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知道點世界文學

第19章 象徵主義之祖——波德萊爾

知道點世界文學 邱立坤 2125 2018-03-20
那時候到了,花兒在枝頭顫震, 每一朵都似香爐散發著芬芳; 聲音和香氣都在晚風中飄蕩; 憂鬱的圓舞曲,懶洋洋的眩暈! 每一朵都似香爐散發著芬芳; 小提琴幽幽咽咽如受傷的心; 憂鬱的圓舞曲,懶洋洋的眩暈! 天空又悲又美,像大祭台一樣。 小提琴幽幽咽咽如受傷的心; 溫柔的心,憎惡廣而黑的死亡! 天空又悲又美,像大祭台一樣。 太陽在自己的凝血之中下沉。 溫柔的心,憎惡廣而黑的死亡! 收納著光輝往昔的一切遺痕! 太陽在自己的凝血之中下沉。 想起你就彷彿看見聖體發光! ——波德萊爾《黃昏的和諧》 “藝術有一個神奇的本領。可怕的東西用藝術表現出來就變成了美;痛苦伴隨上音律節奏就使人的心神充滿了靜謐的喜悅。”說這話的是波德萊爾,他來自那個盛產前衛藝術家的巴黎。沙爾·波德萊爾1821年出生於巴黎。父親是一位具有啟蒙運動思想的畫家。他受父親藝術思想的熏陶和影響,從小就產生了對藝術的酷愛。但不幸的是,6歲時父親去世,母親遠走,這給他幼小的心靈蒙上了一層陰鬱的色彩。

他所在的城市巴黎,是個繁華之城,也是文化之都,藝術氣氛相當濃厚,吸引了各國的作家、藝術家紛紛來此相聚。詩人在這種氣氛中生活、成長,逐漸形成了對藝術的敏感,也認識了這座五光十色、放蕩不羈的城市。當他年輕的時候,他就是一個極端的浪漫派。後來,他又決定到印度去旅行,不料他在途中起了思鄉之情懷念起家鄉來。於是,他逗留在印度洋中當時法國的殖民地留尼汪島和毛里求斯島上。這南國明媚的陽光和蔥鬱誘人的景色留不住思鄉情切的詩人,不久,他便匆匆地趕回了巴黎。這是他一生中最遠的旅行,豐富了他內心的感受。在他的詩中讀到許多描寫海洋、陽光和異國情調的主題也不足為奇。 回到巴黎後,波德萊爾得到了父親的一大筆遺產。於是他開始了放浪不羈的奢侈生活,住著豪華的宅邸,穿著風雅的衣服。他母親看到他這樣鋪張浪費、揮金如土,就為他找了一位法律顧問,限定了每月的花費。從此,波德萊爾便一直過著艱苦的日子,而生活的艱苦給他的寫作帶來了動力。開始時,波德萊爾主要寫藝術批評,以犀利的筆鋒闡明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思想觀點,又以優美的風格創作了不少出色的散文詩。 1848年2月革命時期,受傅立葉的空想社會主義理想鼓舞,他甚至活躍在街頭的革命群眾中。很快理想破滅,波德萊爾又回到了他的文學生涯中。後來,他接觸到美國作家愛倫·坡的作品,愛倫·坡豐富怪誕的想像力以及他冷靜準確的分析使波德萊爾脫離了當時浪漫主義詩歌的個人情感與憂愁苦悶的泥潭,並且發揮了想像力在詩歌中的重要作用。

詩人的生命短暫,留下的作品也少,除文藝批評論著外,只有一本詩集(收入157首詩)和兩本散文詩集——《巴黎的憂鬱》、《人工天國》。然而,就是這些短小詩文為世界文壇開創了一個新紀元,使他成為一代現代派詩人和象徵主義藝術家。 他的詩集是像徵主義詩歌的代表之作。當時,在法國文壇上,浪漫主義已經開始轉入低潮,轟動一時的浪漫主義文學運動開始消沉、瓦解。在這個文壇凋零的時代,橫空出世。這個詩集面目一新,獨樹一幟,引起社會的極大關注。一些保守者認為這個怪物般的詩集是傷風敗俗和褻瀆神明的。因此不僅詩集被禁,而且詩人和出版商都被罰了款。當時的大作家雨果卻對此書青眼有加,稱它是“光輝奪目的星星”,給法國詩壇帶來了“新的顫栗”。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這是一部藝術技巧十分高超而思想內容又極其豐富的作品。

包括《憂鬱和理想》、《巴黎畫景》、、、《叛逆》和《死亡》6個詩組,通過作者本人在巴黎的生活經驗,反映了近代頹廢文人和藝術家的精神危機。詩集裡充滿詩人的痛苦、絕望、迷惑、悔恨以及擺脫邪惡、嚮往天國的情緒。詩人曾經說:“在這本殘酷的書裡,我寫下了我的全部思想、全部心靈、全部信仰和憎恨。”可是作者對那些看似邪惡敗壞的東西卻採取迷戀和欣賞的態度,經過作者的妙筆,巴黎都市的種種怪異現象散發出一種詭異的美。從對美的沉迷到對惡的迷戀開始了詩歌從傳統向現代轉變的路。波德萊爾因此被奉為現代派詩歌的先驅,象徵主義文學的鼻祖。在他的作品中,詩人絕妙地運用了象徵主義的手法,他往往以很渺小、很可笑的小事象徵社會生活中很複雜很龐大的現象,又常把現實中的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誇張;借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瑣事寓意一些出乎意料的生活真諦,構成一種新鮮而豐富的意境。

幾乎與出版的同時,波德萊爾也陸續發表了一些散文詩,作家要寫“一種詩意的散文,沒有節奏和韻腳的音樂”。這些散文詩後來組成了《巴黎的憂鬱》這本散文詩集,《巴黎的憂鬱》繼續了開啟的路子,波德萊爾自己說“這還是,但更自由、細膩和辛辣”。詩篇帶著詩人同樣豐富的思想和一反傳統的審美觀,並以更加自由的形式出現在文壇上。在這本散文詩裡,既有詩人對骯髒、畸形的現實社會所進行的淋漓盡致、疾惡如仇的諷刺和挖苦,又有詩人對美的嚮往和引人入勝的描繪;詩中還飄蕩著一些寓意深刻但又難以捉摸的纖細的思緒。詩人盡情地歌頌“孤獨”、“昏暗”;歌頌那些“狗”,那些“渾身泥巴、滿身蝨子的狗”;用大量的筆墨、極度的同情去表現一位窮困潦倒的賣藝老人。詩人從“醜惡”中尋找美的東西,塑造了病態美,這也許看來是消極頹廢的。但從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它同一樣,也可以看作是對現代文明特別是都市文化所造成的危機的反思。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