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知道點中國文學

第90章 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性德

知道點中國文學 姜赟 2083 2018-03-20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無奈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 ——納蘭性德《蝶戀花》 德也狂生耳,偶然間、淄塵京國,烏衣門第。有酒惟澆趙州土,誰會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盡英雄淚,君不見,月如水。 ——納蘭性德《金縷曲贈梁汾》 題引中第一首納蘭性德的詞《蝶戀花》。詞作淒美,卻依然清靈。詞人仰望夜空一輪皓月,浮想聯翩而至,情感勃鬱而生。他高聲嘆息:“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那“環”和“玦”皆美玉製成的飾物,古人佩在身上。 “環”似滿月,“玦”似缺月。此處以“辛苦最憐”四字領起,頓使天邊那一泓寒碧,漾起許多情思。 “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進一步夢想那一輪明月彷彿化為他日夜思念的愛人,用她那皎潔的光輝陪伴著他。詞人在《沁園春》詞前《自序》中道:“了巳重陽前三日,夢亡婦澹妝素服,執手哽咽,語多不復能記。但臨別有云:'銜恨願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婦素未工詩,不知何以得此也。”由此處看出他心中的明月,寄託了他如此深沉的哀思。 “無奈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下半闕拉回到現實:室在人亡,雙燕依然,一片淒清。 “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對著秋墳,他痴心地發願:淚盡歌畢,不如率性化去,和死去的愛人一起變作雙蝶,到來春,萬花叢中有對雙棲蝶,這就是我們倆——擺脫悲哀,永遠相依在一起——請旁人來認取吧。

納蘭性德(公元1655年—1685年),清代滿族詞人。原名成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其父明珠為清康熙時大學士。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諱,改名性德。納蘭性德自幼天資聰穎,讀書過目不忘,數歲時即習騎射,17歲入太學讀書。 18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19歲準備參加會試,卻因病沒能參加殿試。爾後數年中他發奮研讀,並拜徐乾學為師。在名師的指導下,他在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1792卷編的儒學彙編——《通志堂經解》,受到皇上的賞識。他又把搜讀經史過程中的見聞和學友傳述記錄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時間,編成四卷集《淥水亭雜織》。納蘭性德22歲時,再次參加進士考試,以優異成績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衛的官職,以後升為二等,再升為一等。作為皇帝身邊的御前侍衛,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參與風流斯文的詩文之事。隨皇帝南巡北狩,遊歷四方,奉命參與重要的戰略偵察,隨皇上唱和詩詞,譯製著述,因稱聖意,多次受到恩賞,是人們羨慕的文武兼備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隨身近臣,前途無量的達官顯貴。輯有《全唐詩選》和《詞韻正略》。詞以小令見長,多感傷情調,間有雄渾之作。也能詩。擅書法,精於書畫鑑賞。納蘭性德的詞集《側帽集》於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問世,時年僅24歲。繼而,另一詞集《飲水詞》在吳中刊行。他的詞集問世後,曾形成“家家爭唱飲水詞”的局面。

詩人落拓無羈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脫俗的秉賦,加之才華出眾,功名輕取的瀟灑,與他出身豪門,入值宮禁,金階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構成一種常人難以體察的矛盾境地和無形的心理壓抑。加之愛妻早亡,後續難圓舊時夢,以及文學摯友的聚散,使他無法擺脫內心深處的困惑與悲觀。對官場的厭倦,對富貴的輕看,對仕途的不屑,使他對凡能輕取的身外之物無心一顧,但對求之卻不能長久的愛情,對心與境的自然和諧狀態,他卻流連嚮往。他於康熙二十四年暮春,抱病與好友一聚,一醉,一詠三歎,便一病不起,七日後於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納蘭性德病時,康熙曾派員探望並送禦藥,聞亡故之訊,挽惜不止。納蘭性德的業師徐乾學為其撰寫墓誌銘、神道碑。納蘭性德葬於京西皂甲屯納蘭祖塋,帶著無限的愛與永遠十九歲的嬌妻盧氏於山明水秀之境冥合永遠。

納蘭性德的《納蘭詞》成為中國文學寶庫中的不朽之作。納蘭性德詞情真意切,顯現著一種華貴的悲哀,一種優美的感傷。他和朱彝尊、陳維嵩被稱之為清代“詞家三絕”。他的令詞成就斐然,是五代李煜、北宋晏幾道以來的一位名作家。其詞作“纏綿清婉,為當代冠“(鄭振鐸語),思想深沉,風格清新,抒情狀物不落窠臼、別開生面。納蘭性德性澹泊,思鄉、思親、思友的主題,詞集裡多有所見。顧貞觀說:“容若詞一種淒惋處令人不忍卒讀。”王國維論及納蘭性德時說:“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因為納蘭性德的生活面比較窄的緣故,《飲水詞》在內容上也主要是悼亡、恨別、男女情思、與友人贈答酬唱等幾個方面,詞作基本上不涉及到社會政治生活。其悼亡之作主要表達的是追念前妻盧氏之情,寫的真切感人。納蘭還曾出使邊陲,親嚐過遠離家鄉的離情別緒,因此恨別也成為《飲水詞》的一個重要內容。 《飲水詞》中大都是真情之作,納蘭本人是主張“詩乃真聲,性情之事也”。而他的詞作也正是他這種主張的具體實踐。 《飲水詞》在語言特色上追求的是“天然去雕飾”,即不過分追求辭藻,他主張自由抒寫性情,反對雕琢矯飾。納蘭反對雕飾,並不是不重視錘煉,而是主張不露斧鑿之痕,藝術上錘煉到歸於自然的程度。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