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知道點中國文學

第7章 戰鬥的傳教士——墨子

知道點中國文學 姜赟 1860 2018-03-20
孔子是文雅的君子,墨子是戰鬥的傳教士。他傳教的目的在於把傳統的製度和常規,把孔子以及儒家的學說,一齊反對掉。 ——馮友蘭 看過電視連續劇的朋友一定還記得男主人公的功夫師傅武藝高強,怀揣一塊“鉅子令牌”,號令天下,好不威風。所謂“鉅子”其實是古代墨家的最高領袖。墨家是一個有著嚴密組織和嚴格紀律的團體,墨家的成員都稱為“墨者”,必須服從鉅子的領導,聽從指揮,可以“赴湯蹈刃,死不旋踵”,意思是說即使死也不後轉腳跟後退。 墨子(約公元前480年—公元前400年),是墨家的創始人,也就是墨家的第一個鉅子。墨子是春秋末戰國初期的思想家、學者,本名翟,魯國人,有的說是宋國人。墨子平民出身,是小工業者。他精通手工技藝,可與當時的巧匠魯班相比。但他卻又自稱是“北方之鄙人”,被人稱為“布衣之士”和“賤人”。漢朝的王充甚至說,孔子和墨子的祖先都是粗鄙之人。墨子曾做宋國大夫,自詡說“上無君上之事,下無耕農之難”,是一位同情“農與工肆之人”的士人。墨子曾經從師於儒者,學習孔子之術,稱道堯舜大禹,學習《詩》、、《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後來逐漸對儒家的煩瑣禮樂感到厭煩,最終捨掉了儒學,形成自己的墨家學派。在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和儒家相對立的最大的一個學派,並列為“顯學”。 《墨子》為墨翟及其弟子、後學所著,是墨家學派的著作總匯,漢代有71篇,現存53篇。

可以一令統帥天下數以千計門徒的墨子思想上自然有卓越之處。墨子思想共有10項主張: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天志、明鬼、非命,其中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基本點。為宣傳自己的主張,墨子廣收門徒,一般的親信弟子就達數百人之多,形成了聲勢浩大的墨家學派。墨子的行跡很廣,東到齊,西到鄭、衛,南到楚、越。他還曾和公輸班論戰,成功地制止了楚國對宋國的侵略戰爭,這個“墨子巧辯救宋”的故事記載於《墨子·公輸》中。 公輸班也就是魯班,是當時最出名的能工巧匠,他被楚惠王請去製造了一種攻城器械——雲梯,準備攻打北方的小國宋。墨子一生主張“非攻”,得知此事後儘管當時已90高齡,仍經過10天跋涉趕到楚都郢勸說。他徑直去說服公輸班,首先他故意以贈千金為條件讓公輸班為他殺一個人,公輸班非常惱怒,說:“義不殺人”(我講仁義,從不殺人)。墨子知公輸班已經上鉤,就一路責問下去:楚國本來地廣人稀,你們卻要動用稀缺的人口去打仗攻占多餘的土地,不能說是明智之舉;並且宋國並沒有什麼罪過,這樣興師討伐不能算是仁義;你公輸班標榜仁義連一個人都不願意殺,卻要幫助楚王殺害無辜的宋國人,怎麼能說得過去呢?公輸班無言以對,徹底折服了。但是要想救宋國,關鍵還得說服楚惠王。面對楚王墨子故伎重施,他先問楚王如果一個人不要自己的華車、錦衣、佳餚,而非要去偷別人的破車、布衣、粗茶淡飯,那這是個什麼樣的人呀?楚王不明就裡,順口答道:那肯定是個偷竊狂。墨子見楚惠王落入圈套,緊緊逼問:楚國地方5千里,而宋國祇有5百里,可比華車與破車;楚國有云夢大澤,漁產豐富,而宋國連野兔、鯽魚都沒有,可比佳餚與粗茶淡飯;楚國產楠等名貴木材,而宋國連棵像樣的樹都沒有,可比華衣與布衣,由此看來,強大的楚國去攻打弱小的宋國豈不是偷竊狂之所為?如果楚國一定要攻宋,也只能失去道義,得到失敗的下場。楚王自知理虧,但是仗憑有云梯,以為一定可以攻下宋國。墨子為了說服楚王,以衣帶圍成城池,用筷子模擬攻城器械,與公輸班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沙盤演練,結果公輸班窮其所有,仍無法攻下城池,楚王的野心被墨子徹底挫敗了。就這樣墨子不費一兵一卒,“止楚攻宋”,被傳為佳話。

但是令人傷心的是墨子的思想並不能為當時人所理解。書中曾記載他從楚國勝利返回時,“過宋,天雨,庇其閭中,守閭者不內也”。冒生命危險立下神功的墨子,居然不能在宋國里巷的大門內避雨!簡直是莫大的悲哀。墨子主張任人唯賢,做官的不能永遠都是高貴的,老百姓也不能永遠都是下賤的。他還反對侵略戰爭,為被侵略的國家奔走呼號,主持正義。他還主張“兼相愛,交相利”,人們不分貴賤,互愛互利,這樣社會就會走向大同,表達了勞動人民要求平等、反對戰爭與壓迫的心聲。然而墨子的這些思想在當時明顯帶有空想的色彩,其崇尚平等的精神更不能為統治者所接受,這恐怕就是墨子不能為人們理解的根本所在。所以曾經同儒家實力相當的墨家,在漢初就銷聲匿跡了。

《墨子》文字樸實淺顯,過於強調說理的嚴密和邏輯的清晰,重質輕文、重理輕事,缺少對事件和人物的描寫,缺少文采,所謂“言之無文,行而不遠”,這大概也是《墨子》失傳的一個重要原因。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