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魔鬼的面料

第7章 三、從橫條紋到豎條紋和彎曲條紋(16—19世紀)-1

從魔鬼的到僕人的 在現代社會逐漸出現了一類新條紋。條紋的舊特徵沒有徹底消失,同時又有了新的形式和含義。它在織物上的運用已經超出了衣服和象徵的範圍:室內裝飾、家具、潔具、日常生活、海員越來越多地使用條紋圖案。功能的多樣化伴隨著含義的多樣化。現在不是所有條紋都是貶義的。在舊制度時期出現了“好的”條紋,褒義的條紋,這種條紋在羅曼蒂克時代不僅宣告了“新時代的來臨”,而且似乎還大有要擊敗貶義條紋之勢。同時,橫條紋盛行的日子逐漸一去不復返了,中世紀極少使用的豎條紋越來越普遍。這有利於新的節奏和結構的出現:正統的雙色已不再是條紋系統惟一的色彩,現在條紋可以是三色的、四色的、甚至多色的,條紋邊線間的豎直間隔不再是一個絕對的規則。

在衣服上,這種幾何變化使得舊的社會分類被打破。條紋不再是魔鬼般的—或者說不再只是魔鬼般的—現在社會上穿條紋服裝的人比過去多了。在18世紀的歐洲,同時存在著貴族的條紋和農民的條紋、節日的條紋和日常的條紋、異國情調的條紋和僕人的條紋。 (一)從魔鬼的到僕人的 從中世紀末到近代初期條紋服裝的地位呈現出從魔鬼的條紋向僕人的條紋快速過渡的特點。或者以獨立的方式,或者與舊有的不潔或破壞的含義相伴隨,條紋逐漸變成了奴僕地位或從屬身份的首要標誌。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條紋的使用越來越普遍。 事實上,僕人的條紋很早以前就已出現。早在羅馬帝國時期就有了先例[40]。不過,我們現在考察的是另一類起源於封建時代的條紋,它在11世紀成為時尚,在這一時期西方社會越來越多地使用分類符號而服裝成了記錄大多數這類符號的最佳載體。形狀、顏色、織法、圖案、裝飾和配件用於區分個人和團體類別,有時用於表示血緣關係、依附關係或聯繫紐帶。本義的紋章尚在孕育中,但服裝系統已經開始發揮象徵作用並且大量使用條紋圖案。

最初這類性質的條紋服裝強調的是低下的但不一定是貶義的或魔鬼般的特點(在封建時代還不大容易將這幾個不同概念完全區分開來),似乎是貴族老爺的僕役們穿的:一開始是宮奴、廚役和馬夫還有侍候進膳的僕人;後來是士兵、侍候打獵的僕人、狩獵時騎馬管獵犬的僕人、執達吏、各種差役。此後,12世紀時,穿條紋服裝的範圍擴大到所有擔任職務或依附領主生活的人:司酒官、總管、王室捕狼主獵官、訓練獵隼或獵鷹的人、軍隊的傳令官、小丑、音樂家。根據地區和時期不同有所變化。根據史料也一樣,畫像比文章的描述更豐富。似乎是在日耳曼國家,特別是在德國萊茵河畔和南方地區最早出現了這一現象。同樣是在這些地方,這一現象穿越中世紀一直延續至現代[41]。

在大約12世紀中葉紋章出現後,僕人衣服上的條紋與紋章的規則有了某種結合。為領主服務的僕役和軍官的衣服上的雙色條紋開始與領主紋章的顏色相一致,即使領主的紋章中並無條紋圖案。正是在這個時候誕生了以後人們所說的號衣。此外,漸漸地在顏色各半的紋章圖案服裝—也是說分為上下兩半不同顏色的服裝—與條紋服裝之間形成了相等關係。這種相等關係一直延續到中世紀末,對於僕役的號衣以及前面談論過的被社會排斥的人和被天主棄絕的人所穿的服裝來說都成立[42]。對於中世紀的人來說(今天的人們已經不這樣看了),從結構的角度看,在強調簡單的雙色(顏色各半)與兩種顏色交替出現的雙色(條紋)之間的同一性方面它具有代表性。它還有很強的借代性,因為可以只是衣服的一部分是條紋的或顏色各半的,卻相當於整件衣服都是條紋的。緊身長褲和袖子常常就是這種情況。顏色各半的緊身長褲(想想聖人約瑟夫吧)或袖子足以強調反面特徵,不管是道德方面的還是社會方面的。在中世紀的文化中,部分總是相當於整體。

