"從耶和華那裡"——譯者註) 後來,以色列人對摩西說:"我們死啦!我們滅亡啦!都滅亡啦!凡挨近耶和華帳幕的是必死的,我們都要死亡嗎?"(《民數i6)第17章第12、13節) 看來他們得到了一次有益的教訓。他們懾服於約櫃的威力,後來便不敢再進行任何重大的反叛了。相反,在剩下的荒野流浪時期裡,以色列人除了偶爾低聲抱怨幾句之外,人人都服從摩西,一絲不苟地按照他的吩咐辦事, 以上就是摩西要製造約櫃的動機。摩西顯然極需要一台約櫃這樣的奇蹟製造機。何況,他一旦有了這台機器(如果它真是台機器的話),還會毫不猶豫地使用它。 然而,僅僅有動機和能力還不能獲得圓滿的結果。因此,下一個問題就是:摩西是否有機會準備好約櫃的恰當藍圖,是否有機會為約櫃製造出某種"儲備能源材料",即供約櫃釋放的某種能量? 回答是肯定的:摩西有充分的機會這樣做。要理解為什麼這樣說,那就有必要回顧一下摩西生平的主要經歷。按照年代順序,這些經歷如下: 1.他誕生在埃及。 2.他曾被放進一隻塗了瀝青和柏油的蒲草箱,放到尼羅河上漂流。 3.他被法老的女兒"自水中救起"。 4.他在法老宮廷里長大,學會了"埃及人的一切學問",成為高明的法師,並幾乎可以肯定是一位大祭司。 5. 《聖經》上說,摩西40歲時聽說自己的同胞以色列人正在遭受埃及人的壓迫,便離開宮廷,去體察以色列人的苦況。他看到以色列人過著囚徒的生活,被強迫日夜做苦工。他對同胞受到的殘酷虐待、對埃及人的傲慢感到憤慨,脾氣失控,殺死了一名埃及監工,然後逃亡。 6.40年之後,80歲的摩西從流亡中回到埃及,率領以色列人擺脫奴役。 摩西失踪的那40年間,他究竟在做什麼呢? 《聖經》對回答這個問題毫無幫助,因為它只用間節經文便交代了這段時間(參見第2章第15-25節——譯者註)。不過,《聖經》還是非常清楚地表明了一件事:這段漫長時期裡的關鍵事件,就是摩西在燃燒的荊棘叢中見到了耶和華,地點就在西奈山麓,約櫃也是後來在那裡製造出來的。 那還是摩西說服以色列人跟他一起渡紅海以前很久的事情,因此,摩西當時並不徹底適應西奈半島可怕荒原上的生活。難道不可能如此嗎? 在燃燒的荊棘叢中見到耶和華,這個事件發生的地點已經使我確信了一點:摩西在40年的流亡生活中,至少有一部分時間是在這些遙遠的山區荒漠上度過的。他甚至可能在這些地方度過了流亡的絕大部分或者全部的時間。 學術界也一致贊同這個看法。一位淵博的埃及學家曾說,摩西可能在西奈生活了25年,住在西奈的一個地方,叫塞拉比特山,離西奈山只有50英里。 1989年6月,我曾登上塞拉比特山參觀,它屹立在西奈地區中心以南險峻荒涼的高原上。這座山的平頂上(旅遊者根本不知道那個地方)有據說是摩西當年住所的遺跡。那裡主要是些方尖碑、祭壇和優雅的石柱,想必那裡曾有座寬敞的埃及神廟。我想,摩西身為古埃及宗教的一位大祭司,當年他對這里大概很滿意。如果他真像《聖經》所說的那樣,殺死了一名埃及監工後逃亡,那麼,這個偏遠而無人知曉的地方對他還是比較安全的。 我決定進一步考察塞拉比特山。於是,第一次參觀那里之後,我便著手調查。在工作過程中,我發現了兩個有意義的事實。 首先,我得知,我在那裡見到的神廟遺跡,在1904年到1905年間,偉大的英國考古學家威廉·福林德斯·彼特里已經對它做過了徹底的考察。當時他還挖掘出了一些石板殘片。