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知道點中國文學

第6章 衣被詞人——屈原

知道點中國文學 姜赟 1890 2018-03-20
衣被詞人,非一代也。 ——劉勰《文心雕龍·辨騷》 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 ——李白 如果要尋找一位深刻地浸潤著中國歷代文人心靈,又廣泛地影響著中國社會、歷史、民俗的驕子,那麼屈原當為首選。屈原是中國第一位偉大的詩人,在他之前出現的是眾人的吟唱,在他之前,天下沒有詩人;他的降臨卻呼喚出一批英才,使詩的荒原充滿了春的氣息,他的詩的個性化,標誌著“詩人”這一形象的真正誕生,標誌著一個新紀元的開始。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左右),名平,字原,戰國楚國人,我國詩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悲劇詩人。出身於楚國王族,有高度的修養和愛國情懷。 “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楚懷王時,官至左徒,參與楚國內政外交大事。 “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史記·屈原列傳》)主張舉賢授能,變法圖強,遭到保守派的讒害排擠。懷王時曾被放逐於漢北一帶;頃襄王時,被第二次放逐,從此飄泊於江南鄂諸對岸一帶。在長期的流放生涯中,他不改初衷,關懷人民,注視著故國政局的變化。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破郢都,楚王客死於秦,人民陷入國破家亡,流離失所之困境,屈原悲憤絕望,自投於汩羅江。

據現代學者研究,《楚辭》原指楚人特有的詩歌形式,後來亦指西漢劉向匯集的一部以屈原作品為主體的詩歌總集。楚辭的特點是“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富有濃厚的楚國地方色彩。屈原是楚辭的代表作家,他的《離騷》是《楚辭》的代表作,故後人又稱“楚辭”為“騷”。屈原作品基本上可以肯定的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23篇。這些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卓越的藝術手法而享譽中國詩史。 《離騷》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宏偉的長篇抒情詩,也是屈原一生中最偉大的詩篇,代表了楚辭的最高成就。在詩中他回顧了自己的身世和參政歷程,表達出獻身理想的強烈願望和不屈不撓與黑暗勢力鬥爭的決心。 《離騷》中寫到屈原兩次遭到放逐,在排擠打擊之下懷著憂憤的心情在祖國大地上漫遊,看到了自己的祖國一天天地衰落。楚國當時已經陷入絕境,外交上孤立無援,軍事上屢屢受挫。屈原雖然“竭忠盡智,以示其君”,結果卻只能是“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被流放異地。儘管他有“存君興國”之才志,卻喚不醒昏聵的頃襄王;雖常眷戀故土,關心人民生活的苦難,卻也苦於無計可施,鬱鬱寡歡之中“顏色憔悴,形容枯槁”。空懷憂國憂民之愛國壯志卻終不為所用,其悲憤之情豈能抑制,所以文思如大江般奔湧而出,譜就了這空前絕後的長篇巨制。全詩具有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

《九章》包括《惜誦》、《涉江》、《哀郢》、《抽思》、《懷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頌》、《悲回風》9篇作品,同《離騷》一樣,詩人反复地抒寫了自己的理想,揭露了楚國政治的黑暗。 《九歌》是一組祠神詩,所祠之神有云中君、大司命、少司命、河伯、湘君、湘夫人、山鬼、東皇太一及國殤(為國戰死之神)等。屈原既保存了民間祭神歌辭的特點,也注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天問》是一首奇特的詩,詩人一口氣提出了190個問題,對自然現象、歷史故事、神話傳說等發出了疑問,表現了詩人對宇宙、社會、人生的哲學思考。 屈原作品在藝術形式和表現技巧上有獨特的成就。他繼承和發展了的四言詩形式,同時從楚國民間文學中吸取營養,創造了一種句法錯落,靈活生動的騷體詩,它既是辭賦形式的先導,又是四言詩向五言詩過渡的津梁。楚辭發展了傳統的比興手法:使比興能像徵一個完整的藝術形象;眾多的比喻構成了一個特定的系統;象徵物與本體之間有一種相對穩定的狀態。屈原作品想像豐富,構思奇特,變化多端,熱情奔放,雄奇瑰麗,具有浪漫主義色彩,是我國浪漫主義詩人之祖。屈原作品塑造了一位頂天立地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這是一位人格峻潔、感情充沛、志向遠大的新人形象,他具有平治天下的歷史使命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憂患意識。屈原以其“舉世皆濁我獨清”的節操、憂憤的愛國情懷、不屈不撓的批判精神和對理想的堅定信念為中國文化注入了一股陽剛之氣,讓後世歷代知識分子都望其項背。他的人格成為後世文人學習的楷模,蘇軾曾說:“吾文終其身企慕而不能及萬一者,惟屈子一人耳!”

屈原對後世的影響有兩個方面。一是他深沉的愛國主義情懷和積極頑強的鬥爭精神給一切追求光明堅持正義的士人以精神上的感召力;二是他富有個性的作品與一起成為我國詩史的兩大源頭,衣被了歷代詩人。從此中國詩歌從集體歌唱走向個人獨立創作的新時代。正是由於這些原因,魯迅先生在中才稱讚道:“較之於《詩》,則其言甚長,其思甚幻,其文甚麗,其旨甚明,憑心而言,不遵矩度……然其影響於後來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