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知道點中國文學

第13章 御風而行——列子

知道點中國文學 姜赟 2130 2018-03-20
其書大略,明群有以至虛為宗,萬品以終滅為驗,神惠以凝寂常全,想念以著物自喪,生覺與化夢等情。鉅細不限一域,窮達無假智力,治身貴於肆任,順性則所之皆適,水火可蹈,忘懷則無幽不照。此其旨也。然所明往往與佛經相參,大歸同於老莊,屬辭引類,特與莊子相似。 ——張湛《列子序》 北宋才子蘇東坡在其《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曾有一千古名句:“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藉以表達他渴望超脫塵世的情懷,其此番靈感卻源於戰國時另一學者:“竟不知風乘我邪?我乘風乎”的列子。 列子名叫列禦寇,鄭國人,應屬道家的一位代表人物。 《呂氏春秋》有“子列子貴虛”認定列子是鄭國人,《歷世真仙體道通鑑》也記述列子是鄭國人,由於他崇尚黃老之學,一生追求清靜無為,在鄭國市井中居住40餘年竟不為人所知。後世被奉為道教的仙人,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封為“沖虛真人”,《列子》也被詔稱《沖虛真經》;宋徽宗時封為“致虛觀妙真君”。但是《列子》的身世常為人們所懷疑,雖然在中曾經提到列子,但是《列子》這一書名,在先秦諸子時代並沒有為人們所提及。到漢代劉向整理朝廷的藏書時才首次提及,並且整理成八篇。但是後來人研究時,說劉向編校的原書也失傳了,現在的《列子》是魏晉時代的張湛所作的偽書。但是不管《列子》是否偽書,它的文學價值和藝術貢獻在中國文學史上仍佔有一席之地。錢鍾書就曾分析過:“使《列子》累張湛所偽撰,不足以貶《列子》,只足以尊張湛。魏晉唯阮籍《大人先生傳》與劉伶《酒德頌》,小有莊生風致,外此無聞焉爾。能贗作《列子》者,其手筆駕曹、徐而超嵇、陸,論文於建安、義熙之間,得不以斯人為巨擘哉?”

列子以關尹子、壺丘子、林老商等人為師,而這3個人,都是承老子之學,所以列子繼承黃老的學說,這是無疑的。 《呂氏春秋·不二》中說:“子列子貴虛”,就是主張虛靜無為,一切要順應自然。他還說:“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他因為窮困潦倒而面有飢色,鄭國的執政者子陽要饋贈他糧食,而他拒絕了。他的弟子嚴恢問他:“有聞道者為富乎?”列子答道:“桀紂唯輕道而重利是以亡!”主張人們應該擺脫人世間富貴、名利等的影響,要淡泊名利、清靜修為。 《列子》散文的想像力極為豐富,構思奇特新穎。例如其中有“偃師造人”一節,描寫了偃師用木頭等材料造成的人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 偃師謁見王,王薦之曰:“若與偕來者何人邪?”對曰:“臣之所造能倡者。”穆王驚視之,趣步俯仰,信人也。巧夫頜其頤,則歌合律;摔其手,則舞應節。千變萬化,惟意所適。王以為實人也,與盛姬內禦並觀之。技將終,倡者瞬其目而招王之左右侍妾。王大怒,立欲誅偃師。偃師大懾,立剖散倡者以示王,皆傅會革、木、膠、漆、白、黑、丹、青之所為。王諦料之,內則肝、膽、心、肺、脾、腎、腸、胃,外則筋骨、支節、皮毛、齒發,皆假物也,而無不畢具者。合會復如初見。

如此想像,縱使是今天的人工智能也是望塵莫及呀!當然這也不是憑空瞎想,傳說三國魏時有能工巧匠可以製造出木頭人“擊鼓吹簫”,而蜀國丞相諸葛亮製造出木牛流馬幫助軍隊運送糧草的故事更為人們所熟知。 在先秦歷史散文中《戰國策》、《國語》對人物的刻畫是比較成功的,而諸子散文中《列子》在人物的塑造方面也較為突出。通過調動多種手法,《列子》成功地展現了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愚公移山”被毛主席大加讚賞,成為“老三篇”之一,在中國大地廣為流傳,成為中華民族不畏艱難、艱苦奮鬥精神的象徵,這個形象就是在《列子·湯問》中塑造的。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文中直接描寫愚公的有“年且九十”(快要到九十歲了),其他主要通過對比、烘託的手法使人物的形象逐漸豐富起來。首先開篇描寫愚公所面臨的自然環境,“方七百里,高萬仞”,來暗示愚公所要完成的任務之艱;然後寫運土之難,“寒暑易節,始一反焉”;還寫愚公受到的質疑,首先是其妻“以你現在的力量,連魁丘這樣的小山都撼動不了,能拿太行王屋怎麼樣呢”?還有智叟“以你這麼高的年齡和虛弱的體力,連山上的樹木都毀不了,拿那些土石怎麼辦呢”?然而愚公沒有為這些困難和壓力所嚇倒,反而更加堅定了信心,“我的子子孫孫無窮無盡,而山又不會增高,還害怕移不平它”?這樣通過直接間接相結合的描寫,充分顯現出愚公面對自然困境,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