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美麗的英語

第17章 第三部分:我們的金鑰匙英語之謎

美麗的英語 张海迪 6904 2018-03-20
The Mystery of English 英語之謎 少女時代,我覺得English真像一個謎,我總想知道它是怎麼形成的,開始它是什麼?為什麼全世界這麼多人都在使用這種語言?白種人、黃種人、黑種人……無論在哪裡,無論在天之涯海之角,只要會說英語就能找到自己的朋友。英語得到了最廣泛的傳播,伴隨英語發展的還有它的文化。我曾經對我的朋友Z說,學習英語首先就要對它感興趣,一個人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總會做得好,而對不感興趣的事就很難做好。只有把學習英語當作一件有趣的事,而不覺得它是一個沉重的負擔,這樣進步就快了。 我對英語一直很感興趣,學習了幾年之後,有一段時間我讀了一些和語言歷史有關的書,我覺得既然要學習一種外語,就必須也應該了解它的歷史,也許這會幫助我們理解和使用這種語言。

翻開厚厚的《英語的歷史》(The History of English Language),我不覺入了迷。書裡寫道,在古代,語言是和氏族部落的形成密切相關的,同時也和外來民族的入侵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英國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國,自身文明的發展十分緩慢,外來民族的入侵加速了它的進步。在英國的歷史上,最早隨著凱爾特人(Celts)的移入,帶來了凱爾特人的文化和語言。現在英國的一些地名,就來自古代凱爾特人的語言,比如: London(倫敦) Dover(多佛爾) Thames(泰晤士河) Avon(艾馮河) Wye(懷伊河) 還有一些地名是從拉丁語(Latin)中來的,比如:

Manchester(曼徹斯特) Lancaster(蘭開斯特) 還有port(港口), mount(山,丘),也都是來自拉丁語。 英語裡還有很多詞是由入侵不列顛的古代日耳曼人從歐洲大陸上帶來的,這些詞是我們經常使用的,它們也都源於拉丁語,比如: bishop(主教) cherry(櫻桃) cheese(乾酪) butter(黃油、牛油) cup(杯子、獎杯) dish(盤子、碟形衛星天線) kitchen(廚房、炊具) mile(英里) pen(鋼筆、圍欄) pipe(管子、煙斗) pound(磅、英鎊) street(街道) wall(牆)

wine(葡萄酒) 在古代,不列顛(Britain)曾多次遭到古羅馬人的入侵,聲名顯赫的凱撒大帝(Julius Caesar)在他的Gallic Wars(《高盧戰記》)裡就記載過他兩次征戰不列顛的史實。除此之外,入侵過英倫三島的古代民族和部落還有盎格魯人(Angles),撒克遜人(Saxons),朱特人(Jutes),丹麥人(Danes),雖然這些部落大都是古代日耳曼人(Germans),但他們卻有各自不同的歷史和文化背景,他們講的也是形形色色的部落語言,或者是混雜的方言土語。佔據法國諾曼底的諾曼人(Normans),後來也入侵英國,迫使當地的英國人成為他們的臣民,他們講的法語一度成為宮廷和貴族的語言。所以,追述英語的起源以及它的文化淵源,可以說來源是多樣的,尤其是詞彙,幾乎可以說就是大量外來語的集成。比如,英語裡有很多詞和現代的德語詞一模一樣,有的語言學家認為,英語實際上起源於古代日耳曼語的一支。比如說,England這個詞,就是來自Angle-land,它指的是古代盎格魯人在不列顛建立的王國。更有趣的是,因為諸多民族都在英語裡留下了自己語言的印記,所以,在英語裡同一個事物就會有兩三個詞或者更多的詞來表達,比如說:

pig, hog, sow, swine (豬) horse, mare, filly, colt, pony, steed (馬) cattle, ox, bull, cow, calf, buffalo (牛) sheep, goat, antelope (羊) 宗教(religion)對英語也產生過巨大的影響,早期基督教(Christianity)傳入英國以後,對當時在英國占統治地位的盎格魯-撒克遜文化產生了巨大的衝擊,基督教把大量的教會拉丁詞語也帶進了英語,比如: candle(蠟燭) grammatical(語法的) hymn(讚美詩、聖歌) martyr(烈士、殉教者)

mass(質量、群眾) master(主人、師傅、大師、碩士) meter(米、公尺) nun(修女、尼姑) pope(羅馬教皇、主教) priest(牧師) school(學校、學院、授課) shrine(神龕、神殿、聖地) temple(廟、寺院、禮拜堂) verse(韻文、詩句、詩篇) 此外,還有一些詞彙來自公元九世紀入侵英國的斯堪的納維亞人的語言,這些也是我們的常用詞,比如: are(是、在) band(帶子、樂隊) both(兩者、雙方的) die(死亡、消逝、熄滅) egg(雞蛋、卵) fellow(傢伙、朋友)

