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知道點中國歷史

第4章 千古一帝秦始皇

知道點中國歷史 邱立坤 1867 2018-03-20
秦始皇應該為自己感到自豪和驕傲,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空前絕後的大英雄。他做的每一件事都對後世影響深遠,是第一個在真正意義上一統天下的人,是皇帝稱號的發明者。修築長城抵禦匈奴侵犯中原,焚書坑儒終結了百家爭鳴,也為漢朝今文經與古文經之爭埋下伏筆,郡縣制更是奠定了東亞大陸大一統的基礎。 秦始皇(公元前259-221年)姓嬴,名政,為秦莊襄王之子,13歲即被擁立為秦王。 8年後,在蘄年宮舉行加冕禮,親理國政。此後,嬴政繼承了自秦孝公以來變法革新、獎勵耕戰等一系列政策,選賢任能、厲兵秣馬、富國強兵,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公元前230-221年,歷經10年的統一戰爭,他先後消滅了韓、趙、燕、魏、楚、齊等諸侯國,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長達數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據、混戰不已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

秦始皇用武力平定天下之後,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這對於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統一和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首先,秦始皇改變了歷來的帝王稱號。他讓大臣們討論他的稱號,有的主張用“帝”,有的主張用“皇”,這主要來自遠古的三皇和五帝傳說。秦始皇認為自己的功勞高過了三皇和五帝,最後將皇和帝並稱為“皇帝”。由皇帝來掌握全國的政權,不再像西周那樣分封諸侯,各管一地,致使最後諸侯各自獨立,中央無法控制,容易導致天下大亂。為了維護皇帝的尊嚴,對名稱也做了規定:皇帝自稱用“朕”,皇帝的命稱為“制”,令稱為“詔”。皇帝的印信專門用玉做成,叫做玉璽。而且只有皇帝的印信才能叫做“璽”。同時,皇帝的妻子稱“皇后”,父親稱“太上皇”,母親稱“皇太后”。

秦始皇為了將大權集於一身,日理萬機。白天審理案子,晚上還要批閱公文,而且給自己定下了工作量:每天必須批完一石公文才能休息。一石在當時是120斤,相當於現在的60斤。秦始皇對中央政治體制也進行了改革。皇帝之下是三公九卿,在地方實行郡縣制代替夏商周時代的分封制,這兩項製度都對後世產生了巨大影響,對中華民族的形成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為了抵禦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擾,秦始皇下令將原來六國的首都和各自修造的長城拆毀,然後統一修建抵禦北面匈奴的長城。秦長城西起隴西的臨洮(現在的甘肅岷縣),東到遼東(現在大同江一帶),長達萬里。 為消滅戰爭,杜絕人民群眾的反抗,秦始皇下令沒收天下的兵器,然後熔化鑄成12個巨大的銅人,以防作亂。又修建官道,即弛道。以咸陽為中心,共修成三條,一條向北通到了內蒙,叫做直道。一條通向東面的河北和山東,直到海邊;一條向南通兩湖和江蘇。弛道寬達50步,兩旁每三丈遠就種一棵青松樹。弛道的建立,大大縮短了信息傳播的時間,有利於中央集權的加強和政令的及時傳達。為了根絕先前六國後裔的反叛行動,秦始皇將後裔貴族們連同富豪一塊遷到了咸陽,這樣既便於監視,也繁榮了都城的經濟。同時,秦始皇還改革並統一了原來混亂的度量衡和貨幣,漢字也得到了統一,促進了各地文化的交流。

秦時的疆域異常遼闊,北到長城和陰山,南到南越,即現在的嶺南地區。秦還設置了南海、桂林、象郡進行管理,疆域的西界是隴西,東則延伸到了遼東。 秦始皇由於實行嚴酷法律,引起了士人的不滿,紛紛指責秦始皇。已經升任丞相的李斯主張嚴厲鎮壓這些膽大妄為的士人,他給秦始皇寫了一封奏摺,要求進行焚書。即除了《秦記》之外的所有史書一律燒毀,全國百姓和士人私自收藏的經書和諸子百家的典籍,也全部由官府統一燒毀。凡違抗命令,議論政事的人一律處死。如果官吏知情隱瞞不報,也和藏書的人同等治罪。除了少數史書之外,最後只留下關於農業、卜算和醫藥的書籍。秦始皇同意了李斯的意見,下令全國進行焚書,這是對中國文化的一次清洗,和法律一樣是秦朝暴政的集中體現。

只燒掉書籍並不能堵住士人的口,反而激起更大的反抗,百姓和士人對秦始皇的暴政怨憤異常,對他不利的言論遍布天下。這使秦始皇勃然大怒,派出御史到全國各地追查,最後抓到460多人。秦始皇下令一塊押到驪山的山谷中,全部坑殺,也就是活埋。因為這些人絕大部分是儒生,所以被後人稱為“坑儒”。 秦始皇的文治武功到此遇到嚴竣的挑戰。秦始皇在修建長城之外,又大興土木修建富麗堂皇的阿房宮和龐大的驪山陵墓。這些工程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數百萬人參與服役,而當時秦國的人口總共不過兩千萬。幾個龐大的工程就足以毀滅這個國家了。 秦始皇去世1年之後,陳勝、吳廣就在大澤鄉揭竿而起,貧苦百姓紛起響應。秦王朝僅存在15個春秋,就土崩瓦解、灰飛煙滅。縱觀秦始皇的一生,他對中國歷史的發展起了巨大推動作用,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有作為的皇帝,功績不可泯滅。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