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知道點中國文化

第48章 先秦的“文化下移”現象

知道點中國文化 徐亮 505 2018-03-20
《列子·湯問》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聲樂家秦青的學生薛譚未完全學會老師的技能,便要辭行回家,於是,秦青在郊外設宴為他餞行,並“撫節悲歌”,那歌聲“聲振林木”,令樹葉娑娑,“響遏行雲”,連飄動的雲彩似乎也靜止下來。 學生被老師的歌聲深深地感動了,他動情地向老師道歉,再也不提回家的事了。 《列子·湯問》中另一個著名的故事,講述的是韓國一名賣唱的女子名叫韓娥,以善於唱情歌著稱於世。韓娥到齊國都城臨淄時,賣唱求食,其歌聲之美妙,雖人已離去,而“餘音繞樑,三日不絕”。路過一家旅店,韓娥受人欺侮,遂曼聲哀唱起來,當地“老幼悲啼涕泣”,有人居然“三日不食”。韓娥為了報答鄉親,隨即唱起了悠揚歡快的歌,歡樂的氣氛立刻瀰漫了街巷。

無論是秦青還是韓娥,都是當時的民間音樂家。在先秦,“樂”本是屬於上層的、貴族的、政府的,但春秋戰國時期隨著周王室的衰落,導致其禮樂制度“禮崩樂壞”。西周禮樂一統的宮學體制也土崩瓦解,取而代之的是私門之學的多元文化。 “士”階層的形成,源於王室文化人員下移列國民間,即“文化下移”現象。所以,就把上層的文化——包括音樂——下移到了民間。不單單是音樂,在別的方面也是如此,就像孔子開展的平民教育活動一樣。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