get(獲得、變成) give(給、授予、捐贈) husband(丈夫) law(法律、訴訟) root(根、根源) sister(姐妹) sky(天、天空) take(拿、取) they(他們、它們) their(他們的、它們的、她們的) them(他們、它們、她們) window(窗、窗口) 這些詞彙對英語的語法結構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有意思的是,有些外來詞語,包括後來入侵英國的諾曼人(Normans)講的法語,並沒有覆蓋原來的當地語言,而是和它一起共存下來,使用至今。比如: ill —— sick(有病的,病態的) nay —— no (不,否)

raise —— rear(飼養,撫養) skill —— craft(技能,手藝) skin —— hide(皮膚) 在這一組詞中,前面一列是外來語,後面一列是那時已經存在的當地語。 從上面的敘述中也可以看出,英語所吸收的外來語大都比較簡潔,易學易記,也是和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這些詞語的吸收,使當時很多複雜累贅的本地詞彙失去了生存的必要,後來就漸漸地消失了,而簡明易學的新詞語普及開來,它們對豐富那個時代英國的文化生活一定起了相當大的作用。 大量的外來語被英語吸收以後,又經過了長時間的演變,還有的與別的民族的詞彙再次重組,加上不同的詞綴和詞根,就發生了更多的變化,這樣一來,英語的詞彙得到了極大的擴充。有的學者認為,即使是最全面的英語大詞典(unabridged dictionary),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英語詞收入其中,因為英語的詞彙實在是太豐富了。

據說,最早的英語字母出現在公元五世紀,以後經過了二三百年的發展,出現了古老的英雄史詩,這些史詩在人民中間口耳相傳,其中流傳下來的就有著名的Beowulf(《貝奧武甫》)。其實這個故事是古代日耳曼人從歐洲大陸上帶來的,它講述的是瑞典南部一個高特族的民族英雄為人們降妖伏魔的傳奇故事。大約到了公元七、八世紀,人們才用古英文把這個故事記錄下來,它因此成為英國歷史上最早的典籍。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英語的發展真的有很多外來民族的影響,以至於有的學者認為,英語是由古代日耳曼語的一支條頓語(Teutonic)演變而來的,這種說法也許還真有些道理。 英語從古英語發展到現代英語,主要還是由於文藝復興。著名的英國文學家傑佛里?喬叟(Jeffrey Chaucer)就是在當時意大利人文主義的影響下,創作了英國文學史上不朽的著作Canterbury Tales(《坎特伯雷故事集》)。繼他之後的,更有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成為彪炳千秋的文學大師。莎士比亞的戲劇極大地提升了英國文學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對於英語自身的貢獻也是舉世公認的。

如果說文藝復興是英語現代化發展的一個難得機遇,那麼,它發展的另一個機遇則是十八世紀的工業革命。工業革命帶來的不僅是經濟和技術的發展和進步,還激發了社會的動盪和變革,新詞語如同新的發現、新的發明和新的生活方式一樣層出不窮,從Darwin(達爾文)這個詞引申出的詞彙就有: Darwinian (達爾文的) Darwinism (達爾文主義) Darwinist (進化論者、崇拜達爾文之學說者、達爾文的) Neo-Darwinism (新達爾文主義) 殖民擴張、兩次世界大戰,使輝煌一時的“日不落”帝國由盛轉衰,可是英語卻擴張到了全世界。不過,現在擔當這一語言“巨無霸”的已經不是當年的日不落帝國了,而是大西洋彼岸的美利堅(America)。隨著戰後新技術革命的突飛猛進,特別是上個世紀末以來計算機和互聯網的普及和快速發展,英語已經當之無愧地成為世界的語言。有的語言學家說,現在全世界有大約十五億人使用英語,這其中還不包括中國正在學習英語的幾億青少年和成年人。