那些石板上刻著奇怪的象形字母詞句,它們後來被證明屬於閃米特一迦南語,和古希伯來語有關。 其次,我發現,塞拉比特山上的摩西住所一帶曾經是個重要的開採冶煉中心,大約從公元前1990年到公元前1190年期間,那裡一直在開採加工黃銅和綠松石。這些日期意味著:公元前13世紀時,就在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前,他可能就在此處居留——這個推測在時間上是正確的。 這個遺跡當年還使用過一套和希伯來文有關的字母,其時間也大致就在這個時期,這也表明了這個見解更加可信。不過,真正引起我興趣的卻是以上強調的那一點,即當年的塞拉比特山還起到過類似工業和冶金綜合中心的作用,那裡整個地區的礦藏都曾被廣泛地開採。在我看來,如果摩西真的在那里居住過很長時期,他就幾乎不可能不去掌握關於西奈南部地區礦物和金屬礦的知識。 1989年6月,我參觀過塞拉比特山以後,便開著一輛租來的吉普車,穿過沙漠,到西奈山去。從某種意義上說,把這個地區稱為"沙漠"是個錯誤,因為儘管這裡有大片的沙地,但鄉間卻大多是些陡峭調萎的紅色山梁,上面幾乎寸草不生。山谷間偶爾點綴著幾小片綠洲,其中一片長著古老的棕櫚樹,一直延伸到西奈山腳下。 公元4世紀時,這裡曾經建起過一座基督教小教堂,其位置據說就在所謂"燃燒的荊棘叢"的原址上。那座小教堂後來被擴建得很大,到公元5世紀時,它已經變成了一座名副其實的大教堂,受埃及亞歷山大城基督教會保護。公元6世紀,羅馬皇帝朱斯提尼安(Justinian)大大加厚了這座修道院的圍牆,使它能抵禦劫掠成性的阿拉伯游牧民族的進攻。到了11世紀,整個教堂建築群最終獻給了聖女加德琳(即"亞歷山大聖女加德琳",於公元307年殉教,後成為處女的守護聖徒——譯者註)。現在它仍以"聖加德琳修道院"而聞名,其中不少建於5世紀和6世紀的建築至今猶在。 在攀登西奈山7450英尺高的險峻山頂以前,我先在這座古老的修道院裡參觀了一會兒。主體教堂裡有幾座出色的聖像,還有馬賽克和油畫,其中一些差不多已經有1500年的歷史了。 教堂外的廣場上有片帶圍牆的場地,裡面長著茂密的懸鉤子叢,僧侶們相信它就是《聖經》中所說的那片"燃燒的荊棘叢"。這個說法當然不對,況且人們都知道,說西奈山就是《聖經》裡說的"西奈山",這也根本沒有得到確鑿的證明。但實際上,此處僧侶們講的一些傳說卻至少一直可以上溯到公元4世紀,而那些傳說把這座特殊的山峰和《聖經》上說的"神的山"聯繫在了一起,並且,據說這種聯繫所依據的信息來源,今天早已不知所踪了。 不僅如此,我還得知,當地部族的一些傳說也都認為,在阿拉伯游牧民族的語言中,西奈山就叫"傑別爾·穆薩"(Jebel Musa),意思是"摩西的山"。學術界也把《聖經》裡的"西奈山"和今天這座同名的山峰連在一起。少數不同意見雖然也同意《聖經》所說的"西奈山"就在這個地區,但認為是附近同一山脈的另外幾座山峰(例如可能是傑別爾·瑟巴爾山)。 說實話,1989年6月攀登了西奈山之後,我已經毫不懷疑,這座山的確就是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後的"第三個月中"所到的山。 我站在山頂的一個山崖邊,下面,數英里崎嶇荒涼的高原逐漸下降,向遠方的干枯平原上延伸。淺藍色的空氣中懸浮著薄霧,彷彿靜止了——準確地說,那不是寂靜,而是靜止。