在15世紀初到16世紀中葉之間,僕人的條紋最為流行。不但男人穿,女人也穿。在畫像中身穿條紋罩衣、長裙或圍裙的女僕比比皆是,同樣常見的,特別是1500年左右,是畫上穿條紋衣服的侍從、僕人和黑奴。在這裡僕人的條紋還有一層異國情調的重要含義。這一現象首先出現在意大利,還有威尼斯,威尼斯大貴族從非洲運來一些年輕人做宮奴[43]。非洲色彩很快成為時尚,在半島大部分地區流行開來,隨後流行到阿爾卑斯山另一邊。每個宮廷都有它的“黑奴”,人們喜歡給他們穿上條紋服裝。這表示他們來自東方(在中世紀人看來,非洲在東方),是異教徒出身和僕人身份。儘管在1560~1580年以後這種做法一度降溫,但在17~19世紀再度流行。

僕從地位在條紋與黑人之間建立起的聯繫在繪畫和版畫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跡。從15世紀末開始,例如,在“崇拜三王”場景中,黑人之王多半被穿上條紋服裝[44]。在16世紀,這成為真正的肖像標誌。巴爾塔扎*既不是奴隸也不是社會地位低下的人,而正好相反,不過習俗漸漸將條紋衣服和非洲人聯繫在一起,無論其社會地位如何。因此像委羅內斯這樣的畫家從不會忘記給他筆下的黑人畫上條紋服裝或者—這是自成一體的大藝術家的獨到之處—在黑人旁邊畫上一個穿條紋服裝的人。 黑人與條紋之間的這種聯繫在雕刻、戲劇和所有需要化妝的演出或儀式中有特別長的生命力。在現代只需穿上條紋服裝就能把自己變成“野蠻人”,就能破壞社會秩序和文化秩序。服裝上的條紋甚至超越了非洲範圍,變成了一切異國情調的形式或停留在自然狀態的生活的統一標誌[45]。美洲印第安人以及隨後的大西洋土著人也被描述為帶條紋的,或者是在他們的衣服上,或者是在他們的紋身圖案中。對西方人來說,條紋,至少某種條紋,已經變成了那些被認為是最不“文明”的民族必不可少的標記。

僕人的條紋並未因此消失。不管是否與紋章有關,它以號衣為載體穿越整個舊制度時代並通過條紋背心的接力一直存續到本世紀中葉。條紋背心誕生於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通常是黃色和黑色相間的,在歐洲和美國很快成為隨身男僕和膳食總管的特殊標誌[46]。今天穿條紋背心有點兒過時了,但在電影、漫畫和連環畫中還時常能看到,在這三個創作領域中服裝特點起著重要作用。有了豎條紋背心,一位膳食總管就不能不被看做是膳食總管。其中最著名的一位是哈多克船長的膳食總管內斯特,這是埃爾熱在《丁丁歷險記》中塑造的人物。不管是在什麼場合,內斯特總是穿著他的條紋背心。 在上個世紀末的英國,穿這樣背心的僕人有一個外號叫“老虎”,這常常是指非洲人。僕人的條紋、異國情調的條紋和動物的條紋(貓的條紋)合併為一種隱喻,多少有點兒貶義色彩。很久以來主人的房間裡已經不再有“老虎”了,但一直到20世紀中葉還能在廣告中看到他們。

中世紀的條紋和舊制度時代的號衣的另一種延續是在製服中。首先是平民的製服(獵場看守人、市政主管官員、各種低級公務員),隨後是軍服,在這裡,條紋和紋章又一次結合在一起,為的是建立像徵體系,組織團體,區分這些團體內部個人的地位。在軍人中是“Landsknechte”(這個詞的法語翻譯可以直譯為:“國家的僕人”,即為大國效勞的德國僱傭兵)從15世紀開始首先使用條紋服裝將自己與別人區分開來。從17世紀開始,當制服(現代意義上的製服)真正誕生時,軍人的條紋與各種旗標、旗幟、旌旗一起在大部分歐洲國家的許多軍團中流行開來。稍後我們再來看看它是如何通過另一途徑觸及海軍的。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