簡單地學習一段英語的歷史,不難看出,語言的形成和發展有它深厚的文化和時代背景,因此,語言也就深深地打上了文化和時代的烙印。我一直認為,要真正學好一門語言,就要從這門語言的文化和歷史的背景中去深入地理解它,熟悉它,為最終使用它打下一點基礎。從文化層面上說,語言又是文化的符號。語言中可以窺見一個民族的文化底蘊和它的歷史淵源,也可以通過語言揣摩一個民族的文化禀賦,比如思維方式,哲學理念,大眾的文化素養等等。英語是一種在外來文化影響下形成的語言,它吸取了外來語言文化中的許多優點,並且在自身的發展中不斷地加以凝煉,因此就成為世界上優秀的語言之一。 比如說,英語和德語相比,英語的名詞沒有性的區別,而德語的名詞卻有陽性、中性和陰性的區分;還有,英語名詞單數和復數的變化相對比較簡單,而很大一部分德語名詞的複數詞尾都要單獨記憶;英語裡沒有格的變化,這就省卻了動詞和形容詞的繁複的變位和變格。再比如,英語的人稱沒有尊稱、謙稱之分,you可以譯為你,也可以譯為您;聽者根據上下文或者說話的場合、說話人的語氣來判斷是不是尊稱,而德語裡卻有du(你)和Sie(您)之分。英語的主、謂、賓結構簡單,意義明確,使語言簡潔明了,很多表達和漢語相似,或者有相近的風格,比如: Brevity is the soul of wit. 簡潔是智慧的靈魂。 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 所見即所得。 Rest is a good thing, but boredom is its brother. 休息是件好事情,無聊卻是它的兄弟。 On earth there is nothing great but man; in the man there is nothing great but mind. 地球上唯一偉大的是人,人身上唯一偉大的是心靈。 Every man is a poet when he is in love. 每個戀愛中的人都是詩人。 I am learning all the time,the tombstone will be my diploma. 我終生都在學習,墓碑就是我的畢業證書。 英語這種兼收並蓄的特點,還使它易於創造適應新時代的新詞彙。在今天的網絡時代,英語的新詞彙和短語大量湧現,讓人目不暇接。比如: biometric card (生物芯片身份證) Karoshi (過勞死) mouse potato(指長時間坐在計算機前的人) OED Onlin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Online在線牛津英語詞典) Shopaholic (購物狂) Tellyholic (電視迷) 比如,我最近從網絡上看到,最新出版的OED收錄了下面這樣一些新詞: The new words added to the OED Online come from all areas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Home cinema, homeshopping, and homeshopper have been added…High street as an adjective meaning “popular, mainstream” has also made it into the OED Online. Feeding frenzy, herbal medicine, haircare, and vital force are all included in the latest update. Comper, a person who habitually enters competitions in order to win as many prizes as possible and comping, the practice of entering numerous competitions in order to win as many prizes as possible, are two other new entries. 從上面這段話裡,我發現英語的新詞彙真是層出不窮,並且總是和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比如home cinema(家庭影院)已經不是什麼奢侈品, homeshopping (在家購物)也很平常,high street 看上去好像是一個詞組,可是在這裡卻變成了形容詞,意思是“流行的,主流的”。 Feeding frenzy 是一個網上的遊戲,可以兩個人玩,也可以八個人玩,遊戲的做法是給飢餓的小矮人拼命地餵食,不然他們就會餓死。還有herbal medicine(草藥),haircare(護髮),vital force(生命力)……不過,comper這個詞我還是第一次看到,它指的是那些特別喜歡參加競賽和競爭,把獎章掛滿胸前的人,我覺得他們應該叫做競賽迷。 說到競賽迷,我想起了-holic這個後綴,它可以構成很多新詞: HOLIC is a fun suffix, because you can make up examples for yourself; if you drink lots of coffee, you could call yourself a Coffeeholic; if you see too many films, then Movieholic; if you read books all the time, youre a Bookaholic; and so on. See if you can think of some more to describe yourself and your friends. 在學習英語的時候,我很注意一些詞的後綴,熟悉常用的後綴可以有效地擴大詞彙量。 holic就是一個很有用的後綴,比如,喜歡喝很多咖啡的人,就可以叫他咖啡蟲;每次新片上映必去影院的人就是影迷;如果有人整天埋頭讀書,他就是書蟲,等等。有時看見那些頭髮染成金黃、火紅、鮮綠、碧藍的人,我就很想給他們送一個fashionaholic(時尚迷)的稱呼。 很多新詞是緊貼人們的日常生活的,或者說,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發明的新詞,很快就會出現在最新出版的詞典中,成為流行詞語,隨著英語傳播開來,比如有一篇文章說, It's thought that people like to get out of their formal work clothes, and so an American concept that is becoming popular in Britain is that of dress down Fridays or casual Fridays when employees are supposed to go to work in informal clothes! 現在一些人都不喜歡在下班後還穿著筆挺的西裝或者職業裝,他們喜歡穿得隨便一些,像比較寬鬆的休閒服,好放鬆一下緊張的神經,恢復體力。可是,要是大家星期五穿著休閒服去上班,那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景呢?我想像不出來。但是美國的一種著裝觀念現在英國也流行起來了,脫了西裝的星期五,或者叫休閒星期五。啊,休閒辦公室,還有休閒……什麼…… Perhaps the word that typifies many people's attitude to business is fat cats — people who run companies and who earn enormous amounts of money. If fat cats lose their jobs, they often get even larger amounts of money in compensation, which they pocket or trouser; this is sometimes called a golden farewell, to distinguish it from the golden handshake they probably got when they were offered the job in the first place. 肥貓(fat cats)這個詞不大好聽,至少是不雅的,當它作為一個新詞在英語裡出現的時候,是指那些經營公司,收入很高的人。他們跟一般僱員不同的是,一般僱員被解聘的時候,只能得到一張解聘通知書,可是肥貓們被解聘的時候,往往會獲得大筆的錢作為補償,把腰包塞得鼓鼓的,因為他們是高薪聘請來的,所以就要用重金辭退他們,這樣,稱他們為肥貓也是很形象的。 漢語中的網絡新名詞幾乎全部來自英語,還有很多英語新詞在歐美出現不久,也很快進入我們的生活,成為我們語言的一部分。我們的生活在變化,我們的語言也在變化,生活改變著語言,語言引領著生活的潮流,同時也改變著我們。英語的詞彙極大地豐富了漢語的詞庫,有了這些,我們在這個每天都會出現新事物的世界上就不至於目瞪口呆,手足無措了。 英語就像一艘大船,滿載著豐富的詞彙,航行在世界藍色的大海上,人們通過它傳播著知識和友愛,還有和平與希望……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