突然起了一陣風,在高原上顯得十分涼爽乾燥。我看見一隻蒼鷹正朝上空盤旋,飛到了和我的眼睛齊平的高度,在陽光下閃亮了一下,又從我的眼界裡消失了。 我在山頂上站了一陣,在那個無情而咄咄逼人的地方呆了片刻。記得我當時在想,摩西當年選擇這個地方從上帝手裡接過"十誡",這實在是再富於想像力、再合適不過了。 但是,摩西這位希伯來法師到這裡來的目的,果真是為了接受誡板嗎?我看,對他的行動還可以另有解釋。摩西的真正目的,難道不一直就是製造約櫃,並在其中放入某種巨大的能源材料,即那種天然物質嗎?他當時已經知道能在這個山頂找到那種物質。 這個命題極具推測性,但我們卻時時會沉迷這種推測,其中還為我們留出了一點想像的餘地。摩西如果知道西奈山主峰埋藏著某種能量強大的物質,那麼,那種物質到底是什麼呢? 在本書的第三章裡,我已經提出過一種答案了,那就是:所謂上帝書寫"十誡"的石板,其實是兩塊隕石。這個結論和沃爾夫拉姆筆下的"聖杯石"遙遙相符(他說,一群天使把聖杯石帶到了地上)。一些研究《聖經》的一流學者也都認真看待這種引人入勝的可能性,並指出了古代閃米特文化里存在著一些隕石崇拜的信仰,還說: 把寫有戒律的誡板封在禁閉的容器裡,這個做法顯得有些不合情理……在石頭上面刻上律法,其目的肯定是要給眾人去看……(因此)我們可以假定:約櫃裡裝的並不是兩塊誡板,而是一塊神石,即在西奈山上發現的一塊隕石。 (M·哈蘭:《古代以色列的神廟及祭祀活動》1978年牛津版,第246頁) 如果這個推斷成立,那就可以猜測"西奈山上發現的一塊隕石"所包含的元素究竟是什麼了。這種元素具有放射性,或者俱有某種化學性質,而摩西如果真想製造一種強大而持久的能源材料,並放進約櫃裡,他就很可能利用這種元素。無論怎麼說,這個猜測都並沒有超出合理的範圍。 摩西可能在西奈山上加工某種東西,而《聖經》也並沒有排除這種推測。相反,不少章節的經文都不同尋常,令人困惑,因而恰好可以對它們做出這樣的解釋。 以色列人"在那裡(西奈)的山下安營"之後,很快就出現了所謂"神的顯身"(即神以凡人的面貌顯現)的現象。接著,"摩西到神那裡,耶和華從山上呼喚他。"(第19章第3節) 在這個早期階段,《聖經》並沒有提到煙、火以及不久後出現的其他一切特殊效果。先知摩西只是登上西奈山,與耶和華做了一次密談,誰都沒有目睹過這次交談。意味深長的是,摩西從神那裡得到的最初指令之一是: 你要在山的周圍給百姓定界限,說:"你們當謹慎,不可上山去,也不可摸山的邊界;凡摸這山的,必要治死他……必須用石頭打死,或用箭射透……都不得活。"(第19章第12、13節) 如果摩西真的打算在西奈山上加工某種物質,那就幾乎不用說,他必定會有個強大的理由去劃定一個戒嚴區,它界限分明,並且還是"神"劃定的。 "用石頭打死,或用箭射透",這個下場當然能阻止膽大的好奇者偷看他究竟在山上做什麼。只有如此,他才能繼續使人們相信他是在山上與上帝會面。 無論怎樣,這場戲畢竟開始於摩西上山三天以後。接著,到了第三天早晨,在山上有雷轟、閃電和密雲,並且角聲甚大,營中的百姓盡都發顫……西奈全山冒煙,因為耶和華在火中降於山上,山的煙氣上騰,如燒窯一般,遍山大大地震動。 (第19章第16、18節) 最初,摩西似乎只有部分時間獨自在山上,而大部分時間在營地裡。