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知道點中國歷史

第70章 四書五經

知道點中國歷史 邱立坤 1733 2018-03-20
中國有“四書五經”,與基督教有聖經、伊斯蘭教有古蘭經相似。如果今日學子不知“四書五經”為何物,那實在是件悲哀的事。只要談到中國傳統文化,就無法避開“四書五經”。 應該說,凡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四書》。它是、《孟子》、《大學》、《中庸》四部著作的總稱。因為它們分別出於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曾參、子思、孟子,所以稱為“四子書”,簡稱即為“四書”。當然,“四書”這個說法一直到南宋才出現,南宋著名學者朱熹將它們編在一起,並撰寫了《四書集注》為這四部著作作注。 《大學》原本是《禮記》中的一篇。宋代人把它從《禮記》中抽出來,與、《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書章句集注》時,便成了“四書”之一。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學者程頤的看法,《大學》是孔子及其門徒留下來的遺書,是儒學的入門讀物。所以,朱熹把它列為“四書”之首。

《中庸》原來也是《禮記》中的一篇,一般認為它出於孔子的孫子子思(公元前483年~公元前402年)之手。孔子去世後,儒家分為八派,子思是其中一派。荀子把子思和孟子看成是一派。從師承關係來看,子思學於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曾子,孟子又學於子思;從《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觀點來看,也大體上是相同的。所以有“思孟學派”的說法。後代因此而尊稱子思為“述聖”。不過,現存的《中庸》,已經經過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寫定於秦統一全國後不久。所以已不同於《大學》,不是取正義開頭的兩個字為題,而是撮取文章的中心內容為題了。 是記載孔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鄒邑(今山東曲阜)人。儒家學派創始人,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對中國思想文化的發展有極其深遠的影響。成書於春秋戰國之際,是孔子的學生及其再傳學生所記錄整理。

《孟子》是記載孟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孟子(約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軻,字子輿,戰國中期鄒國(今山東鄒縣東南)人,離孔子的故鄉曲阜不遠。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學說的繼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到南宋孝宗時,朱熹編《四書》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元、明以後又成為科舉考試的內容,更是讀書人的必讀書了。 先秦時,儒家本有六經,、《尚書》、《儀禮》、《樂經》、《周易》、《春秋》。秦始皇“焚書坑儒”,一把火燒下去,很多典籍就失傳了,其中就有《樂經》。後來歷代又有許多著作進入“經”的行列,最終成了十三經。 在十三經的發展過程中,朱熹著《四書章句集注》,具有劃時代意義。漢唐是“五經”時代,宋後是“四書”時代。後來的五經是指:《周易》、《尚書》、、《禮記》、《左傳》。後來的五經中,《禮記》和《左傳》取代了《儀禮》和《春秋》的位置,這兩部新的著作都是後人對前人著作的註解。

《周易》:也稱《易》、,列儒家經典之首。 《周易》是占卜之書,其外層神秘,而內蘊的哲理至深至弘。作者應是筮官,經多人完成。 《尚書》:古時稱、《書經》,至漢稱《尚書》,該書是古代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彙編。記載上起傳說中的堯舜時代,下至東周(春秋中期),約1500多年。基本內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談話內容的記錄,這說明作者應是史官。古時稱讚人“飽讀詩書”,其實“詩書”可能是分別指、《尚書》。 :先秦稱《詩》,或《詩三百》,漢後稱《毛詩》。中國第一本詩歌集。匯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詩歌三百零五篇,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詩歌集,內分“風”、“雅”、“頌”三部分,“風”為土風歌謠,“雅”為西周王畿的正聲雅樂,“頌”為上層社會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此書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各方面,被譽為古代社會的百科全書,對後世影響深遠。

《禮記》:是戰國到秦漢年間儒家學者解釋說明經書《儀禮》的文章選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彙編。今天的《禮記》是西漢禮學家戴聖選編的四十九篇,叫《小戴禮記》。古時稱讚人“知書達禮”,其實“書”、“禮”可能是分別指《尚書》、《禮記》。 《左傳》:也稱《左氏春秋》、《春秋古文》、《春秋左氏傳》,古代編年體歷史著作。 《史記》稱作者為春秋時左丘明,但可能應是魯國歷代史官所成。它的取材範圍包括了王室檔案,魯史策書、諸侯國史等。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