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科普學習 知道點中國文學

第5章 長短縱橫之術——《戰國策》

知道點中國文學 姜赟 2035 2018-03-20
三寸之舌,強於百萬雄兵;一人之辯,重於九鼎之寶。 ——《戰國策·東周》 高才秀士,度時君之所能行,出奇策異智,轉危為安,運亡為存,亦可喜,皆可觀。 ——劉向 戰國是一個波瀾壯闊、風起雲湧、自由活躍的年代。在此間活躍著的是那些運籌帷幄、縱橫捭闔的謀臣策士們:蘇秦逐個說服六國參與合縱,張儀離間齊楚實行連橫,范雎向秦昭王提出“遠交近攻”的大戰略,唐雎為安陵君使秦雄辯滔滔而不辱使命等等。他們憑著犀利的口才,說服了君王、顯貴和政要,挽狂瀾於既倒,其說辭或辨麗橫肆、大義凜然,或旁徵博引、條理分明,或迂迴曲折、玄機深埋,或危言聳聽、故作驚人之語。而記錄這一切的正是彪炳千古的《戰國策》。 《戰國策》作者不詳,是由秦漢年間的辯士彙編而成的歷史著作。開始時名為《國策》、《國事》、《短長》、《事語》、《長書》、《修書》,西漢末年的劉向整理宮中書籍,將這六書所記歸入12國別中,為其定名《戰國策》,同時“戰國”作為那段紛紜複雜歷史的名稱也由此而來。 《戰國策》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記載,總共33篇,按國別記述了上接《春秋》,下至秦始皇統一中國這段時間的歷史,以策士的遊說活動為中心來反映戰國時期的政治、外交情況。儘管習慣上我們把《戰國策》同《左傳》、《國語》同歸於歷史著作,但是它不是對戰國時歷史事件的描述,更多的應看做策士遊說的一個個相互獨立的小故事,其情節很難說符合歷史史實。

《戰國策》中所收策士的縱橫之論,反映了戰國時的社會風貌和各國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重大活動,生動地記載了他們機智善辯的生動形象,使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馮諼客孟嘗君》是其中藝術價值最高的一篇。 孟嘗君是戰國四公子之一(還有魏國的信陵君、楚國的春申君、趙國的平原君),他以門下賓客三千而聞名諸侯。開始時,馮諼自稱“無能”、“無好”,孟嘗君無法仔細觀察,就給他低等門客的待遇。馮諼對此非常不滿意,從而用奇特的方法為他自己爭取地位,書中是這樣描述的: 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門下。孟嘗君曰:“客何好?”曰:“客無好也。”曰:“客何能?”曰:“客無能也。”孟嘗君笑而受之曰:“諾。”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頃,倚柱彈其劍,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左右以告。孟嘗君曰:“食之,比門下之客。”居有頃,复彈其鋏,歌曰:“長鋏歸來乎!出無車。”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嘗君曰:“為之駕,比門下之車客。”於是乘其車,揭其劍,過其友曰:“孟嘗君客我。”後有頃,复彈其劍鋏,歌曰:“長鋏歸來乎!無以為家。”左右皆惡之,以為貪而不知足。孟嘗君問:“馮公有親乎?”對曰:“有老母。”孟嘗君使人給其食用,無使乏。於是馮諼不復歌。 普通門客不滿足於自己的地位,要么忍氣接受,要么直接去向主人乞求。馮諼既不想埋沒自己的才華,更不想低三下四地去乞食,所以三次彈長鋏而歌,不卑不亢,向孟嘗君表達自己的心曲。儘管其他門客對他極為不滿,但卻顯示了他卓爾不群的獨特人格。

《戰國策》還有很多篇幅熱情謳歌了幾位俠義志士的豪情壯舉,例如戰國四大刺客:要離、專諸、聶政、荊軻,還有挺劍要挾秦王的唐雎等。其中最為人們所熟知的是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戰國末年,秦國即將滅掉六國。燕國太子丹為了阻止秦國,便向太傅鞠武請教,太傅不同意對抗秦國,認為那樣只有自取滅亡。恰在此時,觸犯了秦王的秦將樊於期逃到燕國避難,鞠武看到燕秦對抗之勢以成,只能向太子推薦田光,田光因年邁又向太子推薦了老友荊軻。荊軻的出現可謂曲折,同時也是一種鋪墊,暗示著荊軻必不同凡響。後來就是一連串的準備工作,期間田光為了激勵荊軻自刎而死,樊於期為了能使荊軻取信於秦王而獻出了自己的首級,太子丹花重金為荊軻購得一把匕首,終於荊軻踏上征程,眾人為其送行,來到了易水河邊: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徽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羽聲慷慨,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於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人們知道荊軻此去必不能生還,所以穿白衣、戴白冠,生離就是死別。秋風蕭蕭、易水生寒,而更毋寧是勇士明知一死卻從容赴死的獻身精神籠罩著大地,震撼著人們的心靈。 “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一曲俠肝義膽的勇士悲歌蕩漾在燕趙大地上空。 《戰國策》還常常引用生動的寓言故事,這些寓言,形象鮮明,寓意深刻,又淺顯易懂,都是文學寶庫中璀璨的明珠。諸如《畫蛇添足》、《狐假虎威》、《驚弓之鳥》、《南轅北轍》、《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亡羊補牢》等,為歷代人們所傳誦。

《戰國策》文筆優美,敘事生動形象,秦漢著名散文家賈誼、晁錯都受到它辭采華麗、鋪排誇張的風格的影響;它刻畫人物栩栩如生,司馬遷在《史記》中對人物形象的描繪,也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戰國策》中運用的工整的對偶和排比句法及主客對答的寫法,也為漢賦所繼承;直至宋代的蘇洵、蘇轍、蘇軾的散文都受到它的影響。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