然而,上帝不久之後對摩西說: 你上山到我這裡來,住在這裡,我要將石版並我所寫的律法和誡帝賜給你。 (第24章第12節) 這就是即將發生在西奈山上的那個關鍵事件的序幕,那個事件就是摩西獲得了兩塊石板,他將要把它們放進約櫃。形容摩西的經文也伴隨著更多的特殊效果: 摩西上山,有云彩把山遮蓋。耶和華的榮耀停於西奈山,雲彩遮蓋山六天,第七天他從雲中召摩西。耶和華的榮耀在山頂上,在以色列人眼前,形狀如烈火。摩西進入雲中上山,在山上四十晝夜。 (第24章第15一18節) 無所不能的上帝把兩塊石板交給摩西,難道竟需要四十晝夜嗎?這麼長的一段時間似乎全無必要。然而,如果摩西根本就不是在接受"誡板",而是在加工或提煉某種濃縮的、石頭狀的能源材料,以放進約櫃,那麼,要完成這項工作,他就太有可能需要那麼多的時間了。 從這個角度看,被以色列人解釋為"耶和華的榮耀"的山頂"烈火",大概真的就是一種可怕的放射光,它或者來自於某種裝置,或者來自於某種化學反應過程,而先知摩西正在用它們加工提煉那種能源材料。儘管這個假說聽上去有些牽強,但它的離奇,肯定不及《舊約》、《米甚納書》、《猶太法典》和大多數古代猶太傳說對那兩塊石頭誡板的描述。 兩塊石板嗎? 對這兩塊板最清晰的描述,見於《猶太法典》和《猶太解經》等文獻。它們透露了以下的信息:(1)它們是"用藍寶石模樣的石頭做的";(2)雖然它們的"長度和寬度均不到六掌",但異常沉重;(3)它們雖然堅硬,卻很柔韌;(4)它們是半透明的(見L·金斯伯格《猶太人的傳說》卷3,第118、119頁)。 據說,"十誡"的律條就寫在這種特殊的東西上,並且是上帝親手書寫的。正像《聖經》著意強調的那樣: 耶和華在西奈山和摩西說完了話,就把兩塊法版交給他,是神用指頭寫的石版。 ……摩西轉身下山,手裡拿著兩塊法版,這版是兩面寫的,這面那面都有字。是神的工作,字是神寫的,刻在版上。 (第31章第18節、第32章第15-16節) 因此,從神學上說,先知摩西接到誡板無比聖潔,意義非凡,這是不用懷疑的——這兩塊誡板上有上帝親手書寫的律條,因此可以被看作神的一部分。從《聖經》的角度看,在上帝交給凡人的東西當中,沒有什麼比這兩塊誡板更珍貴的了。有人或許會以為摩西必定會悉心照管它們。但他並沒有如此。相反,他在一次暴怒中摔碎了這些純潔完美的上帝饋贈。 摩西為什麼要做出這個無法理解的舉動呢?解釋說,那是因為不守信義的以色列人不相信摩西上山四十天后還會回來,於是做出一頭金牛犢,並去崇拜。摩西一回到營地,就當場看見以色列人正在那偶像前獻祭、跳舞和膜拜。這位先知目睹這個怪異的叛教活動場景,"便發烈怒,把兩塊版扔在山下摔碎了。"(第32章第19節)接著,他又焚毀了金牛犢,處死了大約3000名最惡劣的叛教者,恢復了秩序(參見第32章第20-28節)。 以上就是《聖經》對摩西摔碎石頭誡板的經過及其原因的官方敘述。不過,誠板上的這些戒律顯然生死攸關,無比重要,因此必須用新的來替代。於是,上帝便吩咐摩西回到西奈山頂上,去接兩塊新誡板。摩西按上帝的吩咐行事,"在耶和華那里四十晝夜……耶和華將這約的話,就是十條誡,寫在兩塊版上。"(第34章第28節) 後來,摩西帶著兩塊誡板下了山,像前一次一樣。但是,仔細研究《聖經》的有關段落,便可以發現,摩西兩次下山,其間的確有個意義重大的差異。他第二次下山時,"面皮發光"(第34章第29節),而對他第一次下山,《聖經》卻沒有提到這個奇特現象。 