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知道點中國歷史

第7章 雄才大略破匈奴

知道點中國歷史 邱立坤 1417 2018-03-20
漢武帝常被後人與秦皇、唐宗、宋祖相提並論,出現於詩詞文賦和人們的日常記憶中。漢武帝時代,國家強盛,政治穩定,是古代歷史上中華民族的一個蓬勃發展時期。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外交家張騫,就是在武帝建元3年(前138年)出使西域;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史學家司馬遷,就是在武帝徵和2年(前91年),完成了被魯迅先生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中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著名將領衛青、霍去病也出現在武帝時代。 漢武帝代表了光輝燦爛的中國文明,也留下了許多難解的千古疑團。班固稱頌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雄才大略,開疆拓土,還“興太學,修郊祀,改正朔,定歷數,協音律,作詩樂,建封禪,禮百神”,前無古人;司馬光卻說他奢華無度,酷刑重賦,“內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遊無度,使百姓疲敝,起為盜賊”。截然相反的兩段評論,卻是同指一人,武帝早已魂消魄散,後人始終無法斷定漢武帝英明神武還是遺臭萬年。

武帝年輕時,經常聚集一批無賴子弟,逐兔射鹿,遠遊嬉鬧,肆意踐踏莊稼,百姓無不切齒痛罵。有一次,武帝盜用姐夫平陽侯名義,在外面胡鬧,當地地方長官前往勸阻,武帝的隨從甚至想鞭擊地方官。官員大怒,率人將幾位惡少扣留。最後,武帝亮出信物,才得以脫身。 但頑皮嬉鬧只是少年天性,漢武帝的遠見卓識不久即顯露無疑。 公元前140年,即位不久的武帝發布詔書,要求各級官吏推舉賢良方正、敢於直言進諫之士,鼓勵天下吏民直接給皇帝上書。武帝從中選拔了董仲舒、主父偃等賢能之士。數年後,武帝命賢良學士上書對策。董仲舒上“天人三策”,言:“《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而使並進。”漢武帝根據董仲舒的理論,頒布“推問孔氏,抑黜百家”的詔令,在建元五年設置五經博士,建立太學,確立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

公元前127年,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議,實行“推恩令”,詔令諸侯王在封國范圍內分封所有子弟,由皇帝給予名號,一改此前嫡長子繼承的辦法,大大削弱了諸侯王的勢力。數年後,又藉口諸侯祭宗廟所獻黃金分量與成色不足,削奪106人的王侯爵位,是為“酎金”事件。 當然,漢武帝最令後人稱道的功績乃是抗擊匈奴。此時,漢朝名將輩出,衛青、霍去病、李廣、公孫敖等人多次征戰。至公元前119年,漢軍直搗匈奴單于王庭,大破匈奴兵,直追到狼居胥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內之肯特山),封山而還。此後,匈奴再也無力來犯。 數年後,為得到西域的汗血寶馬,漢武帝派10萬大軍,征服了姑師、樓蘭、大宛,結果不過得到數十匹上等好馬和數千一般馬匹。所失大於所得,窮兵黷武,至此達於極致,留下千古罵名。

數十年南征北戰,大漢建國七十餘年來所積財富消耗一空。為解決財政問題,武帝又露出了大手筆的風範。先是在全國實行鹽、鐵、酒的專賣,繼而又擴大對商人的徵稅範圍,並重賞揭發偷稅行為者。而後又實行均輸、平準兩策,賤買貴賣,平抑物價;使用五銖錢,統一幣制。 但大規模的戰爭耗費甚鉅,又佔用勞力,影響生產,終於引起百姓的激烈反抗。 晚年的武帝頗有反悔之意,下《輪台詔》罪己,說“方今之計,在於務農”。遂封田千秋為富民侯,任趙過為搜粟都尉,推廣“代田法”輪耕增產。這些政策,總算稍稍挽回了局面,奠定了漢室中興的基礎。漢武帝征伐匈奴,使中原百姓免遭兵火之災,居功甚偉。無此,則中華文明極可能與古希臘、古印度一般慘遭野蠻民族的奴役與破壞,躲過民族文化的一大劫難,終得以綿延數千年以至於今日。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