是什麼使摩西的臉發光呢? 《聖經》的作者們自然會認為那是因為摩西接近了上帝,於是解釋說:"(摩西的)面皮因耶和華和他說話就發了光。"(第34章第29節)可是,摩西此前也有幾次站在上帝附近(可以一直追溯到很早,即他在燃燒的荊棘叢中見到上帝),卻沒有得到這種結果。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剛好發生在摩西再次到西奈山上40天探險之前。當時他在以色列人的營地裡,和上帝有過一次長時間的密切會面。會面的地點是在一個特別聖潔的帳篷裡,那帳篷被稱為"會幕"。在那裡,"耶和華與摩西面對面說話,好像人與朋友說話一般。"(第33章第11節)但是,經文裡並沒有提到摩西的臉發光。 那麼,這個結果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難道沒有理由推測說,原因就在那兩塊誡板上嗎? 《猶太法典》和《猶太解經》裡就可以找到這個推測的間接證據,因為其中說兩塊誡板灌注著"神的光輝"。上帝把誡板交給摩西的時候,"他握住它們的上1/3處,摩西握住下1/3處,但中間的113卻露著,而神的光輝就這樣射到了摩西臉上。" 第一對誡板(即被摩西摔碎的兩塊誡板)的情況並不是這樣,因此,我們有理由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第二對誡板何以如此不同?這是不是因為,恰恰是由於第一對誡板沒有灼傷摩西的臉,他才發現作為能源材料的第一對誡板存在技術缺陷?這能夠解釋摩西摔碎它們的原因。不過,摩西確實被第二對誡板灼傷了。這也許向他證明了一點:他加工這對誡板的方法起了作用。這也使他相信,將它們放進約櫃以後,它們必定會發揮正確的功能。 摩西臉上的光輝其實可能並不是某種灼傷造成的,這個看法當然純屬推測,《聖經》中也沒有相應的證據。儘管如此,根據《聖經》中不多的幾處證據,我還是認為這個推測是完全合理的,像其他的推測一樣合情合理。 在第34章裡,描述摩西帶著第H對誡板下山的經文雖然只有7節,但它們已經十分清楚地表明:摩西到達營地後的模樣極為古怪,以致於所有的以色列人都"怕挨近他"(第30節)。為了消除百姓的這種感覺,摩西"就用帕子蒙上臉"(第33節)——從此,摩西除了獨自在自己的帳篷裡,始終都蒙著這個帕子(第34、35節)。 聽上去,這些話不像在描述一個被上帝光輝照射者的行為,倒更像在描述一個被某種強大的能源材料嚴重灼傷者的行為。難道不是這樣嗎? 失落真相的見證 對於約櫃的真正性質可以做出無盡的推斷,對約櫃裡的東西也是如此。我已經沿著這個思路盡量前進了。 然而,願意做出進一步推斷的讀者卻可能會發現,首先考察一下製作約櫃的材料,這將是非常有趣的事情。做約櫃似乎使用了大量的黃金。黃金既美麗又高貴,且不起化學反應,並且格外厚重。具體地說,有一位淵博的拉比(他生活在公元12世紀)認為,約櫃"施恩座"(即這件聖物的蓋子)的厚度足足有一掌。根據古代傳統,一掌的長度是從拇指尖到伸開的小指指尖。換句話說,約櫃的櫃蓋是一塊笨重的實心金板,厚達9英寸。為什麼非要使用這麼多貴金屬呢?提供這個信息的謝洛莫·伊茲沙奇拉比(以及其他許多和這件聖物有關的智者)誕生在法國香帕涅區中部的特羅耶城,並在那裡度過了一生的大部分時光,這難道不是個巧合嗎? 特羅耶城是克雷蒂昂·德·特羅耶的故鄉,他那部關於聖杯的作品(寫於這位拉比去世75年之後)創立了一種文學體裁,而沃爾夫拉姆·馮·埃森巴赫很快就對它加以效仿。也正是在特羅耶城,克萊沃的聖·伯納德為聖殿騎士教擬定了章程。這樣一來,其中的奧秘和關聯便大大增加了。 好奇者或許還想思考一下古代以色列的大祭司們接近約櫃時穿的那種特殊服裝。他們認為,不穿那樣的服裝就有生命危險(例見第28章第43節和《利未記》第10章第6節)。這難道僅僅是出於迷信和禮儀嗎?它們會不會是出於某種原因而不得不穿的防護服,而那原因或許和約櫃本身的性質有關呢? 與此有關的還有一點:運送約櫃之前,必須用一種奇特的外罩把它包裹起來,那外罩有兩層,一層是布,一層是皮革(見《舊約·民數記》第4章第5、6節)。這分明是為了防止有人在搬運中因誤觸約櫃而被它擊殺。不過,即使採取了所有這些防範措施,約櫃有時還是會造成搬運者的死亡。它用"火花"擊殺他們(L·金斯伯格《猶太人的傳說》卷3,第228頁上說:約櫃"能夠放射毀滅以色列的敵人的火花")。可是,這些火花到底是什麼呢?全部用非導體材料做成的約櫃防護罩,其用途難道不會是作為絕緣體麼? 《聖經》裡還有一個故事會引起我們的興趣,那就是約櫃被放進會幕不久,亞倫的兩個兒子拿答和亞比戶被約櫃擊殺。我在本書第12章已經描述了這個事件,《聖經》上說,從約櫃冒出火,"把他們燒滅,他們就死在耶和華面前。"(《舊約·利未記》第10章第2節)令人驚訝的是,這兩人死後,摩西根本不按照希伯來人傳統的冗長葬禮儀式安葬他們,而是下令立即把屍體"抬到營外很遠的地方"(《利未記》第10章第4、5節,耶路撒冷《聖經》譯文)。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呢?他究竟害怕什麼呢? 在此,我要及時地提醒那些打算深究的讀者,只要仔細看看《聖經》的一些段落就夠了。那些段落敘述了以便以謝戰役後,約櫃在非利士人手中的七個月間給他們造成的種種災禍(見《舊約·撒母耳記上》第5章)。同樣,在本書第12章,我也描述了這些事件,不過我當時還有一些可說的話沒有說。 從非利士人把約櫃還給以色列人,到所羅門王最後把約櫃放進耶路撒冷聖殿內殿,其間的幾年發生了一些事件。仔細研究這些事件,有可能解開許多謎團。我認為,對於約櫃在這個時期製造的奇蹟和恐怖有個解釋,而這個合理的解釋和約櫃的實質有關,因為它是一台人造裝置。因此,這個解釋和任何神明或者超自然力毫無瓜葛。 我自己的調查的確已經使我得出了一個結論:只有把約櫃看作是人製造出來的工具,而不是超自然力的儲存庫,才有可能正確地理解這件聖物。 毫無疑問,這個工具和我們今天所知道的任何工具都截然不同,但它依然是人類才智的產物,是人發明的,其作用也是為實現人的目標服務。 在我眼裡,即使約櫃是一種人造工具,其魔力和奧妙也絲毫未減。它是一門古老的、秘密的科學留給我們的禮物,而我認為,這門科學是一把鑰匙,可以把我們引向我們人類被封存的、被遺忘的歷史——它是一個標記,標誌著人類被遺忘的榮耀,它是我們人類自身失落的真相的見證。 追尋約櫃或者聖杯,如果不是追尋知識,追尋智慧,追尋啟迪,還會是什麼呢?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